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性霉素B依赖性抗体
1
作者 王嘉励 叶欣 +7 位作者 夏文杰 邓晶 徐秀章 刘静 丁浩强 陈扬凯 陈大伟 邵媛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标准方法。方法针对1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通过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和血小板上特异性和自身抗体,用Lifecodes LSATM Class I(Luminex试剂盒,磁珠液相悬浮芯片系统)检测...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标准方法。方法针对1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通过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和血小板上特异性和自身抗体,用Lifecodes LSATM Class I(Luminex试剂盒,磁珠液相悬浮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浆中HLA-Ⅰ类抗体特异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两性霉素B依赖的血小板抗体。结果 ELISA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自身抗体均为阴性;Luminex试剂盒测得:患者血清中HLA-Ⅰ类抗体阳性率为1%,未检出有特异性的HLA-Ⅰ类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存在两性霉素B依赖的血小板抗体。结论流式细胞术或可成为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实验室标准手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引起 血小板抗体 药物依赖抗体 流式细胞术 两性霉素B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药物诱导的免疫溶血性贫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龙馨妍 王雷萍 +1 位作者 张印则 孟庆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53-556,共4页
药物诱导的免疫溶血性贫血(DIIHA)是一种罕见的血细胞减少症,药物诱导产生的抗体或非免疫性蛋白吸附(NIPA)可造成红细胞(RBCs)的破坏。与DIIHA相关的药物和被认为涉及的机制假说在过去几十年中是有争议的,为了诊断,常常需要专门的血液... 药物诱导的免疫溶血性贫血(DIIHA)是一种罕见的血细胞减少症,药物诱导产生的抗体或非免疫性蛋白吸附(NIPA)可造成红细胞(RBCs)的破坏。与DIIHA相关的药物和被认为涉及的机制假说在过去几十年中是有争议的,为了诊断,常常需要专门的血液免疫学实验室进行复杂的血清学试验。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诊断技术是区分药物引起的免疫血液学异常或其他原因的必要条件,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综述,以帮助临床提高对DIIHA的诊断能力,建立一条科学合理的DIIHA血清学检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溶血性贫血 药物依赖抗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泽慧 李越洋 田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89-2092,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髓系细胞分化异常的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在AML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免疫治疗可能成为AML的有效治疗方案,为该病的预后与生存提供新的武器。本文总结目前AML免疫治疗的主要方...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髓系细胞分化异常的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在AML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免疫治疗可能成为AML的有效治疗方案,为该病的预后与生存提供新的武器。本文总结目前AML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如抗体依赖药物、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等,对免疫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抗体依赖药物 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促进红细胞的老化清除可能会恶化药物诱发的免疫溶血性贫血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启修 赵俸涌 +5 位作者 李勤 张嘉敏 郭忠慧 杨颖 王晨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04-907,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药物处理红细胞前后,细胞表面各种与细胞衰老及清除相关指标,以及吞噬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差异性,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红细胞老化和清除的影响。方法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和头孢他...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药物处理红细胞前后,细胞表面各种与细胞衰老及清除相关指标,以及吞噬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差异性,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红细胞老化和清除的影响。方法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处理红细胞,然后在药物处理后0 h和24 h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表面PS(磷脂酰丝氨酸)和清除相关CD标志物(CD35、CD47、CD55和CD59)的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计算在药物处理后0 h和24 h棘细胞比例。通过单核细胞单层测定(MMA)检测药物处理后的红细胞被吞噬的情况。通过以上结果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红细胞老化和清除的影响。结果与未处理的红细胞相比,药物处理的红细胞在细胞表面显示出更高的PS水平(0 h vs 24 h:青霉素9.42%vs 93.30%、头孢吡肟3.88%vs 57.27%、头孢哌酮4.71%vs 75.75%和头孢他啶3.05%vs 43.19%,),以及棘细胞比率(0 h vs 24 h:青霉素7.33%vs 86%,头孢吡肟2.67%vs 52.67%,头孢哌酮3.33%vs 67.67%和头孢他啶3.33%vs 90.67%)。而清除相关的CD标志物,用药后明显降低:CD35为青霉素7.36%vs11.87%,头孢吡肟0.14%vs 28.51%,头孢哌酮11.85%vs 21.55%,头孢他啶7.63%vs 8.73%;CD47为青霉素1.22%vs 9.13%,头孢吡肟1.80%vs 0.86%,头孢哌酮0.08%vs 6.85%,头孢他啶1.54%vs 5.50%;CD55为青霉素14.46%vs 44.31%,头孢吡肟17.27%vs 38.41%,头孢哌酮19.28%vs 33.28%,头孢他啶14.62%vs 34.13%;CD59为青霉素4.71%vs 20.56%,头孢吡肟4.03%vs 7.60%,头孢哌酮5.91%vs 22.38%,头孢他啶5.93%vs 30.89%;药物处理的红细胞比未处理的红细胞更多地附着在单核细胞上。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诱导PS和清除相关CD标志物在红细胞表面的改变,并会导致细胞出嵴并使红细胞更容易被单核细胞吞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促进红细胞老化和清除,这可能会使DIIHA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物依赖抗体 红细胞老化清除 单层细胞吞噬试验
下载PDF
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国际合作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周琳 周燕 +3 位作者 刘金莲 李丽兰 申卫东 吴国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建立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技术并组织国际实验室进行评估。方法建立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及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向各参与的实验室提供检测方案,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血清、... 目的建立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技术并组织国际实验室进行评估。方法建立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及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向各参与的实验室提供检测方案,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血清、血小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阴性对照及药物奎宁,各实验室按照给定的方案对样本进行检测,对结果做统计比较。结果参加评估实验室对3个评估样本检测的准确率: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分别为91.67%,100%,91.67%;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均为100%。所建立的2种检测技术,经国际23家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该技术可应用于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 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依赖抗体流式细胞术 药物依赖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检测磺胺甲基异噁唑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试验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刘彦虹 李璐璐 +2 位作者 黄丽娟 杨东晓 孙文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检测 磺胺甲基异恶唑 药物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试验方法
原文传递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代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8-339,共2页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IIHA)少见。临床表现为中重度溶血性贫血。常见机制是产生药物依赖性抗体,常见药物为抗生素(如头孢替坦、头孢曲松钠和哌拉西林)。少见机制是产生非药物依赖的自身抗体,致特发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IIHA)少见。临床表现为中重度溶血性贫血。常见机制是产生药物依赖性抗体,常见药物为抗生素(如头孢替坦、头孢曲松钠和哌拉西林)。少见机制是产生非药物依赖的自身抗体,致特发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常见药物是氟达拉滨。治疗首要是停药,并积极处理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抗体 头孢菌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头孢类抗生素致敏红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雪 刘蕾 焦晋山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究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在临床中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1 595例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DAT阳性标本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检测试剂盒(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特异性分型。结果:1 595... 目的:探究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在临床中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1 595例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DAT阳性标本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检测试剂盒(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特异性分型。结果:1 595例被检者中DAT阳性108例,阳性率为6.77%,DAT阳性类型分布为IgG型28例(25.93%),IgG+C_3型70例(64.81%),C_3型10例(9.26%)。检出自身免疫因素诱导红细胞致敏12例(11.11%),非自身免疫因素96例(88.89%),其中确定为头孢类抗生素诱导红细胞致敏3例(3.13%),非药物依赖性自身抗体8例(8.33%)。有输血史者DAT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P<0.01)。结论: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有可能诱导机体红细胞致敏而发生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因此抗生素类药物致敏红细胞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致敏 药物依赖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