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鹿 赵钧 +7 位作者 赵春青 徐德进 徐广春 许小龙 张亚楠 张月亮 韩召军 顾中言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灰飞虱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与大量使用,已导致其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深入研究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可为灰飞虱抗性的快速检测和治理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文章总结了灰飞虱对毒死蜱、吡虫啉、溴氰... 灰飞虱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与大量使用,已导致其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深入研究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可为灰飞虱抗性的快速检测和治理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文章总结了灰飞虱对毒死蜱、吡虫啉、溴氰菊酯、噻嗪酮、氟虫腈和乙虫腈等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性相关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以及靶标位点突变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性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调控路径、抗性新基因的鉴定及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不明确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抗性基因功能;可将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用于鉴定新抗性基因及抗性调控基因,以探明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应深入至蛋白组学水平探讨抗性机制;需开发配套的高效田间施药技术,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毒死蜱 溴氰菊酯 噻嗪酮 氟虫腈 抗性分子机制
下载PDF
杂草对芳氧苯氧丙酸类(APPs)除草剂的抗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向东 马洪菊 +2 位作者 许孟涵 臧振娟 李建洪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芳氧苯氧丙酸类(aryloxyphenoxypropionates,APPs)除草剂是一类广泛使用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可高效专一抑制禾本科杂草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ase)。目前已出现大量抗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的禾本科杂... 芳氧苯氧丙酸类(aryloxyphenoxypropionates,APPs)除草剂是一类广泛使用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可高效专一抑制禾本科杂草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ase)。目前已出现大量抗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的禾本科杂草,其抗性大多由叶绿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羧基转移酶(carboxyltransferase,CT)功能域中的氨基酸突变引起。在所有已发现的氨基酸突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第1 781位(对应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质体ACCase的氨基酸残基位置)异亮氨酸到亮氨酸的单点突变,该特定位置形成亮氨酸会导致某些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综述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CT功能域的研究进展及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的抗性分子机理,探讨了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抗性分子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PPs类除草剂的抗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 羧基转移酶功能域 抗性分子机理
下载PDF
畜禽抗性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安立 龙效梅 《黄牛杂志》 1996年第4期15-19,共5页
近年分子遗传的理论和技术进展迅速,为动物抗性育种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就抗性遗传概念,抗性基因的来源、标记、选择。
关键词 抗性分子育种 育种 遗传 基因转换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程玉 曾伶 《粮食储藏》 2016年第1期5-10,共6页
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磷化氢,储粮害虫对其产生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储藏的重大问题。自从发现两个磷化氢抗性基因rph1和rph2,以及完成赤拟谷盗全基因测序以来,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基因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近年来,在抗性基... 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磷化氢,储粮害虫对其产生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储藏的重大问题。自从发现两个磷化氢抗性基因rph1和rph2,以及完成赤拟谷盗全基因测序以来,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基因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近年来,在抗性基因的鉴定、表达、进化、突变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治理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导。本文就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磷化氢抗性分子 遗传学
下载PDF
植物病原卵菌对重要抑制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苗建强 蔡萌 +2 位作者 张灿 李腾蛟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6-746,共11页
植物病原卵菌可导致多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害,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卵菌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随着一些内吸性杀菌剂的不合理及频繁使用,抗性问题已日益突出。文章对目前主要的卵菌抑制剂苯酰胺类(PAs)、羧酸酰胺... 植物病原卵菌可导致多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害,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卵菌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随着一些内吸性杀菌剂的不合理及频繁使用,抗性问题已日益突出。文章对目前主要的卵菌抑制剂苯酰胺类(PAs)、羧酸酰胺类(CAAs)、苯醌外部抑制剂类(QoIs)、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抑制剂类(OSBPIs)以及微管蛋白抑制剂类(tubulin inhibitors)的作用机制、抗性遗传机制、抗性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当前中国植物病原卵菌的抗性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现有文献报道表明:5类重要卵菌抑制剂的抗性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中药剂靶标蛋白的点突变引起,且苯酰胺类及微管蛋白抑制剂的抗性由多个基因控制;不同羧酸酰胺类药剂的抗性遗传机制存在差异;苯醌外部抑制剂的抗性具有母系遗传的特征;推测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抑制剂的抗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卵菌 杀菌剂 苯酰胺类 羧酸酰胺类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抑制剂 抗性分子机制
