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1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体位及制动时间的探讨
1
作者 周文悦 石继慧 +5 位作者 刘畅 马艾 刘玮 马晓桦 桑才华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卧8h,观察组实施绝对平卧2h,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腰背疼痛情况、血管并发症、尿潴留情况、术肢麻木、舒适度、24h睡眠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8h的腰背疼痛评分和术肢麻木情况均更低(P<0.05),且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和24h睡眠时间更高(P<0.001),血管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绝对平卧2h,可有效减轻其腰背疼痛程度和术肢麻木的发生,提升患者睡眠时间和卧床期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并不增加出血、血肿等血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不间断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术 制动时间
下载PDF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2
作者 张涛 段作成 +3 位作者 冯婷婷 张宇晨 王志坚 赵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旋磨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1例患者旋磨未成功,其余所有患者均旋磨成功并置入支架。比伐芦定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0%vs.18.1%,P=0.044),比伐芦定组患者总出血事件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4.5%vs. 14.9%,P=0.0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旋磨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旋磨术 抗凝治疗 比伐芦定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宗寿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运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干预,探索分析此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的影响。方法 择期本院一年期间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样本纳入时间:2022.04至2023.04;样本纳入例数:98例),以随机...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运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干预,探索分析此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的影响。方法 择期本院一年期间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样本纳入时间:2022.04至2023.04;样本纳入例数:98例),以随机分组方法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观察,前后两者分别实施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诊溶栓抗凝+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研究分析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即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脑氧代谢、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相比,观察组(急诊溶栓抗凝+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死亡率(6.12%Vs20.41%)、血清指标均更低,且脑氧代谢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平均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持续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溶栓抗凝治疗 临床效果 死亡率
下载PDF
观察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4
作者 孟焱磊 张佳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及调脂、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华法林)与研究组(常规治疗+利伐沙班),各31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介质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华法林,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NVAF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下调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华法林 炎症介质 抗凝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口服抗凝治疗增加易栓症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风险: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张文静 朱铁楠 李魁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 探讨女性易栓症患者口服抗凝治疗期间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2023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出凝血疾病门诊就诊,并接受口服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女性易栓... 目的 探讨女性易栓症患者口服抗凝治疗期间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2023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出凝血疾病门诊就诊,并接受口服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女性易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抗凝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AUB情况,并根据抗凝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华法林治疗组。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女性易栓症患者抗凝治疗前后AUB的发生率,探讨不同抗凝治疗药物对AUB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女性易栓症患者106例,相较于用药前,AUB的发生率显著增加(56.6%比26.4%,P<0.001),以月经过多(48.1%)和经期延长(21.7%)为主要临床表现。相较于华法林,利伐沙班更易导致AUB(OR=3.3,95%CI:1.5~7.4,P=0.003)。在发生月经过多和经期延长的54例患者中,72.2%(39/54)采取了干预措施,其中经期暂停服用抗凝药是主要干预措施(37.0%),相较于华法林治疗组,利伐沙班治疗组患者更易在经期停药(OR=10.4,95%CI:1.2~87.2,P=0.019)。结论 口服抗凝治疗可显著增加女性易栓症患者AUB的发生风险,且利伐沙班相关AUB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华法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治疗 易栓症 异常子宫出血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互联网抗凝门诊管理实践及成本效果分析
6
作者 苏文斌 戴梦飞 +5 位作者 兰晨 周琳 张济帆 葛卫红 于锋 徐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期间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治疗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接受抗凝管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纳入...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期间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治疗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接受抗凝管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纳入患者治疗范围内时间(TT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异性,患者同时满足TTR≥60%和INR变异性<0.65时,认为抗凝质量优。从患者角度分析成本效果,以增量成本效果比表示结果。结果互联网抗凝门诊和传统抗凝门诊分别有19例(67.86%)和67例(76.14%)达到抗凝质量优(P>0.05),平均TTR分别为(71.83±19.17)%和(71.74±23.41)%,两组具有相同的华法林抗凝效果,以实际成本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27.17元,低于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抗凝门诊诊疗服务有效配合执行政府防疫政策,在保证相同抗凝效果的同时,明显节约患者经济成本,为后疫情时代优化医药卫生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互联网+ 抗凝治疗管理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新冠肺炎患者院外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于菁怡 司元国 +1 位作者 兰翠霞 邢家璇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6期485-493,共9页
