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合并膜性肾病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文腾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4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讨抗基底膜(GBM)肾小球肾炎合并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并分析其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一例本院诊断的抗GBM肾小球肾炎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并对相关中英文献进行检索复习。结果论著和个案报告中共报告了3... 目的探讨抗基底膜(GBM)肾小球肾炎合并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并分析其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一例本院诊断的抗GBM肾小球肾炎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并对相关中英文献进行检索复习。结果论著和个案报告中共报告了35例抗GBM肾小球肾炎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1例为中文个案病例),其中5例为首先出现抗GBM肾小球肾炎后合并膜性肾病,8例为先出现膜性肾病后合并抗GBM肾小球肾炎,22例为抗GBM肾小球肾炎同时合并膜性肾病。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病情缓解。结论抗GBM肾小球肾炎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时有发生,提示对于确诊为抗GBM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仍需注意排除有否其他免疫复合物肾炎。强化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可能缓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 膜性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一例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田燕敏 刘金彦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1期10034-10039,共6页
报道1例抗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肾小球肾炎的老年女性患者,经自身抗体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由血浆置换、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抗体恢复正常。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并整理,探讨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流行病... 报道1例抗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肾小球肾炎的老年女性患者,经自身抗体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由血浆置换、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抗体恢复正常。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并整理,探讨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 GOODPASTURE综合征 血浆置换
下载PDF
双硫仑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雁宇 吕欣 +3 位作者 黄晓光 任小军 王雪 于为民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活性,促进与核蛋白定位蛋白4(nuclear protein localization protein 4,NPL4)的结合、抑制FROUNT蛋白等,并在多种癌症模型中证明了双硫仑的抗癌活性。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一种类型,该病一旦被确诊,就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治疗,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研究表明,双硫仑可通过抑制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趋化因子受体5型(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2/CCR-5)和FROUNT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聚集、活化来缓解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这表明双硫仑对该类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简要回顾了双硫仑最新研究中阐明的相关作用分子机制,展望了未来双硫仑作为新的药物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 肾小基底膜肾小肾炎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中性粒细胞胞质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大黄素与雷公藤内酯醇联合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戴春笋 刘志红 +3 位作者 陈惠萍 周虹 王建平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大黄素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  方法 :建立大鼠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五组 :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 (2 0 0 μg/kg·d-1)加大黄素组 (2 0 0mg/kg&...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大黄素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  方法 :建立大鼠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五组 :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 (2 0 0 μg/kg·d-1)加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组 (2 0 0 μg/kg·d-1) ,肾炎未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肾毒血清后 6h内开始灌胃给药 ,对照组仅给等量的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水平 ,4周后宰杀大鼠 ,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1)大鼠肾炎模型 :大鼠注射抗血清后 2 4h内即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其后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4周后肾炎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中细胞浸润增多 ,新月体数明显增加 ,间质中可见较多的蛋白管型 ,无明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检查见兔抗鼠IgG沿肾小球基底膜线性分布。观察期间大鼠血肌酐水平有轻度升高。 (2 )药物疗效 :药物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水平 ,肾小球细胞总数及新月体数较肾炎对照明显减少。两药联用组尿蛋白水平及新月体数降低最为明显。各治疗组间体重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别。  结论 :大黄素和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改善抗GBM肾炎大鼠的肾脏病变 ,两药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雷公藤内酯醇 肾小基底膜肾炎
下载PDF