下载PDF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徐鹿 孙杨 +8 位作者 刘宝生 徐德进 徐广春 赵钧 张亚楠 张月亮 黄水金 吴顺凡 高聪芬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其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介导的代谢抗性,以及鱼尼丁受体基因突变介导的靶标抗性;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在抗性分子检测、抗性新基因鉴定、抗性基因调控网络和多重抗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认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害虫种群抗药性;利用多组学技术鉴定新抗性基因及调控网络,以探明多重抗性机制;将反向遗传学工具放射性配基结合及电生理技术深入验证抗性基因功能;需开发靶向抗性基因的dsRNA转基因作物、纳米农药及选择性新型化学杀虫剂,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双酰胺类杀虫剂 代谢 靶标 抗性分子机制
下载PDF
GCRV感染存活草鱼的血清蛋白表达特性
7
作者 阳鸿 邓亚东 +3 位作者 丁春华 许宝红 吕钊 肖调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为挖掘草鱼关键抗性分子,研究利用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了团队前期获得的GCRV感染存活草鱼(候选抗性草鱼)与对照草鱼的血清蛋白表达差异。共鉴定到858个草鱼血清蛋白,329个蛋白在两类草鱼中差异表达,其中163个蛋白... 为挖掘草鱼关键抗性分子,研究利用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了团队前期获得的GCRV感染存活草鱼(候选抗性草鱼)与对照草鱼的血清蛋白表达差异。共鉴定到858个草鱼血清蛋白,329个蛋白在两类草鱼中差异表达,其中163个蛋白在候选抗性草鱼血清中显著高表达,166个蛋白显著低表达。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主要注释为体液免疫反应调节相关蛋白,显著富集到补体凝血级联、细胞黏附和铁死亡等信号通路。对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蛋白进行分析发现,候选抗性草鱼血清中体液免疫分子MASP2、C4a、C4b、C7b、C8b、C8g、C9、CFI、C3a.1、C3a.2、C3a.3和C3a.6等补体和抗原提呈相关免疫分子MHC1UBA和IGL4V8等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草鱼,而T细胞免疫相关分子TRAV、IGHV1-1、IGHV2-1、IGHV6-1、IGHV3-2和IGHV11-2等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草鱼。免疫印迹检测进一步证实,以C3和IgM为代表的体液免疫分子在候选抗性草鱼血清中显著高表达,可能与草鱼抗病能力关联。研究将为高抗性草鱼的选育提供可参考的分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血清 抗性分子 体液免疫 草鱼
下载PDF
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在优质小麦中的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亚青 张楠 +2 位作者 彭义峰 张士昌 李孟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6,共9页
利用42个优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发芽指数对6个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TaDFR(Dihydroflavone reductase)、TaVp-1(Viviparous‑1)、TaSdr(Seed dormancy)、TaPM19-A1(Plasma membrane 19‑A1)、TaMFT(Mother of FT... 利用42个优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发芽指数对6个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TaDFR(Dihydroflavone reductase)、TaVp-1(Viviparous‑1)、TaSdr(Seed dormancy)、TaPM19-A1(Plasma membrane 19‑A1)、TaMFT(Mother of FT and TFL1)]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期为抗穗发芽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及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TaDFR、TaVp-1、TaSdr、TaPM19-A1、TaMFT在42个优质小麦品种中均检测到2种等位变异,优异等位基因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介于4.8%~78.6%,未发现TaVp-1的TaVp-1 Bb基因型。等位基因类型与籽粒发芽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标记myb10D、MFT-3A和MFT-A2与优质小麦穗发芽抗性极显著相关,而标记DFR-B、Vp1B3、Sdr2A、Sdr2B和PM19-A1与优质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性不显著。STS标记myb10D可用于红粒优质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筛选,CAPS标记MFT-3A和STS标记MFT-A2可用于白粒优质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筛选,TaMFT可能在优质小麦抗穗发芽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穗发芽相关分子标记 穗发芽相关基因 等位变异 发芽指数
下载PDF
基于BSA-Seq的家蚕NC99R抗BmNPV分子标记鉴定
9
作者 唐亮 蒋满贵 +5 位作者 唐名艳 黄深惠 陈小青 董桂清 王平阳 潘志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6-2414,共9页
【目的】以BSA-Seq测序分析确定抗家蚕血液型脓病品种桂蚕N2抗性亲本NC99R的抗性SNP标记及抗性基因,为NC99R抗性基因鉴定打下基础,也为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标记资源。【方法】以抗病品种NC99R、感病品种芙蓉为亲本制... 【目的】以BSA-Seq测序分析确定抗家蚕血液型脓病品种桂蚕N2抗性亲本NC99R的抗性SNP标记及抗性基因,为NC99R抗性基因鉴定打下基础,也为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标记资源。【方法】以抗病品种NC99R、感病品种芙蓉为亲本制备杂交F1、F2代及BC1遗传群体,通过添食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分析其遗传规律;在NC99R近等位基因系NC99R-NIL和芙蓉制备杂交的F2代群体中,设病毒浓度差异达4000倍的高浓度和低浓度添食组,在高浓度添食组挑选未发病个体用于构建极端抗性素材DNA混合池,在低浓度添食组挑选具有典型发病症状个体构建极端易感素材DNA混合池,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完成抗性DNA混合池、易感DNA混合池及2个亲本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定位抗性连锁关联区域。【结果】NC99R对BmNPV表现出稳定的高抗性,基因组中携带有抗BmNPV基因,且由显著的抗性主效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共同调控。对极端抗性DNA混合池、极端易感DNA混合池及其亲本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共获得19276670个SNP位点和4789615个InDel位点;基于ΔSNPindex的LOESS回归拟合分析,定位到2个与血液型脓病抗性关联的区域,分别为Chr.25:150-11069kb和Chr.27:8700-11009kb。同时将ΔSNP-index设定为≥0.8时,鉴定到3865个与抗性显著相关的SNP标记,其中,在25号染色体关联区域筛选出78个SNP标记,在27号染色体关联区域筛选出2694个SNP标记;再经氨基酸水平非同义突变筛查,定位到25号染色体Zinc carboxypeptidase基因和27号染色体Facilitated trehalose transporter Tret1基因。【结论】利用BSA-Seq在抗家蚕血液型脓病品种NC99R中发现与抗性相关的SNP标记资源有3865个,且初步鉴定到2个与抗BmNPV的相关基因(25号染色体Zinc carboxypeptidase基因和27号染色体Facilitated trehalose transporter Tret1基因),为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标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NC99R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性分子标记 BSA-Seq
