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
1
作者 张羽飞 刘铁良 郑明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0,81-83,共5页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避光、常温(25℃)曝光、高温(60℃)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避光、常温(25℃)曝光、高温(60℃)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AP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_(E))和脂溶性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进行比较,采用Rancimat法测定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亚麻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相似,且抗氧化能力与脂溶性茶多酚相当,强于V_(E)。植物油在低温(20℃)避光、满瓶条件下储存,其酸值、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最小。综上,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均可有效延缓植物油氧化,推荐消费者优先选用添加有符合国标的抗氧化剂的小包装植物油产品,并储存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 酶法 化学法 植物油 抗氧化 家庭储存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高荫榆 雷占兰 +1 位作者 谢何融 郭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0-62,共3页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是具有功能性、营养性、无毒、高效的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泛。本实验以乌桕脂棕榈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将其与抗坏血酸合成AP,并将其应用到大豆油与菜籽油当中,与BHA、TBHQ、VE及AP/VE效果相比较,评价其抗氧...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是具有功能性、营养性、无毒、高效的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泛。本实验以乌桕脂棕榈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将其与抗坏血酸合成AP,并将其应用到大豆油与菜籽油当中,与BHA、TBHQ、VE及AP/VE效果相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效率。结果表明,AP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和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脂 棕榈甲酯 L-抗坏血酸棕榈酸 抗氧化
下载PDF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不同油品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兴国 裘爱泳 +1 位作者 史小华 史文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5,共4页
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AP)在不同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AP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猪油为最好 ,其次为棕榈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 ,同时 ,对AP在不同油脂的Schaal烘箱抗氧化性能 ,AP与不同抗氧化剂的性能比较 ,A... 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AP)在不同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AP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猪油为最好 ,其次为棕榈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 ,同时 ,对AP在不同油脂的Schaal烘箱抗氧化性能 ,AP与不同抗氧化剂的性能比较 ,AP对油脂的烟点、溶解度和浊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AP既具有VC 的全部生理活性 ,又具有油溶性好的特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 油脂 大豆油 菜籽油 抗氧化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亚麻酸甘油三酯热致异构反式产物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郭芹 陈爽 +3 位作者 郑佳丽 李庆鹏 王强 哈益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研究0.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对亚麻酸甘油三酯在200~240℃加热2~48 h反式产物的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高极性离子液毛细管柱分析亚麻酸甘油三酯高温加热,结果有3种单反式(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和... 研究0.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对亚麻酸甘油三酯在200~240℃加热2~48 h反式产物的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高极性离子液毛细管柱分析亚麻酸甘油三酯高温加热,结果有3种单反式(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和2种反式(C18:3-9t,12c,15t和C18:3-9t,12t,15c)异构体生成,该反应为零级反应。L-AP虽然不改变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反应级数,但是能降低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速率,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单反式异构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位点是先阻止亚麻酸链上15位氢发生异构,然后依次是9位和12位氢发生异构。此外,建立L-AP存在条件下,亚麻酸甘油三酯热致异构反式产物浓度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亚麻甘油三酯 加热 反式产物 动力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被引量:5
5
作者 陆志芸 张辉 +3 位作者 赵敏 葛宇 林毅侃 周耀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9-871,共3页
提出了快速测定油脂食品、焙烤食品和方便米面食品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柠檬酸和异抗坏血酸为稳定剂,甲醇为样品提取剂,以甲醇-乙腈(1+1)及磷酸(1+99)溶液为流动相,经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洗脱,在243 nm波长处,用... 提出了快速测定油脂食品、焙烤食品和方便米面食品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柠檬酸和异抗坏血酸为稳定剂,甲醇为样品提取剂,以甲醇-乙腈(1+1)及磷酸(1+99)溶液为流动相,经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洗脱,在243 nm波长处,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测定。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50-100.0 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为0.005 g·kg^-1。加标回收率在85%-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1%-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坏血酸棕榈酸 油脂食品 焙烤食品 方便米面食品
下载PDF
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研究Ⅰ 被引量:23
6
作者 汤鲁宏 张浩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3-367,共5页
对催化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反应的脂肪酶 (NOVO435、MML、LIPOLASE、PPL)和反应介质进行比较 ,得出最佳酶种为NOVO435 ,最佳介质为叔戊醇 ;同时对影响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反应的初速度的因素 (转速、温度、水分含量、酶浓度和底... 对催化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反应的脂肪酶 (NOVO435、MML、LIPOLASE、PPL)和反应介质进行比较 ,得出最佳酶种为NOVO435 ,最佳介质为叔戊醇 ;同时对影响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反应的初速度的因素 (转速、温度、水分含量、酶浓度和底物浓度 )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最适反应条件 :转速为 2 0 0r/min ,温度为 5 5℃ ,水分含量为 0 ,酶浓度为 1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反应介质 食品添加剂 酶法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酶法合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红 陶静 李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0-352,417,共4页