建立大白兔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潮清 龚智峰 +3 位作者 张文欣 唐业莹 钟荣秋 唐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建立大白兔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模型 ,探讨抗 GBM肾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动物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白兔注射羊抗兔肾毒血清 ,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血肌酐的水平 ,2周后... 目的 :建立大白兔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模型 ,探讨抗 GBM肾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动物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白兔注射羊抗兔肾毒血清 ,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血肌酐的水平 ,2周后宰杀大白兔 ,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大白兔注射肾毒血清后 4 8h内即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2周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肾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中细胞浸润增多 ,纤维素沉积与纤维素样坏死 ,新月体数明显增加 ;间质中可见炎细胞浸润 ,小管中可见较多的蛋白管型 ,而无明显间质纤维化或小管萎缩。免疫荧光检查见羊抗兔 Ig G沿肾小球基底膜线状分布。观察期间大白兔血肌酐水平有明显升高。结论 :羊抗兔肾毒血清注射能引起大白兔抗 GBM肾炎的肾脏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实验研究 大白兔 发病机理 尿蛋白 血肌酐 肾炎
下载PDF
普乐可复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汤仁仙 王迎伟 +2 位作者 黄瑞 高丰光 刘晓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31-1634,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普乐可复 (FK5 0 6 )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肾炎 +FK5 0 6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 6h内皮下注射FK5 0 6注射液 (0 5m... 目的 :观察普乐可复 (FK5 0 6 )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肾炎 +FK5 0 6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 6h内皮下注射FK5 0 6注射液 (0 5mg·kg-1·d-1) ,至第 2 1d。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 4d、第 14d和第2 1d ,检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以及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 :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 4d即出现异常蛋白尿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亦持续上升 ;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 ,GBM呈不规则增厚 ,足突大片融合 ;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异常。而肾炎 +FK5 0 6组大鼠上述病变均明显较轻。结论 :FK5 0 6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抗GBM肾炎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可复 肾小基底膜肾炎 大鼠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临床病理分析及其治疗方案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成玉 李仕华 +1 位作者 李丽丽 廖蕴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5期22-23,25,共3页
目的分析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抗GBM肾炎患者22例,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其中16例抗GBM肾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 目的分析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抗GBM肾炎患者22例,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其中16例抗GBM肾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甲泼尼龙冲击及环磷酰胺强化免疫治疗,1例考虑为Ig A肾病并抗GBM肾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甲强龙+吗替麦考酚酯,5例抗GBM肾炎并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期)及经济原因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结果患者咯血3例,血尿22例,蛋白尿20例;治疗前血肌酐(Scr)在452~474μmmol/L间4例,在928~1495μmmol/L间18例;血红蛋白40.8~96.0 g/L;GBM抗体阳性22例,其中双阳性(抗GBM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1例。10例患者接受肾脏穿刺活检术,其中存在新月体形成6例;可疑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局灶增生性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1例。5例以免疫球蛋白G(IgG)及C3沉积为主,4例以免疫球蛋白M(IgM)沉积为主,1例以IgA沉积为主。16例抗GBM肾炎患者,好转8例,无效8例。1例考虑为IgA肾病并抗GBM肾炎患者好转。5例抗GBM肾炎并慢性肾衰竭患者无效。结论抗GBM肾炎患者抗GBM抗体阳性,但也存在双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咯血及急进性肾炎表现,病理存在较多的新月体形成,临床可采用血浆置换+甲泼尼龙冲击及环磷酰胺强化免疫治疗;病理荧光显示IgA沉积患者可选择血浆置换+甲强龙+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病理分析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亿平 姜益 +4 位作者 胡顺金 茅燕萍 刘玲 吕勇 金华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参地颗粒对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血、尿生化指标、肾脏组织病理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组织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 目的:通过观察参地颗粒对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血、尿生化指标、肾脏组织病理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组织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随机分为病理对照组、参地颗粒组、肾炎舒组及正常对照组。监测实验第4天及第4、8周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肾组织HGF、TGF-β1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4天开始,病理对照组、肾炎舒组、参地颗粒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之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治疗8周后,参地颗粒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同期病理对照组、肾炎舒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病理对照组大鼠的HGF、TGF-β1蛋白表达半定量积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上升(P<0.05);而参地颗粒组和肾炎舒组的HGF半定量积分高于病理对照组(P<0.05),TGF-β1半定量积分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对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肾脏HGF分泌,抑制TGF-β1产生;同时也进一步增强HGF对TGF-β1的抑制作用来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地颗粒 肾小基底膜肾炎 生长因子(HGF)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下载PDF
