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原修复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作用
下载PDF
应用不同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的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丽辉 胡预兵 孙振柱 《新疆医学》 2008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抗原决定簇 空间结构 甲醛固定 增强方法 石蜡切片
下载PDF
抗原修复技术在脱钙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3
作者 熊正文 王炳胜 +3 位作者 苏红 胡海霞 李春光 黄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抗原修复技术在脱钙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作用 ,并寻找最佳的抗原修复方法。方法 将“低温微波 硝酸快速脱钙方法”处理的骨及其软组织冰冻切片分为 4组 :Ⅰ对照组 (不处理 )、Ⅱ组(胰蛋白酶 )、Ⅲ组 (微波 枸椽... 目的 探讨抗原修复技术在脱钙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作用 ,并寻找最佳的抗原修复方法。方法 将“低温微波 硝酸快速脱钙方法”处理的骨及其软组织冰冻切片分为 4组 :Ⅰ对照组 (不处理 )、Ⅱ组(胰蛋白酶 )、Ⅲ组 (微波 枸椽酸 )、Ⅳ组 (微波 TritonX 1 0 0 )。应用LSAB技术检测ANP、5 HT、S 1 0 0、NF、GFAP、Vimen tin、CD31、CD34、FⅧ和VEGF和 1 0种抗体在I~Ⅳ组中的表达 ,图像分析各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 (A)值 ,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Ⅱ~Ⅳ组的吸光度值 (分别为 0 87± 0 4 1、2 .4 3± 0 35、和 2 .4 9± 0 4 3)明显高于I组 (0 4 1±0 37) ;Ⅲ~Ⅳ组明显高于Ⅱ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Ⅲ、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用微波 TritonX 1 0 0或微波 枸椽酸缓冲液对脱钙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微波抗原修复是必要的 ,能明显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脱钙组织 冰冻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抗体
下载PDF
免疫组化常用抗原修复技术及注意事项
4
作者 杨橙 卢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62,共1页
免疫组化常用抗原修复技术及注意事项杨橙卢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是应用抗原抗体反应以定位组织中某类抗原成分分布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较广泛应用。常... 免疫组化常用抗原修复技术及注意事项杨橙卢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是应用抗原抗体反应以定位组织中某类抗原成分分布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较广泛应用。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过程会导致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修复技术
下载PDF
抗原修复技术溶液pH值对抗原修复的影响
5
作者 郭尚云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6期5-6,共2页
抗原修复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重要操作流程,本文采用热修复方法,分别选取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抗体等9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考察溶液在pH值为1~10的条件下,对免疫组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L26,PCNA,AE1,EM... 抗原修复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重要操作流程,本文采用热修复方法,分别选取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抗体等9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考察溶液在pH值为1~10的条件下,对免疫组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L26,PCNA,AE1,EMA和NSE组基本没有影响,而MIB-1和ER组在pH值偏酸性(pH1-2)或偏碱性(pH7-10)条件下,染色效果更好;MT-1和HMB45组随着溶液pH值增加而增加。总体而言,溶液pH值偏碱性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溶液 PH值 抗原修复 影响
下载PDF
抗原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石善溶 石砚 Clive R.Taylor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自从应用抗原修复技术的文章于1991年发表后,抗原修复技术(煮沸石蜡切片于水溶液中)迅速、广泛应用于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而打开了从传统形态学迈向分子形态学的大门。抗原修复技术被誉为免疫组织... 自从应用抗原修复技术的文章于1991年发表后,抗原修复技术(煮沸石蜡切片于水溶液中)迅速、广泛应用于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而打开了从传统形态学迈向分子形态学的大门。抗原修复技术被誉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旧。Gown在评价抗原修复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时,指出“在过去十多年里,抗原修复技术在诊断性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面造成了如此深远的影响,使得这方面的文献分为2个时代:抗原修复技术前与抗原修复技术后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抗原修复技术的问世就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石蜡切片 甲醛固定 组织切片 石蜡包埋
原文传递
抗原修复技术研究发展的新起点
7
作者 石善溶 石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72-475,共4页
7年多前,我们曾经受贵刊编辑部之邀发表过“抗原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在那篇文章里,尽管已经有片言只语提到可以应用抗原修复技术原则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和核酸。但是,全文的主题与绝大部分内容还是局限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7年多前,我们曾经受贵刊编辑部之邀发表过“抗原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在那篇文章里,尽管已经有片言只语提到可以应用抗原修复技术原则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和核酸。但是,全文的主题与绝大部分内容还是局限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问题方面。转瞬过去的7年在后基因组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高通量检测数以千计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开发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的开发,在探讨人类疾病的多种相关生物标志物及其在诊断治疗上,正在扮演着先锋作用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新起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后基因组时代 质谱分析技术 蛋白质组 高通量检测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探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抗原修复方法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8