详细研究了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反应,并且对影响产物浓度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如脂肪酶、溶剂、温度、底物比、添加剂),首次通过加入相转移剂提高反应产物浓度,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适反应条... 详细研究了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反应,并且对影响产物浓度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如脂肪酶、溶剂、温度、底物比、添加剂),首次通过加入相转移剂提高反应产物浓度,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适反应条件:3mL叔戊醇为溶剂,催化剂为Novozyme435,其最佳用量为0.05g,底物棕榈酸与抗坏血酸摩尔比3:1,0.3g4A分子筛作为吸水剂,0.3g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h,得到产物浓度为16.6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Novozyme435 叔戊醇 四丁基溴化铵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长波 高瑞昶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6-49,共4页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综述了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研究进展 ,归纳了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几种合成方法 ,如化学合成法和酶催化法 。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抗氧化剂 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法 酶催化法 食品
下载PDF
化妆品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薄层色谱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波年 谢华林 +1 位作者 胡汉祥 李爱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39-41,49,共4页
应用荧光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化妆品中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AP)的含量。选用高效硅胶 G薄层板 ,以三氯甲烷 -甲醇 -乙酸 -水 (体积比 :80∶ 2 0∶ 8∶ 2 )为展开剂 ,激发波长 λ=36 5 nm,AP在 1.0~ 16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应用荧光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化妆品中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AP)的含量。选用高效硅胶 G薄层板 ,以三氯甲烷 -甲醇 -乙酸 -水 (体积比 :80∶ 2 0∶ 8∶ 2 )为展开剂 ,激发波长 λ=36 5 nm,AP在 1.0~ 16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收率为 96 .4 %~ 10 5 .0 % ,RSD(相对标准偏差 ) =1.31% ,该法简单、灵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明显优于目前的其它各种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 荧光薄层扫描法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化学合成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红 陶静 姚小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4-148,共5页
详细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和溶剂,直接酯化合成新型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了产物的精制方法,选用了更适宜的重结晶及洗涤试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L-抗坏血酸... 详细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和溶剂,直接酯化合成新型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了产物的精制方法,选用了更适宜的重结晶及洗涤试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的物质的量比等关键因素对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以物质的量比1∶1.35的比例,于25℃的反应温度下,在98%浓硫酸中反应40h后,反应混合物经过冰水洗涤、甲苯重结晶、石油醚洗涤,产率可达86.3%。该方法后处理工序简单,分离效果好,产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宜工业化生产。合成的产品经熔点、红外光谱及质谱进行鉴定,符合GB16314-1996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棕榈 L-抗坏血酸棕榈酸 化学合成 工艺优化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会兰 杨建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122,共2页
 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合成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的改进方法,产率为86%。并探讨了AP作为抗氧剂在棉籽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AP的抗氧效果优于BHA和BHT。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合成方法 应用 生产效益 抗氧剂 棉籽油 抗氧效果 营养型抗氧剂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卫 胡兴兰 刘纵宇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1-372,374,共3页
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H2SO4为催化剂,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研究了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工艺条件优化后,产率达到75%,产品质量符合GB16... 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H2SO4为催化剂,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研究了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工艺条件优化后,产率达到75%,产品质量符合GB16314-1996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合成 酯交换法 L—抗坏血酸 棕榈乙酯 工艺条件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抗坏血酸及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奕博 任国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03-305,329,共4页
研究了光照、温度、pH、氧化剂、抗氧化剂、金属离子、糖类对抗坏血酸(AA)及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高温、氧化剂、中性及碱性环境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两者造成损失,其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稳定性要强于抗坏血... 研究了光照、温度、pH、氧化剂、抗氧化剂、金属离子、糖类对抗坏血酸(AA)及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高温、氧化剂、中性及碱性环境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两者造成损失,其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稳定性要强于抗坏血酸。维生素E可以有效保护AP。铜离子、铁离子、锰离子会引起AA较大的损失,锰离子对AP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糖类对两者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棕榈酸 稳定性 吸光度
下载PDF
硅钼兰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鲁宏 张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4-57,共4页
