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9315抗促癌和抑制促癌物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傅乃武 刘朝阳 张如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11-413,422,共4页
G9315是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含有6个黄酮体的混合物。2mg剂量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DMBA)合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的生成,表现出较强的抗促癌作用。10μg/ml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Wistar大鼠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 G9315是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含有6个黄酮体的混合物。2mg剂量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DMBA)合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的生成,表现出较强的抗促癌作用。10μg/ml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Wistar大鼠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20μg/ml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Balb/c新生小鼠皮肤表皮细胞和Balb/c小鼠肝线粒体的CL,显著对抗巴豆油诱发的Balb/c小鼠肝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使丙二醛(MDA)产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9315 化学发光 脂质过氧化 黄酮体 抗促癌作用
下载PDF
甘草黄酮体抗促癌、抗致突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傅乃武 刘朝阳 张如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9-34,共6页
G9315是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e inflata Bat(Ⅲ))中提取的含有6个黄酮体的复合物。2mg剂量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DMBA)合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的生成,抑瘤作用主要在促癌阶段。1mg剂量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部水肿。小鼠口... G9315是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e inflata Bat(Ⅲ))中提取的含有6个黄酮体的复合物。2mg剂量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DMBA)合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的生成,抑瘤作用主要在促癌阶段。1mg剂量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部水肿。小鼠口服G_(9315)(0.5g/kg/d×7)明显对抗环磷酰胺诱发的骨髓微核细胞增加。20—40μg/ml显著抑制TPA促进的^(32)pi参入HeLa细胞的磷脂部分。20μg/ml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Wistar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和Balb/c新生小鼠皮肤表皮细胞的化学发光以及肝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G(9315)(10—20μg/ml)有效对抗CCl_4诱发的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甘草 黄酮体 药理学 抗促癌 致突 氧化
下载PDF
沙姜中抗促癌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9
3
作者 薛颖 村上明 +1 位作者 小清水弘一 陈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2-524,共3页
目的 :研究沙姜中的抗促癌有效成分 ,并对其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 ;方法 :采用柱层析及薄层层析(TLC)分离纯化 ,现代波谱法 (UV ,IR ,NMR ,MS)鉴定其结构 ;结果与结论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是沙姜中的抗促癌有效成分之一 ,其顺式和反式化... 目的 :研究沙姜中的抗促癌有效成分 ,并对其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 ;方法 :采用柱层析及薄层层析(TLC)分离纯化 ,现代波谱法 (UV ,IR ,NMR ,MS)鉴定其结构 ;结果与结论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是沙姜中的抗促癌有效成分之一 ,其顺式和反式化合物的IC50 分别为 5 .5 μmol·L-1和 9.5 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姜 抗促癌 有效成分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沙姜中肉桂酸乙酯类化合物抗促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薛颖 陈杭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7,251,共3页
采用EB病毒早期抗原 (EBV EA)诱导抑制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表皮组织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ODC)实验及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诱导实验等方法对沙姜中肉桂酸乙酯类化合物进行抗促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 ,沙姜中的顺式 和反式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 采用EB病毒早期抗原 (EBV EA)诱导抑制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表皮组织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ODC)实验及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诱导实验等方法对沙姜中肉桂酸乙酯类化合物进行抗促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 ,沙姜中的顺式 和反式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具有抗促癌活性 ,其IC5 0分别为 5 5和 9 5 μmol L。经进一步经典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两阶段致癌实验、ODC实验及小鼠耳肿胀实验对该化合物的验证 ,该成分可有效地抑制由DMBA TPA诱导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生成 ,使荷瘤鼠比例及鼠荷瘤数降低 ,并可抑制小鼠皮肤ODC活性和小鼠的耳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姜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 抗促癌活性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绿茶和硒抗促癌作用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李龙 宋瑞琨 刘毓谷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9-49,共1页
