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信号识别颗粒自身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5例分析
1
作者 赵得华 田野 +1 位作者 章璐 栗春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728-732,共5页
目的观察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患者对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反应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收集了5例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患... 目的观察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患者对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反应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收集了5例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患者5例,回顾他们的临床特征、对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答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5例患者中有3例有效,且均为显著有效,1例无效;1例在治疗5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结核潜伏感染。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总体获益大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抗信号识别颗粒自身抗体 利妥昔单
原文传递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刚 周超 +1 位作者 谢旭芳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方法对8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7.5岁,肌酸激酶平均4888.6U/L,抗SRP抗体阳性,肌...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方法对8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7.5岁,肌酸激酶平均4888.6U/L,抗SRP抗体阳性,肌肉病理提示可见坏死和再生的肌纤维,无或少量的炎性细胞存在,少部分可出现肥大和萎缩的肌纤维。结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是一种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由于该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性不完全,易复发,因此确诊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的一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秋英 赵媛 +1 位作者 王瑞金 王佳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8-148,共1页
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肌病是一种以出现血清抗SRP抗体为特点的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目前国际上有关此类病例的报道不超过100例,国内完整病例报道尚不多见。现对1例抗SRP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病... 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肌病是一种以出现血清抗SRP抗体为特点的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目前国际上有关此类病例的报道不超过100例,国内完整病例报道尚不多见。现对1例抗SRP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进行报道,以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桂兰 乔杉杉 +1 位作者 田园如画 张拥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抗SRP抗体阳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有起病方式各异,部分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近端为著的...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抗SRP抗体阳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有起病方式各异,部分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近端为著的肢体无力及吞咽困难,血肌酸激酶均显著升高,血清中抗SRP抗体阳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也可合并部分神经源性损害表现。部分合并心肌酶及转氨酶的升高。肌肉活检表现为骨骼肌纤维的变性、坏死和再生。肥大、萎缩肌纤维可累及两型。炎性细胞可以出现,以巨噬细胞为主,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型抗原(MHC-I)染色弥漫性阳性或弱阳性表达,膜攻击复合物(C5b-9)染色可见坏死肌纤维补体沉积。结论抗SRP抗体阳性肌病是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依靠血液中抗SRP抗体检测及肌肉的病理进行诊断。如果能早期明确,给予早期足量和长期有效维持量的药物治疗,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坏死性肌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汪茜 蒲传强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59-362,共4页
以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为标志的坏死性肌病,因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单用类固醇激素疗效差,成为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坏死性肌病相关文献,分析SRP+NM与IMNM临床表现及病理改... 以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为标志的坏死性肌病,因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单用类固醇激素疗效差,成为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坏死性肌病相关文献,分析SRP+NM与IMNM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异同,阐述SRP抗原免疫原性改变和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两因素在坏死性肌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认为抗SRP抗体的早期检测有益于SRP+NM的针对性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细胞能量代谢 坏死性肌病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病伴心脏损害1例
6
作者 蒋巍 孙育民 +3 位作者 李颖 王蓓 薛元媛 王骏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F0003-F0004,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四肢近端肌肉无力9个月,加剧1周”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肌肉无力,以近端肌力减退为主,主要表现为上楼梯费力,提重物困难,易疲劳,尚可参加工作,
关键词 肌病 抗体 信号识别颗粒 心脏损害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5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燕波 周亚芳 +4 位作者 胡雅岑 孙启英 易芳 许宏伟 姚凌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0-1436,共7页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神经内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的患者5例。患者均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对称性肢体近端无力,血清肌酸肌酶明显增高,血清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电图提示肌源...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神经内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的患者5例。