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淮海地区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及冻害指标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比较
被引量:
14
1
作者
慕臣英
杨晓光
+2 位作者
杨婕
李克南
郑冬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19-3125,共7页
通过两年室外盆栽和室内人工控制试验,建立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与低温的定量关系,确定了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达10%、20%和50%的临界低温以及抗冻能力密度.结果表明:强冬性小麦品种抗冻能力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燕大1...
通过两年室外盆栽和室内人工控制试验,建立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与低温的定量关系,确定了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达10%、20%和50%的临界低温以及抗冻能力密度.结果表明:强冬性小麦品种抗冻能力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燕大1817为-21.5℃,京411为-21.2℃),其次是冬性品种(农大211为-21.1℃,农大5363为-20.3℃)和弱冬性品种(郑366为-18.5℃,平安8号为-18.4℃),春性品种抗冻能力最弱(郑9023为-15.4℃,偃展4110为-14.7℃).当温度降低到冬小麦冻害发生临界温度后,温度每降低1℃,弱冬性小麦(郑366和平安8号)死苗率增量最大,分别增加16.8%和25.8%,冬性小麦(农大211和农大5363)死苗率分别增加14.7%和18.9%,强冬性小麦(燕大1817和京411)死苗率分别增加15.4%和13.1%,春性小麦(郑9023和偃展4110)死苗率分别增加13.8%和15.1%,说明冻害发生后若持续降温,弱冬性品种遭受冻害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性小麦品种
抗冻临界温度
抗冻
能力密度
原文传递
题名
黄淮海地区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及冻害指标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比较
被引量:
14
1
作者
慕臣英
杨晓光
杨婕
李克南
郑冬晓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沈阳市气象局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19-3125,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110603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0B04)资助
文摘
通过两年室外盆栽和室内人工控制试验,建立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与低温的定量关系,确定了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达10%、20%和50%的临界低温以及抗冻能力密度.结果表明:强冬性小麦品种抗冻能力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燕大1817为-21.5℃,京411为-21.2℃),其次是冬性品种(农大211为-21.1℃,农大5363为-20.3℃)和弱冬性品种(郑366为-18.5℃,平安8号为-18.4℃),春性品种抗冻能力最弱(郑9023为-15.4℃,偃展4110为-14.7℃).当温度降低到冬小麦冻害发生临界温度后,温度每降低1℃,弱冬性小麦(郑366和平安8号)死苗率增量最大,分别增加16.8%和25.8%,冬性小麦(农大211和农大5363)死苗率分别增加14.7%和18.9%,强冬性小麦(燕大1817和京411)死苗率分别增加15.4%和13.1%,春性小麦(郑9023和偃展4110)死苗率分别增加13.8%和15.1%,说明冻害发生后若持续降温,弱冬性品种遭受冻害风险更大.
关键词
冬春性小麦品种
抗冻临界温度
抗冻
能力密度
Keywords
winter-spring wheat
antifreeze critical temperature
density of antifreeze capabilit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淮海地区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及冻害指标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比较
慕臣英
杨晓光
杨婕
李克南
郑冬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