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面部高速投射伤区脂质过氧化反应与细胞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和田 李忠禹 +3 位作者 刘荫秋 汪江淮 赖西南 陈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在狗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的动物模型上(n=8),观测伤区肌肉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和血浆CP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局部肌肉组织损伤程度的血浆CPK活性伤后持续升高;伤区肌肉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距伤缘越近,升高幅度越大,并且其升... 在狗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的动物模型上(n=8),观测伤区肌肉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和血浆CP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局部肌肉组织损伤程度的血浆CPK活性伤后持续升高;伤区肌肉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距伤缘越近,升高幅度越大,并且其升高与CPK的升高成明显正相关;SOD活性在距伤缘0-0.8cm处明显降低,0.8-1.6cm处无明显变化,1.6-2.4cm处和未致伤侧相应部位肌肉组织中均呈代偿性增高。提示:脂质过氧化反应在伤区组织细胞损伤过程中为一重要机制;同时还提示颌面部由于血运丰富,组织修复、代偿能力较强,机体对创伤的代偿性保护反应不仅发生在远离伤道的对侧,也发生在离伤道稍远的局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高速投射伤 细胞损
下载PDF
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投射伤计算机仿真模拟和对比分析
2
作者 雷涛 郑加军 +2 位作者 王婷婷 李瑛 谢良宪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4252-4254,共3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数字模拟技术动态仿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颏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探讨下颌骨投射伤致伤机制。方法建立人下颌骨投射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在不同致伤条件下(高、中、低三种投射速度)投射物致伤... 目的利用有限元数字模拟技术动态仿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颏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探讨下颌骨投射伤致伤机制。方法建立人下颌骨投射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在不同致伤条件下(高、中、低三种投射速度)投射物致伤下颌骨颏部的动态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结果成功模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模拟结果逼真,投射速度越高,下颌骨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仿真下颌骨投射伤,为口腔颌面部战创伤基础研究、临床救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 投射伤 有限元模拟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猪高速投射伤后血液溶酶体酶及蛋白酶抑制物变化的意义
3
作者 周元国 周宝桐 +5 位作者 朱佩芳 邹用志 王永钢 周继红 杨军民 李晓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38-140,共3页
对猪高速投射伤后血液溶酶体酶及蛋白酶抑制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致伤组伤后动脉血浆组织蛋白酶D(Cath-D)逐渐升高,8h达高峰;血清酸性磷酸酶(AP)伤后升高较缓,12h达高峰;血清弹性蛋... 对猪高速投射伤后血液溶酶体酶及蛋白酶抑制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致伤组伤后动脉血浆组织蛋白酶D(Cath-D)逐渐升高,8h达高峰;血清酸性磷酸酶(AP)伤后升高较缓,12h达高峰;血清弹性蛋白酶(Elastase)与伤前相比无显著改变;血清蛋白酶抑制物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伤后先下降,12h后回升,并高于伤前水平。对照组各指标未见显著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创伤后溶酶体酶增加较晚,但它们的抑制物却下降较早,使二者间的平衡较早就发生破坏,而这种改变可能是导致全身反应和组织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射伤 溶酶体酶 蛋白酶抑制物
下载PDF
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损伤后局部骨质中血循环变化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田磊 何黎升 +1 位作者 刘瑞峰 任常群 《创伤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观察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后下颌骨的血运变化。方法将8只犬随机分成A、B两组,以水平气动式多功能生物撞击机的生物高速投射实验机模式致伤。A组动物在致伤后6小时进行骨损伤区的局部血流量检测,测量骨断端边缘和距离骨断端0、0.3、... 目的观察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后下颌骨的血运变化。方法将8只犬随机分成A、B两组,以水平气动式多功能生物撞击机的生物高速投射实验机模式致伤。A组动物在致伤后6小时进行骨损伤区的局部血流量检测,测量骨断端边缘和距离骨断端0、0.3、0.5、1.0 cm处的血流灌注量值;B组动物在致伤后6小时及1、3、7、14天测量骨断端边缘0.3 cm的血流灌注量值。两组动物均以对侧未致伤的下颌骨相对部位作为对照。结果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后,骨创缘和距离创缘0.3 cm的皮质骨内的墨汁灌注血管面积比率与皮质骨内血流量均小于对照侧,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距创缘0.5 cm和1.0 cm的皮质骨内的墨汁灌注血管面积比率与皮质骨内血流量与对照侧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损伤后,距离骨创缘0.5 cm外的骨质内微循环未受到明显破坏,为牵张成骨术Ⅰ期修复火器伤性颌骨缺损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创 火器 投射伤 微循环