患者均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对称性肢体近端无力,血清肌酸肌酶明显增高,血清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病理表现为变性坏死伴再生,可见萎缩及肥大肌纤维,伴结缔组织增生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CD4及CD8阳性淋巴细胞、CD68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未见CD20阳性淋巴细胞及CD303阳性树突细胞浸润;其中2例患者少量毛细血管C5b-9表达阳性;全部患者的抗肌聚糖蛋白染色、抗Dysferlin染色、抗dystrophin染色连续强阳性表达。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患者需联合免疫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肌病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抗SRP抗体阳性和抗PM/Scl抗体阳性多发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曾艳平 柳胤 +3 位作者 解燕春 董红娟 初红 卢祖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6期322-324,共3页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及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合称为特发性炎性肌病。大多数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血清中可存在肌炎抗体,包括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及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合称为特发性炎性肌病。大多数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血清中可存在肌炎抗体,包括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抗SRP抗体),有学者提出抗SRP抗体为特异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标志性抗体.本研究报道的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也存在抗SRP抗体阳性,曾被误诊为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此病例特殊且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多发性肌炎/硬化症抗体 多发性肌炎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下载PDF
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共存皮肌炎并发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声海 袁艺 +2 位作者 张彦东 谷三炜 姜振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8-1034,共7页
目的:分析1例抗Jo-1抗体和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共存皮肌炎(DM)并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为该类罕见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并存DM并发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各项信息,包括患者... 目的:分析1例抗Jo-1抗体和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共存皮肌炎(DM)并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为该类罕见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并存DM并发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各项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和随访信息等,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2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和气短伴全身乏力2个月,门诊以“间质性肺炎”收入院,双手轻度“技工手”样改变,四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阳性,影像学提示肺间质改变,肌肉病理学检查提示肌肉组织萎缩、变性和炎细胞浸润,唇腺病理学检查提示为口腔干燥症,临床诊断为DM并发SS,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5个月,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降至正常,DM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抗体阳性DM并发SS发病率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累及肺脏,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肌酶谱检测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本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有效。在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JO-1抗体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五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敏 苏净 +3 位作者 胡怀强 郭洪伟 常高峰 曹秉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5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5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5例患者呈亚急性起病、四肢近端肌无力,血肌酸激酶均显著升高,血清中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肌电图均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标本病理表现为变性、坏死伴再生,可见萎缩及肥大肌纤维,伴结缔组织增生,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可见CD4阳性T淋巴细胞及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坏死肌纤维.未见CD8阳性T淋巴细胞及CD20阳性B淋巴细胞:肌聚糖蛋白、抗肌萎缩蛋白及dysferlin染色均呈连续强阳性表达。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均差,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比单用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特点为对称性肢体近端肌无力,伴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病理特点为肌纤维坏死伴再生,无或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对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肌病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肌炎特异性抗体 免疫介导
原文传递
以肝酶学异常为临床特点的抗SRP抗体阳性免疫坏死性肌病2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肖霞 周香雪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肌病,以较严重的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主要由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肌病、抗HMGCR肌病和自身...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肌病,以较严重的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主要由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肌病、抗HMGCR肌病和自身抗体阴性IMNM组成。抗SRP抗体为IMNM疾病中的一种特异性抗体,表现为急性发作的严重肌炎,可伴有吞咽困难等;肌活检表现为明显的肌纤维坏死但淋巴细胞浸润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肝酶学异常 肌电图 肌肉活检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璐 王朝霞 +1 位作者 张巍 袁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2-814,共3页
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肌病是一种以出现血清抗SRP抗体为特点的免疫性坏死性肌病[1]。抗SRP抗体首次于1986年在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2]。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 坏死性肌病 颗粒抗体 多发性肌炎 SRP 免疫性 血清
原文传递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晓明 王国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9-571,共3页
