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舒强 张向红 +4 位作者 吴丽娟 石卓 施珊珊 张泽伟 林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11/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11/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后10~15min、体外循环转流结束、术后2h和术后第1、2、3天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CD18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结果:CPB组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浆IL-6、IL-8水平开始升高并于术后2h达峰值(P〈0.05),随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对照组血浆IL-6、IL-8水平于术后2h达峰值(P〈0.05),但其变化幅度小于CPB组相应时间点的值。CPB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于转流后10~15min明显升高(P〈0.05)并达峰值,术后第1、2天低于基础水平(P〈O.05),第3天与基础水平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a/CD18、CD11c/CD18表达水平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可促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增高,而对CD11a/CD18和CD11c/CD1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CD11b/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副作用 中性白细胞 炎症/病因学 抗原 cd14/代谢 抗原 cd18/代谢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术中血液回收对中性粒细胞CD_(11b)/CD_(18)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黎涌 招伟贤 +2 位作者 柳垂亮 林明 秦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3-904,共2页
目的研究术中洗涤式血液回收技术过程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首次脊椎矫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回收组,各12例。回收组采用洗涤式血液回收技术,经过滤、洗涤、离心处理创面回收的血液,当洗涤回收血液达300 ml时开始回输... 目的研究术中洗涤式血液回收技术过程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首次脊椎矫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回收组,各12例。回收组采用洗涤式血液回收技术,经过滤、洗涤、离心处理创面回收的血液,当洗涤回收血液达300 ml时开始回输,回收组洗涤回收血液均大于360 ml,对照组未采用血液回收技术。于开放静脉后(T1)、椎管减压后30 min(T2)、手术结束前(T3)3个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及自体回收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记录测量手术前(T1)、手术后(T3)及手术后24 h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回收组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上调(P<0.05);自体回收血的CD11b/CD18表达明显上升(P<0.01);回收组术中T2,T3较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表达增加(P<0.05),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手术后均明显上升,手术后24 h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技术可引发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增加,引起全身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自体 抗原 cd11b 抗原 cd18
下载PDF
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中整合素CD18的动态表达及其变化规律
3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鲁开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CD18在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组织继发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复制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分别于0,2,6,12,24h采集组织标本,用PCR反转录扩增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D18mRNA,进行半定量测定,了解其随时间的变化... 目的:研究整合素CD18在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组织继发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复制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分别于0,2,6,12,24h采集组织标本,用PCR反转录扩增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D18mRNA,进行半定量测定,了解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撕脱组中CD18mRNA的含量随撕脱时间的延长而升,12h左右达峰值,此后随时间的延长而略有下降。②撕脱组中CD18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显著。结论:黏附分子CD18在皮肤撕脱伤早期,表达明显增高,其高表达可能是早期造成撕脱皮瓣继发性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临床皮肤撕脱伤的救治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抗原 cd18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翔 余江 +1 位作者 张政波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最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约1139万。2005至2020年的15年间,除2009至2012年略有波动,城乡居民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从64.30/10万增至262.79/10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最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约1139万。2005至2020年的15年间,除2009至2012年略有波动,城乡居民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从64.30/10万增至262.79/10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压氧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 cd18抗原 NF-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ICAM-1 mRN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艳 李志学 +2 位作者 李恩有 毛雅红 王联洲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组织ICAM-1mRN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n=21):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组(Iso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组织ICAM-1mRN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n=21):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组(Iso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so组在四血管阻断过程中及再灌注早期吸入1.4%异氟醚。于再灌注6、24、72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和CD18的表达;RT—PCR法测定海马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核因子K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6h时CD11b/CD18和CD11b表达上调,再灌注24、72h时ICAM-1mRNA表达上调。I/R组和Iso组再灌注24h时NF-κB 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so组再灌注6h时CD11b表达下调,再灌注24h时ICAM-1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异氟醚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海马ICAM-1mRNA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抗原 cd11b 抗原cd18 海马 中性白细胞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糖尿病大鼠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和视网膜白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宋虎平 惠延年 王丽丽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表面CD18表达以及视网膜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2个月后,取18只...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表面CD18表达以及视网膜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2个月后,取1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ASODN)(C组)、糖尿病+HIF-1α正义寡核苷酸组(SODN)(D组),每组各为6只大鼠。年龄匹配的正常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A、B组注射等量5%葡萄糖溶液,C、D组分别通过鼠尾静脉注射ASODN和SODN(025mg/kg)。分别以流式细胞仪和丫啶橙白细胞造影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8水平及视网膜白细胞黏附量。结果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8的阳性细胞比例,B组为(44.93±3.60)%, A组为(18.66±1.52)%,C组为(31.66±4.72)%,D组为(51.00±5.66)%;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6, P〈0.001)。丫啶橙视网膜白细胞染色阳性细胞数,A组为(46.16±10.68)个,B组为(133.83±20.43)个,C组为(99.83±9.28)个,D组为(121.33±10.23)个。B组阳性染色细胞数较A组提高约2.89倍;C、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5%可信区间为-3.69~28.69)。结论 在体内实验条件下,HIF-1α蛋白能够下调糖尿病动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达CD18及视网膜白细胞聚集。HIF-1α有可能成为早期DR药物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生理学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抗原 cd18 中性白细胞/生理学 糖尿病 实验性
