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5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抗凝药Ⅺ因子抑制剂监测方法及逆转策略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越秀 姚媛媛 +5 位作者 孙大伟 王颖 吴超敏 赵麟茜 唐志峰 张冯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Ⅺ因子(FⅪ)在血栓形成中扮演关键角色,而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较为有限。这种作用差异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即靶向FⅪ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抗凝策略。目前,越来越多的FⅪ抑制剂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尽管这些抑制剂展现出... Ⅺ因子(FⅪ)在血栓形成中扮演关键角色,而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较为有限。这种作用差异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即靶向FⅪ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抗凝策略。目前,越来越多的FⅪ抑制剂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尽管这些抑制剂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潜力,但其监测和逆转策略尚未明确,这给实验室监测和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FⅪ的生理功能和FⅪ抑制剂在研药物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FⅪ抑制剂的实验室检测抗凝活性证据,结合遗传性Ⅺ因子缺乏患者的治疗方案总结了FⅪ抑制剂的逆转方法,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及逆转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因子Ⅺ 血栓性疾病 抗凝治疗 药物监测 逆转
下载PDF
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体位及制动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文悦 石继慧 +5 位作者 刘畅 马艾 刘玮 马晓桦 桑才华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卧8h,观察组实施绝对平卧2h,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腰背疼痛情况、血管并发症、尿潴留情况、术肢麻木、舒适度、24h睡眠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8h的腰背疼痛评分和术肢麻木情况均更低(P<0.05),且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和24h睡眠时间更高(P<0.001),血管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绝对平卧2h,可有效减轻其腰背疼痛程度和术肢麻木的发生,提升患者睡眠时间和卧床期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并不增加出血、血肿等血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不间断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术 制动时间
下载PDF
共病及衰弱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征 闫盈盈 +1 位作者 武东 张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4.72±5.39)岁。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HAS-BLED、ATRIA评分)评估,并应用衰弱指数量表和年龄校正Charlson共病指数(ACCI)对患者进行评估。衰弱指数≥3分为衰弱,衰弱指数1~2分为衰弱前期;ACCI≥5分为多重共病(高共病负荷)。对出院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1年门诊随访,以出院后患者是否停药进行分组比较,观察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原因。结果: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为(5.61±1.57)分,HAS-BLED评分为(3.08±0.89)分,ATRIA评分为(4.13±1.90)分。衰弱指数量表评估显示,所有患者均处于衰弱期或衰弱前期,ACCI平均值为(5.73±1.51)分。随访1年后停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为96例(21.67%),衰弱(OR=1.114,95%CI:1.041~1.205,P=0.003)、高共病负荷(OR=3.201,95%CI:2.126~4.509,P=0.001)及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ATRIA评分≥5分,OR=1.457,95%CI:1.212~2.075,P=0.024)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如果仅观察非死亡所致停药原因,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OR=1.098,95%CI:1.035~1.116,P=0.014)和应用华法林(OR=1.015,95%CI:1.001~1.030,P=0.040)也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75岁)房颤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受衰弱、高共病负荷和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评分的影响较为明显。若除外死亡事件,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和应用华法林也是患者停止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衰弱 共病指数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4
作者 张涛 段作成 +3 位作者 冯婷婷 张宇晨 王志坚 赵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旋磨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1例患者旋磨未成功,其余所有患者均旋磨成功并置入支架。比伐芦定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0%vs.18.1%,P=0.044),比伐芦定组患者总出血事件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4.5%vs. 14.9%,P=0.0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旋磨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旋磨术 抗凝治疗 比伐芦定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沙斐 安娜 +5 位作者 刘佳琪 王清霖 曹娟 安琪 李高彪 武欣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颗粒制剂口服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Villalta评分、双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6个月后下肢静脉血栓再通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较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血清D-D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APTT、PT较干预前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χ^(2)=1.463,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DVT急性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补阳还五汤 抗凝治疗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宗寿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运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干预,探索分析此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的影响。方法 择期本院一年期间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样本纳入时间:2022.04至2023.04;样本纳入例数:98例),以随机...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运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干预,探索分析此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的影响。方法 择期本院一年期间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样本纳入时间:2022.04至2023.04;样本纳入例数:98例),以随机分组方法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观察,前后两者分别实施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诊溶栓抗凝+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研究分析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即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脑氧代谢、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相比,观察组(急诊溶栓抗凝+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死亡率(6.12%Vs20.41%)、血清指标均更低,且脑氧代谢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平均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持续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溶栓抗凝治疗 临床效果 死亡率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季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2-0105,共4页