本文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刻痕标记荧光扩散试验对绿茶和硒及其联合抗TPA抑制NIH 3T3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绿茶水浸液、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均具有明显拮抗TPA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与作用浓度和时间呈明显... 本文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刻痕标记荧光扩散试验对绿茶和硒及其联合抗TPA抑制NIH 3T3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绿茶水浸液、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均具有明显拮抗TPA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与作用浓度和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亚硒酸钠的拮抗作用显著大于硒酸钠的作用.绿茶水浸液和硒的联合抗TPA作用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抗促癌作用 联合 绿茶 初步研究 亚硒酸钠 间隙连接通讯 水浸液 扩散试验 茶水
下载PDF
雌激素的抗癌、抗促癌和抗氧化作用
6
作者 于立坚 马润娣 于廷曦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0年第4期256-259,共4页
随着雌激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雌激素的作用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巨噬细胞(Mφ)是一种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激活巨噬细胞(Mφ)而发挥强抗癌和抗促癌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对雌激素作用的一些新认识即雌激素... 随着雌激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雌激素的作用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巨噬细胞(Mφ)是一种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激活巨噬细胞(Mφ)而发挥强抗癌和抗促癌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对雌激素作用的一些新认识即雌激素的抗癌、抗促癌和抗氧化作用进行综述讨论。 1 雌激素的抗癌作用 一般认为雌激素与乳腺、卵巢、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氧化作用 雌二醇 抗促癌作用 性别差异 巨噬细胞 移植性肿瘤 氧化活性 雄性小鼠 他莫昔芬
下载PDF
去氢表雄酮抗促癌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笋 付招娣 韩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6-580,共5页
目的 探讨去氢表雄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抗促癌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激光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及小鼠耳部急性炎症等方法。结果 DHEA可明显抑制促癌剂巴豆油引起的小鼠急性耳肿胀 ;DHEA对巴豆油诱发的表... 目的 探讨去氢表雄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抗促癌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激光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及小鼠耳部急性炎症等方法。结果 DHEA可明显抑制促癌剂巴豆油引起的小鼠急性耳肿胀 ;DHEA对巴豆油诱发的表皮细胞ODC活性升高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0 - 7mol·L- 1 DHEA预处理可阻断佛波酯(TPA)刺激引起的S期细胞增加 ,并且对 [Ca2 + ]i和pH升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DHEA预处理可有效抑制蛋白激酶C α(PKC α)的活化。结论 DHEA有明显的抗促癌活性 ,可能与其对ODC活性和Ca2 + P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表雄酮 肿瘤化学预防作用 抗促癌作用 DHEA 药理学
下载PDF
苦瓜等91种食用植物抗促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薛颖 宋曙辉 陈杭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方法:采用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包括16个科‘、91种食用植物(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常用蔬菜),共计302个样品的防癌抗促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74个样品(占总数的24.5%)显示出强抑... 方法:采用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包括16个科‘、91种食用植物(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常用蔬菜),共计302个样品的防癌抗促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74个样品(占总数的24.5%)显示出强抑制活性,135个样品(占总数的44.4%)显示出中等抑制活性,其中唇形花科(Labiatae)的蔬菜样品87.5%显示了强抑制活性。紫苏、羽衣甘兰、苦瓜种子、苋菜及山药等,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一些中国原产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芥菜、红菜苔、独行菜等,也表现了很高的抑制率。结论:抗促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中国蔬菜之中,抗促癌活性因蔬菜的种类、品种、植物部位、提取溶剂及成熟程度而异,且与栽培的环境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苦瓜 抗促癌活性
下载PDF
应用刻痕标记/荧光扩散试验检测抗促癌物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冯杰 程书钧 +3 位作者 李秀琴 郭素萍 徐瑞兴 周玉兰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5-48,59,共5页
