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无氰镀银及镀层抗变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苏永堂 成旦红 +2 位作者 李科军 曹铁华 徐伟一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赫尔槽试验筛选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脉冲无氰镀银的添加剂,并初步确定了无氰镀银的工艺条件及脉冲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脉冲条件及镀银添加剂含量分别为:脉宽1ms、占空比10%、平均电流密度0 6A/dm...  采用赫尔槽试验筛选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脉冲无氰镀银的添加剂,并初步确定了无氰镀银的工艺条件及脉冲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脉冲条件及镀银添加剂含量分别为:脉宽1ms、占空比10%、平均电流密度0 6A/dm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含氮杂环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2mg/L、110mg/L。测定了该镀银层的耐蚀性、抗变色性能及与基体的结合力,并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脉冲无氰镀银层的抗变色性能优于直流无氰镀银层;光亮镍打底后再脉冲无氰镀银,可获得更加光亮、结晶细致的镀银层,且抗变色性能及耐蚀性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镀 无氰镀银 抗变色性
下载PDF
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变色性能、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汤 孙宏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126,共5页
以TiO2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正硅酸四乙酯(TEOS)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粒径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抗变色性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TEOS加入量,优化了SiO2外壳的厚度,使Ag+/TiO2... 以TiO2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正硅酸四乙酯(TEOS)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粒径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抗变色性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TEOS加入量,优化了SiO2外壳的厚度,使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粒径,同时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抗变色性能和抑菌性能。抑菌性能测试表明,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达到99%抗菌率的最小浓度分别是55mg/L、75mg/L和6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 液相沉淀法 抗变色性 抑菌
下载PDF
彩色18K金首饰抗变色性研究
3
作者 李桂华 燕菲 +5 位作者 唐莹 刘化锋 孟庆保 刘雪松 祝培明 李莉娜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4-160,共7页
18K金首饰因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丰富多彩的色泽,深受消费者喜爱。白色、黄色、红色是彩色18K金首饰常见的三种颜色,各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成分的18K金,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和分析了三种常见彩色18K金... 18K金首饰因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丰富多彩的色泽,深受消费者喜爱。白色、黄色、红色是彩色18K金首饰常见的三种颜色,各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成分的18K金,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和分析了三种常见彩色18K金耐盐雾、人工汗液、Na2S溶液的变色性。结果表明:三种彩色18K金显示了优异的耐盐雾和人工汗液变色能力,试验后肉眼未见变色;红色和白色18K金抗硫化变色的能力较强,黄色18K金抗硫化能力最差,表面变成棕色或者蓝色,变色区域覆盖了一层纳米级别的硫化产物。经分析,黄色18K金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高达13%的银元素,次要原因是铜元素。试验环境中的氧和温度亦是影响合金变色的因素,富氧和高温会加速合金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K金首饰 抗变色性 盐雾 人工汗液 硫化实验
下载PDF
具有良好抗变色性和热稳定性的白色取向聚酯薄膜
4
《聚酯工业》 CAS 2003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抗变色性 热稳定 聚酯薄膜 催化剂 缩聚
下载PDF