研究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实施利伐沙班的影响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点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以60例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为样本,随机化分组(n=30),对照组(华法林抗凝治疗),实验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比(1)治疗有效率、(2)血气指标... 研究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实施利伐沙班的影响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点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以60例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为样本,随机化分组(n=30),对照组(华法林抗凝治疗),实验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比(1)治疗有效率、(2)血气指标、(3)血清学指标、(4)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多项研究指标数据改善价值较为明确,(P<0.05)。结论 经过实施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利伐沙班药物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可靠性极高,同时,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使得利伐沙班药物有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急性肺栓塞 抗凝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观察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8
作者 孟焱磊 张佳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及调脂、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华法林)与研究组(常规治疗+利伐沙班),各31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介质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华法林,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NVAF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下调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华法林 炎症介质 抗凝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互联网抗凝门诊管理实践及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文斌 戴梦飞 +5 位作者 兰晨 周琳 张济帆 葛卫红 于锋 徐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期间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治疗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接受抗凝管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纳入...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期间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治疗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抗凝门诊与传统抗凝门诊接受抗凝管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纳入患者治疗范围内时间(TT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异性,患者同时满足TTR≥60%和INR变异性<0.65时,认为抗凝质量优。从患者角度分析成本效果,以增量成本效果比表示结果。结果互联网抗凝门诊和传统抗凝门诊分别有19例(67.86%)和67例(76.14%)达到抗凝质量优(P>0.05),平均TTR分别为(71.83±19.17)%和(71.74±23.41)%,两组具有相同的华法林抗凝效果,以实际成本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27.17元,低于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抗凝门诊诊疗服务有效配合执行政府防疫政策,在保证相同抗凝效果的同时,明显节约患者经济成本,为后疫情时代优化医药卫生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互联网+ 抗凝治疗管理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小权 美朗曲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抗凝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n=51)和...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抗凝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n=51)和大剂量组(n=5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2组根据患者情况治疗7~14 d。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 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大剂量组的86.27%(χ^(2)=4.883,P=0.027)。小剂量组治疗期间呼吸、心率低于大剂量组,血氧分压高于大剂量组(P均<0.01)。治疗后,2组P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Fg、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小剂量组长/低于大剂量组(P<0.05或P<0.01)。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vs. 11.76%,χ^(2)=2.170,P=0.141)。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84.31%,高于大剂量组的66.67%(χ^(2)=4.292,P=0.038)。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脑出血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及预后,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肺栓塞 低分子肝素钠 剂量 抗凝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抗凝策略及综合管理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郭军 +4 位作者 郑黎晖 姚焰 屈正 梅举 王水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481-509,共29页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是再发脑卒中和出血的高危人群,其抗凝方案的制定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抗凝适应证及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根据现有证据做出推荐,以期促进和...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是再发脑卒中和出血的高危人群,其抗凝方案的制定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抗凝适应证及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根据现有证据做出推荐,以期促进和规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抗凝策略和综合管理,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CHA2DS2-VASc评分 HAS-BLED评分 NIHSS评分 口服抗凝 华法林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Ⅺ——靶向抗凝治疗新策略
12
作者 侯凯 李平 +2 位作者 张金莲 王芳 杨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714,共7页