应用刻痕标记荧光扩散试验,可以观察到促癌物TPA抑制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GJIC)。本文探讨用荧光扩散试验检测抗促癌物的可能性。经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诱发试验检查的3种已知抗促癌物(姜黄素,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绿茶提取物),均能明显... 应用刻痕标记荧光扩散试验,可以观察到促癌物TPA抑制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GJIC)。本文探讨用荧光扩散试验检测抗促癌物的可能性。经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诱发试验检查的3种已知抗促癌物(姜黄素,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绿茶提取物),均能明显阻断TPA抑制BALB/C3T3细胞间的荧光扩散作用。用文献中报道的另一种筛选抗促癌物的方法,找到12种中草药抑制TPA诱导小鼠耳皮肤水肿,其中9种在本荧光扩散试验中可以明显拮抗TPA的作用,另外6种中草药在这两种试验中均为阴性。本研究初步表明,刻痕标记/荧光扩散试验有可能用于抗促癌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痕标记 荧光扩散试验 抗促癌
下载PDF
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抗TPA促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国良 单韦 +3 位作者 徐颖 董金华 张宝凤 计志忠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设计合成白藜芦醇类似物 ,并测试其抗佛波酯 (TPA)促癌作用。方法以 3,5 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采用TPA致小鼠耳肿胀促癌法确定目标化合物抗TPA促癌作用。结果所有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确认其结构 ,... 目的设计合成白藜芦醇类似物 ,并测试其抗佛波酯 (TPA)促癌作用。方法以 3,5 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采用TPA致小鼠耳肿胀促癌法确定目标化合物抗TPA促癌作用。结果所有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确认其结构 ,大部分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TPA促癌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具有较强抗TPA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化学合成 白藜芦醇类似物 抗促癌 TPA
下载PDF
从热带药用植物中筛选抗促癌物质(21):肉桂酚类的抗促癌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怡悦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3年第6期374-374,共1页
曾报道从豆科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数种具有抗促癌活性的新化合物。为了探讨构效相关性,本次对其中具有强活性的肉桂酚类进行合成,并对其活性进行了比较探讨。
关键词 热带药用植物 筛选 抗促癌物质 肉桂酚类 抗促癌作用 构效相关性
原文传递
高良姜的抗促癌作用 被引量:12
12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3年第1期53-53,共1页
高良姜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促癌物质TPA诱发水肿的作用,本次探讨了其活性成分。 方法:TPA诱发小鼠炎症试验:小鼠耳廓内外侧涂抹1nM TPA诱发炎症。在涂抹TPA 30min前涂抹高良姜的甲醇提取物。涂抹TPA 6h后用小型厚度量规检测肿胀部位,... 高良姜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促癌物质TPA诱发水肿的作用,本次探讨了其活性成分。 方法:TPA诱发小鼠炎症试验:小鼠耳廓内外侧涂抹1nM TPA诱发炎症。在涂抹TPA 30min前涂抹高良姜的甲醇提取物。涂抹TPA 6h后用小型厚度量规检测肿胀部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二阶段致癌试验:在小鼠背部涂抹DMBA 50μg起始,1周后每周2次涂抹TPA(1μg)进行促癌,共20周。在涂抹TPA 30min前涂抹受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高良姜 抗促癌作用
原文传递
日本香柏茎皮中具有抗促癌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
13
作者 赵宇新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5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抗促癌作用 二萜类化合物 茎皮 新化合物 二萜化合物 分离 日本
原文传递
沙棘的抗促癌作用
14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经对沙棘(胡颓子科)的种子、果实、枝条及叶对促癌剂TPA诱发炎症的抑制作用进行探讨时,确认枝条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确认提取物抑癌作用的同时,对沙棘枝条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
关键词 抗促癌作用 沙棘 剂TPA 抑制作用 甲醇提取物 作用 活性成分 胡颓子 枝条
原文传递
G_(9315)抗致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乃武 刘朝阳 张如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9-352,共4页
G_(9315)是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含有6个黄酮体的复合物,1mg剂量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部水肿,2mg剂量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DMBA)合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的生成,表现出较强的抗促癌作用。小鼠口服G_... G_(9315)是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含有6个黄酮体的复合物,1mg剂量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部水肿,2mg剂量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DMBA)合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的生成,表现出较强的抗促癌作用。小鼠口服G_(9315)0.5g/kg(po×7),明显对抗环磷酰胺70mg/kg(ip×1)诱发的骨髓细胞微核增多。G_(9315)20~40μg/ml显著抑制TPA促进的32Pi参入HeLa细胞的磷脂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9315 甘草 抗促癌作用 实验药理学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付招娣 曹玉 +2 位作者 王凯风 徐少锋 韩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69-8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药食两用植物中,其开发利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依据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理论,选用经典的动物模型,从多个靶点探讨白藜芦醇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Ames法、抗微核法检测白藜芦醇抗... 