下载PDF
植物抗性信号分子——水杨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0
作者 尹玲莉 侯晓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期338-342,共5页
植物在与病原物长期相互作用、共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防卫体系,从而有效地抑制病原物对自身的侵害。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时,侵染部位通常会在几小时内形成局部细胞死亡,限制病原物的增殖与扩散,称为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 植物在与病原物长期相互作用、共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防卫体系,从而有效地抑制病原物对自身的侵害。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时,侵染部位通常会在几小时内形成局部细胞死亡,限制病原物的增殖与扩散,称为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过敏反应几天或1周后整株植株会对其他病原物产生抗性,称为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SAR)。SAR强调受侵染后植株获得整体抗性的能力,大量研究结果认为SAR是普遍存在的,并具有广谱性。许多研究证实,SA是SAR的重要诱导因子,也是植物受病原菌侵染后活化一系列防卫反应的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较为详细论述了SA在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另外还对SA在其他抗性方面的作用做了简单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信号分子 水杨酸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法测定饮料中低分子质量抗性麦芽糊精含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智健 殷林虹 胥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8809-8815,共7页
目的优化标准方法AOAC 2001.03和GB/T 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和酶重量法-液相色谱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以测定饮料中添加的低分子质量抗性麦芽糊精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一定比例稀释后,添加丙三醇内标,经色谱柱分离,... 目的优化标准方法AOAC 2001.03和GB/T 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和酶重量法-液相色谱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以测定饮料中添加的低分子质量抗性麦芽糊精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一定比例稀释后,添加丙三醇内标,经色谱柱分离,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和0.03g/L,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2%~96.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1.66%,日间相对标准偏差<1.81%。同时考察了市场上常见的添加低分子质量抗性麦芽糊精作为膳食纤维的茶饮料,碳酸饮料和包装饮用水,测定结果和标签宣称膳食纤维含量基本相符,且加标回收率为95.9%~102.3%。结论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适用于饮料中添加的低分子质量抗性麦芽糊精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质量麦芽糊精 饮料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法 葡萄糖响应因子
下载PDF
河南71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的抗叶锈性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炜星 张梦宇 +4 位作者 董瑞 张培培 张佳瑶 李在峰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为给防治中国小麦叶锈病和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36个携带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和71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苗期接种16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并利用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对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于201... 为给防治中国小麦叶锈病和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36个携带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和71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苗期接种16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并利用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对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保定小麦试验田及2014-2015和2015-2016两年度在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发现,71个河南小麦品种中,36个品种在苗期共鉴定出7个抗叶锈病基因(Lr1、Lr2b、Lr10、Lr26、Lr17、Lr34和Lr39),其中27个品种含有Lr26,4个品种含有Lr39,2个品种含有Lr10,含有Lr1和Lr17的品种各有8个,含有Lr2b和Lr34的品种各有1个。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7个品种具有成株期慢锈性,可能含有成株期抗性基因,可进一步用于培育抗叶锈病品种和抗叶锈病基因的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小麦品种 叶锈病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检测:基因
下载PDF
抗黄萎病番茄种质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明耀 王学颖 +6 位作者 鹿秀云 张桂海 张钊 黄志辉 田庆武 王长浩 马德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48-49,92,共3页
通过对117份番茄种质材料(品种或品系)断根后分别接种1×10^7番茄黄萎病菌、1×10^7茄子黄萎病菌、清水(对照),并进行田间检测,筛选出高抗黄萎病的番茄种质材料15份、感黄萎病的种质材料2份;经对17份材料29个样本的DNA分子检测... 通过对117份番茄种质材料(品种或品系)断根后分别接种1×10^7番茄黄萎病菌、1×10^7茄子黄萎病菌、清水(对照),并进行田间检测,筛选出高抗黄萎病的番茄种质材料15份、感黄萎病的种质材料2份;经对17份材料29个样本的DNA分子检测,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的吻合度为75.86%。该研究为筛选适合茄子生产用抗黄萎病砧木(番茄)育种提供抗源材料,并为实验室番茄抗性DNA分子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种质 黄萎病筛选 DNA抗性分子检测
