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日复台”:菽庄吟社社团宗旨探赜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乃江 《华文文学》 2009年第5期67-75,共9页
由于菽庄吟社所处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的特殊性等原因,该社没有发表过什么"宣言"或制订过什么"条例"来大张旗鼓地标榜自身的社团宗旨,一些研究者错误地以为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任意"推衍"的"空间"... 由于菽庄吟社所处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的特殊性等原因,该社没有发表过什么"宣言"或制订过什么"条例"来大张旗鼓地标榜自身的社团宗旨,一些研究者错误地以为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任意"推衍"的"空间"。其实,菽庄吟社日常活动中的一觞一咏,以及菽庄吟侣所作诗文的字里行间,已经清楚表明了他们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及态度倾向——"抗日复台"。正是在"抗日复台"这一宗旨的召唤下,菽庄吟社才将海峡两岸数以千计的仁人志士凝聚其中,并且发展成为"可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南社相媲美"的重大文学社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菽庄吟社 社团宗旨 抗日复台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抗日复台策略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俞歌春 史习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3-88,共6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提出和阶段性的策略调整,直接影响了中国收复台湾的斗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复台湾的艰辛历程。以太平洋战争为界,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表达,前后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不同...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提出和阶段性的策略调整,直接影响了中国收复台湾的斗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复台湾的艰辛历程。以太平洋战争为界,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表达,前后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不同的国内抗战形势和国际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国民政府适时地调整复台策略,行使国家行政权,拓展抗日复台斗争新局面,是符合民族利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抗日复台 抗战时期 湾问题 行政体制 《马关条约》 领土主权 蒋介石 行政长官
下载PDF
台胞抗日复台活动在广东
3
作者 左双文 《东南亚研究》 1995年第6期55-57,共3页
台胞抗日复台活动在广东左双文广东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份之一,早期台湾同胞主要是闽粤两省移民,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后,台湾人口615万,其中闽粤籍同胞570万。自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台胞为反抗日本的... 台胞抗日复台活动在广东左双文广东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份之一,早期台湾同胞主要是闽粤两省移民,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后,台湾人口615万,其中闽粤籍同胞570万。自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台胞为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复台 革命青年 湾独立 国民党 学生联合会 日本帝国主义 军队政治工作 湾革命同盟会 服务队
下载PDF
抗战时期台籍人士在大陆的抗日复台活动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大计 曾庆科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达半个世纪。自割台噩耗传到台湾起,台湾省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在大陆的台籍人士又积极参加祖国抗战...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达半个世纪。自割台噩耗传到台湾起,台湾省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在大陆的台籍人士又积极参加祖国抗战,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革命同盟会 湾义勇队 抗战时期 抗日复台 研究述评 李友邦 湾独立 革命党 湾光 湾籍民
原文传递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缅怀著名抗日复台将领、诗人、教育家丘逢甲
5
作者 李存章 《广东史志》 1996年第1期77-78,共2页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以《春愁》为题的诗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抗日复台将领、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在丧权割地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时所写。 丘逢甲(1864—1912),号仓海,原籍广东...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以《春愁》为题的诗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抗日复台将领、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在丧权割地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时所写。 丘逢甲(1864—1912),号仓海,原籍广东蕉岭县。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其曾祖父仕俊公始迁居台湾,成为当地望族。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生于台湾府苗粟县,他少小聪明,14岁中秀才,26岁中进士,并授职工部主事,却不乐仕途,返归台湾游幕和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抗日复台 去年今日 将领 教育家 故园 湾人民 原籍 蕉岭县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中的台湾革命同盟会
6
