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与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绍欣 杨丽 +5 位作者 王宏运 董平栓 李转珍 杨旭明 杨喜山 杜来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AMI患者发病后6~12 h(PCI术前),术后24 h...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AMI患者发病后6~12 h(PCI术前),术后24 h、48 h、72 h、5 d、7 d、14 d及25例对照组PAPP-A和sCD40L浓度.将AMI组分为3个亚组:死亡组、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血浆PAPP-A[(27.84±6.37)pg/ml比(10.69±2.48)pg/ml,P〈0.01]和sCD40L[(555.40±63.63)ng/L比(343.24±26.35)n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个亚组中,无并发症组血浆PAPP-A及sCD40L术后24 h迅速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5~7 d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发症组及死亡组血浆PAPP-A及sCD40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且随着并发症持续时间的延长两种炎症因子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组术后持续升高,术后14 d仍然居于很高水平.三组的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PAPP-A与sCD40L浓度明显升高,其峰值延迟甚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病情严重,二者浓度的动态变化对AMI患者PCI术后近期不良心脏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妊娠相关蛋白A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杨耀 孙翔 +1 位作者 朱志军 张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在各型冠心病患者及脂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到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在各型冠心病患者及脂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到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D40L浓度,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组与对照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脂质含量,分析不同脂质含量患者的血清sCD40L浓度差异。结果 SA组、UA组、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组、UA组、AMI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达到(7.03±1.22)mg/L,UA组次之[(3.59±1.09)mg/L]。不同脂质含量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985,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浓度与血管内脂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6,P<0.05),随着脂质含量的增加,血清sCD40L浓度升高。结论血清sCD40L含量与冠心病患病、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以及血管内脂质含量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3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及扣针蛋白-5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罗浩 王永利 +2 位作者 徐进宝 郭志佳 赵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与Rotterdam 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第1、3、7天,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40L、fibulin-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05、-0.421,P<0.05),与Rotterdam CT评分呈正相关(r=0.495、0.397,P<0.05);sCD40L(O r=2.768,95%CI:1.537~4.983)、fibulin-5(O r=2.539,95%CI:1.301~4.953)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33~0.989),敏感度为86.59%,特异度为94.23%;Rotterdam CT评分联合sCD40L、fibulin-5的诊断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效能(Z=4.233、4.274、4.433,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扣针蛋白-5 预后 预测模型
下载PDF
^(177)Lu-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1
5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 +5 位作者 宋少莉 樊卫 黄钢 徐文贵 赵新明 杨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2-714,共13页
镥-177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放射性配体疗法(^(177)Lu-labeled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radioligand therapy,^(177)Lu-PSMA-RLT)是一种通过精准地向前列腺癌细胞递送^(177)Lu释放的β射线,引发肿瘤细胞DNA的辐射损伤从... 镥-177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放射性配体疗法(^(177)Lu-labeled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radioligand therapy,^(177)Lu-PSMA-RLT)是一种通过精准地向前列腺癌细胞递送^(177)Lu释放的β射线,引发肿瘤细胞DNA的辐射损伤从而杀灭肿瘤的创新治疗方法。现阶段国内外多个前列腺癌领域权威指南与共识推荐其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国内尚未见关于^(177)Lu-PSMA-RLT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路径和用药规范的报道。本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共同发起,结合现有的^(177)Lu-PSMA-RLT注册研究结果、真实世界数据及国内外放射性核素临床治疗经验,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推荐等级和证据级别来评价不同级别的证据,在适应证、患者筛选、用药不良反应、随访和辐射安全等方面给出推荐意见。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177)Lu-PSMA-RLT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参考,为进一步制订行业相关指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镥-177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放射性配体疗法 前列腺癌 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白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8及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与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国林 张妍 +4 位作者 苏净 唐吉刚 常高峰 曹霞 曹秉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88,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检测血浆中致炎因子I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CD40L)的水平,探讨这些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8 白细胞分化 抗原配体 白介素-6 斑块不稳定性 缺血性脑卒中 IL-6
原文传递
保存时间与温度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检测强度的影响
7
作者 杨敏 余蕾 +1 位作者 孙情 陈耿标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8期565-568,I0003,共5页
目的分析保存时间与温度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检测强度的影响。方法将固定良好的正常扁桃体、胎盘组织和已知PD-L1阳性的口腔鳞癌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将组织芯片切涂胶白片36张,平均分成4组,每组9张白片,每张白片上均有3种组织;... 目的分析保存时间与温度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检测强度的影响。方法将固定良好的正常扁桃体、胎盘组织和已知PD-L1阳性的口腔鳞癌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将组织芯片切涂胶白片36张,平均分成4组,每组9张白片,每张白片上均有3种组织;第1、2组不烤片,第3、4组于(58±2)℃烤箱烤片30 min;将第1、3组置于室温(25℃)冰箱保存,第2、4组置于-20℃冰箱保存。结果随着实验时间推移,在4组芯片的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胎盘组织、口腔鳞癌的肿瘤细胞中,第1组、第3组芯片的阳性强度减弱较明显,第2组、第4组芯片的阳性强度减弱不明显,4组芯片两两比较可以得出,4组芯片在同等温度条件下的阳性强度均不受烤片与否的影响,-20℃冷冻保存的芯片相较于室温(25℃)保存的芯片阳性强度减弱不明显,抗原能获得更好的保存。结论PD-L1检测受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1抗原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保存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急性脑缺血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雪梅 程立山 +2 位作者 李艳 张晶 付锦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8期672-674,共3页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83例急性脑血栓形成(ACT)、40例短暂性脑...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83例急性脑血栓形成(ACT)、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s、CD40L及MMP-9水平。