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城疫病毒P基因的RNA编辑及其抗干扰素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玉良 刘秀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新城疫病毒的P基因转录过程中在第484特定位置插入非模板G碱基发生RNA编辑现象 ,产生两种非结构蛋白 ,即V和W蛋白。文章综述了副黏病毒 (主要是新城疫病毒 )P基因RNA编辑的机理。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P基因 RNA编辑 抗干扰素作用
下载PDF
两种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干扰素NA与BA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勤 付体权 鞠连才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IFNα1b)和干扰素α2a(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 (NA )和结合抗体 (BA)的产生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 (ANB)和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用IFNα1b治疗和27例用IFNα2a治疗的慢性...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IFNα1b)和干扰素α2a(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 (NA )和结合抗体 (BA)的产生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 (ANB)和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用IFNα1b治疗和27例用IFNα2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A和BA。结果 :健康者及IFNα治疗前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出NA和BA ,27例IFNα2a治疗后9例(33 33 % )检出NA ,30例IFNα1b治疗后4例 (13 33 % )检出NA。NA阳性的13例中12例 (92 31 % )为无效病例。IFNα1b治疗组8例 (26 67 % )BA阳性 ,IFNα2a治疗组9例 (33 33 % )BA阳性。BA阳性的17例中1例显效 ,7例有效 ,9例无效。结论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诱导机体产生NA和BA ,IFNα的不同亚型治疗后NA发生率不同。NA的产生影响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BA的产生对疗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干扰素 抗干扰素 丙型肝炎
下载PDF
抗干扰素抗体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呈辉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7年第6期287-290,共4页
干扰素作为一蛋白质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可导致特异性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本文就抗干扰素抗体的发生情况、影响发生率的因素和对临床治疗的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抗干扰素 干扰素 肿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3蛋白:一个重要的痘苗病毒抗干扰素免疫逃避因子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少雄 颜新敏 张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痘苗病毒能够对抗宿主的抗干扰素作用是其致病机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E3蛋白是由痘苗病毒编码的一类重要的抗干扰素免疫逃避因子,它通过其羧基末端的dsRNA结合域与dsRNA作用后抑制干扰素产生系统中的PRK、2′,5′-OAS/RNaseL系统和RNA... 痘苗病毒能够对抗宿主的抗干扰素作用是其致病机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E3蛋白是由痘苗病毒编码的一类重要的抗干扰素免疫逃避因子,它通过其羧基末端的dsRNA结合域与dsRNA作用后抑制干扰素产生系统中的PRK、2′,5′-OAS/RNaseL系统和RNA聚合酶Ⅲ介导的抗病毒通路,还能通过抑制ISG15的修饰活性、ADAR1催化腺苷酸转化为次黄嘌呤的编辑活性以及IRF3/7的功能进一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控。本文就E3蛋白介导的抗干扰素免疫逃避策略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苗病毒 E3蛋白 免疫逃避 抗干扰素机制
下载PDF
干扰素类型与抗干扰素抗体间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华芬 林剑国 +1 位作者 石淑仙 徐杏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47-548,共2页
目的:研究抗IFN与干扰素类型间关系。方法:对7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别应用重组型干扰素(r-IFNa-2a)(15例),(r-IFNa-2b)(21例)和天然型干扰素(IFNa-NL)(18例)及不用干扰素治疗(16例),各治疗组干扰素剂量、疗程统一,病情基本一致。结果:... 目的:研究抗IFN与干扰素类型间关系。方法:对7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别应用重组型干扰素(r-IFNa-2a)(15例),(r-IFNa-2b)(21例)和天然型干扰素(IFNa-NL)(18例)及不用干扰素治疗(16例),各治疗组干扰素剂量、疗程统一,病情基本一致。结果:在r-IFNa-2a组抗IFN阳性率(40%)明显高于r-IFNa-2b组(23.81%)和IFNaNL组(5.56%)(P<0.01)。且在治疗结束时r-IFNa-2a组抗IFN的平均值(OD值),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但3组抗IFN的动态变化曲线均在第2月时上升,治疗结束时达高峰,停药后逐渐下降。结论:重组型干扰素产生抗IFN机率明显大于天然型干扰素,因此临床上若重组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因抗IFN产生而降低干扰素疗效时,可改用天然型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类型 抗干扰素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中出现的抗干扰素抗体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惠远 《日本医学介绍》 1995年第3期121-122,共2页
干扰素治疗中出现的抗干扰素抗体用IFN治疗丙型慢性肝炎已在广泛进行,但各种副作用是个问题。其中出现抗IFN抗体可能对抗病毒作用有直接影响,从而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问题。关于抗IFN抗体的报道,多为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IFN... 干扰素治疗中出现的抗干扰素抗体用IFN治疗丙型慢性肝炎已在广泛进行,但各种副作用是个问题。其中出现抗IFN抗体可能对抗病毒作用有直接影响,从而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问题。关于抗IFN抗体的报道,多为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IFN治疗时的,而对病毒性慢性肝炎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疗法 抗干扰素 丙型肝炎
下载PDF
抗干扰素抗体对克隆氏病患者治疗有效
7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32-1032,共1页
奥地利Universitaetsklinik Innere Medizin Ⅳ大学的W.Reinisch博士及其同事、荷兰Academic医疗中心的D.W.Hommes博士及其同事分别在8月的《肠》(Gut,2006;55:1071—1073,1131—1144,)杂志上报告,Fontolizumab,一种人源化... 奥地利Universitaetsklinik Innere Medizin Ⅳ大学的W.Reinisch博士及其同事、荷兰Academic医疗中心的D.W.Hommes博士及其同事分别在8月的《肠》(Gut,2006;55:1071—1073,1131—1144,)杂志上报告,Fontolizumab,一种人源化的抗干扰素γ抗体,可被中度至严重克隆氏病(CD)患者良好耐受,并且对这种疾病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素 克隆氏病 疾病治疗 病患 医疗中心 干扰素Γ 奥地利 人源化