1986年Reeves等首次在1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针对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肌炎特异性抗体,称为抗SRP抗体。近年来研究表明抗SRP抗体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sitis,... 1986年Reeves等首次在1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针对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肌炎特异性抗体,称为抗SRP抗体。近年来研究表明抗SRP抗体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sitis,II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抗SRP抗体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抗SRP抗体靶抗原的结构、生物学特征及抗SRP抗体在I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 颗粒抗体 临床研究 INFLAMMATORY 特发性炎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 发病机制 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邸丽 笪宇威 +3 位作者 王敏 卢岩 张新卿 贾建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3期7576-7579,共4页
目的分析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近端肢体无力,早期出现吞咽困难;血清肌酶显著升高;病理检查示... 目的分析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近端肢体无力,早期出现吞咽困难;血清肌酶显著升高;病理检查示肌纤维内可见坏死和较多再生肌纤维,肌束衣肌内衣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单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欠佳,需合用免疫抑制剂。结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肌病是一种以严重的对称性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吞咽困难及血清肌酶显著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病理改变以肌纤维坏死和再生为主,无或较少炎症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原文传递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林天昌 朱春燕 谈颂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等讨论了非免疫因素对IMNM发病机制的影响,以期提高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并为临床治疗决策及药物研发等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信号识别颗粒 发病机制 进展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粒子抗体阳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与抗Jo-1抗体阳性间质性肺炎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海嘉 演欣 +5 位作者 余敏 曹敏 代静泓 蔡后荣 肖永龙 庄谊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3-650,共8页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粒子抗体阳性的间质性肺炎(anti-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antibody posi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SRP-I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抗Jo-1抗体阳性的间质性肺炎(anti-Jo-1 antibody positive interstitial pneumo... 目的探讨抗信号识别粒子抗体阳性的间质性肺炎(anti-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antibody posi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SRP-I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抗Jo-1抗体阳性的间质性肺炎(anti-Jo-1 antibody posi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Jo1-IP)患者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RP-I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结果、影像学类型等,并与同期收住的Jo1-IP患者相比较。结果SRP-IP患者年龄大于Jo1-IP患者(P=0.044),在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方面,两组患者各项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SRP-IP患者中合并存在抗EJ抗体(P<0.001)、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0.028)阳性比例显著高于Jo1-IP患者,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比例显著低于Jo1-IP患者(P=0.009)。SRP-IP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快于Jo1-IP患者(P=0.026),血清IgM水平(P=0.039)和外周血NK细胞计数(P=0.013)明显低于Jo1-IP患者。SRP-IP患者胸部CT表现类型以机化性肺炎型最为常见,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型的比例高于Jo-IP患者(P=0.032)。高滴度(++~+++)SRP抗体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肌酸激酶(P=0.010)、肌酸激酶同工酶(P=0.025)、谷丙转氨酶(P=0.045)水平均高于低滴度(+)SRP抗体的间质性肺炎患者。SRP-IP和Jo1-IP患者的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不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两组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无显著差异。Jo1-IP患者疗效评估为好转的比例明显高于SRP-IP患者(P=0.005),而SRP-IP患者疗效评估为稳定的比例明显高于Jo1-IP患者(P=0.035)。SRP-IP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显著高于Jo1-IP患者(P=0.028)。结论SRP-IP与Jo1-IP患者相比,患者年龄更大,红细胞沉降率更快,更易合并存在其他自身抗体,血清IgM水平和外周血NK细胞计数更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型影像学表现更多见,短期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粒子抗体 JO-1抗体 间质性肺炎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早期血浆置换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疗效初探
17
作者 成纳川 朱鑫方 +2 位作者 朱雯华 赵重波 赵彦胤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究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初治患者早期运用血浆置换(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例初治抗SRP抗体阳性IMNM患者予TPE治疗,术后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100 mg(第1天)+500 mg(第2天)并予激... 目的探究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初治患者早期运用血浆置换(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例初治抗SRP抗体阳性IMNM患者予TPE治疗,术后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100 mg(第1天)+500 mg(第2天)并予激素小剂量(<0.75 mg·kg^(-1)·d^(-1))口服,激素阶梯减量。