结果ACT组和TIA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和MMP-9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hsCRP(458.2±13.4)μg/L(、433.5±21.1)μg/L vs(224.1±29.9)μg/L(P<0.01),sCD40L(7.8±1.3)kU/L、(7.0±1.2)kU/Lvs(4.2±1.1)kU/L(P<0.01),MMP-9(81.2±10.3)μg/L、(72.4±7.9)μg/L vs(33.9±6.7)μg/L(P<0.01);ACT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9均较TIA组患者显著增加(P<0.01)。结论sCD40L、MMP-9及hsCRP水平增高与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的发生有关,表明其可预测近期发生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抑制炎症反应可减轻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C反应蛋白质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玮 陈彬 +4 位作者 吕军 冯景 曹峰 方志成 李显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微血管性心绞痛组患者98例,冠心病组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用酶联免... 目的:评价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微血管性心绞痛组患者98例,冠心病组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sCD40L的浓度。结果:微血管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sCD40L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微血管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sCD40L浓度均低于冠心病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活化血小板表达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及其与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菲斐 邵建华 +3 位作者 朱兴雷 许法运 陈良华 王建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表达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CD40L)与其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的关系。  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 3 8例UA患者 (UA组 ) ,2 2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及 2 1例对照者 (对照组 ...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表达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CD40L)与其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的关系。  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 3 8例UA患者 (UA组 ) ,2 2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及 2 1例对照者 (对照组 )血小板P 选择素 (CD62P)及CD40L表达 ,并与体外诱导的健康人血小板活化程度及CD40L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同时用ELISA法测定 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 ,分析UA患者血小板表达CD40L与其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的关系。  结果 :UA组血小板CD62P、CD40L表达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 (P <0 0 1) ,达到了健康人血小板在体外经中等浓度诱导剂刺激时CD62P、CD40L的表达水平。同时 ,UA患者血清sICAM 1、sVCAM 1浓度也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 ,并分别与其血小板表达CD40L呈显著正相关 (γ =0 483 ,γ =0 5 16,P <0 0 5 )。  结论 :UA患者体内血小板过度激活的同时可表达炎性介质CD40L ,并与其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血小板 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熄风通络颗粒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峰 刘晓林 +4 位作者 王学文 张炘 李雁萍 陈杰 方美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68例发病72h内的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熄风通络颗粒+基础治疗,35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68例发病72h内的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熄风通络颗粒+基础治疗,35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血sCD40L水平;同时用Barthel指数(MBI)、急性脑卒中评定表(NIHSS)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并以23例健康体检者sCD40L值作为正常参照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pg/L)治疗前(7.463±2.899、7.854±3.652),治疗后7d(5.273±1.698、7.349±2.11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46±1.012,均P〈0.05);治疗后7d治疗组sCD40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灶组sCD40L水平(10.312±1.975)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6.843±2.984,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评分(分:3.428±1.034)较对照组(5.897±1.653)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BI(87.356±12.429)则较对照组(69.139±14.572)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显著进步率(54.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5);脑梗死体积与MBI呈显著负相关(r=0.633,P〈0.01)。结论熄风通络颗粒促进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促炎因子sCD40L水平、减轻脑缺血继发的炎症损伤等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 急性 风痰瘀阻型 中医证型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熄风通络颗粒 中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丽 尹洁 +2 位作者 马静 王娟 姜秉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逆转录PCR技术检测HUVEC中TNF-αm RNA水平,观察不同浓度r-CD40L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TNF-αm RNA水平表示)。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后上清液中TNF-α蛋白水平。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VEC凋亡情况。结果随着r-CD40L刺激浓度的增加,单核细胞透膜数逐渐升高,HUVEC中TNF-αm 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UVEC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逐渐增加。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未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s CD40L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内皮细胞核内TNF-αm RNA表达并促进其分泌TNF-α实现的。s CD40L对HUVEC功能的影响明显早于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细胞通透性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辉 耿建红 +2 位作者 刘美萍 吴春艳 李丰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2±1.29μg/L比0.68±0.56μg/L,P<0.01)。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与载脂蛋白B100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267和r=0.254,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7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梗死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血清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14
作者 谭峰 刘晓林 +3 位作者 霍绮雯 方美凤 王学文 李雁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726-372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并探讨其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AACI患者38例,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 目的观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并探讨其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AACI患者38例,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其入院后第1、7天血清sCD40L水平,同时观察不同梗死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ACI患者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与健康人组33例测定值作对照。结果 ACI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水平(8.0061±5.00198)n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组(1.5353±1.0005)ng/mL(P<0.01),第7天患者sCD40水平(6.4123±3.3168)ng/mL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健康人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sCD40水平(10.0960±2.2117)ng/mL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7.6143±5.2981)ng/mL(P<0.01);脑梗死体积与MBI呈负相关(γ=-0.582,P<0.01)。结论 sCD40L是AACI脑缺血损伤的重要炎性致病因素之一,检测sCD40L水平有益于AACI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梗死体积