下载PDF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肌肉组织血流量变化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和田 李忠禹 +3 位作者 谭颖徽 牙祖蒙 刘荫秋 赖西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1-73,共3页
本实验用初速1500m/s,重1.03g钢珠致伤狗颌面部。伤后不同时间采用氢气清除法测量距伤道壁不同距离的肌肉组织血流量。结果发现:在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距伤道壁0.3cm处的肌肉组织始终没有流血;距伤道壁0.5cm处,伤后血流量明显低于伤前... 本实验用初速1500m/s,重1.03g钢珠致伤狗颌面部。伤后不同时间采用氢气清除法测量距伤道壁不同距离的肌肉组织血流量。结果发现:在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距伤道壁0.3cm处的肌肉组织始终没有流血;距伤道壁0.5cm处,伤后血流量明显低于伤前,但始终存在足以维持该处组织存活的血流。提示:1)、在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的清创时,保留距伤道壁0.5cm处的肌肉组织是能够存活的。2)、颌面部火器性伤组织缺损的早期修复时间完全有条件在伤后24小时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高速投射 组织血流量
下载PDF
速眠新Ⅱ复合戊巴比妥麻醉在猪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伍超 高志明 +5 位作者 王旭辉 张岫竹 代唯 刘大维 周继红 林井副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速眠新Ⅱ复合戊巴比妥对实验小型家猪在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小型家猪以速眠新Ⅱ0.1ml·kg-1肌注基础麻醉后,静脉复合0.3%戊巴比妥溶液0.5ml·kg-1诱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后高速投射物致伤过程中... 目的:探讨速眠新Ⅱ复合戊巴比妥对实验小型家猪在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小型家猪以速眠新Ⅱ0.1ml·kg-1肌注基础麻醉后,静脉复合0.3%戊巴比妥溶液0.5ml·kg-1诱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后高速投射物致伤过程中猪的基本生命体征,判断麻醉效果。结果:动物麻醉平稳,致伤前后动物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其中1例出现麻醉副作用。体温随着麻醉持续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结论:速眠新Ⅱ基础麻醉,静脉复合戊巴比妥诱导维持,此方法用于猪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麻醉效果稳定延长,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速眠新Ⅱ 戊巴比妥 高速投射物致 模型
下载PDF
高速投射物伤后红细胞比积的变化及发生机制的初步探讨
7
作者 王建民 刘荫秋 +4 位作者 李曙光 赖西南 陈志强 吴国萍 练伟坤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7,共4页
高速投射物伤后血液流变学障碍,是伤后许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观察了犬双后肢高速投射物伤及股动脉快速放血后72小时内静脉血红细胞比积的变化;采用结扎与不结扎双侧股动、静脉的方法比较了致伤瞬间的血流动力学... 高速投射物伤后血液流变学障碍,是伤后许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观察了犬双后肢高速投射物伤及股动脉快速放血后72小时内静脉血红细胞比积的变化;采用结扎与不结扎双侧股动、静脉的方法比较了致伤瞬间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对伤后红细胞比积的影响;并用脐静脉体外灌流的方法,观察了流体动力学因素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实验证明,高速投射物伤后流体扰动有可能造成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浆外渗,从而造成伤后红细胞比积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
下载PDF
犬高速投射物致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与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
8
作者 吴国萍 王建民 +2 位作者 黄宏 陈菁 陈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39-940,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速投射物致伤犬双后肢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5.56 m m 弹丸致伤犬双后肢,伤后各时相点采血,Low -shear30血液流变仪测量全血粘度,并分离红细胞做扫描电镜观察。结... 目的:探讨高速投射物致伤犬双后肢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5.56 m m 弹丸致伤犬双后肢,伤后各时相点采血,Low -shear30血液流变仪测量全血粘度,并分离红细胞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高速投射物伤各组低切变率全血表观粘度伤后即刻开始增高,6~12 h 达峰值,高切粘度未见明显变化。变形红细胞的出现率不结扎组伤后显著增加,6 h 达高峰;结扎组伤后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高速投射物伤可致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可能是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高速投射物伤伤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丽 赖西南 夏铭生 《微循环学杂志》 1999年第3期25-26,共2页