下载PDF
对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策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战旗 潘敏慧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46,共8页
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引发的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蚕病之一。国内外学者从研究家蚕的抗病遗传规律、选育对病毒具有抵抗力的家蚕品种,一直到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研究病毒... 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引发的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蚕病之一。国内外学者从研究家蚕的抗病遗传规律、选育对病毒具有抵抗力的家蚕品种,一直到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研究病毒的侵染规律及与蚕体的互作,基于RNAi和CRISPR/Cas9技术培育转基因抗病毒素材等,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系统总结近10年来有关家蚕抗Bm NPV研究在上述各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未来家蚕抗病毒机制研究和抗病毒分子育种趋势以及亟需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不断深入的家蚕抗病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分子机制 育种素材
下载PDF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Anti-stripping Agents and Coupling Agents on Asphalt-Aggregate Interface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15
作者 SONG Jing XIE Jianguang DAI Zexinyu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S01期111-120,共10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the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the asphalt-aggregate interface with two anti-stripping agents and two coupling agents.The investigation of contact behavior between variou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the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the asphalt-aggregate interface with two anti-stripping agents and two coupling agents.The investigation of contact behavior between various asphalt-aggregate surfaces was conducte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s.The interaction energy and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were employed as the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enhancement mechanisms of anti-stripping agents and coupling agents on the asphalt-aggregate interface.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hesion at the asphalt-aggregate interface could be strengthened by both anti-stripping agents and coupling agents.Anti-stripping agents primarily improve adhesion through the reinforcement of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while coupling agents primarily upgrade adhes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van der Waals.Hence,the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ing and calculation technique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tilized to elucidate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asphalt-aggregate interface through the use of anti-stripping agents and coupling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aggregate interface adhesion performance anti-stripping agents coupling agents molecular dynamics
下载PDF
赣南脐橙绿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监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明爽 孙颖 +3 位作者 陈国庆 方贻文 夏长秀 李红叶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2-540,共9页
本文研究了来自赣南7个县的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百可得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对抑霉唑的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病菌对抑霉唑和咪鲜胺存在基本一致的抗性;2011和2... 本文研究了来自赣南7个县的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百可得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对抑霉唑的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病菌对抑霉唑和咪鲜胺存在基本一致的抗性;2011和2012年病菌种群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0%,平均抗性倍数为51.5倍,抗性分子机制均属于IMZ-R3,即CYP51B基因启动子区发生199 bp插入的突变;病菌种群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1%;病菌种群对百可得均表现敏感。本研究为采后柑橘病害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脐橙 绿霉菌 杀菌剂 抗性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东方田鼠组织/器官体外杀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申群喜 胡维新 +1 位作者 许冰 彭兴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筛选东方田鼠特异性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组织 器官。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童虫与东方田鼠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脾脏和肌肉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液以及不同浓度东方田鼠血清混合培养 ,以昆明小鼠相应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及相... 目的 :筛选东方田鼠特异性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组织 器官。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童虫与东方田鼠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脾脏和肌肉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液以及不同浓度东方田鼠血清混合培养 ,以昆明小鼠相应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及相应浓度的血清做为对照 ,观察其杀童虫效应。