下载PDF
抗干扰素抗体是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失败的原因
8
作者 韩澈 《传染病信息》 1998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α干扰素治疗可使将近5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继续应用干扰素时出现复发。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α干扰素治疗的复发率和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出现的关系。方法:总共172例经肝组织学证实... 目的:α干扰素治疗可使将近5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继续应用干扰素时出现复发。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α干扰素治疗的复发率和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出现的关系。方法:总共172例经肝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应用α2a或α2b干扰素3百万单位,每周3次治疗,疗程6个月。每个病例治疗期间均用PCR定量检测HCV RNA水平和抗干扰素抗体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治疗 中和 血清转氨酶 肝组织学 定量检测 治疗过程 患者 复发原因
下载PDF
抗干扰素抗体和HCV基因与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
9
作者 徐杏芳 林剑国 《武汉市医学科研》 1997年第2期11-13,20,共4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药物疗法 干扰素 抗干扰素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2、干扰素α及抗体水平的检测
10
作者 李中春 陈怀红 闻树群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抗白介素2抗体(IL-2Ab)、干扰素α(IFN-α)和抗干扰素α抗体(IFN-αAb)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病理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了50例GBS病人和30名健康人血清IL-2I、L-2Ab、IFN-α和IFN-αAb...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抗白介素2抗体(IL-2Ab)、干扰素α(IFN-α)和抗干扰素α抗体(IFN-αAb)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病理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了50例GBS病人和30名健康人血清IL-2I、L-2Ab、IFN-α和IFN-αAb,并进行比较.结果GBS患者血清IL-2I、L-2Ab、IFN-α和IFN-αAb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IL-2、IFN-α及其相应抗体可能参与了GBS的免疫病理过程,IL-2Ab和IFN-αAb可能作为中和性抗体对IL-2和IFN-α起负调节作用,且可能与疾病的自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白介素2 白介素2 干扰素Α 抗干扰素α
下载PDF
干扰素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刘素舫 高俊芬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3-33,共1页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强大免疫调节作用的制剂,包括天然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两种。有一定的免疫原理,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尤其是用作治疗的干扰素,往往剂量较大,而且其子结构同自身产生的天然干扰素有着...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强大免疫调节作用的制剂,包括天然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两种。有一定的免疫原理,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尤其是用作治疗的干扰素,往往剂量较大,而且其子结构同自身产生的天然干扰素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因此更容易诱导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体检测 临床应用 抗干扰素 药性
下载PDF
登革病毒拮抗干扰素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义 张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DENV)是一种经蚊虫传播的黄病毒,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 DENV1、DENV2、DENV3和DENV4),均可引起登革热或有更严重临床表现的疾病,如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nor-rhagicfever... 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DENV)是一种经蚊虫传播的黄病毒,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 DENV1、DENV2、DENV3和DENV4),均可引起登革热或有更严重临床表现的疾病,如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nor-rhagicfever,DHF)、登革休克综合征( 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1]等。登革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并伴有头痛、后眼窝丛痛、肌痛、关节痛、皮疹、出血表现和或白细胞减少。登革出血热的主要特征性表现是血小板减少、出血性表现、血浆渗漏迹象;可能导致低血压性休克和死亡[2]。最新统计每年全世界有超过5000万人感染登革病毒,出现登革热症状的案例达到960万[3];近50万人住院,25000人死亡,主要高发于儿童[4]。研究发现登革病毒可逃逸人类免疫应答,尤其是固有免疫应答。本综述旨在介绍宿主干扰素产生和效应,以及登革病毒拮抗干扰素系统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抗干扰素 分子机制 系统 急性发热性疾病 固有免疫应答 登革休克综合征 亚热带地区
原文传递
调控抗病毒干扰素产生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辉 崔焕忠 +4 位作者 杨欢 秦贵信 常晓博 尹健 高云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
干扰素( Interferon,IFN)是有效抵抗病毒入侵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性免疫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病毒抑制干扰素产生的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 IFN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与Ⅱ型IFN都具有抗病毒作... 干扰素( Interferon,IFN)是有效抵抗病毒入侵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性免疫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病毒抑制干扰素产生的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 IFN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与Ⅱ型IFN都具有抗病毒作用,但Ⅰ型IFN 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2]。 I 型IFN可由多种细胞产生,II型IFN只能由NK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等特定细胞产生。Ⅰ型IFN既然为抗病毒先天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子,那么它是如何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干扰素 信号转导机制 多功能细胞因子 Ⅰ型IFN 先天性免疫 调控 病毒作用 病毒感染
下载PDF
