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糖尿病患者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
1
作者 王全先 代延朋 +5 位作者 丁燕子 付梦宇 张雪薇 邢金芳 董凯楠 袁恩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PC、PS和ATⅢ水平;按孕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比较孕中期和孕晚期观察组和对照组PC、PS和ATⅢ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PC、PS和ATⅢ水平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和PC水平降低(P<0.05),但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PC和ATⅢ水平与孕周呈负相关(r=-0.156、-0.134,P<0.05)。结论GDM患者PS和PC水平降低,且随孕周增大,PC、PS和ATⅢ水平降低,应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蛋白C 蛋白S 抗凝血酶
下载PDF
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白娟 杨蓉 贺外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946-195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脓毒症组(60例)、脓毒性休克组(57例)。观察组根据治疗90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AT、sFlt-1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TAT、sFlt-1的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AT[(12.59±5.35)ng/mL]、sFlt-1[(28.58±4.05)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5±0.88)ng/mL、(16.50±3.6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86、17.065,P<0.001)。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AT[(15.09±4.99)ng/mL]、sFlt-1[(30.45±3.30)ng/mL]水平高于普通脓毒症组[分别为(10.22±4.57)ng/mL、(26.81±3.9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3、5.429,P<0.001)。死亡组脓毒性休克占比、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TAT、sFlt-1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增加、APACHEⅡ评分增加和血乳酸、TAT、sFlt-1升高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大于病情程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TAT、sFlt-1单独预测的AUC(Z=6.525、4.414、4.835、3.787、3.956、3.507,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TAT、sFlt-1水平升高与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且基于TAT、sFlt-1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预后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曹彭凯 朱恬仪 +6 位作者 高瑞姣 李亮 罗欣彤 仝彤 张彦荣 刘向东 李云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78例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利伐沙班组(n=3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78例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利伐沙班组(n=35,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与低分子肝素组(n=43,入院后首先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后改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进展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入院后首先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期间血栓进展率为32.56%(14/43),高于利伐沙班组患者的8.5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全部换用利伐沙班继续抗凝治疗后血栓进展率为9.30%(4/43),与利伐沙班组患者的8.57%(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住院期间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结论利伐沙班对抗凝血酶Ⅲ降低的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血酶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突聋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谌祎玮 王宁 +1 位作者 肖旭平 周建波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患者作为突聋组,另选7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声带息肉、耳前瘘管、成人鼾症中听力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的纯音听阈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低频组12例、高频组18例、全频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AT-Ⅲ、D-dimer、FDP水平。结果:突聋组D-dimer、FDP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5.142、5.158,P<0.05);高频组、全频组D-dimer、FDP水平高于对照组、低频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14.588、12.839,P<0.05)。结论:AT-Ⅲ、D-dimer、FDP联合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上不同类型患者溶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改善微循环、溶栓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赵瑾超 王东辉 +4 位作者 刘晓耘 周佩洋 任自敬 赵建忠 李文雄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80-485,490,共7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联合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联合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113例,根据术后第3天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有DVT分为DVT组(29例)和非DVT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TEG参数、AT-Ⅲ及D-二聚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13例患者中,男78例,女35例,年龄23~92岁,平均(59.8±12.8)岁,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25.7%。TEG R值越低(OR=0.55,95%CI:0.32~0.85,P=0.014)、TEG MA值越高(OR=1.16,95%CI:1.07~1.28,P<0.001)、AT-Ⅲ越低(OR=0.90,95%CI:0.84~0.94,P<0.001)、D-二聚体越高(OR=1.74,95%CI:1.04~3.05,P=0.041)的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越高。基于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患者DVT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819~0.985)。结论 TEG R值、MA值联合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早期DVT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基底节出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
6
