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传统行政中心城市人口现代化初探——对抗战前十年南昌城市人口结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伟 钟建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9,共7页
抗战前十年,南昌具有不同于沿海沿江开埠通商城市和传统工商业衰落城市的独特城市人口现象:性别比趋于合理,真正的劳动力人口不多,本地人口占大多数,自由职业者较多,真正高素质人才较少等。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转型的多样性,这种... 抗战前十年,南昌具有不同于沿海沿江开埠通商城市和传统工商业衰落城市的独特城市人口现象:性别比趋于合理,真正的劳动力人口不多,本地人口占大多数,自由职业者较多,真正高素质人才较少等。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转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在传统行政中心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行政中心城市 抗战前十年 南昌 城市人口结构
下载PDF
抗战前十年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趋向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秀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61,共7页
近代以来 ,中国金融业面临着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国民政府通过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 ,不仅统一货币、建立稳定的货币基础 ,而且健全金融组织 ,建立以“四行二局”为核心的国家金融体系 ,客观上推动了金融现代化的进程。金融界也以此为契... 近代以来 ,中国金融业面临着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国民政府通过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 ,不仅统一货币、建立稳定的货币基础 ,而且健全金融组织 ,建立以“四行二局”为核心的国家金融体系 ,客观上推动了金融现代化的进程。金融界也以此为契机 ,拓宽业务 ,引入科学体制 ,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加快了金融业的现代化步伐。但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从而陷入了低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金融业 经济现代化
下载PDF
浅析抗战前十年的民国教育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应龙 朱家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民国教育为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而抗战前十年[1](1927年8月——1937年7月7日)为民国教育的黄金时期,以此时期的民国教育作为本文的论述对象,从中获得启示,对我们今天的教育... 民国教育为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而抗战前十年[1](1927年8月——1937年7月7日)为民国教育的黄金时期,以此时期的民国教育作为本文的论述对象,从中获得启示,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民国教育
下载PDF
抗战前十年河北省地方保卫团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群刚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4,共2页
近代以来,社会治安恶化是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之一。为维持社会秩序,全国各地对地方自卫组织进行了大力整顿。本文即对抗战前十年河北省整顿地方保卫团的情况作一概述,以期对当今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 近代以来,社会治安恶化是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之一。为维持社会秩序,全国各地对地方自卫组织进行了大力整顿。本文即对抗战前十年河北省整顿地方保卫团的情况作一概述,以期对当今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借鉴。一、近代以来河北省的地方治安状况社会安定是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河北省 保卫 社会治安问题 近代以来 社会转型 农业社会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抗战前十年南京政府中学教育课程设置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彦 吴志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7-60,共4页
从南京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10年间,是民国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时期。这一时期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不断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学的分科教学、选科制与学分制等方面。在理想与现实,变革与稳定的比较选择和反复调试中,既有成功的经验,... 从南京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10年间,是民国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时期。这一时期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不断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学的分科教学、选科制与学分制等方面。在理想与现实,变革与稳定的比较选择和反复调试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梳理、探讨这些政策和制度的演变对当今的教改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南京政府 中学课程设置 新课标
下载PDF
抗战前十年河北省的户口统计调查活动论析
6
作者 邓群刚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39,共2页
抗战前十年河北省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户口统计调查活动。此次户口统计调查除了要了解河北省的人口实数外,更为重要的是推行地方自治的需要。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河北省 户口统计调查
下载PDF
论抗战前十年民国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
7