201A中药合剂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仁仙 王迎伟 +1 位作者 王慧 周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 观察 2 0 1A中药合剂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2 0 1A处理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2 0 1A处理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即刻给予 2 0 1A合剂 (0 .42g... 目的 观察 2 0 1A中药合剂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2 0 1A处理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2 0 1A处理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即刻给予 2 0 1A合剂 (0 .42g/kg ,灌胃 ) ,至第 2 1天。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 4天、第 14天和第 2 1天 ,检测大鼠尿蛋白 ,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 4天即出现异常蛋白尿 ,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 ,GBM呈不规则增厚。而 2 0 1A处理组鼠上述病变均明显好转。结论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lA 中药合剂 大鼠 肾小基底膜肾炎 防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兔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智峰 吴潮清 +4 位作者 张文欣 唐业莹 唐萍 闭闵 徐璧云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655-656,共2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对兔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兔抗GBM肾炎模型 ;实验分两组 :LMWH治疗组和对照组。LMWH治疗组注射肾毒血清后 6h内开始给药 ,对照组仅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对兔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兔抗GBM肾炎模型 ;实验分两组 :LMWH治疗组和对照组。LMWH治疗组注射肾毒血清后 6h内开始给药 ,对照组仅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血肌酐水平 ,2周后宰杀兔 ,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LMWH组尿蛋白、纤维素沉积数、新月体数、肾小球细胞总数、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炎细胞浸润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改善抗GBM肾炎兔的肾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肾小基底膜肾炎 炎症细胞 动物模型 尿蛋白 血肌酐
下载PDF
Ⅲ期膜性肾病伴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忖 魏晓娜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392-3392,共1页
患者,男,23岁。因尿中泡沫多1年10个月以“急进性肾炎”于2015年12月9日入院。患者1年10个月前发现尿中泡沫多,当地医院考虑“肾病综合征”,未行肾穿刺活检术,加用醋酸泼尼松治疗,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膜性 Ⅲ期 穿刺活检术 急进性肾炎 病综合征 醋酸泼尼松 患者
下载PDF
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汤仁仙 秦苏萍 +3 位作者 张媛媛 李向阳 曾令宇 郑葵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分别于实验第2、7、14、21和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24小时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 目的:探讨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分别于实验第2、7、14、21和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24小时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IL-18、Fas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炎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肾小球内可见新月体形成、GBM不规则增厚、足突融合等病变;肾小球内凋亡细胞于第2天开始轻度增加,随后继续增加,于第28天有所减少,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血清IL-18含量第2天开始升高,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肾组织中IL-18、Fas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肾炎模型组血清、肾组织IL-18表达与Fas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IL-18在大鼠抗GBM肾炎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肾小基底膜肾炎 FAS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治疗
14
作者 袁伟杰 王玲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491-493,共3页
抗基底膜肾炎(抗GBM肾炎)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征性病因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针对肾小球和/或肺基底膜内抗原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基底膜Ⅳ型胶原α3链特异结合后病情进行性发展,肾功能常在几天或几周内进入肾衰... 抗基底膜肾炎(抗GBM肾炎)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征性病因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针对肾小球和/或肺基底膜内抗原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基底膜Ⅳ型胶原α3链特异结合后病情进行性发展,肾功能常在几天或几周内进入肾衰竭阶段。若无恰当的治疗,死亡率高达90%以上,少数患者早期即死于肺大出血。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对抗GBM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加上血浆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治疗 GBM肾炎 自身 肺大出血 肾小肾炎 基底膜 特异结合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理改变
15
作者 吉俊 丁小强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489-490,共2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介导的疾病是指循环中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单有肾脏损伤时称为抗GBM肾炎,同时合并肺出血时称为Goodpasture病。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病理改变 Goodpasture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GBM GBM肾炎 体介导 脏损伤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发病机制
16
