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血浆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兵 寿杏云 孟忠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抗体血浆 检测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血浆治疗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桑列勇 庄培芬 +1 位作者 方放 傅立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血浆用于危重甲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制备H1N1抗体血浆,选择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省专家组会诊判断为危重的患者,结合患者病情静脉输入200ml抗体血浆,观察其病程变化及治愈情况。结果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血浆用于危重甲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制备H1N1抗体血浆,选择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省专家组会诊判断为危重的患者,结合患者病情静脉输入200ml抗体血浆,观察其病程变化及治愈情况。结果4名危重甲流患者经抗体血浆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治愈3例,死亡1例。讨论抗体血浆治疗甲流危重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适合于流行病区治疗,但还需进一步模索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病毒 抗体血浆 治疗
下载PDF
用甲型H_1N_1抗体血浆协助治疗甲型H_1N_1流感11例
3
作者 梁新 于娜 田稳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抗体血浆 甲型H1N1流感
原文传递
血液中MCV B/A比值和IgG3抗体对ABO新生儿溶血病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蒋先孝 朱乐乐 杨劲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对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ABO-HDN的2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95%分位胆红素值,分为高危组(101例)和非...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对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ABO-HDN的2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95%分位胆红素值,分为高危组(101例)和非高危组(143例)。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总胆红素与清蛋白比值(B/A比值)、血浆免疫球蛋白3(IgG3)抗体单独及联合预测能力。结果两组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B/A比值、IgG1、IgG3、新生儿血型、光疗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红细胞平均体积(OR=1.077,95%CI:1.000~1.159)、血清B/A比值(OR=1.890,95%CI:1.542~2.316)和IgG3抗体(OR=1.583,95%CI:1.031~2.430)是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红细胞平均体积、B/A比值预测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佳截断值为104.25 fL和7.87。根据危险因素构建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联合预测模型,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B/A值+IgG3抗体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为0.823。结论红细胞平均体积>104.25 fL、血清B/A比值>7.87和IgG3抗体是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清总胆红素与清蛋白比值 血浆免疫球蛋白3抗体 ABO新生儿溶血病致高胆红素血
下载PDF
ABO新生儿溶血患儿血浆游离及红细胞放散抗体IgG亚型与溶血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劲 储节华 +2 位作者 曹明鹏 李凌波 钟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分析ABO新生儿溶血(ABO-HDN)患儿血浆游离及红细胞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对新生儿溶血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新生儿科49例ABO-HDN患儿进行溶血3项检测的同时,进行血浆和放散抗体液I... 目的分析ABO新生儿溶血(ABO-HDN)患儿血浆游离及红细胞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对新生儿溶血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新生儿科49例ABO-HDN患儿进行溶血3项检测的同时,进行血浆和放散抗体液IgG1、IgG3分型检测,再结合患儿出生小时数(生理黄疸)与患儿溶血程度因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进行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的44例患儿组中,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患儿出生小时数可以建立回归方程,患儿血红蛋白与抗体释放结果可以建立回归方程,并均呈线性回归关系(P<0.05);进行血浆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的28例患儿组中,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患儿出生时间及血浆抗体IgG3亚型可以建立回归方程,患儿血红蛋白与患儿血浆抗体IgG1亚型结果可以建立回归方程(P<0.05),并均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在2组分析中观察到ABO-HDN 3项试验全阴,检测出gG1、IgG3亚型抗体的3例患儿均为二胎,最后诊断Rh-HDN 2例,其他系统HDN 1例。结论患儿溶血程度直接与血浆中的IgG1、IgG3抗体有关,在评价诊断和治疗效果中除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情况外应监测患儿血浆IgG3抗体变化,在观察患儿贫血情况时也应监测患儿血浆IgG1抗体,在ABO-HDN溶血3项全阴情况下检测出IgG1、IgG3抗体,应及时考虑除ABO系统外的新生儿溶血病,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3项 血浆IgG1、IgG3抗体 溶血程度 回归方程
下载PDF
不同地区人群血浆标本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抗体谱差异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巍 马莉 +5 位作者 王宗奎 徐俊 黄耀敬 雷敏 叶生亮 李长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献血浆者血浆抗体谱差异。方法收集血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来自巴马长寿地区有家族长寿背景和无家族长寿背景的血浆以及某东部地区的血浆各22份、即为3个大组,共66份血浆标本。每大组设置2... 目的分析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献血浆者血浆抗体谱差异。方法收集血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来自巴马长寿地区有家族长寿背景和无家族长寿背景的血浆以及某东部地区的血浆各22份、即为3个大组,共66份血浆标本。每大组设置2个生物学重复,共6个小组,每个小组均为11份血浆各50μL等体积混合而成。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蛋白质组作为抗原库,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技术获得不同血浆标本IgG的抗体谱,采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通过建立的方法获得了较高质量的血浆标本IgG抗体谱,3组标本中的IgG分别识别198、190和149个大肠杆菌蛋白质点;巴马地区有家族长寿背景和无家族长寿背景的血浆标本IgG抗体谱未见明显差异;但二者与东部地区血浆标本IgG抗体谱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如识别抗原数量不同,目标抗原点分布也不同。结论 3组血浆标本均含有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广谱抗体;来自同一地区的血浆标本IgG抗体谱较为一致,来自不同地区人群的血浆标本IgG抗体谱差异明显,提示生活环境及遗传背景可能会影响人血浆中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的种类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IgG抗体 大肠杆菌O157∶H7 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
下载PDF