血栓性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十年抗凝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的维生素K拮抗剂被选择性靶向凝血因子Ⅹa或Ⅱa的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所取代。然而,对于伴发疾病不断增长的人群而言,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 血栓性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十年抗凝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的维生素K拮抗剂被选择性靶向凝血因子Ⅹa或Ⅱa的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所取代。然而,对于伴发疾病不断增长的人群而言,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凝血靶向治疗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干扰了促凝和抗凝活性之间的微妙平衡。流行病学和动物研究已将因子Ⅺ确定为更安全的抗凝潜在靶点,因为因子Ⅺ缺乏或抑制可预防血栓形成,且与少量或无出血相关。基于接触性止血概念,回顾凝血因子Ⅺ抑制剂开发基本原理、阐述现有FXI抑制剂药理学特征、总结临床试验研究现状,以期为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及临床抗凝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血栓 凝血 凝血因子Ⅺ 新靶点
下载PDF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13
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血栓防治分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6 位作者 司全金 丁宇 王海军 尹新华 刘小利 屈晨雪 鲁晓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3-1124,共12页
心房颤动是高龄老年常见心律失常,显著增加心力衰竭、血栓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为规范年龄≥80岁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血栓防治分会特制定《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1 高龄心房颤... 心房颤动是高龄老年常见心律失常,显著增加心力衰竭、血栓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为规范年龄≥80岁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血栓防治分会特制定《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1 高龄心房颤动特点1.1 高龄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特点心房颤动患病率随增龄而显著增加,≥80岁高龄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显著上升,80~84岁人群患病率为6.52%,95岁以上高达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龄 专家共识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口服抗凝治疗增加易栓症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风险: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4
作者 张文静 朱铁楠 李魁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 探讨女性易栓症患者口服抗凝治疗期间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2023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出凝血疾病门诊就诊,并接受口服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女性易栓... 目的 探讨女性易栓症患者口服抗凝治疗期间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2023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出凝血疾病门诊就诊,并接受口服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女性易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抗凝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AUB情况,并根据抗凝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华法林治疗组。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女性易栓症患者抗凝治疗前后AUB的发生率,探讨不同抗凝治疗药物对AUB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女性易栓症患者106例,相较于用药前,AUB的发生率显著增加(56.6%比26.4%,P<0.001),以月经过多(48.1%)和经期延长(21.7%)为主要临床表现。相较于华法林,利伐沙班更易导致AUB(OR=3.3,95%CI:1.5~7.4,P=0.003)。在发生月经过多和经期延长的54例患者中,72.2%(39/54)采取了干预措施,其中经期暂停服用抗凝药是主要干预措施(37.0%),相较于华法林治疗组,利伐沙班治疗组患者更易在经期停药(OR=10.4,95%CI:1.2~87.2,P=0.019)。结论 口服抗凝治疗可显著增加女性易栓症患者AUB的发生风险,且利伐沙班相关AUB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华法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治疗 易栓症 异常子宫出血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
15
作者 曹彭凯 朱恬仪 +6 位作者 高瑞姣 李亮 罗欣彤 仝彤 张彦荣 刘向东 李云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78例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利伐沙班组(n=3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78例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利伐沙班组(n=35,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与低分子肝素组(n=43,入院后首先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后改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进展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入院后首先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期间血栓进展率为32.56%(14/43),高于利伐沙班组患者的8.5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全部换用利伐沙班继续抗凝治疗后血栓进展率为9.30%(4/43),与利伐沙班组患者的8.57%(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住院期间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结论利伐沙班对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血酶Ⅲ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抗凝药物在脑出血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董宁 胡福英 袁华兵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99-102,共4页
脑出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压以降低血肿扩大风险、止血、降低颅内压、手术减少颅内血肿等。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需使用小剂量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因此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对于VTE而... 脑出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压以降低血肿扩大风险、止血、降低颅内压、手术减少颅内血肿等。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需使用小剂量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因此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对于VTE而言,抗凝治疗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治疗方案。脑出血治疗要求止血以减少脑部损伤,而VTE治疗则依赖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当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治疗策略相互抵触,给临床决策带来挑战。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表明,使用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治疗脑出血合并VTE是安全有效的,所带来的益处远大于风险,但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个体化治疗。深入研究抗凝药物在预防及治疗脑出血并发VTE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最佳时机、剂量,或可为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新冠肺炎患者院外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17
作者 于菁怡 司元国 +1 位作者 兰翠霞 邢家璇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6期485-493,共9页