探讨压力波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以5.56mm军用弹致伤犬的双后肢;另一组伤前暂时结扎犬双后肢股动静脉,以阻断致伤时压力波传播,伤后立即去除结扎。二组伤前、伤后0.5、2、6和10... 探讨压力波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以5.56mm军用弹致伤犬的双后肢;另一组伤前暂时结扎犬双后肢股动静脉,以阻断致伤时压力波传播,伤后立即去除结扎。二组伤前、伤后0.5、2、6和10h分别采静脉血,用锥板粘度法测全血粘度并计算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伤后二组动物全血低切粘度(3.84S-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伤前明显升高;伤后6h内红细胞变形指数较伤前明显下降。结扎组变化程度明显小手致伤组。结论:高速投射物伤时,血液流变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与致伤时压力波沿血管传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双后肢投射物致伤脑组织和血浆中内皮素-1释放表达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庆松 陈曼娥 琚亚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借助犬双后肢高速、低速投射物致伤应激模型,对内皮素-1(ET1)在神经-体液中的表达与释放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索非颅脑致伤中枢神经系统(CNS)应变内环境紊乱的某些病理生理基础。结果发现伤后体液、脑组... 借助犬双后肢高速、低速投射物致伤应激模型,对内皮素-1(ET1)在神经-体液中的表达与释放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索非颅脑致伤中枢神经系统(CNS)应变内环境紊乱的某些病理生理基础。结果发现伤后体液、脑组织匀浆ET1较伤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尤以高速组明显;低速组下丘脑,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ET1-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提示虽未直接伤及大脑,但对CNS可有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间接损害作用;且不同应激强度,对CNS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表明CNS在全身应激反应基础上有其自身特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射物致 斑点杂交 内皮素 血浆
下载PDF
犬高速投射物伤与单纯失血性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王建民 陈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3,共3页
目的 为研究高速投射物伤后高血粘症发生机制,比较犬高速投射物伤与单纯失血性休克时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为高速投射物双后肢致伤组与单纯颈动脉放血致失血性休克组。致伤组采用5.56mm弹丸致伤犬双后肢,失血性休克... 目的 为研究高速投射物伤后高血粘症发生机制,比较犬高速投射物伤与单纯失血性休克时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为高速投射物双后肢致伤组与单纯颈动脉放血致失血性休克组。致伤组采用5.56mm弹丸致伤犬双后肢,失血性休克组则从颈动脉快速放血,量约为体重的2.4%,血压降至70mmHg以下。致伤或放血后分别观察两组72h内各时相点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①两组创伤或失血后即刻的平均血压分别是113与47mmHg;②创伤组的低切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伤后6h达高峰;但失血性休克组的全血粘度在失血后逐步降低,无明显的血液浓缩现象出现。结论 严重创伤后血液浓缩与伤后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失血并非创伤后早期血液浓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 失血性休克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软组织感染特点的实验观察
12
作者 蒋和田 刘荫秋 +4 位作者 张米川 魏修荣 郭德祥 李曙光 赖西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用初速 15 0 0 m/ s,重 1.0 3g钢珠致伤 6只狗颌面部 ,伤后 6 ,12 ,2 4h取距伤道壁不同距离的肌肉组织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实验发现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 ,距伤道壁 0 .5 cm以内的软组织 ,伤后 6 h开始出现细菌感染 ,随致伤时间延长 ... 用初速 15 0 0 m/ s,重 1.0 3g钢珠致伤 6只狗颌面部 ,伤后 6 ,12 ,2 4h取距伤道壁不同距离的肌肉组织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实验发现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 ,距伤道壁 0 .5 cm以内的软组织 ,伤后 6 h开始出现细菌感染 ,随致伤时间延长 ,感染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 ,距伤道壁 0 .5 cm以外的组织 ,在伤后 2 4h,细菌的污染数量远远低于感染细菌的临界数量 ;感染或污染细菌的种类以需氧及兼性厌氧菌为主。研究提示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组织存在明显的细菌感染 ,但其严重感染的区域在距伤道壁 0 .5 cm以内 ,从控制感染的角度清创时切除距伤道壁 0 .5 cm以内的软组织即可 ,扩大清创范围并不能起到控制感染的效果 ;而清创后应用有效抗生素是防治伤口感染 ,保证早期救治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 高速投射 细菌感染
下载PDF
高速投射物伤伤道外邻近器官的损伤 被引量:1
13
作者 牙祖蒙 《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高速投射 周围组织
下载PDF
高速投射物伤时骨碎片作为继发投射物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Amat.,JJ 赖西南 《战伤参考资料》 1992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高速 投射 骨碎片 继发投射
下载PDF
高速投射物伤后早期游离氨基酸的改变
15