研究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在硅钼杂多兰形成反应中的影响,优选了测定条件,建立了测定其含量的硅铂兰分光光度法。本法显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20mm,检测范围为0.25~2.0mg/50ml,相对标准偏差为0.... 研究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在硅钼杂多兰形成反应中的影响,优选了测定条件,建立了测定其含量的硅铂兰分光光度法。本法显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20mm,检测范围为0.25~2.0mg/50ml,相对标准偏差为0.43%,回收率为99.4%~1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硅钼杂多兰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食用油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少强 刘志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研究了直接滴定法测定食用油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方法。用甲醇对油样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进行提取,对提取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用水解产物对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进行滴定。该方法灵敏性高、准确可靠。
关键词 食用油 L-抗坏血酸棕榈酸 2 6-二氯酚靛酚钠
下载PDF
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IP)的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应强 崔凤杰 +1 位作者 赵红霞 孙文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2,86,共5页
考察了酶法合成的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IP)在模拟体系和食用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并和常用抗氧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P的抗氧化能力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甲氧酚(BHA)及叔... 考察了酶法合成的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IP)在模拟体系和食用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并和常用抗氧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P的抗氧化能力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甲氧酚(BHA)及叔丁基对甲苯酚(BHT)相比,IP具有更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清除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方面,略低于TBHQ;在油脂加速氧化实验中,IP能够显著抑制大豆油和菜籽油的氧化酸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 抗氧化剂 抗氧化特性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3-O-乙基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云 郭长虹 李鑫宇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3-O-乙基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剂提取后经反相C_(18)柱(4.6×250 mm,5μm)分离,采用0.05%磷酸-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3-O-乙基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剂提取后经反相C_(18)柱(4.6×250 mm,5μm)分离,采用0.05%磷酸-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45 nm和240 nm,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3-O-乙基抗坏血酸在1~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在空白样品中添加10、50、100 mg/kg 3个浓度水平时,得到的回收率为95%~103%,相对标准偏差为3.1%~5.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3.0 mg/kg,定量限(S/N=10)为10.0m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2~200mg/L线性关系良好,在空白样品中添加20、100、200 mg/kg 3个浓度水平时,得到的回收率为98%~104%,相对标准偏差为2.7%~4.6%。方法的检出限(S/N=3)为6.0 mg/kg,定量限(S/N=10)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3-O-乙基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棕榈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同时测定
下载PDF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淑霞 司徒满泉 +1 位作者 徐丽 滕晓焕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6,共3页
将改进滴定碘法应用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的测定,并与碘滴定法和硅钼兰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几种常用方法的测定结果略有差异,《食品添加剂手册》中的碘滴定法由于溶液混浊影响终点判断,导致结果偏高,重现性较差;硅钼兰分... 将改进滴定碘法应用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的测定,并与碘滴定法和硅钼兰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几种常用方法的测定结果略有差异,《食品添加剂手册》中的碘滴定法由于溶液混浊影响终点判断,导致结果偏高,重现性较差;硅钼兰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高,但需要试剂多,测定周期长;滴定碘法与GB 16314-1996中方法的测定结果在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但由于滴定碘法中淀粉指示剂变色更明显,易于判断滴定终点,方法的精密度更高,且简单快速,可用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测定方法 比较
下载PDF
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反应媒体和脂肪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汤鲁宏 张浩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对水、庚烷和叔戊醇等几种反应媒体和NOVO4 3 5(Candidaantartica) ,MML (Mucormiehei) ,LIPOLASE ,PPL(Porcinepancreas)等数种脂肪酶对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媒体及脂肪酶品种对反应影响... 对水、庚烷和叔戊醇等几种反应媒体和NOVO4 3 5(Candidaantartica) ,MML (Mucormiehei) ,LIPOLASE ,PPL(Porcinepancreas)等数种脂肪酶对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媒体及脂肪酶品种对反应影响极大 .所研究的几种反应媒体中 ,叔戊醇是唯一适用于该反应的反应媒体 .在所研究的几种脂肪酶中 ,NOVO 4 3 5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MML也有一定活性 ,但不如NOVO 4 3 5,其相对活力只有NOVO 4 3 5的 2 0 % ,其余酶种则无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反应媒体 脂肪酶
下载PDF
非水相酶促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的动力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鲁宏 张浩 孙云飞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4期349-353,共5页
对叔戊醇中酶法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 AP)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对影响其反应动力学的因素 (转速、温度、水分活度、酶质量分数和底物浓度 )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 .即转速为 2 0 0r/min ,温度为 55℃ ,水分... 对叔戊醇中酶法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 AP)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对影响其反应动力学的因素 (转速、温度、水分活度、酶质量分数和底物浓度 )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 .即转速为 2 0 0r/min ,温度为 55℃ ,水分活度为 0 ,加酶量为 2 0 % .并对底物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棕榈酸甲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 动力学 脂肪酶 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