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桔小实蝇对敌百虫抗性稳定性及再增长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章玉苹 曾玲 +1 位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4-1049,共6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用LC50及LC90两种浓度敌百虫汰选14代建立的不同程度高抗性水平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抗性品系TrR50和TrR90在停止使用药剂后的抗性衰退规律,以及抗性衰退到原有水平的1/3时再用药汰选的抗性再增长规律。结...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用LC50及LC90两种浓度敌百虫汰选14代建立的不同程度高抗性水平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抗性品系TrR50和TrR90在停止使用药剂后的抗性衰退规律,以及抗性衰退到原有水平的1/3时再用药汰选的抗性再增长规律。结果表明:两抗性品系对敌百虫抗性均不稳定,但抗性衰退速率不同,TrR90完全隔离药剂4代后,抗性已衰退至原有水平的1/3,而TrR50完全隔离药剂7代后,抗性才衰退至原有水平的1/3,但随后两品系抗性衰退均减缓,到19代后抗性均还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无法衰退至敏感水平。通过对其抗性衰退趋势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品系抗性衰退均符合S型曲线模型。抗性再增长试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两抗性品系对敌百虫抗性再增长趋势不同,TrR50继续使用药剂汰选,经过6代选育,抗性迅速上升,接近原有的抗性水平,随后保持平稳增长;而TrR90继续使用药剂汰选,经过9代选育,抗性才迅速上升,经过12代选育,抗性才接近原有的抗性水平。通过对两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不同,TrR50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而TrR90品系则符合二次曲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敌百虫 抗性稳定性 再增长
下载PDF
小菜蛾抗性稳定性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刚 尤民生 赵士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3-86,共4页
试验表明,福州地区田间小菜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产 生高抗性。脱离选择压力3代后,小菜蛾的抗性水平迅速下降。Bt预处理可提高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幼虫 对有机磷的敏感性,尤其对抗性小菜蛾增效极显著,对敏感小菜蛾AChE... 试验表明,福州地区田间小菜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产 生高抗性。脱离选择压力3代后,小菜蛾的抗性水平迅速下降。Bt预处理可提高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幼虫 对有机磷的敏感性,尤其对抗性小菜蛾增效极显著,对敏感小菜蛾AChE的 K i值则影响不 大。据此提出在抗性治理中,应轮用或换用不同毒理机制的杀虫剂,且其间隔至少为2~3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稳定性 治理 杀虫剂 Bt预处理 增效作用
下载PDF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益东 沈晋良 +1 位作者 谭福杰 尤子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的抗性稳定性及敏感性恢复表明,即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到3166.3倍以上,抗性仍不稳定,经14代室... 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的抗性稳定性及敏感性恢复表明,即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到3166.3倍以上,抗性仍不稳定,经14代室内饲养后抗性下降为61.4倍;对一系列田间抗性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研究后发现,棉铃虫对这三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不稳定,在没有杀虫剂选择的情况下,开始几代抗性下降较快,当下降到一定水平(2~9倍)后,抗性比较稳定,很难完全恢复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拟除虫菊酯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甜菜夜蛾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兰亦全 赵士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室内脱离药剂选择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及抗性衰退规律。结果表明,即使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的抗... 在室内脱离药剂选择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及抗性衰退规律。结果表明,即使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达522.9倍、669.7倍和2737.2倍,抗性仍不稳定,分别经10代、8代和9代饲养后抗性下降为60.8倍、90.8倍和180.5倍;对田间抗性种群的抗性衰退研究发现,甜菜夜蛾对这3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也表现为不稳定性,在无杀虫剂选择的情况下,开始几代抗性下降较快,当下降至一定水平(6~10倍)后,抗性趋于基本稳定,但很难完全恢复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拟除虫菊酯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抗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凤宽 罗善昱 +2 位作者 韦素美 黄所生 李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6,共3页
1996~2002年调查桂引901、国粳4号抗褐飞虱的结果表明,在桂引901、国粳4号上褐飞虱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在当地主栽感虫水稻品种上,说明这两个水稻品种抗性稳定;监测褐飞虱生物型在广西南宁的变异动态,结果表明该虫均以生物型Ⅱ为优势... 1996~2002年调查桂引901、国粳4号抗褐飞虱的结果表明,在桂引901、国粳4号上褐飞虱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在当地主栽感虫水稻品种上,说明这两个水稻品种抗性稳定;监测褐飞虱生物型在广西南宁的变异动态,结果表明该虫均以生物型Ⅱ为优势种群,孟加拉型所占比率逐年上升,但上升的速度较慢。对该虫生物型的监测结果进一步反映桂引901、国粳4号的抗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 品种 抗性稳定性 水稻害虫 褐飞虱生物型Ⅱ品种
下载PDF
