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望海潮》:“投赠”还是“干谒”?
1
作者 朱彦体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09年第7期74-75,78,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辑柳永《望海潮》一词,是属于"投赠"之词,还是"干谒"之词呢?这是正确理解和教学此课文的前提。从干谒之风胜行的朝代,到词的内容,再到词作者与投赠对象的关系考察,可以明辨《望海潮》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辑柳永《望海潮》一词,是属于"投赠"之词,还是"干谒"之词呢?这是正确理解和教学此课文的前提。从干谒之风胜行的朝代,到词的内容,再到词作者与投赠对象的关系考察,可以明辨《望海潮》是"投赠"而非"干谒"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望海潮》 投赠 干谒
下载PDF
杜甫求仕长安期间投赠诗中的讽刺意味辨析——以《钱注杜诗》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子悦 孙微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1期63-76,共14页
杜甫长安求仕期间所作的《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等诗,以颂交游为主要目的,其意旨十分明确。但钱谦益等后代注家却牵扯史事,通过泯灭历史与诗歌之间的界线,提出了各种有违杜诗本意的... 杜甫长安求仕期间所作的《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等诗,以颂交游为主要目的,其意旨十分明确。但钱谦益等后代注家却牵扯史事,通过泯灭历史与诗歌之间的界线,提出了各种有违杜诗本意的讽刺说。在对这部分注解的分析中,我们能窥探到这些讽刺意味的传统诗学基础,能探究到注家误读的深层思想根源,能看到后代注家对作为“诗圣”杜甫的道德要求。这些深层因素提醒我们在面对杜诗注本时,不仅要在诗意层面做出对比以辨清杜诗本意,还要在注家行为层面对注解的产生原因和论证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投赠 钱谦益 讽刺
下载PDF
“平海纪事”:新见嘉庆十五年《平海投赠集》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贤波 《国家航海》 2020年第2期1-13,共13页
新见北京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十五年(1810年)孙曾美辑《平海投赠集》,是剿抚粤洋海寇战事告竣之后两广总督百龄(1748~1816年)的亲信、幕僚和交游圈揄扬其平海事功的诗文汇编。由《平海投赠集》的流布和诗文内容引出了当时人如何通过各种形... 新见北京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十五年(1810年)孙曾美辑《平海投赠集》,是剿抚粤洋海寇战事告竣之后两广总督百龄(1748~1816年)的亲信、幕僚和交游圈揄扬其平海事功的诗文汇编。由《平海投赠集》的流布和诗文内容引出了当时人如何通过各种形式记录和纪念嘉庆年间粤洋海盗问题的平息,虽曰当事人记当时事未必全真,却可引导研究者从事件本身转向关注事件的记录、纪念和再现。这些记录和纪念的共同点,或出于事主本人的夫子自道,或出于官场文坛抬升权威人物身份地位的需要,在史事选择和记录中实际上经历了选精集萃的过程。职是之故,《平海投赠集》于研治清代乾嘉华南海盗问题实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盗 百龄 《平海投赠集》 温承志 历史记忆
原文传递
柳永词与他的从政之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江峰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4-36,共3页
柳永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他既是才华横溢的风流词客,又是苦游于宦海的颠簸士子。他的词创作和从政之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乐章集》中部分词就是其从政之路的写照。本文从柳永词作与其从政之路联系的角度上,论述了柳永在... 柳永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他既是才华横溢的风流词客,又是苦游于宦海的颠簸士子。他的词创作和从政之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乐章集》中部分词就是其从政之路的写照。本文从柳永词作与其从政之路联系的角度上,论述了柳永在“狂荡”背后那不为人所熟悉的一面:积极于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献颂得第 投赠词作
下载PDF
稀见清代科举文献七种叙录
5
作者 林介宇 《科举学论丛》 2023年第2期74-93,共20页
笔者新见《小题风雅》《鹤沙吴氏时文》《苏汾滨先生制艺》《唐尧心先生重宴鹿鸣投赠集》《研悦斋制艺》《同治甲子带补辛酉科四川乡试同门录》《具奏拟拨郑州学额暨专棚考试一折(奏稿)》等七种科举文献。叙录描述了七种科举文献的版本... 笔者新见《小题风雅》《鹤沙吴氏时文》《苏汾滨先生制艺》《唐尧心先生重宴鹿鸣投赠集》《研悦斋制艺》《同治甲子带补辛酉科四川乡试同门录》《具奏拟拨郑州学额暨专棚考试一折(奏稿)》等七种科举文献。叙录描述了七种科举文献的版本信息,并简要介绍相关作者的信息,抄录出序跋文字,叙述其编纂体例或内容概要,并搜集了馆藏、著录等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题风雅 鹤沙吴氏时文 重宴鹿鸣投赠 四川乡试同门录 苏汾滨先生制艺 研悦斋制艺 郑州学额
原文传递
“词感帝王尊”背后的辛酸——杜赋刍议
6
作者 沈文凡 孟祥娟 《华夏文化论坛》 2008年第1期78-83,共6页
曾经繁荣于汉代的赋体文学发展到唐代,虽然其风采已为唐诗所掩盖,但文士献赋宫廷之风却一直传承下来,"诗圣"杜甫在长安困守时期,相继创作了六篇赋文,这是他诗歌之外的重要作品。杜甫的赋文雄浑繁富,古奥顿挫,多半都是进献的产... 曾经繁荣于汉代的赋体文学发展到唐代,虽然其风采已为唐诗所掩盖,但文士献赋宫廷之风却一直传承下来,"诗圣"杜甫在长安困守时期,相继创作了六篇赋文,这是他诗歌之外的重要作品。杜甫的赋文雄浑繁富,古奥顿挫,多半都是进献的产物,但华美表面的背后却隐藏着杜甫生活境况的窘迫与心灵的抗争与无奈,从中可以认识杜甫诗与赋的矛盾、行与志的乖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投赠
原文传递
唐诗《闺意上张水部》的认知隐喻解读
7
作者 田会峰 张雨丹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9期78-79,共2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唐诗《闺意上张水部》,分析认知隐喻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进而揭示诗人想要表达的诗文内涵和真实意图。帮助人们深入理解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还是一种认知思维活动,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唐诗《闺意上张水部》,分析认知隐喻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进而揭示诗人想要表达的诗文内涵和真实意图。帮助人们深入理解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还是一种认知思维活动,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诗歌中被普遍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投赠 概念隐喻 映射
原文传递
“科举与中国古代文学”
8
作者 林岩 《华中学术》 2012年第1期149-149,共1页
【主持人语】行卷,是唐代科举考试制度下形成的一种社会风气。举子通过'以文为贽'的方式,向上层人士投赠文卷,借由他们的揄扬、称誉来获取名声,最终帮助自己在科场获取功名。此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北宋中叶,因着'糊名'、&#... 【主持人语】行卷,是唐代科举考试制度下形成的一种社会风气。举子通过'以文为贽'的方式,向上层人士投赠文卷,借由他们的揄扬、称誉来获取名声,最终帮助自己在科场获取功名。此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北宋中叶,因着'糊名'、'誊录'、'锁院'等措施的实施而逐渐消失。在现有的研究中,学界对于唐代行卷探讨较多,考察也细致,但是对于宋初的行卷风气,则尚欠深入。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名 学界 行卷 投赠 卷风 风气 科举考试 人士 锁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