8
作者 袁士成 张鋆歆 +5 位作者 陈妹琼 陈芳芳 李卫东 杜平 李庆勇 张秀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72-473,共2页
病理诊断中活体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但是细胞免疫组化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①如何充分暴露抗原决定簇,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体大分子物质易于进入细胞,以便于抗体与抗原更好的结合;②恰当地固定,尽可能... 病理诊断中活体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但是细胞免疫组化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①如何充分暴露抗原决定簇,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体大分子物质易于进入细胞,以便于抗体与抗原更好的结合;②恰当地固定,尽可能保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完整,防止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免疫组化 抗原修复技术
下载PDF
免疫组化染色前抗原修复方法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修复技术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液PBS与EDTA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琼霞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年第4期482-483,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EDTA缓冲液 抗原修复 PBS 免疫细胞化学 临床病理诊断 抗原修复技术 修复过程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水、腹水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东明 朱安峰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8期6082-6084,共3页
目的:通过借助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达到识别组织和细胞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目的,并明确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统计2011年全年间门诊、病房已出现胸水、腹水症状的患者经过脱落细胞学免疫化学染色技术方法处理标本。结果:采用半定量... 目的:通过借助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达到识别组织和细胞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目的,并明确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统计2011年全年间门诊、病房已出现胸水、腹水症状的患者经过脱落细胞学免疫化学染色技术方法处理标本。结果:采用半定量法以确定免疫反应的强度,阳性细胞数目及确定抗原存在的部位。结论:免疫细胞化学已经成为细胞学诊断最常使用的特殊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细胞学 抗原修复技术
下载PDF
几种常用的核染色标记物pH 6.0 Citrate和pH 9.0 Tris/EDTA修复液的比较
12
作者 张燕萍 郭志琴 +3 位作者 唐正英 王振 张怡 邬万新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pH 6.0 Citrate和pH 9.0 Tris/EDTA两种修复液在常用的免疫组化核染色标记物中的染色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常用的3种核/浆标记抗体以及22种核标记抗体分别采用pH 6.0 Citrate和pH 9.0 Tris/EDTA微波热修复进行比较。结果在25种... 目的探讨pH 6.0 Citrate和pH 9.0 Tris/EDTA两种修复液在常用的免疫组化核染色标记物中的染色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常用的3种核/浆标记抗体以及22种核标记抗体分别采用pH 6.0 Citrate和pH 9.0 Tris/EDTA微波热修复进行比较。结果在25种抗体中,其中有11种分别用pH 6.0 Citrate和pH 9.0 Tris/EDTA微波修复染色效果基本一致,在其余14种抗体中,有11种用pH 9.0 Tris/EDTA微波热修复方法进行修复时,阳性信号明显增强;而有3种抗体用pH 6.0 Citrate微波热修复方法进行修复时,阳性信号稍增强。结论对于这25种抗体来说,如果用微波加热的方法进行抗原修复,那么pH 9.0 Tris/EDTA优于PH 6.0 Ci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PH 6 0 CITRATE PH 9 0 TRIS EDTA 核染色标记物
下载PDF
pH9.0不同成分的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骆新兰 林兴滔 +2 位作者 罗东兰 刘艳辉 庄恒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194,共3页
抗原修复技术自Shi等首次应用以来,现已常规应用于日常病理诊断或科研免疫组织化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全自动封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国内外尚未普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时,许多实验室仍需人工进行组织前处理(包括脱蜡、抗原... 抗原修复技术自Shi等首次应用以来,现已常规应用于日常病理诊断或科研免疫组织化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全自动封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国内外尚未普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时,许多实验室仍需人工进行组织前处理(包括脱蜡、抗原修复等)。不同的实验室所采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及抗原修复液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抗原修复 染色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成分 抗原修复技术 抗原修复方法 常规应用
原文传递
pH9.0 TrisEDTA和pH6.0 Citrate在抗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骆新兰 刘艳辉 +2 位作者 庄恒国 蔡秀玲 许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49-751,共3页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EDTA 抗原决定簇 甲醛固定 抗原修复 mol/L 空间结构 增强方法 石蜡切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