河北杨体细胞抗盐性突变体抗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周岐 徐养福 郭军战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0-84,共5页
以河北杨体细胞抗盐性突变体再生植株试管苗幼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测定了愈伤组织的抗盐性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L1、L4、L5、L6、L75个突变体的抗盐性大于野生型,以存活率表示的抗盐性增加8%~12%,以鲜重表... 以河北杨体细胞抗盐性突变体再生植株试管苗幼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测定了愈伤组织的抗盐性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L1、L4、L5、L6、L75个突变体的抗盐性大于野生型,以存活率表示的抗盐性增加8%~12%,以鲜重表示的抗盐性增加17%~64%,以干重表示的抗盐性增加8%~55%;各突变体及野生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河北杨 突变体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棉蚜对灭多威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庄占兴 童建华 +1 位作者 宋化稳 戴虹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9年第2期29-30,共2页
将敏感棉蚜用灭多威选育20代,获得抗性倍数达142.37的高抗种群,在连续数代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其抗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停药12代后抗性基本稳定,但高于敏感种群5倍,以该种群进行恢复试验,其抗性发展速度更快,恢复8代... 将敏感棉蚜用灭多威选育20代,获得抗性倍数达142.37的高抗种群,在连续数代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其抗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停药12代后抗性基本稳定,但高于敏感种群5倍,以该种群进行恢复试验,其抗性发展速度更快,恢复8代时抗性出现突增,20代时抗性倍数达38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灭多威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稳定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圣印 于毅 +1 位作者 刘永杰 马井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429-3434,共6页
为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危害,采用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药液浸泡芸豆法,分别对西花蓟马敏感种群成虫进行抗性选育,获得抗性种群,应用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抗性遗传和抗性风险.结果表明:经过32代、32代和24代抗性选育,西花蓟马对吡虫啉、... 为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危害,采用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药液浸泡芸豆法,分别对西花蓟马敏感种群成虫进行抗性选育,获得抗性种群,应用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抗性遗传和抗性风险.结果表明:经过32代、32代和24代抗性选育,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抗性分别达到13.8、29.4和39.0倍.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现实抗性遗传力分别为0.112、0.166和0.259,西花蓟马对甲维盐的抗性上升速度最快,辛硫磷次之,吡虫啉最低.经过药剂筛选后,西花蓟马若虫与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较敏感种群显著缩小.停止用药剂筛选后继续饲养12代,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抗性水平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都没有恢复到敏感性水平.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具有较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其中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且下降速度较快,因此选用吡虫啉防治西花蓟马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吡虫啉 辛硫磷 甲维盐 选育 风险 抗性稳定性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评价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小琴 刘勇 +3 位作者 张蕾 刘红雨 周西全 余垚颖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4-517,共4页
采用人工茎秆菌丝接种法对四川省33个主栽油菜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菌核病抗性评价和稳定性研究,以川油21为耐病对照品种,将供试品种分为耐病、感病两个类型,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和高感六个等级。结果显示:四川省种植的油菜无高... 采用人工茎秆菌丝接种法对四川省33个主栽油菜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菌核病抗性评价和稳定性研究,以川油21为耐病对照品种,将供试品种分为耐病、感病两个类型,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和高感六个等级。结果显示:四川省种植的油菜无高抗菌核病品种,仅27.27%的品种抗(耐)菌核病;35.37%品种表现为低感菌核病,高感、低抗、中感的品种分别占22.23%、20.20%和15.13%。品种的菌核病抗性稳定性受油菜花期环境和基因型影响显著,仅科源油9号和蓉油12号表现出稳定的耐菌核病特性;11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丧失,20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评价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花生种质资源对根结线虫病抗性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炜博 石延茂 +1 位作者 赵志强 禹山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6-180,共5页
