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7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杨华英 崔娅晖 +1 位作者 郑连红 王琮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均治疗14 d。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MCP-1、ET-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86%比14.29%,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右莰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内皮素-1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在恢复期脑梗死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马红双 郭瑞 李勇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49-51,104,共4页
目的:研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恢复期脑梗死骨折术后患者脑组织保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清和肽素(CPP)、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0... 目的:研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恢复期脑梗死骨折术后患者脑组织保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清和肽素(CPP)、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41例恢复期脑梗死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给予围术期常规治疗,观察组7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相关血清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缺损评分(NIHSS)、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血清CPP、CXCL12、VCAM-l、ICAM-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脑梗死骨折术后患者采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相关血清学指标,保护神经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骨折术后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功能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刘玲 任琦 +2 位作者 罗新新 陶松 徐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开展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室温(25℃)条件下考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 目的:开展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室温(25℃)条件下考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1、2、4、6 h的外观性状、p H值、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数、吸收度变化等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后,各配伍溶液在6 h内性状均无显著变化,无沉淀、无结晶、无明显可见异物、pH值无明显变化。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参麦注射配伍后6 h内的不溶性微粒均超出《中国药典》规定限度。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稳定,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液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4
作者 李水康 招汉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rt-PA...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34±2.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5±2.63)分,mRS评分为(72.64±11.4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1±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CBF、CBV分别为(21.43±2.18)mL/(10 g·min)、(2.19±0.23)mL/100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75±1.85)mL/(10 g·min)、(2.01±0.27)mL/100 g,MTT为(6.34±0.6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9±0.7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AIS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助于减少短期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AECOPD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陈华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 比较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泉州市光前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 目的 比较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泉州市光前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8%,高于对照组的75.90%(χ^(2)=10.596,P=0.001);研究组咳嗽改善时间、咯痰减少时间及喘息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7 d后,2组FEV_(1)、FVC、PEF较治疗前升高,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升高/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血清CRP、TNF-α、IL-8及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vs.8.43%,χ^(2)=0.073,P=0.787)。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相较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前者治疗AECOPD效果更显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缩短恢复时间,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肺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抗坏血酸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6
作者 张雷 林艳 王旭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1961-1962,共2页
目的:制备100mL装量抗坏血酸氯化钠注射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抗坏血酸为主药制备注射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检查、鉴别等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抗坏血酸检测浓度的线... 目的:制备100mL装量抗坏血酸氯化钠注射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抗坏血酸为主药制备注射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检查、鉴别等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抗坏血酸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4.0~12.0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0.75%,n=6)。结论:本制剂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氯化钠注射液 制备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
7
作者 胡建伟 冀战一 +2 位作者 赵广春 杨春华 谷红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IS合并T2DM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IS合并T2DM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栓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NIHSS、 BI评分、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4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IL-6、 hs-CRP、 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可改善AIS合并T2DM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栓通胶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卫东 高尚兰 姚童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死亡率更低(P<0.05)。qSoFA评分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qSoF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40例分析
9
作者 林凤珠 李军 林明琼 《海峡药学》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发生的特点,探索ADR发生原因及处置方法。方法对有效上报的40例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药致输液肢体疼痛22例次占55.00%,注射部位疼痛及输液部位... 目的了解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发生的特点,探索ADR发生原因及处置方法。方法对有效上报的40例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药致输液肢体疼痛22例次占55.00%,注射部位疼痛及输液部位疼痛各9例次各占22.50%。结论使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所致的输液肢体局部疼痛常见,属于新的ADR,可通过减慢输液速度或改用非留置针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建议修改完善说明书,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输液肢体疼痛 疼痛
下载PDF
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
10
作者 魏国帮 于青云 张克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接受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3年10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等量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接受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3年10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等量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40.06±2.27)cm/s、(41.38±2.76)cm/s、(29.11±2.35)cm/s优于对照组的(34.88±2.26)、(37.42±2.74)、(26.20±2.3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5.577、4.806,P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氧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和认知水平,提高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汤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
11
作者 邓杰 周长明 +1 位作者 丁锐 张雪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TM CS12A分析柱(250 mm×4 mm,8μm)和Dionex IonPacTM CG12A保护柱(50 mm×4 mm,8μm),淋洗液为25 mmol/L甲烷磺酸溶液,流速为1.0 mL/m... 目的建立测定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TM CS12A分析柱(250 mm×4 mm,8μm)和Dionex IonPacTM CG12A保护柱(50 mm×4 mm,8μm),淋洗液为25 mmol/L甲烷磺酸溶液,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25μL,采用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电流为79 mA。结果氯化钠的质量浓度在0.93~74.5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6);检测限为0.01μg/mL,定量限为0.03μg/mL;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1.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8%,RSD为1.31%(n=9)。样品中氯化钠含量为100.63%~105.1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 离子色谱法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探讨
12
作者 肖建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53-0056,共4页