抗变色仿金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唐多光 周自强 +1 位作者 葛建生 陆庆桃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研究了合金化元素对仿金合金色译,抗变色性及加工工艺性能的作用。在Cu-Zn-Al系中(α+β')和β'相合金具有金黄色译;适量的硅不仅使合金更加呈现金黄色译,而且使仿金合金抗变色性能提高;过高的含铝量并不能改善合金的抗变色性,3... 本文研究了合金化元素对仿金合金色译,抗变色性及加工工艺性能的作用。在Cu-Zn-Al系中(α+β')和β'相合金具有金黄色译;适量的硅不仅使合金更加呈现金黄色译,而且使仿金合金抗变色性能提高;过高的含铝量并不能改善合金的抗变色性,3%Al是较佳含量,锌对于提高抗变色性有明显作用,高锌铜合金尤其具有较高的抗变色性。通过相同条件下对比试验,从96种仿金合金中优选出IG—01仿金合金,它在色译,抗变色性和加工工艺性上达到最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金合金 抗变色性 金黄色 合金
下载PDF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高效载银分子筛抗菌剂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森 王清涛 +2 位作者 于华芹 徐会君 杜庆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9-544,共6页
以小粒径NaA分子筛为载体,硝酸铵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载银分子筛抗菌剂。研究AgNO_3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载银分子筛载银量的影响。分析了载银分子筛的物相和形貌,考察了载银分子筛的抗菌性能、缓释性能及抗... 以小粒径NaA分子筛为载体,硝酸铵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载银分子筛抗菌剂。研究AgNO_3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载银分子筛载银量的影响。分析了载银分子筛的物相和形貌,考察了载银分子筛的抗菌性能、缓释性能及抗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n(NH_4A)∶n(AgNO_3)为1∶2,反应温度为400℃,反应时间为4h条件下制备的载银分子筛,其载银量达到(41.35±0.42)%(质量分数),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0.42×10^(-6),杀菌率达到(98.36±0.28)%,抑菌圈直径为15.8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MIC值为12.50×10^(-6),杀菌率达到(97.43±0.19)%,抑菌圈直径为13.6mm。所制备的载银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和抗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径NaA分子筛 载银分子筛 固相离子交换法 载银量 缓释 抗变色性
下载PDF
双向脉冲电镀对银层抗变色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景双 李国强 +4 位作者 杨哲龙 安茂忠 屠振密 王会江 林俭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共2页
以镀银层抗变色特性为主要指标,优选了光亮镀银的双向脉冲参数,并与直流光亮镀银进行了比较,脉冲镀银层的抗变色特性优于直流电镀。
关键词 镀银 脉冲电镀 抗变色性
下载PDF
双向脉冲电镀银对抗变色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哲龙 安茂忠 +3 位作者 李国强 张景双 屠振密 张桐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7-79,共3页
以银层抗变色特性为主要指标,对双向脉冲光亮镀银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最佳脉冲参数为:频率800Hz、正向占空比为10%、负向占空比为零。在最佳参数下得到的银镀层光亮平滑,抗变色能力优良,与直流光亮镀银相比较,抗变色性... 以银层抗变色特性为主要指标,对双向脉冲光亮镀银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最佳脉冲参数为:频率800Hz、正向占空比为10%、负向占空比为零。在最佳参数下得到的银镀层光亮平滑,抗变色能力优良,与直流光亮镀银相比较,抗变色性能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 脉冲电镀 抗变色性 电镀
下载PDF
脉冲参数对磺基水杨酸镀液镀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田洪丽 于锦 单颖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2,16,共5页
以硝酸银为主盐,磺基水杨酸为络合剂,醋酸铵和氨水为pH调节剂。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脉冲宽度、占空比、溶液pH对镀层以及抗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镀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Jm=0.3~0.5A/dm^2,脉冲宽度... 以硝酸银为主盐,磺基水杨酸为络合剂,醋酸铵和氨水为pH调节剂。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脉冲宽度、占空比、溶液pH对镀层以及抗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镀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Jm=0.3~0.5A/dm^2,脉冲宽度为0.1~4ms,占空比为5%~25%,pH=8.8~9.3时,可以获得结合紧密、光亮细致的银镀层,且抗变色性能及耐腐蚀性均增强;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镀层主要成分是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参数 磺基水杨酸 无氰镀银 抗变色性
