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氢表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宜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03-705,共3页
随衰老而降低的脱氢表雄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可能具有调脂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胶原和胶原基因表达、抑制从单核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对抗高胰岛素血症、提高细胞钙离子反应和血管松弛性... 随衰老而降低的脱氢表雄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可能具有调脂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胶原和胶原基因表达、抑制从单核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对抗高胰岛素血症、提高细胞钙离子反应和血管松弛性而起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脱氢表雄酮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综述 脱氢表雄酮 调脂作用 氧化作用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饮食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大庆 赵水平 +2 位作者 周宏年 李全忠 聂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后,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5 mg/kg或淀粉,2周后测定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和内膜中膜厚度比。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动脉壁单...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后,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5 mg/kg或淀粉,2周后测定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和内膜中膜厚度比。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与淀粉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降低55%,动脉粥样硬化面积明显减少(52.5%±4.2%比81.9%±2.8%,P<0.01),内膜厚度显著降低(24.18±10.21μm比77.51±22.47μm,P<0.01),内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29±5个/HP比49±17个/HP,P<0.01)。动脉内膜厚度与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阳性细胞数显著相关(r=0.831,P<0.01)。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可诱发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该效应不仅与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相关,而且与其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减少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原位杂交 胆固醇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1-489,共9页
近四五年来 ,中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综述这些研究论文 ,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 ,正向小型化发展。如引进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模型 ;大量维生素D加... 近四五年来 ,中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综述这些研究论文 ,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 ,正向小型化发展。如引进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模型 ;大量维生素D加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 ;炎症免疫相关模型 ,以及基因工程型模型等。 (2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方面的工作集中在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脂蛋白脂肪酶等相关基因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易感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等方面。 (3)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 ,许多作者认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起到主导作用 :损伤血管内皮、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致血管壁细胞凋亡等 ;此外 ,在泡沫细胞形成、血液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斑块稳定性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4 )关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研究 ,除了继续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L精氨酸—一氧化氮酶等因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外 ,还发现了ATP结合盒转运体A1、溶血卵磷脂和小凹蛋白 1等因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总之 ,中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步很大 ,但离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学的目标还有较大路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近况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下载PDF
肝X受体激动剂对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厚源 颜伟 周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对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养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 目的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对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养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无药对照组、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干预组[10 mg/(kg.d)]和T-0901317干预组[10 mg/(kg.d)],每组6只小鼠,灌胃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的两组主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均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抑制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提示肝X受体激动剂还可通过调脂以外的其它途径,如抑制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功能等方面,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肝X受体激动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 一氧化氮合酶 增殖细胞核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下载PDF
肝X受体激动剂对人THP-1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和肝X受体α、β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颜伟 胡厚源 +2 位作者 周林 张同欣 刘旭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 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进口肝X受体激动剂激动剂T 0 90 1317对THP 1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肝X受体激动剂α和肝X受体激动剂β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目的 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进口肝X受体激动剂激动剂T 0 90 1317对THP 1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肝X受体激动剂α和肝X受体激动剂β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 0 90 1317作用前后THP 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肝X受体激动剂α和肝X受体激动剂β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 0 90 1317均能显著上调THP 1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和肝X受体激动剂α的mRNA表达(P <0 .0 1)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对肝X受体激动剂β表达的影响方面,低浓度的T 0 90 1317能明显上调肝X受体激动剂β的表达,而3β- 羟基- 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只有在较高浓度时(10 μmol/L)才表现出上调肝X受体激动剂β表达的作用(P <0 .0 5 )。结论 3β羟基- 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以激动肝X受体激动剂α为主,并与T 0 90 1317一样,可上调THP 1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和肝X受体激动剂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肝X受体激动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 3β-羟基-5α 6α-环氧胆烷酸甲酯 T-0901317
下载PDF
阿魏酸抑制培养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晓岚 胡晓慧 +3 位作者 盛茗 沈飞 李佩霞 阮长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13-616,共4页
观察阿魏酸对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分子机制。用10 mg/L脂多糖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 h,诱导其表达E-选择素;用300μmol/L过氧化氢刺激内皮细胞2 h,诱导其表达P-选择素。部分... 观察阿魏酸对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分子机制。用10 mg/L脂多糖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 h,诱导其表达E-选择素;用300μmol/L过氧化氢刺激内皮细胞2 h,诱导其表达P-选择素。部分细胞在刺激前30 min用0.21、0.41或0.62 mmol/L阿魏酸预处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阿魏酸抑制内皮细胞E-选择素及P-选择素表达,同时抑制E-选择素mRNA表达。提示阿魏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阿魏酸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流式细胞术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P-选择素 B-选择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