1998~2000年 ,通过病圃重复鉴定、微区接种鉴定和盆栽定量接种鉴定的方法 ,对自然病田筛选入选的花生抗(耐)根结线虫病 (MeloidogynehaplaChitwood)种质资源10份、表现好的特异株系20份及高感病对照材料2份进行了抗性表现稳定性的研究... 1998~2000年 ,通过病圃重复鉴定、微区接种鉴定和盆栽定量接种鉴定的方法 ,对自然病田筛选入选的花生抗(耐)根结线虫病 (MeloidogynehaplaChitwood)种质资源10份、表现好的特异株系20份及高感病对照材料2份进行了抗性表现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D015 ,D035 ,D040 ,D099共4份中抗材料和D002 ,D029,D041 ,D049共4份耐病材料表现稳定 ;自然病田中表现高抗的2份资源 ,都表现出稳定的中等抗性水平 ,原来的4份中抗和耐病材料的表现不够稳定 ;而在田间表现出产量性状好、发病较轻的特异株系中只有1份中抗和2份耐病材料入选。抗线性稳定的资源可以用于花生的抗线虫育种 ,但传统抗线性鉴定技术耗时长、受环境条件影响大 ,不能适用于对育种早期世代材料的抗性鉴定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结线虫病 抗性稳定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褐稻虱的遗传机制及表型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春茂 吴荣宗 王润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文研究了15个水稻品种的抗性遗传。品种国眉占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G367—4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三桂占1、Suweon 294、KAU 1727、IR 13559—100—2—2—2—3、IR 7149—5—2—1—1以及IR 13240—108—2—2—3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 本文研究了15个水稻品种的抗性遗传。品种国眉占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G367—4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三桂占1、Suweon 294、KAU 1727、IR 13559—100—2—2—2—3、IR 7149—5—2—1—1以及IR 13240—108—2—2—3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 25586—108—1—2—2—2受两对显性基因控制;三黄占2、三叶占1、铁六选;新惠占1、GENG 77—4以及IR 13427—40—2—3—3都受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对12个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苗期的抗性表现进行了遗传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有明显差异:TN1是极稳定的高感品种;BG367—4、IR 25586—108—1—2—2—2以及Mudgo是非常稳定的高抗品种;三叶占1、三桂占1和铁六选这三个抗级品种的抗虫性也较稳定,而抗级品种国眉占、三黄占2、Suweon 294和中抗品种包选2、辐包矮21的抗虫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稻虱 遗传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家蝇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志钢 海秀平 +1 位作者 许永红 钱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评估家蝇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方法在连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多年的内蒙古赤峰市屠宰场采集家蝇自然种群,带回实验室饲养并测定其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LD50的变化情况。结果家蝇连续用氯氰菊酯选择10代,相对... 目的评估家蝇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方法在连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多年的内蒙古赤峰市屠宰场采集家蝇自然种群,带回实验室饲养并测定其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LD50的变化情况。结果家蝇连续用氯氰菊酯选择10代,相对抗性上升了49.96倍,LD50是敏感品系的1412.75倍。自然种群家蝇脱离用药环境后,对氯氰菊酯的抗性衰减较为缓慢,30代仍不能恢复敏感性;而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衰减不明显,至12代时仍保持223.36倍的抗性。结论家蝇对氯氰菊酯抗性上升较快,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性衰减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溴氰菊酯 氯氰菊酯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桉树品系对青枯病抗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施仲美 奚福生 +4 位作者 何贵整 李洁汉 王尚民 冼升华 彭仕尧 《广西林业科学》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剪顶包扎菌液接种、伤根淋灌菌液接种、 WFT培养接种测定结果与桉树当年新造林分青枯病自然发生率调查结果对比 ,青枯病菌对桉苗的致病力因接种方法不同而异 ,经模糊聚类分析表明 ,WFT接菌培养技术测出的结果更接近自然实际发病情... 通过剪顶包扎菌液接种、伤根淋灌菌液接种、 WFT培养接种测定结果与桉树当年新造林分青枯病自然发生率调查结果对比 ,青枯病菌对桉苗的致病力因接种方法不同而异 ,经模糊聚类分析表明 ,WFT接菌培养技术测出的结果更接近自然实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 ,桉树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种源、不同无性系 ,对青枯病菌的抗性不同。课题组通过 8年研究 ,在生产单位提供的 10 1个桉树品系中 ,已筛选出高抗品系 12个、抗病品系 14个、低感品系 2 6个。自 1994年起在粤、桂、琼三省区 ,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这些高抗和抗病品 (种 )系 ,已直接造林 2万多 hm2 ,扩散面积更大 ,造林效果跟踪检查表明 ,这些林分的青枯病株率均在 1‰以下 ,受到生产者和经营者欢迎。试验和应用中发现部分抗病无性系随着在林木组培苗工厂连续繁殖使用年份增加其抗病性逐年出现下降 ,有些抗病无性系使用 3年以后 ,其抗病性就明显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青枯病 抗性稳定性 品系 病育种
下载PDF
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稳定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改兰 王圣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89-3295,共7页