作者 宋小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抗战前十年的中国大学教育成功经验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宝贵财富。各个大学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不断探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主要集中在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资保障制度;经费筹集制度等方面。这些经验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改... 抗战前十年的中国大学教育成功经验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宝贵财富。各个大学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不断探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主要集中在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资保障制度;经费筹集制度等方面。这些经验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经验 抗战前十年
下载PDF
抗战前十年南昌人口现代化初探
8
作者 孙伟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4-66,88,共4页
通过对抗战前十年南昌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因子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转型多样性的表现,南昌城市人口的近代转型在传统行... 通过对抗战前十年南昌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因子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转型多样性的表现,南昌城市人口的近代转型在传统行政中心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行政中心城市 抗战前十年 南昌 城市人口素质
下载PDF
简论抗战前十年湖北的私塾改良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64-165,共2页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湖北省先后出台了三个有关私塾改良的文件,有力地促进了私塾的现代化整改。这一时期,改良后的私塾成为普及初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湖北 私塾 改良
下载PDF
抗战前十年武汉的职业教育
10
作者 邬月清 《武汉文史资料》 2010年第5期36-39,共4页
20世纪初.黄炎培等人出国考察教育,发现欧美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搞得生机勃勃。他们受到很大启发,回国后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1917年5月,上海成立了全国性教育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并逐步提出职教救国的思想。
关键词 中华职业教育社 抗战前十年 武汉 出国考察 20世纪 欧美国家 教育机构 黄炎培
下载PDF
抗战前十年国民党政府借过多少外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方中 《近代史研究》 1988年第1期300-305,共6页
抗战前10年,国民党政府外债政策的重点是整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外债,但也借过一些新债。究竟借了多少,至今见到以下几种说法: 一、贾德怀认为只有1931年美麦借款9,212,826美元和1933年美棉麦借款2,000万美元。李立侠的看法与... 抗战前10年,国民党政府外债政策的重点是整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外债,但也借过一些新债。究竟借了多少,至今见到以下几种说法: 一、贾德怀认为只有1931年美麦借款9,212,826美元和1933年美棉麦借款2,000万美元。李立侠的看法与此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外债政策 抗战前十年 北洋军阀政府 清政府 抗战10 美棉 贾德 粤汉铁路 法币
原文传递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救灾资金分配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艳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76,共5页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治下灾荒连年,待赈灾民众多,但救灾资款却杯水车薪,捉襟见肘。灾多款微背景下救灾资金的分配显得非常重要。从条文规章看,无论政府和社会慈善团体,往往以灾情大小、轻重缓急作为赈款分配标准,但实际上,标准既不易操作...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治下灾荒连年,待赈灾民众多,但救灾资款却杯水车薪,捉襟见肘。灾多款微背景下救灾资金的分配显得非常重要。从条文规章看,无论政府和社会慈善团体,往往以灾情大小、轻重缓急作为赈款分配标准,但实际上,标准既不易操作,又掺杂了许多人为因素,使得赈款分配并非完全公平。救灾资金分配不公大致与人情、地域、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这一阶段救灾资金分配呈现出如下特征:救灾资金总量明显不足;分配基本按照公平优先、力求普及原则;分配过程中宣传和人际关系因素对分配比例影响程度加大;分配实践缺乏具体可操作规程,存在主观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国民政府 救灾资金 分配问题
原文传递
抗战前十年河北省的乡村自治人员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群刚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67,共2页
河北省远没有打造起一支强有力的乡村自治人才队伍,最终导致乡村自治实践的失败。但乡村自治人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河北省 乡村自治人员
原文传递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别居案件审理研究
14
作者 柳岳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9,共9页
别居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十年(1927~1937)构成婚姻关系的三种类型之一,它的产生不仅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更体现出转型期间司法部门因应形势作出的努力。国民政府在立法中虽未对别居制度进行具体设计,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对此类案件作出了审... 别居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十年(1927~1937)构成婚姻关系的三种类型之一,它的产生不仅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更体现出转型期间司法部门因应形势作出的努力。国民政府在立法中虽未对别居制度进行具体设计,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对此类案件作出了审判。虽然其间还有某些不足,总体上却维护了女性权利,不仅为此转型时期中国婚姻关系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存在形式,而且为同居向离婚过渡提供了一种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居案件 司法审理 国民政府 抗战前十年
原文传递
抗战前十年的乡村自治实践——以河北省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邓群刚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126,共5页
