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剧展是抗战剧运的最后一个高潮
1
作者 王银波 谭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12-16,共5页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戏剧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相互影响,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下的民族存亡关头,抗战戏剧运动也产生发展起来,经过了上海、重庆、武汉、延安等地的探索、实践,并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深厚基础之上,随着桂林从抗战大后方...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戏剧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相互影响,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下的民族存亡关头,抗战戏剧运动也产生发展起来,经过了上海、重庆、武汉、延安等地的探索、实践,并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深厚基础之上,随着桂林从抗战大后方到前线的形势转变,最终在西南剧展中达到了最高峰,成就了西南剧展作为抗战剧运最后一个高潮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存亡 抗战剧运 桂林文化城 西南 高潮
下载PDF
论抗战剧运中的沙驼剧社
2
作者 袁联波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活动于1936-1940年的"沙驼",以业余剧社身份,在贵州文化基础及话剧艺术薄弱时期,在无场地、无经费及交通极为不便等客观条件下,坚持在贵阳市及周边区县、乡村开展大量的演出活动。本土剧人、剧社在全国性"大巡回"... 活动于1936-1940年的"沙驼",以业余剧社身份,在贵州文化基础及话剧艺术薄弱时期,在无场地、无经费及交通极为不便等客观条件下,坚持在贵阳市及周边区县、乡村开展大量的演出活动。本土剧人、剧社在全国性"大巡回"的剧人、剧社的帮助下,相互合作,携手推进贵州话剧事业的发展。沙驼剧社既为抗战剧运做出了贡献,也为贵州省的话剧事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驼 抗战剧运 贵州
原文传递
“街头性”与“戏剧性”——论抗战戏剧运动中的街头剧
3
作者 袁联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街头剧体现了"街头性"与"戏剧性"两种思维,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立品格的戏剧类型,具有"似真似伪"的美学特征。抗战期间的街头剧在题材选取、人物安排及剧情设置上具有强烈的现实化、生活化和"街头性&qu... 街头剧体现了"街头性"与"戏剧性"两种思维,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立品格的戏剧类型,具有"似真似伪"的美学特征。抗战期间的街头剧在题材选取、人物安排及剧情设置上具有强烈的现实化、生活化和"街头性"特征;大多采用的是一种"戏中戏"的叙事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结构特征;吸收了歌舞、说唱等多种街头文艺形式。从艺术上讲,抗战街头剧是粗糙的,这主要体现在人物类型化、重复性叙事及对文学"戏剧性"的忽视等方面;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剧场""戏剧性"的充分挖掘,一是对街头文化的充分利用,二是对"似真似伪"的"现实即艺术"原则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 抗战剧运 街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