下载PDF
沸石载银制备抗菌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菁 张建强 邓苗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4,27,共4页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载银沸石抗菌剂的抗菌性能的影响,特别考察了磷酸三钠处理沸石对载银量、抗菌性及抗变色的作用,并用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分析了抗...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载银沸石抗菌剂的抗菌性能的影响,特别考察了磷酸三钠处理沸石对载银量、抗菌性及抗变色的作用,并用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分析了抗菌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用磷酸三钠对沸石进行处理后制备的载银沸石抗菌剂具有较好的抗菌性和抗变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沸石 菌剂 磷酸三钠 抗变色性
下载PDF
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对Kevlar^(■)织物化学镀银层的防护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园 窦艺炜 +2 位作者 王莎莎 邵勤思 白瑞成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2-368,共7页
通过化学镀在Kevlar^(■)织物上制备了银镀层,得到Ag-Kevlar^(■)织物,并在其表面涂覆烷基硫醇类有机物,包括十六烷基硫醇(HDT)溶液和十八烷基硫醇(ODT),形成自组装膜,记为Ag-Kevlar^(■)-HDT和Ag-Kevlar^(■)-ODT织物。采用X射线衍射... 通过化学镀在Kevlar^(■)织物上制备了银镀层,得到Ag-Kevlar^(■)织物,并在其表面涂覆烷基硫醇类有机物,包括十六烷基硫醇(HDT)溶液和十八烷基硫醇(ODT),形成自组装膜,记为Ag-Kevlar^(■)-HDT和Ag-Kevlar^(■)-ODT织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仪表征了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织物表面的结构、形貌、成分和水接触角。在Na_(2)S腐蚀试验和耐酸碱盐试验后观察织物的变色情况,并用四探针法测量其方块电阻,以此评价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对Ag-Kevlar^(■)织物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均匀致密地包裹在Ag-Kevlar^(■)织物表面,具有优异的疏水性,经防护之后的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抗硫变色性能和耐蚀性,而且保持了Ag-Kevlar^(■)织物原有的优异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织物 化学镀银 十六烷基硫醇 十八烷基硫醇 自组装膜 抗变色性 耐蚀
下载PDF
影响钝化膜变色的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祥德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6-78,共3页
影响镀锌钝化膜变色的因素很多,对一些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本文拟从一个典型实例出发,说明可能造成钝化膜变色的一些原因.
关键词 镀锌 钝化膜 抗变色性
下载PDF
双向脉冲无氰镀银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成旦红 苏永堂 +2 位作者 李科军 曹铁华 张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1-24,共4页
对无氰镀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得出最佳双向脉冲参数如下:正向脉宽为1ms,占空比为10%,电流密度为0.8A/dm2,工作时间为100ms;反向脉宽为1ms,占空比为5%,电流密度为0.2A/dm2,工作时间为20ms,同时施加一与电场方向正交的磁场。在最佳工艺... 对无氰镀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得出最佳双向脉冲参数如下:正向脉宽为1ms,占空比为10%,电流密度为0.8A/dm2,工作时间为100ms;反向脉宽为1ms,占空比为5%,电流密度为0.2A/dm2,工作时间为20ms,同时施加一与电场方向正交的磁场。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得到的银镀层镜面光亮,与单向脉冲镀银和直流镀银相比,抗变色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镀银 双向脉冲 抗变色性
下载PDF
含芳香醛和含硫化合物的添加剂对无氰电镀银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单颖会 于锦 +1 位作者 谭宏宇 王丽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8,89-90,共3页