为明确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防治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抗性风险及抗性稳定性,本研究采用芸豆浸药法对西花蓟马敏感种群初羽化雌成虫进行连续筛选获得抗性种群,根据抗性现实遗传力计算公式分析西花蓟马对上述3种杀... 为明确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防治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抗性风险及抗性稳定性,本研究采用芸豆浸药法对西花蓟马敏感种群初羽化雌成虫进行连续筛选获得抗性种群,根据抗性现实遗传力计算公式分析西花蓟马对上述3种杀虫剂的抗性风险,预测其抗性发展速度,并测定抗性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30代抗性筛选,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均达到高水平抗性(44.7、45.5和32.7倍)。西花蓟马对噻虫胺、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发展速度依次降低,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1503、0.1336和0.1258。对抗性种群在无选择压力下继续饲养10代,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水平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均未能恢复到敏感性水平。抗性选育后,西花蓟马若虫与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缩小,西花蓟马敏感种群及抗性种群若虫对上述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成虫。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均存在高抗风险,噻虫嗪的抗性上升速度较慢且抗性稳定性最低。因此,在西花蓟马若虫期使用噻虫嗪有利于西花蓟马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烯啶虫胺 噻虫胺 噻虫嗪 风险 抗性稳定性
原文传递
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监测及其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立 董蓓蓓 +4 位作者 刘思彤 陈韵箫 杨凤霞 张帅 高聪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8-50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抗性稳定性及其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我国9省(自治区)稻纵卷叶螟32个田间种群...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抗性稳定性及其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我国9省(自治区)稻纵卷叶螟32个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四唑虫酰胺的抗性,并测定了两个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以及湖南攸县、安徽潜山、安徽庐江和广西兴安田间种群在室内不接触药剂饲养后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稳定性。【结果】2019-2022年间,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逐年上升,2022年首次监测到庐江、兴安、武穴、丹阳和潜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达到高水平抗性(102.3~135.1倍),其他种群亦达到中等水平抗性(10.3~97.1倍);2019-2021年监测的所有田间种群对四唑虫酰胺均表现为敏感,2022年所监测种群对四唑虫酰胺达到中等水平抗性(41.9~98.0倍)。交互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约100倍的浙江嘉兴和安徽潜山种群对氟氯虫双酰胺、四唑虫酰胺、溴氰虫酰胺、环丙虫酰胺和四氯虫酰胺也表现出31.6~100.5倍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在室内不接触药剂连续饲养2~4代后,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表现出快速下降的现象。【结论】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且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其他5种双酰胺类药剂也存在中等至高水平的交互抗性;鉴于当前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尚不稳定,建议可通过限制或暂停使用该类药剂,以延缓其抗性发展和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监测 氯虫苯甲酰胺 交互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评价
16
作者 吕振豪 杨雨薇 +4 位作者 刘琦 于蕊 陈晓晓 周伊航 陈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8-1428,共11页
【目的】建立新疆库尔勒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对四霉素的敏感基线,监测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的抗药性水平,为四霉素防治梨火疫病田间用药、抗药性监测与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00株... 【目的】建立新疆库尔勒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对四霉素的敏感基线,监测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的抗药性水平,为四霉素防治梨火疫病田间用药、抗药性监测与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00株梨火疫病菌株对四霉素的敏感性;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含药培养基法药剂驯化抗药突变体,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共监测到敏感菌株74个,低抗菌株26个。100株菌株对四霉素的敏感性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曲线(平均EC50=1.59±1.029μg·mL^(-1))作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的敏感基线;共获得4株抗药突变体,均不具有稳定遗传性;四霉素与84%噻霉酮、中生菌素均会产生交互抗药性。【结论】建立了新疆梨火疫病菌分离菌株对四霉素药剂的敏感基线,仅监测到少数低抗菌株,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的抗性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菌 四霉素 室内毒力测定 敏感基线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GXU186对褐飞虱稳定抗性的鉴定
17
作者 罗亮 李容柏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0期53-53,共1页
