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6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白娟 杨蓉 贺外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946-195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脓毒症组(60例)、脓毒性休克组(57例)。观察组根据治疗90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AT、sFlt-1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TAT、sFlt-1的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AT[(12.59±5.35)ng/mL]、sFlt-1[(28.58±4.05)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5±0.88)ng/mL、(16.50±3.6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86、17.065,P<0.001)。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AT[(15.09±4.99)ng/mL]、sFlt-1[(30.45±3.30)ng/mL]水平高于普通脓毒症组[分别为(10.22±4.57)ng/mL、(26.81±3.9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3、5.429,P<0.001)。死亡组脓毒性休克占比、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TAT、sFlt-1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增加、APACHEⅡ评分增加和血乳酸、TAT、sFlt-1升高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大于病情程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TAT、sFlt-1单独预测的AUC(Z=6.525、4.414、4.835、3.787、3.956、3.507,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TAT、sFlt-1水平升高与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且基于TAT、sFlt-1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预后
下载PDF
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突聋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谌祎玮 王宁 +1 位作者 肖旭平 周建波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患者作为突聋组,另选7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声带息肉、耳前瘘管、成人鼾症中听力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的纯音听阈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低频组12例、高频组18例、全频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AT-Ⅲ、D-dimer、FDP水平。结果:突聋组D-dimer、FDP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5.142、5.158,P<0.05);高频组、全频组D-dimer、FDP水平高于对照组、低频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14.588、12.839,P<0.05)。结论:AT-Ⅲ、D-dimer、FDP联合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上不同类型患者溶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改善微循环、溶栓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赵瑾超 王东辉 +4 位作者 刘晓耘 周佩洋 任自敬 赵建忠 李文雄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80-485,490,共7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联合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联合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113例,根据术后第3天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有DVT分为DVT组(29例)和非DVT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TEG参数、AT-Ⅲ及D-二聚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13例患者中,男78例,女35例,年龄23~92岁,平均(59.8±12.8)岁,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25.7%。TEG R值越低(OR=0.55,95%CI:0.32~0.85,P=0.014)、TEG MA值越高(OR=1.16,95%CI:1.07~1.28,P<0.001)、AT-Ⅲ越低(OR=0.90,95%CI:0.84~0.94,P<0.001)、D-二聚体越高(OR=1.74,95%CI:1.04~3.05,P=0.041)的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越高。基于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患者DVT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819~0.985)。结论 TEG R值、MA值联合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早期DVT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基底节出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以及凝血4项检测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张琼 罗启林 王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儿...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82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普通病房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为普通感染组,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T-Ⅲ、D-D、FIB、TT、APTT、PT水平。结果与普通感染组、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D-D升高,凝血4项中TT、APTT、PT延长,AT-Ⅲ、FI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AT-Ⅲ、D-D、PT、APTT、TT、FIB水平诊断儿童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174、0.911、0.869、0.855、0.834、0.242,其中血清PCT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截点值为0.62μg/L时的约登指数最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6%、79.0%;7项指标联合诊断儿童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66。结论血清PCT、AT-Ⅲ、D-D及凝血4项水平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脓毒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联合降钙素原在SA-AKI中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孙延虎 刘雅文 +4 位作者 史为涛 李岳 王晴 许晓函 王旭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 tonin, PCT)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 assoCI 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脓毒症的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AKI...