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TIL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复 王艳芬 +2 位作者 杨春荣 申吉子 闫峻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为探讨肝癌病人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肝癌浸润淋巴细胞(TIL)的 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细胞计数、间接荧光表型测定分析肝癌病人DC功能状态;MTT法测定肝癌 病人DC介导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肝癌病人DC表达CD1a... 目的 为探讨肝癌病人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肝癌浸润淋巴细胞(TIL)的 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细胞计数、间接荧光表型测定分析肝癌病人DC功能状态;MTT法测定肝癌 病人DC介导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肝癌病人DC表达CD1a、CD80、CD83和HLA DR分子水平,DC介导的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结论  肝癌病人存在DC功能缺陷,致使其介导的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 细胞激活 抗肿瘤作用 浸润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的形态学观察
2
作者 李成镇 宋承鑫 +2 位作者 贾立敏 贺业春 谢遵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为了给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试验分离和培养树突状细胞(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并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A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瘤周围皮下注射DC和ADC,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比较其抑... 为了给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试验分离和培养树突状细胞(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并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A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瘤周围皮下注射DC和ADC,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比较其抑瘤作用;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DC和ADC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的形态学表现。结果表明:试验组DC和ADC诱导机体抗肿瘤效应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光镜下DC和ADC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癌组织周围,特别是癌巢周边;透射电镜下与ADC接触的淋巴细胞形态不规则,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树突状细胞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 形态学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占军 姜哲 +3 位作者 宋承鑫 贾立敏 贺业春 谢遵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1期4033-4036,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Brdu标记D...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Brdu标记DC和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瘤周围皮下注射Brdu标记的DC和抗原负载的DC。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DC和抗原负载DC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du标记的抗原负载DC与DC比较,体积较大。实验组Brdu标记的DC和抗原负载DC分布的数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抗原负载DC细胞与DC比较体积较大,核有切迹,细胞表面的突起较粗大弯曲,形态较成熟。结论:抗原负载DC比DC更易集聚于肿瘤组织周围,推测抗原负载DC比DC可能诱导抗肿瘤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树突状细胞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 肿瘤 形态学
原文传递
CCR7和B7-2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春玲 宋承鑫 +2 位作者 贾立敏 贺业春 谢遵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7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研究CCR7(趋化因子受体7)和B7-2(白细胞分化抗原86)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诱导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关系。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 目的:研究CCR7(趋化因子受体7)和B7-2(白细胞分化抗原86)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诱导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关系。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抗原负载的DC。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CR7和B7-2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CR7和B7-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周围组织,随着注射抗原负载DC时间的进展,CCR7和B7-2呈强阳性表达。结论:CCR7和B7-2的表达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CCR7 B7-2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 肿瘤
原文传递
抗原致敏DC联合CIK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邬宇飞 庄志祥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研究抗原致敏DC联合CIK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2例肾癌术后患者(Ⅰ~Ⅲ期),男25例,女17例。中位年龄57(28~73)岁。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接受联合生物治疗前1... 目的研究抗原致敏DC联合CIK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2例肾癌术后患者(Ⅰ~Ⅲ期),男25例,女17例。中位年龄57(28~73)岁。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接受联合生物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的细胞免疫功能,并比较其变化。治疗后1周进行迟发型过敏反应(DTH)试验,观察阳性率。结果应用联合生物治疗1周后,患者的CD3^+、CD3^+CD4^+、CD3^+CD56^+、CD4^+/CD8^+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IL-2、IL-12、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机体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明显增强,迟发型过敏反应(DTH)阳性率达73.80%(31/42),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癌术后应用抗原致敏DC^+CIK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应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生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