作者 朱珊 王玉 胡益飞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7例为观察组,非进展性脑梗死48例为对...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7例为观察组,非进展性脑梗死48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45名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均P<0.05),血清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均P<0.05);而对照组血浆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3、5、7天血浆AT-Ⅲ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血清Lp-PLA2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第5天比较,治疗第7天血浆AT-Ⅲ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Lp-PLA2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01),血清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01)。结论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及神经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抗凝血酶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神经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以及凝血4项检测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琼 罗启林 王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儿...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82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普通病房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为普通感染组,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T-Ⅲ、D-D、FIB、TT、APTT、PT水平。结果与普通感染组、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D-D升高,凝血4项中TT、APTT、PT延长,AT-Ⅲ、FI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AT-Ⅲ、D-D、PT、APTT、TT、FIB水平诊断儿童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174、0.911、0.869、0.855、0.834、0.242,其中血清PCT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截点值为0.62μg/L时的约登指数最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6%、79.0%;7项指标联合诊断儿童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66。结论血清PCT、AT-Ⅲ、D-D及凝血4项水平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脓毒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胱抑素C和抗凝血酶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造影剂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王琳升 张旭东 +4 位作者 陆远 纵静 李芳芳 徐路红 李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和抗凝血酶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至2... 目的探讨胱抑素C和抗凝血酶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因AMI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老年高血压AMI患者911例,根据8:2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组731例和验证组180例,根据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关于CIAKI诊断标准定义,将训练组分为CIAKI组91例和非CIAKI组640例。比较CIAKI组与非CIAKI组及训练组与验证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胱抑素C、抗凝血酶Ⅲ及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结果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胱抑素C、利尿剂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6,95%CI:1.009~1.235;OR=1.786,95%CI:1.363~2.339;OR=13.360,95%CI:4.462~39.999;OR=10.606,95%CI:4.110~27.370),左心室射血分数、抗凝血酶Ⅲ为保护因素(OR=0.932,95%CI:0.897~0.968;OR=0.949,95%CI:0.929~0.969)。胱抑素C和抗凝血酶Ⅲ二者联合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73~0.863,P<0.01),优于单独预测。当胱抑素C≥1.10 mg/L时,CIAKI发生风险随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当抗凝血酶Ⅲ≥69%时,CIAKI发生风险随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结论高胱抑素C水平及低抗凝血酶Ⅲ水平为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能提高老年高血压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IAKI发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肾损伤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 抗凝血酶 预测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联合降钙素原在SA-AKI中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孙延虎 刘雅文 +4 位作者 史为涛 李岳 王晴 许晓函 王旭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 tonin, PCT)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 assoCI 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脓毒症的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AKI...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 tonin, PCT)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 assoCI 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脓毒症的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AKI组(n=42)和非AKI组(n=54),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绘制ROC曲线以评估AT-Ⅲ水平、PCT水平以及联合对SA-AKI的预测效果,同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SA-AKI的影响因素。结果 AKI组PCT、CRP、纤维蛋白原、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血液净化应用比例高于非AKI组(P<0.05),AT-Ⅲ、血小板计数低于非AKI组(P<0.05)。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SA-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793~0.935,P<0.01),敏感度为78.6%,特异性为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Ⅲ(OR=0.907, 95%CI:0.860~0.956)、PCT(OR=1.037, 95%CI:1.002~1.074)是SA-AKI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AT-Ⅲ联合PCT可以用于预测SA-AKI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抗凝血酶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水平的分析
10
作者 季万里 任增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其发病机制包括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反映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血栓形成学说等。有研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其发病机制包括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反映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血栓形成学说等。有研究表明,凝血纤溶异常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t-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黄宝华 苏伟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4年3月收治的6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孕前健康检查的6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4年3月收治的6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孕前健康检查的6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EG参数以及AT-Ⅲ、D-D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参数联合AT-Ⅲ、D-D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K值和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α角、MA值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R值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G参数:K值、α角、MA值以及AT-Ⅲ、D-D均为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TEG参数联合AT-Ⅲ、D-D预测复发性流产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明显高于TEG参数、AT-Ⅲ、D-D单独预测。结论:相比健康孕期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的TEG参数以及AT-Ⅲ、D-D水平会出现异常改变,在临床上采用TEG参数联合AT-Ⅲ、D-D预测复发性流产的效能高于上述参数单独预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参数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复发性流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价值
