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7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玲玲 沈薇 DOFFOEL Michel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服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05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消化道出血前是否服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分为对照组A组(26例)和药物组B组... 目的探讨服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05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消化道出血前是否服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分为对照组A组(26例)和药物组B组(79例);按药物类别B组细分为抗血小板组(B1组,37例),抗凝药组(B2组,26例)及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组(B3组,16例),分析比较各组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消化道出血方式、内镜下表现的区别,与药物种类、质子泵药物、INR值的相关性。结果 B组平均年龄高于A组(78.1岁±9.4岁vs 61.5岁±17.8岁,P<0.001),B组严重性消化道出血比例显著高于A组(57.0%vs 19.2%,P=0.001);各组消化道出血的形式无明显区别,内镜下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B组中,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严重消化道出血率(64.9%)高于其余两组;服用抗凝药物患者中,INR≥3患者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率高于INR<3患者(58.3%vs 38.9%)。结论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可增加患者严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年龄、INR值、药物种类均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 INR值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下腰椎穿刺致急性椎管内血肿2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鹏 周亚蕊 +2 位作者 王龙 张永森 周文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49-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LP)导致椎管内血肿(ISH)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例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情况下LP导致急性ISH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LP)导致椎管内血肿(ISH)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例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情况下LP导致急性ISH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2例均为脑动脉瘤破裂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在行LP术后均出现急性ISH,并进一步行血肿清除及椎管减压术治疗,出院时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使LP导致ISH形成的可能性较前增加。其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减压为主,预后主要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失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穿 抗凝 血小板聚集 椎管内血肿 截瘫
下载PDF
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玥珂 钱程 +3 位作者 唐彧 韦忠红 陆茵 王爱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和转移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增多与患者不良生存率相关。由于大量的微粒和外泌体,血小板还能够很好地协调局部和远处的肿瘤-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以血小板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以下将对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受体 肿瘤 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 肿瘤 肿瘤发生和转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赵春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对脑血栓病人开展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脑血栓病人68例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病例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组为对照组(n=34)、研究组(n=34),对照组行抗血... 目的:分析对脑血栓病人开展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脑血栓病人68例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病例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组为对照组(n=34)、研究组(n=34),对照组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组行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小板参数、血流变学、血脂、功能评分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病人救治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79.41%更高,治疗后血小板参数、血流变学、血脂、功能评分等指标值较对照组更佳,P<0.05。组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用于脑血栓病人中,可提升疾病救治总有效率,并改善病人的血小板参数、血流变学、血脂指标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血小板 脑血栓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5
作者 吴荔嘉 刘玉姗 刘海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抗血小...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将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用药治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水平,还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 他汀类
下载PDF
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符清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76-0078,共3页
探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组和抗血小板药物... 探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组和抗血小板药物双嘧达莫组,各组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白介素-6;采用荧光免疫标记法检测IgA;以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CD4+)。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免疫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双嘧达莫组总有效率78.33%相比,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96.67%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降低,血清IgA、CD4+升高;与双嘧达莫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低分子肝素组IL-6水平较低,IgA、CD4+水平较高(P<0.05)。结论: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抗凝作用强,较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双嘧达莫临床疗效较优,其主要通过下调IL-6水平,提升血清IgA、CD4+水平,从而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血小板凝集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使用抗血栓药物或合并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的围手术期管理: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科学和标准化委员会指南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登举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癌症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常需要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而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的治疗也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这部分患者在接受创伤性操作或者小手术(如骨髓活检,静脉置管,腰椎穿刺等)时,围手术期抗凝或抗血小板管理是非常值得慎重思... 癌症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常需要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而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的治疗也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这部分患者在接受创伤性操作或者小手术(如骨髓活检,静脉置管,腰椎穿刺等)时,围手术期抗凝或抗血小板管理是非常值得慎重思考的。