结果 :东方田鼠各组织 器官与昆明小鼠各组织 器官匀浆的杀伤童虫效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东方田鼠血清较昆明小鼠血清的杀伤效应强 (P =0 .0 0 1) ;东方田鼠各组织 器官匀浆之间杀伤效应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东方田鼠血清较东方田鼠各组织 器官的杀伤效应强 (P <0 .0 5 ) ;东方田鼠新鲜血清与灭活补体血清的杀伤效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 4 0 %新鲜血清较2 0 %新鲜血清的杀伤效应强 (P <0 .0 0 1)。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较组织 器官的杀伤效应强 ;也较昆明小鼠血清的杀伤效应强 ,东方田鼠 4 0 %血清浓度较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童虫 杀伤效应 抗性分子机制 血清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Multiplex PCR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Blast Resistance Genes Pi-ta and Pi-b in Rice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姝 刘燕清 +7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赵春芳 于新 王才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2225-2230,共6页
Rice blas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in major rice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 The main blast resistance genes Pi-ta and Pi-b showed broad-spectrum and durabl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in many rice growing areas ... Rice blas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in major rice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 The main blast resistance genes Pi-ta and Pi-b showed broad-spectrum and durabl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in many rice growing areas of China,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rice breeding and commercial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det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genotypes of 22 rice varieties har- boring known blast resistance genes (Pi-ta and Pi-b) and blast susceptibility genes (pi-ta and pi-b), two multiple PCR systems for these genes were established by us- ing the functional markers of blast resistance genes Pi-ta and Pi-b as well as blast susceptibility genes pi-ta and pi-b, respectively. Specifically, multiple PCR system I could simultaneously detect blast resistance genes Pi-ta and Pi-b, while system II could detect simultaneously blast susceptibility genes pi-ta and pi-b. In addition, the genotypes of 336 high generation breeding materials were detected with these two multiple PCR systems. The result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single mark detection, indicating that these two multiplex PCR systems were stable, reliable and time-saving. The established multiplex PCR systems may serve as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identify and screen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can be applied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o polymerize multiple genes for blast resis- tance in ric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blast Molecular marker Resistance gene Multiplex PCR system
下载PDF
Genome Analysis in Wheat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大钧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9期1096-1104,共9页
A brief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wheat germplasm with introduced powdery mildew and scab resistance from Haynaldia villosa Sch. and Leymus racemosus Lam., Roegneria ciliaris (Trin.) Nevski as well as R. kamoji C. ... A brief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wheat germplasm with introduced powdery mildew and scab resistance from Haynaldia villosa Sch. and Leymus racemosus Lam., Roegneria ciliaris (Trin.) Nevski as well as R. kamoji C. Koch respectively was made. In the course of germplasm development, genome analysis by means of chromosome banding,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molecular markers, particularl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coupled with aneuploid analysis was employed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breeding efficiency. Potential use of such germplasm in wheat breeding practice, basic studies and some related problems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icum aestivum wheat relatives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scab resistance chromosome band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molecular marker genome analysis
下载PDF
农药学学报第21卷(2019年)总目次
20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15-I0024,共10页
关键词 农药残留检测 代谢物 抗性分子机制 吡唑醚菌酯 吡虫啉 农药学学报 嘧菌酯 甲环唑 消解动态 协同增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