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刘秀娥 邓志华 +4 位作者 杨林花 乔振华 王宏伟 朱镭 张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 观察和探讨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患者端粒酶活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聚和酶链反应扩增法 (TRAP PCR)检测 30例AML患者骨髓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AML患者端粒酶阳性者 1 5例 ,阳性率为 5... 目的 观察和探讨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患者端粒酶活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聚和酶链反应扩增法 (TRAP PCR)检测 30例AML患者骨髓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AML患者端粒酶阳性者 1 5例 ,阳性率为 50 %。Ly+ 组 (凡细胞既有髓系抗原表达 ,又有一种或两种以上淋系抗原呈阳性反应 ,阳性率≥ 30 %为Ly+ AML)与Ly- 组 (凡细胞仅表达髓系抗原 ,不伴有淋系抗原表达者为Ly- AML)端粒酶阳性率不一致。Ly+ 组较Ly- 组端粒酶活性增高 (56 %vs 42 % )。结论 端粒酶阳性组与端粒酶阴性组相比 ,在同等化疗强度的基础上 ,端粒酶阳性的AML患者完全缓解率 (CR)明显降低 (33 %vs 73 % ,P <0 0 5) ,表明端粒酶表达异常升高是造血细胞恶性程度高的标志之一 ,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可协助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表达异常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 预后 检测
下载PDF
卵巢上皮癌患者ABO血型抗原表达异常与血清糖链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奎杰 刘燕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68,共2页
ABO血型抗原是在红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类蛋白上发现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A、B血型抗原的决定簇,糖蛋白和糖脂上的寡糖在ABO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特异性糖基转移到一种前体物质(H)产生A和B抗原... ABO血型抗原是在红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类蛋白上发现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A、B血型抗原的决定簇,糖蛋白和糖脂上的寡糖在ABO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特异性糖基转移到一种前体物质(H)产生A和B抗原。已知人类ABO血型的多态性是环境和病原体介导下进化选择的结果,ABO血型与疾病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血型变异被认为是白血病的症状,也可出现在许多的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抗原 蛋白水平 卵巢上皮 抗原表达异常 糖链 细胞表面糖蛋白 癌患者 糖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秀娥 乔振华 +1 位作者 杨林花 李智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04-705,共2页
关键词 抗原表达异常 急性 白血病 预后
原文传递
髓系肉瘤伴T细胞异常表达病例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4
作者 常玉 刘江鑫 李文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伴T细胞异常表达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8月6日确诊的1例髓系肉瘤,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EBER检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原位杂交EBER结果,随...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伴T细胞异常表达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8月6日确诊的1例髓系肉瘤,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EBER检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原位杂交EBER结果,随访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2岁,活检部位为右颈部淋巴结,镜下髓系肉瘤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幼稚,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像易见,散在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43,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CD56阳性;CD34及CD7部分阳性;CD3,CD4,CD8,CD2,CD5,TdT,CD20,CD79a,CD19,PAX-5,Grb,TIA-1,MUM-1,CD10,ALK,CD117和CD1a阴性,CD21未见FDC网,Ki67指数约60%。原位杂交EBER阴性。结论髓系肉瘤表达T细胞表面标志罕见,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形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等综合分析判断,以避免误诊为其它淋巴造血来源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T淋巴细胞 异常抗原表达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白细胞抗原表达及免疫功能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春 沈柏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及完全缓解后患者外周血人白细胞(HLA)Ⅰ类、Ⅱ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患者4...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及完全缓解后患者外周血人白细胞(HLA)Ⅰ类、Ⅱ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患者42例、完全缓解期患者36例、对照组34例患者HLAB、HLADQ、HLADR抗原表达。结果(1)初发患者组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明显下调,初发患者组与完全缓解患者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初发患者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DQ、HLADR抗原表达明显升高,尤以HLADR升高更为明显,初发患者组与完全缓解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下调,可能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主要机制之一。(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DQ和HLADR抗原表达异常升高,尤其HLADR升高更为明显;使白血病细胞处于去分化状态,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也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L1 HLA抗原 流式细胞术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抗原表达异常 人白细胞 儿童 免疫功能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LA-B抗原 机体免疫状态 HLA-D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