为此,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Haemostasis, ISTH)止血和恶性肿瘤小组组织专家制订了此指南。鉴于临床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我们在精简指南原文、提高可读性的基础上同步给出了相应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血小板减少 围手术期 抗凝 血小板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陈文娟 张平 《医师在线》 2024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炎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联合组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93.33%vs.77.7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更低(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有助提高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能改变血液流变学,缓解脑缺血情况,相比于单纯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在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上途径更多、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丁苯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作用分析
9
作者 张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121-0125,共5页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作用。方法 病例搜集时间:2021.8-2022.8;病情: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选取数量:128。分组方式:Simple randomized grouping分组。分组情况:DZ(64例)/GC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作用。方法 病例搜集时间:2021.8-2022.8;病情: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选取数量:128。分组方式:Simple randomized grouping分组。分组情况:DZ(64例)/GC组(64例)。DZ组:阿司匹林治疗。GC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神经功能、血脂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对比DZ/GC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GC/DZ组患者差异不显著(T=0.435,P=0.665>0.05);治疗后GC组>DZ组(T=16.594,P=0.000<0.05)。对比DZ/GC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GC/DZ组患者差异不显著(T=0.485/0.421/0.617/0.565/0.149/0.089/0.330,P=0.629/0.674/0.538/0.573/0.882/16.050/0.929/0.742>0.05);治疗后GC组<DZ组(T=7.794/6.215/13.751/25.838/10.823/78.492,P=0.000<0.05)。对比DZ/GC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未见显著差异(χ2=0.341,P=0.559>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血脂指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提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抗凝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血小板
下载PDF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睿 缪苏宇 章希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5期619-623,627,共6页
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中需要抗血小板和抗凝措施,以防止血栓形成和维持血管通畅,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策略对保障疗效和临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归纳整理国内外PAD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在... 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中需要抗血小板和抗凝措施,以防止血栓形成和维持血管通畅,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策略对保障疗效和临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归纳整理国内外PAD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在PAD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药联合抗凝血药的新方案,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新兴的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利伐沙班)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患者临床受益最大,标志着PAD治疗模式进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血小板 抗凝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5
11
作者 闫晓霞 王建昌 李忠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841-4843,共3页
如何有效防治冠心病,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医学中,冠心病被称之为“胸痹”,其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是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多见。根据《医林改错》,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 抗凝血小板西 冠心病
下载PDF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围术期应用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伟源 郭航远 彭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106-4108,共3页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对其中血栓高危患者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进行分...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对其中血栓高危患者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476例患者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有14例出现围术期囊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服用阿司匹林者6例,双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者5例,华法林者1例。进一步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者血肿发生率较未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者、单用阿司匹林者为高(发生率分别为17.9%,0.7%和4.3%,P<0.05)。所有囊袋血肿经适当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较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明显增加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手术经验和恰当的术中操作有助于减少血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抗凝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抗凝、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珏 施万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1,共6页
抗凝、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是主要针对高危患者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栓塞的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但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伴随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认识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凝、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是主要针对高危患者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栓塞的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但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伴随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认识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并加强监测,有助于我们合理、有效的选用药物,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血小板 溶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向丽 侯珂露 +4 位作者 李积凤 于晓佳 郑芸颖 刘丽宏 杨媛华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10期1088-1090,共3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免疫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下降,可引发动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生HIT,需要停止肝素类药物抗凝治疗,并启动非肝素类药物抗凝。HIT发生后推...