血浆抗糖抗体检测在IgA肾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钢 刘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1期1830-1833,18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抗糖抗体指标与IgA肾病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及在早期诊断IgA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80例,为IgA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人群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肾功能... 目的探讨血浆抗糖抗体指标与IgA肾病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及在早期诊断IgA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80例,为IgA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人群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浆抗糖抗体指标。根据IgA患者临床病理Lee分级进行亚组分组(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不同病理分级的IgA患者之间肾功能指标、血压、病理类型等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man线性方程分析血浆抗糖抗体指标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尿酸及牛津分型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抗糖抗体指标在早期诊断IgA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Pearson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抗糖抗体指标IgG型抗糖抗体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尿酸水平、IgA肾病牛津分型呈正相关(P>0.4);IgA1型抗糖抗体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尿酸水平、IgA肾病牛津分型无相关性(P<0.4);血浆抗糖抗体指标预测IgA肾病的AUC为0.785,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65.00%。结论IgG、IgA1型抗糖抗体在IgA肾病含量高于健康人群,推测抗糖抗体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生发展,且IgG型抗糖抗体明显优于IgA1型抗糖抗体,并可作为IgA肾病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抗糖抗体 IGA肾病 临床病理指标
下载PDF
血站Rh阴性血浆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8
作者 骆钧 范恩勇 +1 位作者 孙海英 郭铭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64-2164,共1页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血液制剂常规检测,而我国对血液制剂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查还尚未进行,特别是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临床医院血库的配血水平的提高还比较滞后,有的医院甚至还在延用盐水法进行交...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血液制剂常规检测,而我国对血液制剂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查还尚未进行,特别是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临床医院血库的配血水平的提高还比较滞后,有的医院甚至还在延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甚至对于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原则是按ABO血型相容原则输注,不做交叉配血。目前大多数血站对于Rh阴性血浆在未进行抗体筛查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Rh阴性血浆抗体 筛查
下载PDF
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比较
9
作者 丁福霖 《饮食科学》 2017年第3X期56-56,共1页
观察及分析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情况。方法 :选择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国家参比品、国家临检中心质控品分别为3份、2份,单采血浆公司600份血浆,采取放射免疫试剂盒、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以及进行... 观察及分析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情况。方法 :选择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国家参比品、国家临检中心质控品分别为3份、2份,单采血浆公司600份血浆,采取放射免疫试剂盒、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以及进行放免仪和酶标仪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展开测定。结果 :经过比较显示,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试剂盒对于表面抗体效价检测不存在显著偏差情况,两种举措具备良好相关性检测结果,相关系数r为0.96。结论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存在高特异性以及高准确度的优势,在实施血液制品行业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生产用原料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筛查期间,可以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 观察及分析
下载PDF
多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2
10
作者 顾友祥 姜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利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纸(金标法)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探讨方法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目前常用的TP-E... 目的利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纸(金标法)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探讨方法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目前常用的TP-ELISA、RPR、TPPA和金标法对67例阳性标本及80例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P-ELISA、RPR、TPPA和金标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5.5%、80.6%、98.5%、91.0%,特异性分别为91.3%、88.8%、97.5%、10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0.1%、85.7%、97.1%、100.0%,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6.1%、84.5%、98.7%、93.0%。结论 TP-ELISA是目前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RPR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用于疗效观察及过筛试验。金标法快速方便,很适合应用于急诊标本。TPPA不适合大规模的血液筛查,适用于对筛查后的阳性标本进行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 胶体金试验
下载PDF
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赖年钰 甘晓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2期1946-1947,共2页
目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金标法)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合理利用3种方法来检测梅毒抗体。方法用目前最为常用的RPR和TPPA、金标法进行测定。结果... 目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金标法)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合理利用3种方法来检测梅毒抗体。方法用目前最为常用的RPR和TPPA、金标法进行测定。结果RPR、TPPA和金标法的灵敏度分别为59.8%、100.0%、91.5%,特异性分别为77.8%、100.0%、94.4%。结论RPR适用于疗效观察,金标法适用于急诊检验,而TPPA是临床检验梅毒抗体的确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血清学诊断 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
下载PDF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泉水 夏咸柱 +5 位作者 邱薇 黄耕 何洪彬 余春 乔军 武银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 virus,ICHV)能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中和(Serum neutrolization,SN)抗体与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 virus,ICHV)能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中和(Serum neutrolization,SN)抗体与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本研究对8份ICHV免疫的犬血清同时进行了其SN抗体和HI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SN抗体和HI抗体具有正比线性关系SN≈8×HI,并绘制了标准曲线。由于血凝和HI试验不需应用活的试验宿主系统,而且可在3 h内获得结果,操作经济简便,因此可通过测定HI抗体的效价来推算出SN抗体效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肝炎病毒 相关性 血浆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
