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族危难、左翼立场与战火中的生死感悟——左翼文学演变的一种精神轨迹
1
作者
陈红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92-107,共16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动乱异常频繁的历史时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左翼作家抒写了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揭露了"死神"的真面目。由于左翼知识分子总在体认理想碰壁的无奈和人生无常的虚无,因此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体会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动乱异常频繁的历史时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左翼作家抒写了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揭露了"死神"的真面目。由于左翼知识分子总在体认理想碰壁的无奈和人生无常的虚无,因此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体会和感知的精神痛苦与心理煎熬。左翼文艺界通过自身的左翼立场和文学创作与劳苦大众建立了精神联系,并把自己植入到后者的悲苦与激愤之中,这就使得他们收获了那个时代最广阔的痛苦和力量,也使得他们的歌吟和抒写洋溢着其他文人难以生成的激扬热情和乐观精神。抗战元素的植入使得左翼文学与"抗战"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左翼作家将"有意义的死"视为一种精神的延续和人生的圆满,而不是一种生命的终结和肉体的痛苦。在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中,左翼作家为自己的青春和心灵留下了独特的印迹,也获得了其他知识分子难以体知的生死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左翼立场
民族危难
抗战元素
生死感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危难、左翼立场与战火中的生死感悟——左翼文学演变的一种精神轨迹
1
作者
陈红旗
机构
广东嘉应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92-107,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10CZW0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发难与演进(1927-1937)"(09YJC751035)
+1 种基金
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世界性的‘红色三十年代’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嬗变"(2013WYXM0106)
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演进与嬗变(1927-1937)"(粤财教〔2013〕246号)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动乱异常频繁的历史时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左翼作家抒写了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揭露了"死神"的真面目。由于左翼知识分子总在体认理想碰壁的无奈和人生无常的虚无,因此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体会和感知的精神痛苦与心理煎熬。左翼文艺界通过自身的左翼立场和文学创作与劳苦大众建立了精神联系,并把自己植入到后者的悲苦与激愤之中,这就使得他们收获了那个时代最广阔的痛苦和力量,也使得他们的歌吟和抒写洋溢着其他文人难以生成的激扬热情和乐观精神。抗战元素的植入使得左翼文学与"抗战"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左翼作家将"有意义的死"视为一种精神的延续和人生的圆满,而不是一种生命的终结和肉体的痛苦。在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中,左翼作家为自己的青春和心灵留下了独特的印迹,也获得了其他知识分子难以体知的生死感悟。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左翼立场
民族危难
抗战元素
生死感悟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族危难、左翼立场与战火中的生死感悟——左翼文学演变的一种精神轨迹
陈红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