目的 评估新冠患者院外使用利伐沙班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了Embase、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Rxiv和ClinicalTrials数据库。2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预先确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 目的 评估新冠患者院外使用利伐沙班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了Embase、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Rxiv和ClinicalTrials数据库。2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预先确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结果 纳入6项研究,共4605例新冠患者,其中包括4项随机对照试验和2项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vs 1.50%;OR:0.40;95%CI:0.11-1.44;P=0.16),亚组分析显示,当仅选择RCTs进行meta分析时,两组死亡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经试验序贯分析(TSA)校正分析后证实为阴性结果(TSA校正后CI:0.09-6.23)。两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通过TSA进行调整后得出同样结果(0.12%vs 0%;OR:2.73;95%CI:0.43-17.4;P=0.29;TSA校正后CI:0.08-114.92)。利伐沙班组血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42%vs 1.53%;OR:0.28;95%CI:0.11-0.74;P=0.01;TSA校正后CI:0.08-1.08),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出院患者死亡率和血栓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使院外新冠患者受益,特别是对于出院之后的新冠患者,能够在不增加大出血和死亡的情况下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 出血 血栓事件
下载PDF
北京房山区心房颤动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抗凝治疗调查
8
作者 马云峰 孟庆伟 +2 位作者 韩文芹 伊丽瑾 王朝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房山区心房颤动(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原因分析,为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规范化的抗凝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社区体检筛选AF脑卒中65岁及以上高危人群,调查问卷发现AF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抗凝治疗...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房山区心房颤动(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原因分析,为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规范化的抗凝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社区体检筛选AF脑卒中65岁及以上高危人群,调查问卷发现AF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结果(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存在排除标准AF患者共703例,其中299例(42.5%)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华法林145例,利伐沙班86例,达比加群68例。65~74岁、75~90岁、>90岁3个不同年龄段年龄越大抗凝比例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703例AF患者中267例患脑梗死,其中抗凝109例(40.8%)。无脑梗死患者436例,抗凝为191例(43.8%)。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抗凝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AF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抗凝原因有:医生未明确告知需要抗凝(48.5%);患者不知道抗凝的重要性(30.9%);医生明确告知需要抗凝,但患者担心出血(24.8%);虽医生告知需要抗凝,因华法林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医疗条件不允许(21.3%);口服新型抗凝药价格昂贵,负担不起费用(7.9%);(4)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作为AF脑卒中高危人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是AF脑卒中高危人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抗凝比例越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并未因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比例增加;(2)AF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抗凝原因中医生未明确告知需要抗凝占比最大,所以需要临床一线医生提高规范诊疗意识,应抗凝则抗,降低AF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抗凝治疗在体外膜肺氧合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9
作者 郭君妍 麻旭州 +4 位作者 徐鹏飞 陈虹 柳含莹 张瑛杰 王淼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应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法。主要有两种模式: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静脉⁃动脉ECMO;用于潜在可逆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静脉⁃静脉ECMO。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经常出现凝血障碍,包括促凝和...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应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法。主要有两种模式: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静脉⁃动脉ECMO;用于潜在可逆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静脉⁃静脉ECMO。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经常出现凝血障碍,包括促凝和抗凝因子的改变、血小板消耗和血小板功能障碍、纤溶亢进等,可以导致血栓和出血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因此,ECMO期间合理的抗凝策略对预防血栓和出血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ECMO治疗过程并发症、抗凝治疗策略及抗凝监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当前ECMO治疗过程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血栓 抗凝治疗 抗凝监测
下载PDF
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分析
10
作者 朱玉蓉 徐航 +1 位作者 周琳 杨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分析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治疗过程,探讨肝病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依据患者自身疾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血栓及出血风险,查阅相关文献,为肝硬化合并下肢深静... 目的分析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治疗过程,探讨肝病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依据患者自身疾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血栓及出血风险,查阅相关文献,为肝硬化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案,并对治疗过程全程监护。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较前好转,病情得到缓解并继续治疗,出院随访1个月未发生血栓复发、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保障,也为肝病患者抗凝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临床药师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监测及抗凝管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珂珂 丁惠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发PVT者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比例显著高于无PVT者(47.33%对19.63%,P<0.001)[2]。当肝移植患者并发血栓延伸至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时,术后病死率增加[3]。