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 tonin, PCT)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 assoCI 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脓毒症的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AKI组(n=42)和非AKI组(n=54),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绘制ROC曲线以评估AT-Ⅲ水平、PCT水平以及联合对SA-AKI的预测效果,同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SA-AKI的影响因素。结果 AKI组PCT、CRP、纤维蛋白原、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血液净化应用比例高于非AKI组(P<0.05),AT-Ⅲ、血小板计数低于非AKI组(P<0.05)。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SA-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793~0.935,P<0.01),敏感度为78.6%,特异性为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Ⅲ(OR=0.907, 95%CI:0.860~0.956)、PCT(OR=1.037, 95%CI:1.002~1.074)是SA-AKI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AT-Ⅲ联合PCT可以用于预测SA-AKI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抗凝血酶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黄宝华 苏伟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4年3月收治的6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孕前健康检查的6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4年3月收治的6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孕前健康检查的6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EG参数以及AT-Ⅲ、D-D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参数联合AT-Ⅲ、D-D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K值和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α角、MA值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R值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G参数:K值、α角、MA值以及AT-Ⅲ、D-D均为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TEG参数联合AT-Ⅲ、D-D预测复发性流产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明显高于TEG参数、AT-Ⅲ、D-D单独预测。结论:相比健康孕期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的TEG参数以及AT-Ⅲ、D-D水平会出现异常改变,在临床上采用TEG参数联合AT-Ⅲ、D-D预测复发性流产的效能高于上述参数单独预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参数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复发性流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正发 《大医生》 2024年第24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28 d内患...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28 d内患者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D-D、AT-Ⅲ水平,分析D-D、AT-Ⅲ各项单一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AT-Ⅲ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联合AT-Ⅲ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敏感度为85.70%,特异度为93.70%,均高于各项单一预测。结论D-D、AT-Ⅲ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结局关系密切,二者联合预测价值较高,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重症肺炎 预后结局
下载PDF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降解产物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董炎红 肖凌云 慕珂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52-1554,1564,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HDCP组... 目的:探究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HDCP组,选取同期70例健康孕妇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其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探究D-D、AT-Ⅲ、FIB及FDP的水平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价值。结果:HDCP组的D-D、FIB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D、FIB、FDP水平越高,AT-Ⅲ水平越低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越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D-D、AT-Ⅲ、FIB及FDP水平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15、0.806、0.758、0.827,灵敏度分别为:47.4%、76.3%、85.5%、81.6%,特异度分别为:81.7%、80.4%、65.7%、85.7%。D-D、AT-Ⅲ、FIB及FDP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910,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0.0%。结论:孕妇的血浆D-D、AT-Ⅲ、FIB及FD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相关联。D-D、FIB、FDP水平越高,AT-Ⅲ水平越低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越大。D-D、AT-Ⅲ、FIB及FDP的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患者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
9
作者 王全先 代延朋 +5 位作者 丁燕子 付梦宇 张雪薇 邢金芳 董凯楠 袁恩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PC、PS和ATⅢ水平;按孕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比较孕中期和孕晚期观察组和对照组PC、PS和ATⅢ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PC、PS和ATⅢ水平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和PC水平降低(P<0.05),但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PC和ATⅢ水平与孕周呈负相关(r=-0.156、-0.134,P<0.05)。结论GDM患者PS和PC水平降低,且随孕周增大,PC、PS和ATⅢ水平降低,应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蛋白C 蛋白S 抗凝血酶
下载PDF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参考区间的研究
10