作者 汪年松 范瑛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483-485,共3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 brane,GBM)病是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肾为主要受累的器官,如病变局限在肾脏称为抗GBM肾小球肾炎;当肺肾同时受累时称为Goodpasture综合征。临床...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 brane,GBM)病是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肾为主要受累的器官,如病变局限在肾脏称为抗GBM肾小球肾炎;当肺肾同时受累时称为Goodpasture综合征。临床可表现为肺出血和/或急进性新月体肾炎。多数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急性肾衰竭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GOODPASTURE综合征 发病机制 GBM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死亡原因 肾小肾炎 新月体肾炎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模型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焕 张新 +2 位作者 何泳 彭清平 王晓慧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在小鼠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抗GBM肾炎)模型的肾炎进展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免疫调节机制,为早期干预免疫反应,减轻病理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抗GBM肾炎模型... 目的探讨在小鼠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抗GBM肾炎)模型的肾炎进展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免疫调节机制,为早期干预免疫反应,减轻病理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抗GBM肾炎模型组。在建模不同时间点即建模的第7、14、21、28天将小鼠处死后收集并检测血清中的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尿蛋白含量,随机尿中尿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变化;留取肾脏标本检测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检测脾脏中Treg细胞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DNA结合抑制因子3(Id3)和Foxp3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抗GBM肾炎模型组小鼠肾脏病理示GBM不规则弥漫增厚甚至部分断裂、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示鼠IgG和兔IgG在基底膜呈线性沉积;SCr、BUN、尿蛋白和ACR增加明显(P<0.05);抗GBM肾炎模型组中细胞和蛋白水平检测到的相关因子均呈规律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病情进展抗GBM肾炎模型组中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与此同时Treg细胞则从第7天开始即出现升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抗GBM肾炎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中Foxp3及Id3的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d3的蛋白表达与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水平相关。结论在抗GBM肾炎的免疫进程中,Treg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转录调节因子Id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肾小基底膜肾小肾炎 DNA结合抑制因子3
下载PDF
HMGB1、TLR4、STAT3在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阳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416-24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小鼠组(对照组)、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建模组(试验...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小鼠组(对照组)、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建模组(试验组),每组15只。采用对氨基水杨酸(PAS)染色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的HMGB1、p-STAT3m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的HMGB1、TLR4、STAT3、p-STAT3。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小鼠肾组织中HMGB1、TLR4、STAT3、p-STAT3及HMGB1mRNA、p-STAT3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鼠肾组织中HMGB1与TLR4,TLR4与p-STAT3,HMGB1与p-STAT3,HMGB1mRNA与p-STAT3mRNA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01,P=0.005;r=0.399,P=0.005;r=0.412,P=0.004;r=0.398,P=0.005)。结论 HMGB1在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小鼠中的致炎作用,可以通过结合其受体TLR4而激活STAT3,从而实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小肾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适合免疫治疗的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彭灿灿 王惠明 《生物技术进展》 2022年第3期473-478,共6页
以线性表位肽P14(a3_(127-148))作为抗原建立适合免疫治疗的抗肾小球基底膜(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大鼠模型。采用大鼠后脚垫三点注射P14(a3_(127-148))与弗氏佐剂乳化物的方法进行单次免疫,免疫前后每周采集24 h尿... 以线性表位肽P14(a3_(127-148))作为抗原建立适合免疫治疗的抗肾小球基底膜(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大鼠模型。采用大鼠后脚垫三点注射P14(a3_(127-148))与弗氏佐剂乳化物的方法进行单次免疫,免疫前后每周采集24 h尿样和血样,所有大鼠在免疫后7 w处死。大鼠免疫后,肾炎模型组在各时间点的24 h尿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urine creatinine ratio,ACR)、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循环抗P14(a3_(127-148))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AS染色可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富于细胞型新月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肾小球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测可见IgG沿GBM呈强线性沉积;电镜观察到GBM的断裂和收缩;而对照组均未见改变。HE染色在所有大鼠中均未观察到肺部病变。使用P14(a3_(127-148))线性肽免疫WKY大鼠成功建立了大鼠抗GBM病模型,有助于开发更为特异的免疫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免疫治疗 P14(a3_(127-148))
下载PDF
膜性肾病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1例
20
作者 杜罕 陈洁 +1 位作者 张贺 胡峰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9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少见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收治的1例MN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少见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收治的1例MN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有MN病史,经治疗部分缓解,后出现肉眼血尿、高血压、急性肾损伤,伴高滴度的抗GBM抗体,肾脏病理为膜性病变合并新月体肾炎,尽管经甲强龙、环磷酰胺冲击及血浆置换治疗,患者肾功能仍进行性恶化,进入终末期肾病。结论临床上MN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罕见,其进展迅速,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 肾小基底膜肾炎 新月体肾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