PVT形成会影响肝脏血流,增加门静脉压力,进而可能增加EVB、腹水、肠缺血坏死等临床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关于肝硬化并发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肝病进展和病死率的影响仍未完全阐明,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风险监测及抗凝治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林凯金 郑秀珍 +1 位作者 林琳 林梅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 探索NOACs在HCM-AF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抗凝治疗的232例HCM-AF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和心脏彩超指标,以VKA为参考评估服用NOACs患者的临床结局风险。Cox模型用... 目的 探索NOACs在HCM-AF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抗凝治疗的232例HCM-AF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和心脏彩超指标,以VKA为参考评估服用NOACs患者的临床结局风险。Cox模型用于评估95%可信区间的大出血或临床相关出血的危险比。结果 纳入研究232例患者中,90例(38.8%)接受华法林治疗(VKA组),142例(61.2%)接受NOACs治疗(NOACs组)。两组在人口学特征、临床合并症、实验室指标及基线心脏彩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中,NOACs组发生大出血或临床相关出血的风险低于V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22)。与VKA组相比,NOACs组的全因死亡(log rank P=0.483)、心血管死亡(log rank P=0.888)和血栓栓塞事件(log rank P=0.996)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Cox多元回归分析中,年龄(HR:1.11,95%CI:1.05-1.18;P=0.001)和华法林治疗(HR:3.89,95%CI:1.48-10.24;P=0.006)被证明是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与华法林相比,无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既往缺血性卒中/TIA、慢性肝病和慢性肾病,使用NOACs抗凝治疗,患者大出血或临床相关出血风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华法林相比,接受NOACs治疗的HCM-AF患者出现大出血或临床相关出血的风险降低,血栓栓塞、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抗凝策略及综合管理建议
13
作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郭军 +4 位作者 郑黎晖 姚焰 屈正 梅举 王水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481-509,共29页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是再发脑卒中和出血的高危人群,其抗凝方案的制定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抗凝适应证及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根据现有证据做出推荐,以期促进和...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是再发脑卒中和出血的高危人群,其抗凝方案的制定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抗凝适应证及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根据现有证据做出推荐,以期促进和规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抗凝策略和综合管理,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CHA2DS2-VASc评分 HAS-BLED评分 NIHSS评分 口服抗凝 华法林
下载PDF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
14
作者 陈小权 美朗曲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抗凝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n=51)和...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抗凝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n=51)和大剂量组(n=5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2组根据患者情况治疗7~14 d。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 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大剂量组的86.27%(χ^(2)=4.883,P=0.027)。小剂量组治疗期间呼吸、心率低于大剂量组,血氧分压高于大剂量组(P均<0.01)。治疗后,2组P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Fg、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小剂量组长/低于大剂量组(P<0.05或P<0.01)。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vs. 11.76%,χ^(2)=2.170,P=0.141)。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84.31%,高于大剂量组的66.67%(χ^(2)=4.292,P=0.038)。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及预后,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肺栓塞 低分子肝素钠 剂量 抗凝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心源性脑卒中的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时机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汤舒洁 孙玉芳 项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心房颤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病”。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心房颤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病”。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心房颤动患者经正规抗凝治疗可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但同时存在出血转化风险。目前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开始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的具体时间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总结回顾了当前的指南以及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 抗凝治疗 心源性脑卒中
下载PDF
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早期抗凝的出血风险评估
16
作者 王慧珊 房晔 +5 位作者 叶丝陶 李星寰 黄晓铨 王剑 马丽黎 陈世耀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对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患者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胃静脉曲张出血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学检查发现PVT,并接...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对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患者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胃静脉曲张出血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学检查发现PVT,并接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行抗凝治疗,将患者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随访6周,评价患者出血情况。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6周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60例患者,其中65例患者在内镜下组织胶治疗后48 h内接受抗凝治疗。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患者性别、肝硬化病因、组织胶和聚桂醇用量、Child-Pugh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治疗后6周内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vs 2.10%,P=0.79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组织胶用量多是术后6周内出血的危险因素(HR=5.862,P=0.015)。结论 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合并PVT患者接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早期抗凝治疗不增加出血风险,而组织胶用量大可能增加术后出血,结论有待增加样本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静脉曲张 门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17