作者 杨建英 《四川统一战线》 1998年第10期34-35,共2页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所建立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四年多时间(1941—1945),但在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台湾革命同盟会诞生于抗日战争...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所建立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四年多时间(1941—1945),但在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台湾革命同盟会诞生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它是在祖国大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革命同盟会 抗日战争 抗日复台 湾民众党 国民政府 抗日斗争 国际共管 祖国大陆 国际问题研究 湾同胞
下载PDF
关于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庆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4,共5页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所建立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4年多时间(1941-1945),但在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台湾地方史上占有重要...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所建立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4年多时间(1941-1945),但在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台湾地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台湾革命同盟会的组织状况、主要活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其性质和地位诸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革命同盟会 抗日复台 国共关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宝岛台湾
8
作者 郑坚 《华人时刊》 2001年第10期23-24,共2页
9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当时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在水深火热中的台湾同胞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希望。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湾民众党 湾同胞 兴中会 蒋渭水 黄花岗起义 湾文化协会 抗日复台 日本殖民者
下载PDF
台湾革命同盟会述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光彦 陈明钦 张国镛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75-93,共19页
台湾革命同盟会述论杨光彦,陈明钦,张国镛台湾革命同盟会(以下简称"台盟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陆台胞的反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它的研讨,将有助于整个抗战史研究的拓展和深人。同时,台盟会同仁们那种为了祖国抗战和台湾回归祖... 台湾革命同盟会述论杨光彦,陈明钦,张国镛台湾革命同盟会(以下简称"台盟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陆台胞的反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它的研讨,将有助于整个抗战史研究的拓展和深人。同时,台盟会同仁们那种为了祖国抗战和台湾回归祖国而奔起呼号,效命沙场的爱国献身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革命同盟会 《新华日报》 湾问题 湾义勇队 革命党 李友邦 湾独立 抗日复台 日本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移居台湾的蕉岭客家人
10
作者 赖雨桐 《广东史志》 1999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台湾,居住着约400万由大陆移居的客家人,其中祖籍镇平县(今蕉岭县)的台胞尤多。据《蕉岭乡亲入垦台湾概况》一文称:“《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一书中所载的100个大姓中,有丘、何、利、吴、汤、巫、李、林、胡、张、孙、徐、涂、许、陈、... 在台湾,居住着约400万由大陆移居的客家人,其中祖籍镇平县(今蕉岭县)的台胞尤多。据《蕉岭乡亲入垦台湾概况》一文称:“《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一书中所载的100个大姓中,有丘、何、利、吴、汤、巫、李、林、胡、张、孙、徐、涂、许、陈、冯、傅、曾、温、黄、杨、廖、刘、蔡、邓、郑、卢、赖、戴、谢、钟、邝、罗33姓与蕉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岭县 湾光 丘逢甲 同乡会 人民币 北市 国民党 抗日复台 粤东客家
原文传递
“吾民今日赋同仇”——记同盟会员罗福星
11
《台湾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82-84,共3页
“吾民今日赋同仇”——记同盟会员罗福星刘经发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传播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把这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和台湾同胞的抗日复台斗争联系起来,并为台湾脱离日本殖民地统治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一直... “吾民今日赋同仇”——记同盟会员罗福星刘经发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传播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把这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和台湾同胞的抗日复台斗争联系起来,并为台湾脱离日本殖民地统治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一直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爱和尊敬。一罗福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会员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 湾省 湾人民 辛亥革命前后 抗日复台 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 反帝爱国精神
原文传递
菽庄吟侣籍地再探——兼《东南坛坫第一家——菽庄吟社研究》评介
12
作者 卢咸池 《闽台缘》 2021年第4期63-78,共16页
黄乃江著《东南坛坫第一家—菽庄吟社研究》,为近年来涌现的研究闽台古典诗社的一部力作。该书著者对菽庄吟侣数做了初步统计,并列出多数吟侣的籍地,但有部分吟侣籍地未知。本文讨论了影响吟侣人数统计的因素,并通过查询分析文献史料,... 黄乃江著《东南坛坫第一家—菽庄吟社研究》,为近年来涌现的研究闽台古典诗社的一部力作。该书著者对菽庄吟侣数做了初步统计,并列出多数吟侣的籍地,但有部分吟侣籍地未知。本文讨论了影响吟侣人数统计的因素,并通过查询分析文献史料,对部分菽庄吟侣及其籍地作了补正,所涉及吟侣分布在福建、台湾、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并首次发现黑龙江也有菽庄吟侣。经细致研判,明确了一些"未知籍地"或省内"未能确定所属地区"吟侣的籍地,将个别因不同作品分别以名、字、号署名被重复统计的吟侣确认为同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菽庄吟社 抗日复台 吟侣 籍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