下载PDF
献血员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致配血不合1例病例讨论
13
作者 高守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4期169-170,共2页
对1例献血者血样漏检免疫球蛋白M(Ig M)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进行讨论分析。对供患血液采用微柱凝胶法和盐水介质法做交叉配血实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患者与献血者的血型用ABO/Rh血型凝胶卡初检,盐水法复检,结果均为B型Rh阳... 对1例献血者血样漏检免疫球蛋白M(Ig M)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进行讨论分析。对供患血液采用微柱凝胶法和盐水介质法做交叉配血实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患者与献血者的血型用ABO/Rh血型凝胶卡初检,盐水法复检,结果均为B型Rh阳性。微柱凝胶法的交叉配血实验主、次测均无溶血无凝集;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实验主侧无溶血无凝集、次侧无溶血有2+强度凝集;患者自身对照均为无溶血无凝集。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患者和献血者直抗均为阴性。患者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微柱凝胶卡法和盐水介质法均为阴性;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微柱凝胶卡法为阴性、盐水介质法1号及2号抗筛试剂为阴性,3号抗筛试剂为2+强度凝集。根据该次抗筛试剂批号反应格局,推断出该献血员血浆内含MNS血型系统(MNSs)抗体。为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减少或杜绝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交叉配血前常规性增加2种以上方法检测献血员血浆不规则抗体,以保障临床患者尤其多次输血患者的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不合 献血员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下载PDF
25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飞 康秀华 +5 位作者 钱克俭 聂成 周从阳 熊华威 娄文水 张伟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动态观察25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对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重症9例,危重症16例,25例均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动态观察25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对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重症9例,危重症16例,25例均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发热持续3.64d入院,咳嗽、乏力、肌肉酸痛、胸闷、恶心等全身症状较多;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及短期3-7d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晚期的提高免疫力治疗及广谱包括真菌的抗菌药物使用在部分病例中获得成功。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力及致死率与季节性流感相似,重症/危重症需要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和后期的抗菌治疗及精细的加强治疗以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重症/危重症 甲型H1N1流感抗体血浆 奥司他韦 糖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 机械通气
下载PDF
16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菁 许飞 张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83-885,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动态观察16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对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危重症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16例均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 目的:综合分析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动态观察16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对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危重症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16例均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发热持续3.64 d入院,咳嗽、乏力、肌肉酸痛、胸闷、恶心等全身症状较多;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及短期3~7 d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晚期的提高免疫力治疗及广谱包括真菌的抗菌药物使用在部分病例中获得成功,多科医生及护士的密切合作和精细治疗十分重要。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力及致死率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危重症需要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和后期的抗菌治疗及精细的加强治疗以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 奥司他韦 甲型H1N1流感抗体血浆 糖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 机械通气
下载PDF
B cell depletion in treating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ros and cons 被引量:4
16
作者 Yu-Feng Yin Xua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0期3938-3940,共3页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is a progressive autoim- mune liver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 that affects almost exclusively women.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 is currently the only approved drug by Food and Drug A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is a progressive autoim- mune liver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 that affects almost exclusively women.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 is currently the only approved drug by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BC.Although the precise pathogenesis of PBC remains unclear,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many cell populations,including B cells,are involved in the ongoing inflammatory process,which implicates,not surprisingly,a potential thera- peutic target of depleting B cell to treat this disorder.Rituximab is a chimeric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that has been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ymphoma and some autoimmune diseases such as rheumatoid arthritis.Whether i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BC has not been evaluated.Recently,Tsuda et al [1] demon- strated that B cell depletion with rituximab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AMA)-producing B cells,AMA titers,the plasma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s (IgA,IgM and IgG) as well as se- 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nd it was well tolerated by all the treated patients with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This observation provides a novel treatment op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PBC who have incomplete response to UD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Rituximab B cell depletion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下载PDF