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以药物施治期间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意义。方法 实验时间上限、下限分别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实验样本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60例,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30例、... 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以药物施治期间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意义。方法 实验时间上限、下限分别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实验样本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60例,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30例、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常规组:30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抑制情况、临床指征纠正效果等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13
作者 章洪斌 郝楼 李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及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南昌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ACI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及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南昌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ACI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静脉溶栓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施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尤瑞克林治疗。评价对比两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T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均上升,内皮素-1(ET-1)均下降,与对照组[(48.02±6.59)pg/mL、(38.58±5.40)μmol/L、(53.22±5.48)ng/L]比较,观察组VEGF、NO[(52.37±6.78)pg/mL、(42.46±6.21)μmol/L]水平均更高,ET-1[(48.67±5.32)ng/L]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7.65±1.55)分、(4.83±1.25)分]较对照组[(8.41±1.86)分、(6.27±1.48)分]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下降,且观察组[(5.78±0.84)mPa·s、(1.18±0.19)mPa·s、(43.05±5.27)%]较对照组[(6.50±1.03)mPa·s、(1.33±0.21)mPa·s、(47.25±6.14)%]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HT发生率分别为5.00%、16.67%,两组H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CI,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和H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尤瑞克林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施建国 蒋宇丹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考察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缩宫素注射液分别与不同pH及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考察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伍溶液的性状、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和含量均无... 目的:考察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缩宫素注射液分别与不同pH及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考察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伍溶液的性状、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缩宫素注射液与不同pH和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24 h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内包材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阳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9期77-80,共4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15日—2023年1月15日醴陵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在常规...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15日—2023年1月15日醴陵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失语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82.50%(χ^(2)=5.000,P=0.025)。治疗15 d后,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失语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1);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0%,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失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失语症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陈瑀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ID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ID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力学指标(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脉动指数),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脉动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动脉峰流速(68.23±4.62)cm/s及平均速度(35.45±2.78)cm/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7±4.56)、(30.67±2.35)cm/s,脉动指数(0.56±0.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6.18±1.8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4±2.05)分,Barthel指数评分(61.78±13.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7±1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其脑血管功能,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使得预后质量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血管功能
下载PDF
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周雅芳 张坚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68-171,174,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以期为临床上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溶媒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常温下放置0、2、4、6、12... 目的观察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以期为临床上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溶媒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常温下放置0、2、4、6、12、24 h和低温(2~8℃)、高温(35℃)下放置4、24 h的含量和杂质变化,并测定常温下2种在不同溶媒中放置0、2、4、6、12、24 h环磷腺苷葡胺的不溶性微粒数和pH值。结果供试品溶液在常温下放置0、2、4、6、12、24 h,在检测条件下进样,可见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含量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24 h内无明显变化,且样品含量在低温(2~8℃)、高温(35℃)下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放置0、4、24 h无明显变化。在常温下放置0、2、4、6、12、24 h及低温、高温下放置4、24 h均未检出杂质。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每1 ml含≥2μm、≥5μm、≥10μm的微粒数略有增加,每1 ml含≥25μm的微粒数几乎无变化,且每1 ml含有≥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规定。结论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超说明书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超说明书用药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在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 溶媒 0.9%氯化钠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稳定性
下载PDF
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8
作者 吴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2%,与对照组的3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长,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损伤,同时也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介入治疗 不良事件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效学与药动学分析
19
作者 林兰婷 黄汉明 +1 位作者 张炜 潘鸿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0期1-3,7,共4页
目的 分析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效学与药动学。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80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肉汤稀... 目的 分析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效学与药动学。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80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肉汤稀释法。结果 80例患者共检出菌株80株,总有效率为90.00%,其中肺炎总有效率为100.00%,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为79.17%,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总有效率为78.57%;细菌清除率为90.00%(72例),其中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清除率均为100.00%,肺炎支原体清除率为96.43%,肺炎链球菌清除率为92.31%,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62.50%。患者血浆中药物峰浓度、谷浓度、稳态血药浓度分别为(4.34±0.06)mg/L、(1.37±0.05)mg/L和(3.71±0.04)mg/L。稳态血药浓度是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MIC的14.84倍,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MIC的7.40倍,是金黄色葡萄糖菌MIC的3.71倍。结论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清除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流感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
作者 张春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 分析与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在流感合并肺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03月~2024年02月在医院就诊的70例流感合并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n=35)予以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n=35)予以帕拉... 目的 分析与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在流感合并肺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03月~2024年02月在医院就诊的70例流感合并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n=35)予以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n=35)予以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咳嗽、咽充血、肺啰音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儿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升其临床治疗的效果,而且是一种安全性较高使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流感 肺炎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