12
作者 张淑晋 杨涛 田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0)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各指标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Hcy、ACA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ATⅢ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ACA指标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513、0.493,P﹤0.05),ATⅢ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0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cy、ATⅢ、ACA对预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05、0.864,特异度分别为0.686、0.750、0.800,灵敏度分别为0.929、0.729、0.857。结论Hcy、ATⅢ及ACA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能够有效筛查高危群体,为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降解产物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董炎红 肖凌云 慕珂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52-1554,1564,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HDCP组... 目的:探究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HDCP组,选取同期70例健康孕妇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其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探究D-D、AT-Ⅲ、FIB及FDP的水平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价值。结果:HDCP组的D-D、FIB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D、FIB、FDP水平越高,AT-Ⅲ水平越低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越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D-D、AT-Ⅲ、FIB及FDP水平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15、0.806、0.758、0.827,灵敏度分别为:47.4%、76.3%、85.5%、81.6%,特异度分别为:81.7%、80.4%、65.7%、85.7%。D-D、AT-Ⅲ、FIB及FDP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910,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0.0%。结论:孕妇的血浆D-D、AT-Ⅲ、FIB及FD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相关联。D-D、FIB、FDP水平越高,AT-Ⅲ水平越低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越大。D-D、AT-Ⅲ、FIB及FDP的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及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瑞 何林 +3 位作者 何佑成 汤志水 周林 祝利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4期2881-2885,共5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VSD治疗,研究组采用VSD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情况(创面深度、创面面积、创面皮温、创面情况评分)、AT-Ⅲ水平,评估临床疗效,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创面深度、创面面积、创面皮温及创面情况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创面深度、创面面积及创面情况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创面皮温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各创面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AT-Ⅲ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AT-Ⅲ水平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AT-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35/38)比70.00%(21/30)](χ^(2)=5.637,P=0.018)。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79%(6/38),对照组为10.00%(3/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创面情况,促进创面愈合,升高AT-Ⅲ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胰激肽原酶 创面愈合 抗凝血酶
下载PDF
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死亡因素分析及AT-Ⅲ联合NT-proBNP、SOFA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叶森青 苏懿 +2 位作者 张云海 马明远 张斌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中医证型...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5例及死亡组3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NT-proBNP及SOFA评分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48例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急性虚证64例(43.24%)、毒热证35例(23.65%)、血瘀证31例(20.95%)、腑气不通证18例(12.16%)。死亡组患者中急性虚证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急性虚证、AT-Ⅲ降低、NT-proBNP升高、SOFA评分、男性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AT-Ⅲ、NTproBNP、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6、0.715、0.724。当三者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提高到0.8,敏感度高达90.9%。结论: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急性虚证、毒热证、血瘀证和腑气不通证,急性虚证、AT-Ⅲ降低、NT-proBNP升高、SOFA评分、男性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AT-Ⅲ联合NT-proBNP及SOFA评分可有效提升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早期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医证型 抗凝血酶原-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周丽娟 吴蔚 +2 位作者 刘彦 吉薇 沈连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排除泌尿系统病变而尿蛋白≥0.05 g/24 h)分为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选择同期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vWF、ATⅢ检测,比较三组vWF、ATⅢ水平。结果: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组ATⅢ水平低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ATⅢ活性下降,提示其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vWF可作为T2DM患者是否合并血管病变的鉴别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
下载PDF
VWF、AT-Ⅲ、凝血因子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预测价值
17
作者 胡绍山 杨婧 +6 位作者 吕佳珺 李苹菊 刘清清 马红琳 金秋 王莎 董程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01-1506,1513,共7页