作者 Zuni,G 陈洪 《战伤参考资料》 1992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高速 投射 氨基酸
下载PDF
投射物致伤对骨骼肌微循环调节的影响
16
作者 Lewi.,DH 杨俊涛 《战伤参考资料》 1992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投射 骨骼肌 微循环
下载PDF
猪腹部高速投射物伤后血凝纤溶系统的改变
17
作者 陈洪 刘荫秋 +1 位作者 赖西南 周宝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61-61,共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着伤情的转归,在创伤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高速投射物所致腹部伤中还报道甚少。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腹部高速投射伤后血凝纤浴系统的变化,探讨其DIC发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着伤情的转归,在创伤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高速投射物所致腹部伤中还报道甚少。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腹部高速投射伤后血凝纤浴系统的变化,探讨其DIC发生的可能性。实验方法:实验采用四川成年健康猪7只,体重54.9±7.1kg,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BW)全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 纤溶系统 腹部 凝血酶原时间 优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含量 贯通 瞬时空腔 溶解时间 下腹部
原文传递
高速投射物伤时心肺的早期改变
18
作者 周宝桐 刘荫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66-66,共1页
高速投射物不仅造成广泛严重的局部损伤,而且还引起远隔部位的损伤。我们以1.03g钢球(1300~1500m/s)或5.56M193弹(928~932m/s)射击犬和猪的双后肢或腹部、监测24~72小时。实验结果:猪中下腹钢球伤后心内膜出血为64.7%(11/17),肺出血... 高速投射物不仅造成广泛严重的局部损伤,而且还引起远隔部位的损伤。我们以1.03g钢球(1300~1500m/s)或5.56M193弹(928~932m/s)射击犬和猪的双后肢或腹部、监测24~72小时。实验结果:猪中下腹钢球伤后心内膜出血为64.7%(11/17),肺出血为17.6%(3/17),犬双后肢M193弹伤后肺出血为39.1%(27/69),心内膜出血为18.9%(7/37)。肺以双中、下叶和右补充叶点片状出血(2mm~15mm)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 肺出血 点片状出血 远隔部位 局部损 二尖瓣口 上皮细胞变性 细胞肿胀 肌健
原文传递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和田 刘荫秋 +4 位作者 张米川 魏修荣 郭德祥 李曙光 赖西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软组织的细菌感染或污染特点.方法:用初速1500m/s、重1.03g钢珠弹致伤狗颌面部,伤后不同时间取距伤道壁不同距离的肌肉组织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距伤道壁0... 目的:观察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软组织的细菌感染或污染特点.方法:用初速1500m/s、重1.03g钢珠弹致伤狗颌面部,伤后不同时间取距伤道壁不同距离的肌肉组织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距伤道壁0.5cm以内的软组织,伤后6小时开始出现细菌感染,随着致伤时间延长,感染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距伤道壁0.5cm以外的组织,在伤后24小时内,细菌污染的数量远远低于感染细菌的临界数量.感染或污染的细菌种类以需氧及兼性厌氧菌为主.结论: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软组织存在明显的细菌感染,但其严重感染的区域在距伤道壁0.5cm以内,从控制感染的角度讲,清创时切除距伤道壁0.5cm以内的软组织即可.清创后应用有效抗生素是防止伤口感染,保证早期救治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高速投射 细菌感染 细菌学
原文传递
猪腹部高速投射物伤后血液粘度的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苏平 刘荫秋 +1 位作者 周宝桐 陈洪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81-81,共1页
血液粘度是血液的主要力学特性之一,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取决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比积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性的综合表现。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液粘度变化有其规律性,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用的资料。目前对现... 血液粘度是血液的主要力学特性之一,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取决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比积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性的综合表现。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液粘度变化有其规律性,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用的资料。目前对现代火器伤所致的血液粘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甚少。本研究用四川健康猪7只,体重54.9±7.1kg,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BW)耳缘静脉全麻。采用:五三式弹道滑膛枪,1.03g钢珠致伤,致下腹部贯通伤,射距6米,撞击速度1394.6±82.7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 血液粘度 白细胞流变性 血浆粘度 火器 下腹部 撞击速度 滑膛枪 红细胞聚集 全血粘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