在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3、6个月采集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MMT-8及MMT-26)、健康评估问卷的残疾指数(DI)、血清肌酸激酶(CK)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7.3岁,平均病程11.3个月,确诊抗SRP抗体阳性IMNM前均未接受免疫治疗,治疗前四肢近端肌力2~3级,MMT-8平均59/80分,DI平均1.5分;血清CK平均值3391 U·L^(-1),经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后患者激素顺利阶梯减量,血清CK呈逐月下降趋势;运动功能第6个月四肢近端肌力3~4级,MMT-8平均71/80分,DI平均0.3分,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初治抗SRP抗体阳性IMNM患者采用早期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能快速缓解肌肉炎症活动,并可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抑制作用,避免大剂量激素应用及激素减量过程中的炎症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坏死性肌炎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 信号识别颗粒 血清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人胃癌细胞Fas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宁 孙黎光 +3 位作者 于卉影 张颐 杨菁 王晓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分析在胃癌细胞系SGC 790 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Fas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探讨该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特异性识别磷酸化ERK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Fas抗体孵... 目的 分析在胃癌细胞系SGC 790 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Fas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探讨该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特异性识别磷酸化ERK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Fas抗体孵育不同时间点胃癌细胞ERK的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在各处理因素作用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经抗Fas抗体处理后,胃癌细胞中ERK活性升高,在30min时达高峰;在MEK1抑制剂PD980 5 9作用下,ERK活性明显下降。抑制剂预处理组sub G1 细胞占30 .5 %±2 .6 %,单纯抗Fas抗体处理组sub G1 细胞占3.1 %±0 .2 %,对照组为3.0 %±0 .1 %。结论 在胃癌细胞中,抗Fas抗体可介导ERK活性的升高,导致细胞对Fas介导的凋亡信号脱敏;MEK1抑制剂可使胃癌细胞对Fas介导的凋亡信号敏感;胃癌细胞通过Fas介导的ERK的活化,逃逸免疫监视,持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FAS介导 信号通路 人胃癌细胞 MEK1抑制剂 Fas抗体 SGC-7901 ERK活性 Western 流式细胞术检测 同位素标记法 G1细胞 凋亡信号 胃癌细胞系 特异性识别 胃癌发生 印迹杂交 不同时间 细胞凋亡 处理因素
原文传递
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四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英爽 孙阿萍 +3 位作者 陈璐 董荣芳 钟延丰 樊东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 总结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4例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肌肉、皮肤活检的病理特点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4例患者... 目的 总结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4例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肌肉、皮肤活检的病理特点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37~58岁(平均47.5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7.8个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2例,慢性起病者2例.4例患者均出现四肢近端力弱,3例颈屈肌受累,1例呼吸肌受累起病且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合并间质性肺病.4例患者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强阳性;1例出现成组分布的变性坏死和再生肌纤维,3例仅出现少量散在分布的变性坏死和再生肌纤维;4例患者均可见肌纤维肥大、萎缩,伴随结缔组织轻~中度增生;部分病例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1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及3例患者糖皮质激素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有效.结论 IMNM临床相呈异质性,发病速度快慢不一,病情轻重不一,受累肌群分布不一;但骨骼肌病理改变相似,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无炎性细胞或很少炎性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肌肉活检
原文传递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患者临床、股部磁共振及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乔凌亚 石强 +3 位作者 蔺颖 刘孟洋 陈娟 蒲传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44-1151,共8页
目的总结归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3个临床亚组的临床、股部磁共振(tMRI)及肌电图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IMNM患者32例,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SRP^(+))组、抗3-羟基-3-... 目的总结归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3个临床亚组的临床、股部磁共振(tMRI)及肌电图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IMNM患者32例,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SRP^(+))组、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组(HMGCR^(+))和血清抗体阴性(SN)组,分析3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肌炎抗体、肌外表现、肌电图等临床资料,tMRI炎性水肿和脂肪浸润评分评估骨骼肌受累特征。应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对比3组间不同临床特征以及tMRI评分的差异,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时,其中两组间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1)32例患者中女性20例(62.5%),起病年龄为18~76(47±14)岁,25例(78.1%)患者呈现急性或亚急性病程,SRP^(+)组17例(53.1%),HMGCR^(+)组8例(25.0%),SN组7例(21.9%)。抗Ro52抗体是最常见的合并抗体(12/32,37.5%),其中SRP^(+)组10例。(2)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值均升高,峰值中位数为5948(4229,7664)U/L,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肢体近端低于远端(P<0.01),中轴肌低于肢体远端(P<0.05)。(3)HMGCR^(+)组肌外表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12.5%比71.4%和76.5%,P<0.017),抗SRP抗体合并Ro52抗体阳性患者皮疹(60.0%比14.3%,P<0.05)和间质性肺病(70.0%比14.3%,P<0.05)均多于单纯SRP^(+)者。SN组合并结缔组织病最多见(57.1%比11.8%和0,P<0.017)。(4)tMRI示SN组的筋膜水肿比其他两组更明显(P<0.017),脂肪浸润和肌肉水肿程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SRP^(+)组有更多的病例早期即出现脂肪化。(5)HMGCR^(+)组中肌强直电位(25%比0和0,P<0.017)和复合重复放电(CRDs)(50.0%比5.9%和0,P<0.017)均明显多于其余两组,蛋白组学分析发现有上述自发电位患者的肌肉组织中细胞骨架、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单纯SRP^(+)和HMGCR^(+)的IMNM以骨骼肌受累为主,抗SRP抗体和抗Ro52抗体共阳性者有更多的肌外表现,可能是SRP^(+)组的特殊亚型。本研究提出肌筋膜炎性水肿是SN-IMNM早期损伤征象。HMGCR^(+)组肌电图更易出现肌强直电位及C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自身抗体 信号识别颗粒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