作者 邢芳远 郭小霞 郭瑞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7期10-13,共4页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凝血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并观察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收集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动脉血氧分压(PaO_(2))、第1...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凝血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并观察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收集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动脉血氧分压(P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分析凝血指标与PaO_(2)、FEV_(1)%的相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治疗7 d并随访半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PaO_(2)、FEV_(1)%、COPD患者生存状况评估(BODE评分),住院时间及再次急性发作时间。结果 AECOPD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PaO_(2)、FEV_(1)%存在负相关性(P<0.05)。治疗7 d后,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BODE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EV_(1)%较治疗前升高,且抗凝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常规治疗组变化显著(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PaO_(2)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抗凝治疗组PaO_(2)高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抗凝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再次急性发作时间长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AECOPD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PaO_(2)、FEV_(1)%存在相关性,可反映患者血氧及肺功能受损情况。抗凝治疗可改善AECOPD患者病情、预后,缩短住院周期,延缓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高凝状态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与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18
作者 项琳 钟根龙 汤亚男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7期860-863,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机械取栓与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丽水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支架组(n=43)和抗凝组(n=43),比... 目的分析支架机械取栓与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丽水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支架组(n=43)和抗凝组(n=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重组VILIP1蛋白(rVILIP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随访90 d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n=56,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n=30,mRS>2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VST患者预后的因素,ROC曲线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联合预测模型对CVST患者预后的评价效能。结果治疗后,两组NSE、r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且支架组各指标均优于抗凝组(均P<0.05)。支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抗凝组(P<0.05)。和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的发病至治疗时间更低、合并高血压少、术后再通不良少、术后24 h NIHS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治疗时间长、高血压、术后再通不良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高是影响CV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至治疗时间、高血压、术后再通不良、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668、0.761、0.738、0.926,敏感度分别为0.667、0.804、0.821、0.667、0.833,特异性分别为0.875、0.533、0.700、0.839、0.893。联合检测的AUC均高于单个指标,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最优。结论和传统抗凝治疗相比,支架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减轻CVST患者的神经损伤,且安全性良好。发病至治疗时间长、高血压、术后再通不良、术后24 h NIHSS评分高是影响CV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机械取栓 抗凝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抗凝治疗对重症监护室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于璐 周秀霞 刘敏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MIMIC-Ⅲ数据库中筛选入住ICU第一诊断为AECOPD的患者200例,提取患者抗凝治疗、性别、年龄、合并症、血常规、生化、生命体征、病死率...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MIMIC-Ⅲ数据库中筛选入住ICU第一诊断为AECOPD的患者200例,提取患者抗凝治疗、性别、年龄、合并症、血常规、生化、生命体征、病死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在ICU内使用抗凝治疗将患者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依据是否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以是否院内死亡为因变量,将是否接受抗凝治疗以及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抗凝治疗对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依据同样的方法分析抗凝治疗对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抗凝组院内病死率和28天病死率(6.6%、10.2%)均明显低于非抗凝组(21.2%、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治疗是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243,95%CI:0.081-0.727,P=0.011)。同样,抗凝治疗也是28天死亡的保护因素(OR=0.281,95%CI:0.099-0.803,P=0.018)。结论:抗凝治疗可降低ICU内AE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和28天病死率,降低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抗凝治疗 MIMIC-Ⅲ数据库 预后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朱虹 赵德斌 +1 位作者 施蕾 李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603-1611,共9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不良事件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是AF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AF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口服抗凝药物治...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不良事件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是AF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AF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口服抗凝药物治疗(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OAT)是NVAF高危患者缺血性卒中预防的基石。目前,指南推荐将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s)优先于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 VKAs)用于NVAF治疗。然而,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 OAC)的应用存在消化道出血和致命颅内出血的风险。由于这些潜在的风险影响,进而导致预防策略的实施不足。鉴于NVAF患者OAC选择面临的挑战,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VAF患者应用OAC的文献证据,对OAC在治疗NVAF患者中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期为NVAF患者OAC临床应用提供最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直接口服抗凝 维生素K拮抗剂 口服抗凝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