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综合征导致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一例
14
作者 谭洁 詹森林 +1 位作者 邓国防 张培泽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干扰素(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例66岁的老年女性因“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痛6个月”于2020年11月21日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分析该例IFN-γ抗... 目的探讨抗干扰素(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例66岁的老年女性因“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痛6个月”于2020年11月21日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分析该例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于外院行淋巴结活检组织、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均提示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感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多处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升高,全身多处骨质破坏,右肺上叶前段病变伴高代谢。查体:全身皮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溃破伴少量脓液。入院查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定量、免疫球蛋白A定量、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和CD8^(+)T细胞计数均正常。患者血液标本行IFN-γ抗体检测滴度为32700 ng/ml(正常值<5000 ng/ml),确诊为抗IFN-γ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给予抗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治疗,并给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患者皮疹消退,破溃淋巴结愈合,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病情好转,门诊继续给予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并随访。结论临床上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需要考虑到IFN-γ抗体综合征的可能,应行IFN-γ抗体检测,在针对病原体治疗的同时需进行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素γ自身 非结核分枝杆菌 哥伦比亚分枝杆菌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ELISA检测干扰素抗体
15
作者 丁小红 江淑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抗干扰素 免疫机能
下载PDF
干扰素抗病毒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焦海胜 张黎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干扰素病毒 微生物 病毒作用 组织细胞
下载PDF
干扰素抗性和病毒性肝炎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艳艳 童巧霞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CAS 2005年第3期165-167,170,共4页
干扰素(IFN)对各种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失效及疾病复发成为IFN治疗的重大缺陷。IFN抗性具有多种机制,本文就IFN抗体的产生、Ⅰ型IFN受体表达的下降、病毒蛋白的干扰和前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增高4个方... 干扰素(IFN)对各种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失效及疾病复发成为IFN治疗的重大缺陷。IFN抗性具有多种机制,本文就IFN抗体的产生、Ⅰ型IFN受体表达的下降、病毒蛋白的干扰和前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增高4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Ⅰ型IFN 前炎性因子 不同程度 疾病复发 长期使用 受体表达 病毒蛋白
下载PDF
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与干扰素嵌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世水 粟宽源 +2 位作者 朱明军 姚汝华 余宙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7-30,41,共5页
采用重叠PCR技术 ,将人源性抗HBsAg单链抗体基因与干扰素 γ 基因用柔性肽段碱基连接成单一基因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克隆的基因与理论上的一致 ,并将此基因成功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 ,进而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 采用重叠PCR技术 ,将人源性抗HBsAg单链抗体基因与干扰素 γ 基因用柔性肽段碱基连接成单一基因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克隆的基因与理论上的一致 ,并将此基因成功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 ,进而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X33中 .筛选出的菌落经甲醇诱导培养 ,对上清液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 ,在 4 20 0 0处可见蛋白表达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PCR 人源HBsAg单链体-干扰素γ嵌合基因 巴斯德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期间干扰素抗体的产生
19
作者 闻炜 《传染病信息》 1995年第2期74-74,共1页
作者报道了用重组α-2a 干扰素(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抗干扰素抗体(抗-IFN)的检测情况。 93例用 IFN-α-2a 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前、中、后连续查血清抗-IFN。A组 IFN 600<sup>万 u</sup>,3/周,4~... 作者报道了用重组α-2a 干扰素(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抗干扰素抗体(抗-IFN)的检测情况。 93例用 IFN-α-2a 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前、中、后连续查血清抗-IFN。A组 IFN 600<sup>万 u</sup>,3/周,4~6个月后减为3005<sup>万 u</sup>,3/周,疗程1年;B 组 IFN 300<sup>万 u</sup>,3/周,疗程1年;C 组 IFN 600<sup>万 u</sup>,3/周,疗程6个月。抗-IFN 中和抗体检出率 A 组13%,B 组22%,C 组27%。提示我们不同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治疗 抗干扰素 中和 给药方法 检出率 检测情况 疗程 肝炎患者 期间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7期255-256,共2页
目的对应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65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 目的对应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65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出现了骨髓抑制,59例出现流感样症状,18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1.5%(53/65)。结论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操作,以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