目的 评估新冠患者院外使用利伐沙班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了Embase、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Rxiv和ClinicalTrials数据库。2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预先确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 目的 评估新冠患者院外使用利伐沙班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了Embase、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Rxiv和ClinicalTrials数据库。2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预先确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结果 纳入6项研究,共4605例新冠患者,其中包括4项随机对照试验和2项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vs 1.50%;OR:0.40;95%CI:0.11-1.44;P=0.16),亚组分析显示,当仅选择RCTs进行meta分析时,两组死亡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经试验序贯分析(TSA)校正分析后证实为阴性结果(TSA校正后CI:0.09-6.23)。两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通过TSA进行调整后得出同样结果(0.12%vs 0%;OR:2.73;95%CI:0.43-17.4;P=0.29;TSA校正后CI:0.08-114.92)。利伐沙班组血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42%vs 1.53%;OR:0.28;95%CI:0.11-0.74;P=0.01;TSA校正后CI:0.08-1.08),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出院患者死亡率和血栓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使院外新冠患者受益,特别是对于出院之后的新冠患者,能够在不增加大出血和死亡的情况下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 出血 血栓事件
下载PDF
北京房山区心房颤动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抗凝治疗调查
18
作者 马云峰 孟庆伟 +2 位作者 韩文芹 伊丽瑾 王朝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房山区心房颤动(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原因分析,为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规范化的抗凝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社区体检筛选AF脑卒中65岁及以上高危人群,调查问卷发现AF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抗凝治疗...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房山区心房颤动(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原因分析,为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规范化的抗凝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社区体检筛选AF脑卒中65岁及以上高危人群,调查问卷发现AF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结果(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存在排除标准AF患者共703例,其中299例(42.5%)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华法林145例,利伐沙班86例,达比加群68例。65~74岁、75~90岁、>90岁3个不同年龄段年龄越大抗凝比例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703例AF患者中267例患脑梗死,其中抗凝109例(40.8%)。无脑梗死患者436例,抗凝为191例(43.8%)。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抗凝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AF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抗凝原因有:医生未明确告知需要抗凝(48.5%);患者不知道抗凝的重要性(30.9%);医生明确告知需要抗凝,但患者担心出血(24.8%);虽医生告知需要抗凝,因华法林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医疗条件不允许(21.3%);口服新型抗凝药价格昂贵,负担不起费用(7.9%);(4)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作为AF脑卒中高危人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是AF脑卒中高危人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抗凝比例越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并未因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比例增加;(2)AF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抗凝原因中医生未明确告知需要抗凝占比最大,所以需要临床一线医生提高规范诊疗意识,应抗凝则抗,降低AF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抗凝治疗在体外膜肺氧合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19
作者 郭君妍 麻旭州 +4 位作者 徐鹏飞 陈虹 柳含莹 张瑛杰 王淼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应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法。主要有两种模式: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静脉⁃动脉ECMO;用于潜在可逆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静脉⁃静脉ECMO。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经常出现凝血障碍,包括促凝和...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应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法。主要有两种模式: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静脉⁃动脉ECMO;用于潜在可逆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静脉⁃静脉ECMO。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经常出现凝血障碍,包括促凝和抗凝因子的改变、血小板消耗和血小板功能障碍、纤溶亢进等,可以导致血栓和出血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因此,ECMO期间合理的抗凝策略对预防血栓和出血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ECMO治疗过程并发症、抗凝治疗策略及抗凝监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当前ECMO治疗过程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血栓 抗凝治疗 抗凝监测
下载PDF
抗凝联合牡丹叶治疗卵巢肿瘤合并血栓的临床效果研究
20
作者 王安翠 樊兆森 +3 位作者 董峰 孔鹏 郑云鹏 亓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9期148-151,共4页
目的 评价抗凝联合牡丹叶治疗卵巢肿瘤合并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新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卵巢肿瘤合并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规范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 评价抗凝联合牡丹叶治疗卵巢肿瘤合并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新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卵巢肿瘤合并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规范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牡丹叶治疗。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肿瘤抑制率、凝血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抑制率相比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水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物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凝血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相较于研究组的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5)。结论 牡丹叶联合规范西医方案治疗卵巢肿瘤合并血栓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栓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