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免疫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下降,可引发动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生HIT,需要停止肝素类药物抗凝治疗,并启动非肝素类药物抗凝。HIT发生后推荐的治疗药物比较有限,主要有阿加曲班、比伐芦定、达那肝素等。国内外小型临床研究及个案报道表明,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等治疗HIT不仅给药方便,而且有效、安全、经济,但目前研究有限。本文对DOACs治疗HIT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发生HIT后的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直接口服抗凝 抗凝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抗凝、抗血小板作用药物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金凤 阮志勇 +1 位作者 徐燕 周彬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2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使用多种具有抗凝、抗血小板作用药物的状况,评价用药安全性。探讨药师随访指导出院患者用药,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安全性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河南...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使用多种具有抗凝、抗血小板作用药物的状况,评价用药安全性。探讨药师随访指导出院患者用药,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安全性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249例PCI患者的临床住院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478份。统计应用具有抗凝、抗血小板作用药物的品种数、疗程、给药剂量、发生的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时间延长),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具有抗凝、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联合品种多、疗程长、给药剂量大,患者年龄增大、基础疾病多,与发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比例呈正相关。药师对出院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能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PCI术后患者联用多种具有抗凝、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疗程长、给药剂量大,可增加出血风险。对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的患者要加强用药监测。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随访教育,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小板作用的 不良反应 出血 教育
下载PDF
1例抗磷脂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学监护
16
作者 郭思鸣 李波霞 +1 位作者 田海燕 魏玉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
1例28岁男性患者,因“间断双膝关节疼痛伴右下肢肿痛2年,加重2周”入院。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小板计数减少。入院后先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 AXaIU,q 12 h,ih)、那屈肝... 1例28岁男性患者,因“间断双膝关节疼痛伴右下肢肿痛2年,加重2周”入院。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小板计数减少。入院后先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 AXaIU,q 12 h,ih)、那屈肝素钙注射液(6150 AXaIU,q 12 h,ih)、华法林钠片(3 mg,qd)抗凝治疗。两次血常规结果提示血小板计数(PLT)明显减少,临床药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查阅资料并结合患者病情,在患者PLT 44×10^(9)·L^(-1)时建议继续所有抗凝治疗,PLT 12×10^(9)·L^(-1)且INR达标时,停用那屈肝素钙,并输注血小板(1 U,内含血小板≥2.5×10^(11)·L^(-1));当患者PLT<5×10^(9)·L^(-1)时停止所有抗凝药物。经输注血小板、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 U,qd,ih)、免疫抑制治疗后患者PLT逐渐恢复,药师建议及时恢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予以出院,出院后继续华法林钠片长期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抗凝治疗 学监护
下载PDF
经皮肾镜下碎石术用于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豪杰 陶晶 +4 位作者 杨银桂 孙忠全 钱伟庆 盛璐 朱同玉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评估在需要长期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中行经皮肾镜下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评估在需要长期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中行经皮肾镜下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21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4例应用氯吡格雷,15例应用拜阿司匹林。应用华法林患者于术前5 d停药,术后5 d恢复用药;应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患者于术前10 d停药,术后5 d恢复用药。分析2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血肌酐的变化,结石清除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出血或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8±5.7)min,其中行二期手术患者2例,1个月后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5.2%(20/21);血红蛋白平均下降(7.5±1.4)g/L,肌酐平均下降(7.7±1.8)μmol/L。2例患者需要输血,其中1例发生大出血,行肾动脉栓塞;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安装下腔静脉滤网治疗。结论:对于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在做好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管理后行PCNL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需要充分评估停药后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症 经皮肾镜下碎石术 抗凝 血小板
下载PDF
常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平 李法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38-341,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 ,它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其中粥样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故在二者的治疗中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血小板 抗凝 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中 致残 粥样斑块 全身性疾病 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新型抗凝和抗血小板新药——重组水蛭素 被引量:27
19
作者 黄震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9-312,共4页
水蛭素是一种兼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作用的药物 ,重组水蛭素具有更强的药理作用和更少的不良反应。本文对重组水蛭素及其主要代表药物lepirudin的药理作用、药动学。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LEPIRUDIN 血小板作用 抗凝作用 临床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介入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2011~2013年武汉地区34家医院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秀华 钟昌平 刘东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748-751,共4页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34家医院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武汉地区34家医院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的销售金额、各药品品种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34家医院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武汉地区34家医院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的销售金额、各药品品种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呈上升趋势,氯吡格雷、红花、低分子量肝素销售金额每年均排在前3位;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红花DDDs位居前5位,华法林、肝素的DDC小于10元/d;肝素、西洛他唑、舒洛地特、蚓激酶、华法林、吲哚布芬B/A值超过1。结论:武汉地区34家医院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临床应用中,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占主导地位,吲哚布芬、达比加群酯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抗凝 频度 限定日费用 物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