作者 张蕾 陈壹明 袁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2844-2848,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在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中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表观健康老年人83...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在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中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表观健康老年人839例,其中男418例(60~<70岁141例、70~<80岁135例、≥80岁142例),女421例(60~<70岁145例、70~<80岁140例、≥80岁136例)。采用广州万孚生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Shine i2900及配套试剂检测TAT和PIC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TAT在各年龄段男性中的水平均低于女性(P<0.01),60~<70岁与70~<80岁中,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80岁与≥80岁中,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IC水平在男性组与女性比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段,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总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TAT参考区间:男性60~<80岁为0.69~2.42 ng/mL,男性≥80岁为0.87~3.71 ng/mL,女性60~<80岁为0.67~2.82 ng/mL,女性≥80岁为1.00~3.66 ng/mL;PIC参考区间:60~<70岁为0.10~0.89μg/mL,70~<80岁为0.12~0.99μg/mL,≥80岁为0.21~1.06μg/mL。结论健康老年人的TAT和PIC水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中存在差异,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的TAT和PIC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参考区间 老年人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血小板检测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黄彩芝 莫丽亚 +2 位作者 邓永超 李爱国 杨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103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脓毒症组73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AT...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103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脓毒症组73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比较,脓毒症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间三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患儿中严重脓毒症组、DIC组和死亡组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IC组三项指标同时异常的发生率为70.37%。结论儿童脓毒症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检测有助于儿童脓毒症时DIC的早期诊断,并且对患儿的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儿科杂志,2013,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血小板 儿童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2 位作者 孙菲 李宁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浆ATⅢ、FIB、DD的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5分组和5~19分组,分析ATⅢ、FIB、DD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FIB的水平为(3.1±0.9)g/L,DD为0.15(中位数)mg/L,高于对照组的(2.6±0.6)g/L和0.07mg/L;ATⅢ的水平为(101±11)%,低于对照组的(10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12h组与脑梗死≥12h比较,FIB、DD、AT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脑梗死组中,NIHSS<5分者的FIB、DD水平低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Ⅲ水平高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105±11)%比(98±10)%],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489×103,95%CI:91.587~78.67×104)、FIB(OR=2.736,95%CI:1.446~5.176)水平升高、ATⅢ(OR=0.929,95%CI:0.877~0.984)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FIB、DD、ATⅢ在脑梗死急性期有明显变化。3者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TⅢ可能是影响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急性期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小板计数、抗凝血酶-Ⅲ对激活凝固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淑霞 齐晓勇 +1 位作者 谷剑 杜荣品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分别于PCI术前、术中应用肝素10000 U后5分钟、术后4小时鞘管内抽动脉血,测定AT-Ⅲ活性、ACT值,分析PLT、AT-Ⅲ活性对ACT的影响。结果①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T-Ⅲ活性较低PLT组低,分别为(77.5±8.6)%vs(99.7±9.8)%,P<0.05;(68.0±8.8)%vs(89.2±8.0)%,P<0.05和(73.2±8.1)%vs(81.6±5.0)%,P<0.05。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CT较低PLT组低,分别为(125.6±17.4)svs(161.0±11.1)s,P<0.05;(469.1±51.6)svs(568.1±51.6)s,P<0.05和(189.1±16.6)svs(204.8±19.4)s,P<0.05。②应用肝素后5分钟ACT与术前AT-Ⅲ活性正相关,r=0.9012,P<0.05,与术前PLT呈负相关,r=-0.4735,P<0.05。结论PLT偏高、AT-Ⅲ活性差的PCI患者肝素的抗凝效果差,出现肝素抵抗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 抗凝血酶- 肝素 全血凝固时间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金虹 孙延庆 +1 位作者 周春红 亓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8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TAGO 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检测65例肺癌(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FIB、D-二聚体、AT-Ⅲ。结果观察组血浆FIB...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TAGO 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检测65例肺癌(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FIB、D-二聚体、AT-Ⅲ。结果观察组血浆FIB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FIB、D-二聚体、AT-Ⅲ水平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AT-Ⅲ活性降低,凝血及纤溶的异常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肺肿瘤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乔佑杰 祝君梅 +1 位作者 由希雷 张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复制大鼠内毒素血症凝血功能异常模型。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凝血功能异常组和AT-Ⅲ治疗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复制大鼠内毒素血症凝血功能异常模型。