原文传递
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陈淑芳 刘喜旺 石卓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9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盐酸川芎嗪5mg/kg;对照组盐酸川芎嗪。2组患几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CPB开始...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9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盐酸川芎嗪5mg/kg;对照组盐酸川芎嗪。2组患几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CPB开始后20min、术后、术后6h和术后1d五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儿血浆中CD11b/CD1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CD11b/CD18于CPB开始后20min、术后、术后6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d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下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直视术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药理学 体外循环 中性白细肜代谢 抗原 cd11b/代谢 抗原 cd18/代谢
原文传递
黏附分子CD11b/CD18在新生儿肺部炎症中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康利民 曹蕾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4年第S1期14-16,共3页
新生儿肺部炎症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与黏附分子CD11b/CD18的作用密切相关。CD11b/CD18是黏附分子中132整合素的一种,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等,可介导肺泡巨噬细胞对革兰阴性细菌及其胞... 新生儿肺部炎症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与黏附分子CD11b/CD18的作用密切相关。CD11b/CD18是黏附分子中132整合素的一种,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等,可介导肺泡巨噬细胞对革兰阴性细菌及其胞壁成分脂多糖的吞噬作用,同时分泌白介素-1β(IL-1β)、IL-8等细胞因子。CD11b/CD18还与选择素、IL-8等共同介导了中性粒细胞从血循环向炎症灶的运动过程。结合新生儿本身特点,研究CD11b/CD18在新生儿肺部炎症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认识新生儿肺部炎症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内在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抗原 抗原 cd18 抗原 cd11b 巨噬细胞 肺泡 婴儿 新生 疾病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正常成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庞红宇 程楠 +2 位作者 池信锦 黑子清 葛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正常成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的呼吸爆发功能、凋亡、PMN上黏附分子CD18表达、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的影响。方法采集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静脉血分别制备PMN,用RPMI1640培养液制成悬液。每例...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正常成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的呼吸爆发功能、凋亡、PMN上黏附分子CD18表达、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的影响。方法采集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静脉血分别制备PMN,用RPMI1640培养液制成悬液。每例样本均分入3组:空白对照组(PMN+培养液),溶剂对照组(PMN+脂肪乳注射液),丙泊酚组[PMN+丙泊酚(终浓度5mg·L-1)]。PMN加药培养1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PMN发生呼吸爆发的平均荧光强度、CD18的表达量及发生早期凋亡的百分比,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TNF-α、IL-8的浓度。结果3组PMN呼吸爆发功能、凋亡率、CD18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培养上清液中IL-8和TNF-α的浓度3组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及其脂肪乳溶剂对正常成人PMN的呼吸爆发功能、凋亡及黏附分子CD18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也不会改变PMN炎症介质TNF-α、IL-8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呼吸爆发 细胞凋亡 抗原 cd1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中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NF—κB通路在单核细胞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李青 吕林莉 +3 位作者 郑敏 马坤岭 张晓良 刘必成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5-830,共6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U937细胞)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HK-2细胞与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仅平滑肌肌动蛋白(...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U937细胞)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HK-2细胞与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BCECF—AM荧光染色法测定单核细胞黏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HK-2细胞表面分子ICAM-1表达;基因芯片筛选HK-2细胞基因变化;利用信号阻断剂阻断基因芯片筛选出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验证单核细胞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单核细胞可直接诱导HK-2细胞发生形态变化,减少HK-2细胞E-cadherin表达(均P〈0.05),并上调α-SMA、FN表达(均P〈0.05)。应用CD18抗体阻断CD18-ICAM-1可抑制单核细胞黏附及其诱导的HK-2细胞形态变化。基因芯片结果显示,NF—κB信号通路分子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细胞介素(IL)2、IL-8、脂磷壁酸(LTA)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l)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NF—KB信号阻断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能显著抑制HK-2细胞形态变化及表面ICAM-1表达,抑制单核细胞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结论单核细胞通过CD18分子与HK-2细胞表面ICAM-1结合,从而启动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特定基因转录,最终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NF—κB 抗原 cd18 胞间黏附分子1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原文传递
原发性增殖性肾炎β_2整合素及L-选择素表达的研究
11
作者 张曦 赵从禄 何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外周血β2整合素(CD11 a、CD11b)、L-选择素(CD62L)的表达,了解它们在PGN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2例PGN患者外周血及肾组织CD11 a、CD11b、CD62L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血胆固... 目的探讨原发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外周血β2整合素(CD11 a、CD11b)、L-选择素(CD62L)的表达,了解它们在PGN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2例PGN患者外周血及肾组织CD11 a、CD11b、CD62L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粘度、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PGN患者外周血CD11 a、CD11b明显低于正常,而CD62L显著升高。CD11b降低程度与CD11 a相一致,且CD11b降低程度与CD62L呈负相关关系。肾组织CD11 a、CD11b表达明显增加,CD11 a增加水平与CD11b呈正相关关系,CD62L波动较大。结论PGN患者外周血及肾组织的β2整合素,L-选择素存在异常,提示CD11 a、CD11b、CD62L在PGN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抗原 cd18 L选择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