为了给挖掘抗褐飞虱基因以及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提供抗性稳定的材料,文章利用苗期集团鉴定法对普通野生稻GXU186进行3次抗性鉴定,评价抗褐飞虱表现的稳定性。鉴定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GXU186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较强的稳定抗性。因此... 为了给挖掘抗褐飞虱基因以及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提供抗性稳定的材料,文章利用苗期集团鉴定法对普通野生稻GXU186进行3次抗性鉴定,评价抗褐飞虱表现的稳定性。鉴定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GXU186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较强的稳定抗性。因此,普通野生稻GXU186在挖掘抗褐飞虱基因以及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富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褐飞虱 苗期集团鉴定法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我国40个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万权 秦庆明 +3 位作者 陈扬林 吴支行 马志强 廖琴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5,共10页
选用 11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致病类型推导分析了 1998~ 1999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 4 0个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 39个已知抗叶锈基因 (或基因组合 )中 ,推导出L r1、L r2 c、L r3bg、Lr10、L r13、L r14a、L ... 选用 11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致病类型推导分析了 1998~ 1999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 4 0个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 39个已知抗叶锈基因 (或基因组合 )中 ,推导出L r1、L r2 c、L r3bg、Lr10、L r13、L r14a、L r16、L r2 3、Lr2 6、L r32等 10个抗叶锈基因 ,分布在 2 4个品种中 ,有 11个品种携带未知抗叶锈基因 ,5个品种不具有苗期抗叶锈基因。选用 BBB、DHS、PGT和PHT等 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 5/10℃、15/2 0℃、2 5/30℃ (黑暗 /光照 ) 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 ,研究了 4 0个供试品种的抗性稳定性。结果表明 ,在这些品种中有 15个品种的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 ,3个品种表现为高温抗性 ,2个品种表现低温抗性 ,其余 2 0个品种存在明显的品种、菌系和温度三者的相互作用 ;利用 6个叶锈菌混合优势小种在田间进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 ,在 4 0个供试品种中有 2 1个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 ,其中 ,至少有 6个品种表现为慢锈性 ,有 4个品种表现为明显的成株抗性 ,有 4个品种可能携带成株抗性基因 L r34。文中还对几个主要抗叶锈基因的抗性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基因 抗性稳定性 成株 品种 鉴定
下载PDF
国际上已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中国的可利用性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陈万权 秦庆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4-801,共8页
1997~ 1999年间利用我国 2 94个小麦叶锈菌株和主要流行小种 ,对目前国际上发现和命名的 4 3个抗叶锈病基因 (Lr基因 )进行了苗期抗病性、成株抗病性及抗性稳定性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Lr9、Lr19、Lr2 4、Lr2 5、Lr2 8、Lr2 9、Lr38和... 1997~ 1999年间利用我国 2 94个小麦叶锈菌株和主要流行小种 ,对目前国际上发现和命名的 4 3个抗叶锈病基因 (Lr基因 )进行了苗期抗病性、成株抗病性及抗性稳定性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Lr9、Lr19、Lr2 4、Lr2 5、Lr2 8、Lr2 9、Lr38和Lr4 2等 8个基因表现为全生育期抗病 ,这些基因除Lr2 9对温度反应敏感 (高温感病 )外 ,其余基因的抗病性表现均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 ,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Lr12、Lr13和Lr2 3虽然苗期表现无效 ,但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具有很好的抗性 (免疫至高抗 ) ,属于典型的成株抗病基因 ;Lr34、Lr35两个基因苗期感病、成株期侵染型表现为中感 ,但终期病害比率 (病害平均严重度 )小于 10 % ,具有明显的慢叶锈病特征 ,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Lr3ka、Lr16、Lr17、Lr18、Lr39、Lr4 0、Lr4 1、Lr4 3等基因虽然终期病害比率较高(40 %以上 ) ,但侵染型表现为中抗或中间型 ,其中 ,Lr39、Lr4 0、Lr4 1在苗期属有效抗病基因 (无毒基因频率在 85 %以上 ) ,亦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余抗叶锈病基因无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均表现无效 ,在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可利用价值不高。选用BBB、DHS、PGT和PHT等 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 5 / 10℃、15 /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基因 中国 可利用 抗性稳定性 成株 慢锈
下载PDF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及其生态安全性 被引量:34
20
作者 浦惠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3,共5页
概述了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以及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生态安全性进行了评述,指出通过种子逸生或花粉"漂移"将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近缘植物上产生超级杂草,油菜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概述了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以及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生态安全性进行了评述,指出通过种子逸生或花粉"漂移"将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近缘植物上产生超级杂草,油菜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除草剂油菜 生态安全 种子逸生 基因漂移 超级杂草 生物多样 杂草种群 杂草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