下载PDF
氨基端脑钠肽原与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
15
作者 秦明照 陈一文 +1 位作者 苏静 翟艳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血浆氨基端(N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共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研究134例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7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8例,不稳定型... 目的探讨联合血浆氨基端(N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共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研究134例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7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应用ELISA法分别在发病12~24h之内测定血浆NT-proBNP和scD40L浓度,根据NTproBNP浓度的ROc曲线确定分界值(1163.89pmol/L),分为高NT-proBNP组和低NT-proBNP组,根据测得sCD40L浓度的ROC曲线确定分界值(915ug/L),分为高sCD40L组和低sCD40L组,再将NT-proBNP与sCD40L联合分组,分为阳性组(NT-proBNP和sCD40L均为高浓度组),弱阳性组(NT-proBNP和sCD40L仅有一项为高浓度组),阴性组(NT-proBNP和sCD40L均为低浓度组),并随访[平均(96.62土9.08)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高NT~proBNP组41例,MACE发生率48.8%(20例),低NT-proBNP组93例,MACE发生率4.3%(4例),两组间MACE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高sCD40L组57例,MACE发生率28.1%(16例),低sCD40L组77例,MACE发生率10.4%(8例),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联合NT-proBNP与sCD40L共同预测ACS预后,阳性组23例,MACE发生率为56.5%(13/23),弱阳性组52例,MACE发生率19.2%(10/52),阴性组59例,MACE发生率为1.7%(1/59),3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血浆NT-proBNP与sCD40L提高了对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氨基端脑钠肽原 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预后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16
作者 吴晓杰 李采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10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西洛他唑)和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治...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西洛他唑)和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sCD40L及MMP-9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sCD40L及MMP-9含量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血浆sCD40L含量下降幅度(65%)大于对照组(48%);血浆MMP.9在治疗组的下降幅度(60%)也大于对照组(47%)。结论用西洛他唑治疗ACS患者,能显著降低血浆sCD40L及MMP-9含量,可能是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西洛他唑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柏华 陆筱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相关性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相关性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记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测定CD40L基因多态性,并确定其基因型分布。结果 两组CD40L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研究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G、GG基因型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CC基因型的1.809倍和2.264倍(P <0.05)。随访1年结束,CD40L G基因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为62.90%;CD40L非G基因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为85.00%;CD40L G基因与非G基因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8,P <0.05)。结论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者;CD40L基因多态性与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死亡有关,该基因GG、CG基因型可增加死亡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基因多态性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预后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8
作者 张志强 乔录新 +4 位作者 吴涛 刘东杰 纪乐 陈德喜 吴刚 《转化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含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40 ligand,sCD40L)重组质粒。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人sCD40L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T载体,用5-溴-4-氯-3-吲哚...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含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40 ligand,sCD40L)重组质粒。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人sCD40L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T载体,用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与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筛选阳性克隆,鉴定正确后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再与pGEX-4T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最后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以L02细胞的互补DNA为模板,扩增出474 bp的目的基因;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并进行蓝白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构建pGEX-4T-sCD40L重组质粒,经转化和筛选获得重组菌,经酶切、基因测序证实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pGEX-4T-sCD40L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sCD40L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原核表达载体 融合蛋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斐 王腾 于宗良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0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0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联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6分钟步行距离(6MWD)、血清CD40L、Lp-PLA2、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0%(χ^(2)=5.621,P <0.05);联合组治疗后相比对照组LVESD、LVEDD降低,LVEF、CO、SV、6MWD升高(t=2.533、2.122、3.043、3.140、3.007、3.478,P <0.05);联合组治疗后相比对照组CD40L、Lp-PLA2、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t=8.420、15.134、7.498、4.933、4.434,P <0.05);两组不良反应产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25,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ACS患者心功能及血脂水平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CD40L、Lp-PLA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慧娟 杨文 +1 位作者 王要鑫 刘洁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ACS患者预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心医院的75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ACS患者预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心医院的75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不良组。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IMA、sCD40L水平表达,分析血清IMA、sCD40L水平表达与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5例患者中57例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不良组血清IMA、sCD40L水平高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清IMA与sCD40L水平呈正相关(r=0.790, 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sCD40L水平高表达是AC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 P<0.05)。结论血清IMA、sCD40L水平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清IMA、sCD40L水平高表达会导致ACS患者预后不良,通过持续监测血清IMA、sCD40L水平可预测ACS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