目的探讨VWF、AT-Ⅲ、凝血因子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1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Child-Pugh... 目的探讨VWF、AT-Ⅲ、凝血因子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1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分析影响ACLF的相关因素,并评估VWF、AT-Ⅲ、凝血因子对ACL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低MELD组相比,高MELD组IL-6、PCT、CRP、VW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因子Ⅷ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9,P=0.866);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和AT-Ⅲ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IL-6、PCT、CRP、VWF、AT-Ⅲ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水平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中,PCT、CRP、VWF、AT-Ⅲ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Ⅺ、Ⅻ与ACLF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VWF、AT-Ⅲ为ACLF是否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T-Ⅲ、VWF诊断效能ROC曲线分析,AT-Ⅲ的AUC值为0.873(P<0.001),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3.1%;VWF的AUC值为0.699(P=0.002),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79.6%。结论肝硬化患者的IL-6、PCT、CRP、VWF、AT-Ⅲ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水平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存在差异;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增大,IL-6、PCT、CRP、VWF水平升高,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和AT-Ⅲ水平降低;AT-Ⅲ、VWF是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一定程度预测ACLF的发生,为ACLF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VWF at- 凝血因子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幸 张秀军 +4 位作者 薛源 薛峰 徐尧 冯静云 陈菲菲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8例肝硬化未伴消化道出... 目的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8例肝硬化未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AT-Ⅲ、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比较观察组不同出血程度患者血AT-Ⅲ、D-D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AT-Ⅲ、D-D水平与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1.28±7.67)%vs(35.62±8.34)%],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3±0.96)mg/L vs(3.68±0.8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41、4.775,P均<0.001)。校正Child-Pugh分级、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后血AT-Ⅲ(OR=0.411,95%CI:0.207~0.816,P=0.021)和D-D水平(OR=3.768,95%CI:1.821~7.798,P<0.001)仍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随出血程度增加,AT-Ⅲ呈下降趋势,D-D呈升高趋势(P均<0.05);观察组血AT-Ⅲ与出血程度呈负相关(r_(s)=-0.573,P<0.001),D-D与出血程度呈正相关(r_(s)=0.509,P<0.001)。结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AT-Ⅲ、D-D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出血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应密切监测肝硬化患者AT-Ⅲ、D-D变化,以预防消化道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浆D-D、AT-Ⅲ、MCP-1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分析
19
作者 梁鑫 陈建 侯秀峙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7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90d是否发生再出血...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7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90d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28例)和未再出血组(2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不同出血严重程度的血浆D-D、AT-Ⅲ、MCP-1水平;分析治疗前血浆D-D、AT-Ⅲ、MCP-1水平与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高危患者与低危患者血浆D-D、MCP-1、AT-Ⅲ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d、治疗后1个月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相比血浆D-D、MCP-1水平较高,AT-Ⅲ水平较低(P<0.05);入院时,血浆D-D、AT-Ⅲ、MCP-1水平与出血严重程度呈强相关(P<0.05);治疗后1d、治疗后1个月,血浆D-D、AT-Ⅲ、MCP-1水平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后1d、1个月,血浆D-D、AT-Ⅲ、MCP-1水平联合预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AUC分别为0.757、0.831。结论:血浆D-D、AT-Ⅲ、MCP-1水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用药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再出血 血浆D-二聚体 抗凝血酶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D-D、AT-Ⅲ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意义
20
作者 程丛彪 李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01-508,共8页
背景尽管近年来,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患病人数有所下降,但其整体病死率仍高达5%-11%.机体凝血-纤溶过程中的物质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 背景尽管近年来,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患病人数有所下降,但其整体病死率仍高达5%-11%.机体凝血-纤溶过程中的物质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有关,但关于其与AUGIB危险分层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急性上AUGIB患者D-D、AT-Ⅲ与H.pylori感染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06/2023-10我院120例AUGIB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D、AT-Ⅲ、H.pylori感染率,并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临床资料及、D-D、AT-Ⅲ与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AUGIB危险分层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D-D、AT-Ⅲ与H.pylori感染对中高危AUGIB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D-D水平及H.pylori感染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患者年龄、血浆D-D水平及H.pylori感染率高于低危患者,血红蛋白及AT-Ⅲ水平低于低危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红蛋白、D-D、AT-Ⅲ及H.pylori感染均为AUGIB危险分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D-D、AT-Ⅲ与H.pylori感染单独预测诊断中高危AUGIB的AUC值分别是0.813、0.776、0.711,三者联合预测诊断AUC值为0.933,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85.29、91.86%.结论D-D、AT-Ⅲ、H.pylori感染均与AUGIB的发生及危险分层有关,临床对其进行检测,可诊断AUGIB患者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杆菌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