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凝血功能异常组和AT-Ⅲ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连续2次股静脉插管注射LPS[1.4ml/kg(100pg)和2.8ml/kg(200μg),每次间隔12h]制备内毒素血症凝血功能异常模型。AT-Ⅲ治疗组在第二次注射LPS后1h经股静脉注射AT-Ⅲ25U/kg。3h后取血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AT-Ⅲ活性、纤维蛋自原(F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取肺、肾、肝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凝血功能异常组大鼠PLT、FI和AT-Ⅲ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APTT、D-二聚体、PT、ALT、AST、ALP和LDH则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A-Ⅲ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均〉0.05),与凝血功能异常组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均〈0.01)。肺、肾、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AT-Ⅲ治疗后,内毒素血症大鼠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检测血中AT-Ⅲ水平对内毒素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在内毒素血症凝血功能障碍早期预防性使用AT-Ⅲ,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凝血功能异常 治疗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君荣 赵惠柳 +3 位作者 舒宏 叶俭 陆一平 朱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875-2876,共2页
目的探索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硬化(AFP-LC)和肝癌(AFP-HCC)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临界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AFP-LC患者和46例AFP-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酶联免疫法检测AT-Ⅲ。结果 AFP-LC组患者... 目的探索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硬化(AFP-LC)和肝癌(AFP-HCC)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临界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AFP-LC患者和46例AFP-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酶联免疫法检测AT-Ⅲ。结果 AFP-LC组患者血清AT-Ⅲ明显低于AFP-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诊断AFP-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最大面积为0.808,当AT-Ⅲ浓度大于677 137.95ng/mL,诊断AFP-HCC的敏感性为60.9%,特异性为98.3%。血清AT-Ⅲ浓度与AFP-HCC患者Child-Pugh分级、病理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及HBsAg是否阳性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AT-Ⅲ浓度对鉴别诊断AFP-LC和AFP-HC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肝硬化 肝癌 甲胎蛋白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及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覃乃辉 周达利 +2 位作者 秦立 黄慧嫔 邓达治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在血常规检测的基础上检测并对比两组血D-D、hs-CRP和...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在血常规检测的基础上检测并对比两组血D-D、hs-CRP和AT-Ⅲ(%)的测定结果,分析其与脑梗死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轻度组高于中重度组,D-D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s-CRP和AT-Ⅲ(%)与脑梗死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D-D和AT-Ⅲ(%)可能与脑梗死程度有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脑梗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抗凝血酶
下载PDF
乳酸钠林格液对血浆凝血因子Ⅰ和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晓鹂 邵义明 +1 位作者 邓烈华 徐军发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7期599-600,共2页
目的观察术中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Ringer)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在术中快速输注Ringer液20mL·kg-1·h-1,并在输液前、手术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凝血因子Ⅰ(F... 目的观察术中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Ringer)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在术中快速输注Ringer液20mL·kg-1·h-1,并在输液前、手术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凝血因子Ⅰ(FIB)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术后Hb、PLT、HCT、FIB和AT-Ⅲ水平均比输液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FIB和AT-Ⅲ水平下降与血液稀释程度不成比例。结论术中快速输注小剂量Ringer液可诱发血液的高凝状态,FIB和AT-Ⅲ水平的明显下降与血液稀释及凝血酶生成增多引起的消耗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钠林格液 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Ⅰ 抗凝血酶-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覃乃辉 周达利 +1 位作者 秦立 黄慧嫔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以及AT-Ⅲ的水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呼延武 高培 +4 位作者 张园春 徐芳洁 冯楠 马雅静 刘旻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4期2981-2982,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观察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D-D、Fib、AT-Ⅲ、凝血酶原...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观察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D-D、Fib、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D、Fib、TG、TC、LDL水平分别为(1.16±2.37)μg/mL、(3.50±1.06)g/L、(2.46±0.40)mmol/L、(5.54±1.21)mmol/L、(3.21±0.55)mmol/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29±0.10)μg/mL、(2.83±0.46)g/L、(2.04±0.63)mmol/L、(4.07±0.96)mmol/L、(2.92±0.68)mmol/L;冠心病组AT-Ⅲ、PT、HDL水平分别为78.6%±5.8%、(12.70±1.27)s和(2.02±0.88)m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4.2%±6.0%、(13.08±0.68)s和(2.37±0.7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Fib、PT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