针对目前无氰镀银层外观差、附着力不良、镀液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横向划痕法、直角阴极法、赫尔槽8点法、阴极极化曲线及称重法对无氰电镀银的基础液和含添加剂SGD-DY1(芳香醛、含硫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镀液进行了测试;用扫描电镜和... 针对目前无氰镀银层外观差、附着力不良、镀液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横向划痕法、直角阴极法、赫尔槽8点法、阴极极化曲线及称重法对无氰电镀银的基础液和含添加剂SGD-DY1(芳香醛、含硫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镀液进行了测试;用扫描电镜和XRD对镀层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盐雾试验、耐3.0 mg/L H2S和0.1 mol/L K2SO4试验测试了镀层耐蚀性能和抗硫化变色性能。结果表明:由于SGD-DY1的加入,横向划痕完全消失,整平能力提高;深镀能力由原来的96%提高到100%,均镀能力由60%提高到80%;阴极极化曲线明显负移,阴极极化能力提高,阴极电流效率由96%下降到92%,镀层的沉积速度由12μm/h下降到10μm/h;镀层由(111)和(110)晶面择优取向向(111)晶面转变且镀层平整、晶粒细致;镀层的耐蚀性和抗变色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电镀银 添加剂 抗变色性 耐蚀
下载PDF
铜基仿金合金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锦华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7-949,共3页
为了寻找金的代用品,长期以来研究者竞相研制铜基仿金合金以满足制造较大的金色艺术品。文中阐述了研制铜基仿金合金的原理及其金色度和抗变色性的测试方法,分别叙述了铝、锌、锡、铟、硅、镍、稀土等元素对合金金色度和抗变色性的影响... 为了寻找金的代用品,长期以来研究者竞相研制铜基仿金合金以满足制造较大的金色艺术品。文中阐述了研制铜基仿金合金的原理及其金色度和抗变色性的测试方法,分别叙述了铝、锌、锡、铟、硅、镍、稀土等元素对合金金色度和抗变色性的影响。鉴于各研究者得出的合金化学成分相差极大,最后提供了较为合理的铜基仿金合金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仿金合金 金色度 抗变色性
下载PDF
饰品用金合金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谷云彦 李宝绵 代恩泰 《云南冶金》 1997年第3期53-57,共5页
对目前国内外饰品用金合金的种类、性能、色泽特性、抗变色性及其新进展进行了评述,为在实际生产中合理选择合金牌号、确定加工工艺以及开发新型的饰品用金合金提供借鉴。
关键词 饰品 金合金 抗变色性
下载PDF
光亮镀硬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炳乾 王伟平 +2 位作者 刘育弟 章德云 许宝兴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8,3,共5页
在含有银盐、氰化钾(钠)、酒石酸钾钠和酒石酸锑钾及一种无硫光亮剂的镀银液中,可获得接近镜面光亮的镀银层,其硬度(Hv)达160kg/mm^2左右,抗变色性和耐磨性能较好,并能保持银的其他优良性能。在一般情况下,电镀后不必化学抛光;摩擦件可... 在含有银盐、氰化钾(钠)、酒石酸钾钠和酒石酸锑钾及一种无硫光亮剂的镀银液中,可获得接近镜面光亮的镀银层,其硬度(Hv)达160kg/mm^2左右,抗变色性和耐磨性能较好,并能保持银的其他优良性能。在一般情况下,电镀后不必化学抛光;摩擦件可降低镀银层的厚度,节约金属银,从而显著降低电镀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亮镀硬银 工艺 镀银液 抗变色性 耐磨 无硫有机光亮剂 增硬剂 镀层硬度 工艺条件
下载PDF
何谓亚金首饰
18
作者 肖宜 《农村经济与技术》 1994年第6期27-27,共1页
亚金材料是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优良仿金材料。亚金首饰是一种用亚金材料制成的首饰。 当今国外各种仿金材料发展很快,美国、意大利、日本都采用仿金材料制做首饰、室内工艺品、硬币,眼镜架、皮包夹等。亚金材料的研究运用就是为了赶... 亚金材料是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优良仿金材料。亚金首饰是一种用亚金材料制成的首饰。 当今国外各种仿金材料发展很快,美国、意大利、日本都采用仿金材料制做首饰、室内工艺品、硬币,眼镜架、皮包夹等。亚金材料的研究运用就是为了赶上国际水平。根 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清洁方便,但价格较贵,这里介绍在实践中总结了节约使用的几点经验:提高液化气的燃烧率。即点燃后,调整炉灶的空气调节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金材料 空气调节阀 石油液化气 金首饰 燃烧率 材料发展 家庭使用 眼镜架 调整炉 抗变色性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合金浓缩液系列
19
《表面工程资讯》 2003年第5期12-13,共2页
HN2003全光亮化学镀液 使用方法: 开缸量 HN2003 A 55 ml/L HN2003 B 150 ml/L 温度 88~92℃ pH值 4.5~4.8 总镍量 5.0
关键词 化学镀镍磷合金 沉积速度 浓缩液 非晶态合金 使用方法 化学镀液 抗变色性 连续过滤 耐蚀 全光亮
下载PDF
铝黄铜仿金合金色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向雄志 马松峰 白晓军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4-877,共4页
基于CIELAB色度学知识,定量研究了Cu含量在70%时,Al和Zn的成分变化对合金的颜色值、抗变色性以及氧化性的影响。结果发现,Al的添加会导致合金表面颜色黄色的因素减弱,从而使合金表面颜色与黄金色差加大,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抗变色性以及合... 基于CIELAB色度学知识,定量研究了Cu含量在70%时,Al和Zn的成分变化对合金的颜色值、抗变色性以及氧化性的影响。结果发现,Al的添加会导致合金表面颜色黄色的因素减弱,从而使合金表面颜色与黄金色差加大,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抗变色性以及合金的硬度。另外,探讨了影响抗变色性和抗氧化性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金合金 CIELAB空间 颜色值 抗变色性 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