河北省民政厅视察员的视察报告表明:抗战前十年河北省乡村中村民会议、村公所、村监察委员会、村息讼会等乡村自治机构的设置已相当普遍,但其实际运作情形与国家规制相差甚远。根深蒂固的乡村传统是制约河北省乡村自治实践的主要因素。... 河北省民政厅视察员的视察报告表明:抗战前十年河北省乡村中村民会议、村公所、村监察委员会、村息讼会等乡村自治机构的设置已相当普遍,但其实际运作情形与国家规制相差甚远。根深蒂固的乡村传统是制约河北省乡村自治实践的主要因素。河北省乡村自治实践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性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认知价值,值得我们认真体味和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乡村自治实践 村落传统
原文传递
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对藏政策及接管措施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国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4,70,共6页
抗战前十年是国民政府对藏政策的形成时期。国民政府一直以国家统一问题和边疆问题取代西藏的民族问题 ,并打下了传统治边政策的烙印。国民政府力图通过使西藏与内地在各方面融为一体的办法来接管西藏。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 ,国民政府的... 抗战前十年是国民政府对藏政策的形成时期。国民政府一直以国家统一问题和边疆问题取代西藏的民族问题 ,并打下了传统治边政策的烙印。国民政府力图通过使西藏与内地在各方面融为一体的办法来接管西藏。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 ,国民政府的对藏政策和措施只起到了避免西藏局势更加恶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十年 国民政府 对藏政策
下载PDF
《走向卢沟桥事变之路:1927-1937年中日关系》简介
17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作品简介: 该著作是袁成亮教授潜心研究抗战前十年中日关系史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五章,详细阐述了自日本和平分离满蒙失败到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
关键词 中日关系史 1937 卢沟桥事变 简介 全面侵华战争 抗战前十年 代表作 和平
下载PDF
蒋介石全面抗战前对国民党腐败的认识与应对 被引量:2
18
作者 翁有为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108,共11页
一般认为,国民党的腐败是抗战胜利以后发生的问题。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是在背弃国民革命及其精神的基础上而建立的,由于缺乏政治信仰,其政权建立后很快从上层到下层形成了腐败之风。整体看来,蒋介石在全面抗战前对国民党内的腐败现象... 一般认为,国民党的腐败是抗战胜利以后发生的问题。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是在背弃国民革命及其精神的基础上而建立的,由于缺乏政治信仰,其政权建立后很快从上层到下层形成了腐败之风。整体看来,蒋介石在全面抗战前对国民党内的腐败现象的认识基本上是清醒的,内心也是忧惧焦虑的,一是他检视了国民党内的经济腐败和生活腐化等问题;二是他检视了国民党的党政军纲纪松弛、政务荒废懈怠、政风虚伪自私问题;三是他检视了国民党派系内斗和派系腐败问题。一方面,他站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上,抨击腐败,痛恨腐败,抑制腐败;另一方面,他又掩饰腐败,纵容甚至利用腐败,因此对普遍性的腐败现象无可奈何,无力治之。面对内外各种压力,蒋虽然对上述腐败现象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治理之策,但整体上看,是"无以治之"。之所以"无以治之",是因为没有"立法度",即建立制约腐败滋生与发展的根本性机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十年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腐败 法度
原文传递
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及其与政府的关系——以抗战前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的农业科技改良活动为个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国宏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0年第2期87-94,共8页
抗战爆发前的十年中,面对农业危机、农村破产的局面,中华职业教育社高扬“富教合一”、“先富后教”的大旗,创办农村改进实验区,设立新农具推行所,研究和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动植物品种和耕作技术。此外还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农村合... 抗战爆发前的十年中,面对农业危机、农村破产的局面,中华职业教育社高扬“富教合一”、“先富后教”的大旗,创办农村改进实验区,设立新农具推行所,研究和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动植物品种和耕作技术。此外还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农村合作,为科技兴农创造有利条件。他们唤醒了人们对科技兴农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渴求,也缓解了因政府重视不够、财力支绌所造成的对农业科技改良投入不足的局面,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存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华职业教育社也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社会环境制约等许多非政府组织常常面临的困窘,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严重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中华职业教育社 农业科技改良 抗战前十年
原文传递
9·18事变爆发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期间的蒋日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鸣钟 《民国档案》 1988年第2期88-102,共15页
9·18事变爆发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期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抗日战争前十年间蒋日关系的第二个阶段.谨就所接触到的史料,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一阶段蒋日关系加以剖析,作为抗战前十年蒋日关系系列论文继《南京国民政... 9·18事变爆发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期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抗日战争前十年间蒋日关系的第二个阶段.谨就所接触到的史料,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一阶段蒋日关系加以剖析,作为抗战前十年蒋日关系系列论文继《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9·18事变前的蒋日关系》之后的续篇之一.水平有限,史料不足,错误疏失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张学良 顾维钧 停战协定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 日本军国主义 事变 抗战前十年 东三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