背景与目的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药食两用植物中,其开发利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依据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理论,选用经典的动物模型,从多个靶点探讨白藜芦醇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Ames法、抗微核法检测白藜芦醇抗突变作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表皮组织中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来判断其抗促癌作用。通过检测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二阶段乳头状瘤模型全面观察其对肿瘤发生的抑制作用。结果白藜芦醇可以明显减少致癌剂诱发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回复突变菌落数,每皿用量100μg对甲基磺酸甲酯作用的抑制率达42.2%,每皿200μg对苯并芘作用的抑制率达91.8%。提前灌喂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对抗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加,并呈现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将白藜芦醇以每日30mg/kg剂量灌喂6天,能有效减轻致炎剂引起的小鼠耳部急性炎性反应。以每日180mg/kg剂量给药3天,对巴豆油激发的小鼠表皮组织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增高抑制率达69.3%。应用白藜芦醇可以推迟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发生时间,降低肿瘤发生率,减少平均荷瘤数。结论白藜芦醇在癌发生的突变、促癌及演进各阶段均可发挥积极的对抗作用。作为癌化学预防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化学预防 始发突变 抗促癌
下载PDF
白藜芦醇与癌的化学预防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玉 韩锐 《癌症进展》 2004年第1期31-38,共8页
白藜芦醇,又名3,5,4′-三羟基反苯二烯,是一种存在于葡萄及其他一些天然产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在癌症的始发、促进及发展阶段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它被认为是极有希望成为癌症的化学预防药物。本文就白藜芦醇在癌的化... 白藜芦醇,又名3,5,4′-三羟基反苯二烯,是一种存在于葡萄及其他一些天然产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在癌症的始发、促进及发展阶段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它被认为是极有希望成为癌症的化学预防药物。本文就白藜芦醇在癌的化学预防方面的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突变、抗促癌、调控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和激素调节等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氧化 突变 抗促癌 诱导凋亡
下载PDF
土贝母皂甙甲素对鼠耳炎性水肿和小鼠皮肤促癌过程的强抑制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润娣 于立坚 +2 位作者 王永清 西野辅翼 高安淳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8期1421-1424,共4页
为了寻找能够减少癌症发生的药物,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以前我们已经发现了几种具有抑制促癌效果的天然和人工产物。土贝母是一种传统中药,载于清代赵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在古代用它的块茎来治疗乳岩、
关键词 土贝母 皂甙甲素 抗促癌作用
原文传递
小春花对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少明 阮君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评价小春花在癌症化学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经典的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形成的二阶段致癌模型,观察和评价小春花在不同阶段的抗化学致癌作用。结果:小春花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目的:评价小春花在癌症化学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经典的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形成的二阶段致癌模型,观察和评价小春花在不同阶段的抗化学致癌作用。结果:小春花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小春花具有较强的癌症化学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春花 化学预防 皮肤乳头状瘤 抗促癌
下载PDF
N -(4′-羧苯基)-4-羟基-3,5-二叔丁基苯甲酰胺对化学性诱发的二阶段小鼠皮肤乳头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士勇 韩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根据癌发生的多阶段理论,用二甲基苯蒽和巴豆油诱发的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瘤模型,研究了新维甲类化合物N-(4′-羧苯基)-4-羟基-3,5-二叔丁基苯甲酰胺(简称R8605)局部应用对小鼠皮肤乳头瘤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环节,结果表明,R8605局... 根据癌发生的多阶段理论,用二甲基苯蒽和巴豆油诱发的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瘤模型,研究了新维甲类化合物N-(4′-羧苯基)-4-羟基-3,5-二叔丁基苯甲酰胺(简称R8605)局部应用对小鼠皮肤乳头瘤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环节,结果表明,R8605局部应用20和200μg都明显抑制DMBA和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形成,其兼有抗促癌和抗始发突变作用,但以抗促癌作用为主,另外,R8605局部应用(6μg到2mg)能明显抑制巴豆油对小鼠皮肤表皮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的诱导,说明该作用与其抗促癌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皮肤乳头瘤 抗促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