冰冻1个月以上的血浆补充抗体的价值如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黎玲 来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9-349,共1页
关键词 冰冻1个月以上 血浆补充抗体 价值
原文传递
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检测自愿咨询者的梅毒抗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欣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789-2790,共2页
目的了解2011年-2015年仪征市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者的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2 295人次,并分析RPR法检出的阳性者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关联。结果 RP... 目的了解2011年-2015年仪征市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者的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2 295人次,并分析RPR法检出的阳性者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关联。结果 RPR法检测2 295人次,检出阳性894例,阳性率为38.95%。梅毒抗体阳性率女性为45.41%,男性为33.33%,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岁、20岁~40岁和〉40岁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71%、38.48%和39.29%,不同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大专以下的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0.23%;大专及以上者为35.53%,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P〈0.05)。结论 RPR法检出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文化程度大专以下的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应加强高危人群监测,开展宣传教育,从而有效遏制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 梅毒 抗体 检测 自愿咨询者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DEFECT IN MATERNAL PLASMA ON SPONTANEOUS ABOR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Chun-meiBai Shui-qingMa Ming-yingGai Lian-kaiFan Feng-yanRen Guang-shengFa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0-292,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defec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 Methods Fifty-seve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unexplained abortion were enrolled as 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defec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 Methods Fifty-seve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unexplained abortion were enrolled as the investigation group for tests of protein C, protein S, antithrombinⅢ(AT-Ⅲ), as well as 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APC-R).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fifty healthy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normal pregnancy and delivery.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or measuring serum activity of protein C, protein S, AT-Ⅲ, and APC-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PC-R were tested for factorⅤ(FⅤ) Lei-den gene mutation by PCR-RFLP method. Results Of the 57 patients, 12 (21.1%), 1 (1.8%), and 5 (8.8%) cases were found with protein S, protein C, and AT-Ⅲdeficiency respectively, and 13 (22.8%) cases with positive results of APC-R. Of the control group, no protein C or AT-Ⅲdeficiency was ever found, whereas 2 (4.0%) volunteers were presented with protein S deficiency and 3 (6.0%) with positive results of APC-R. No FⅤLeiden gene mutation was identified in all 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PC-R results. Late spontan-eous abortion cases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defect than the early cases. Conclusion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defect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etal loss, especially for those occurr-ing in late stage of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S deficiency protein C deficiency 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spontaneous abortion
下载PD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crescentic allograft glomerulonephritis after sofosbuvir therapy 被引量:2
20
作者 Shilpa Gadde Belinda Lee +1 位作者 Laura Kidd Rubi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6年第6期547-550,共4页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 are well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types of vasculitis, including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a form of 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ar nephritis(RPGN...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 are well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types of vasculitis, including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a form of 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ar nephritis(RPGN). ANCA vasculitis has also been report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propylthiouracil, hydralazine, cocaine(adulterated with levimasole), allopurinol, penicillamine and few other drugs. All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of drug-associated ANCA glomerulonephritis were in native kidneys. Sofosbuvir is a new and effective drug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NCA vasculitis and RPGN following sofosbuvir administration in a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 It also represents the first case of drug-associated ANCA vasculitis in a transplanted kidney. Further drug monitoring is necessary to elucidate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and possible causal effect of sofosbuvir and perinuclear ANCA vascul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VASCULITIS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Sofosbuvir Kidney transpla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