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吕振羽与抗日文化宣传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范忠程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5期81-87,共7页
-
文摘
本文主要论述抗战初期吕振羽在湖南时的抗日文化思想:第一,分析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揭示日本的军国主义本质,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战争行为的野蛮性和失败的必然性;中国自卫抗战,举国一致、全面进步,必然胜利。第二,围绕全面抗战的主题,宣传中共抗战路线;呼吁全国同胞,动员起来,团结御侮,打败侵略者。第三,从湖南的地理环境。
-
关键词
吕振羽
抗日文化宣传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大北新报画刊》与中共满洲省委的抗日文化宣传
- 2
-
-
作者
张瑞
曲晓范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东疆学刊》
CSSCI
2017年第4期28-32,共5页
-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伪满时期东北报业殖民文化宣传研究>
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184号
-
文摘
中共满洲省委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文化宣传中心,在东北沦陷时期,曾开创了《夜哨》《文艺》《芜田》等反日文化宣传阵地。在此基础上,经过金剑啸等中共地下党员的积极努力,我党一度将日本人创办的殖民宣传重要工具——《大北新报画刊》发展为反日宣传的重要阵地。画刊以漫画、小说、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为武器,展现了日伪统治下东北民众的悲惨遭遇,同时又以慷慨激昂的笔触激励了人们的抗战热情,进而为黑暗中苦苦挣扎的东北民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
-
关键词
《大北新报画刊》
中共满洲省委
抗日文化宣传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抗战初期武汉抗日文化述略
- 3
-
-
作者
陈乃宣
-
机构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社科系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6-28,共3页
-
文摘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在重庆办公。武汉是南京到重庆的中转站,决定迁都的第二天,各国驻华使节均移驻武汉。11月30日,国民政府所属各部、委也相继移驻武汉。一时间,国民党党、政、军、财、文等方面的重要人物,也都集中在武汉。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迁汉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来到武汉,第三党、救国会的领导人也来到武汉,武汉成了事实上的战时首都。作为全国临时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武汉,对全国各地的文化人颇有吸引力,大批文化机关、团体和文化人士从各地纷纷涌向武汉,成为武汉抗战初期文化运动的中坚。截至1937年底止,到汉的文化团体多达100—200个,各类文化人多达1000人以上。真可谓精英荟萃,群彦毕集,武汉成了全国新的文化中心。一、武汉抗日文化的勃兴各种文化团体和各类文化人汇集武汉,使武汉抗日文化勃然业盛起来,武汉抗日文化勃兴的起点。
-
关键词
武汉
中国共产党
抗战初期
国民政府
文化人
文化团体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文化中心
抗日文化宣传
抗战宣传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简论抗战初期武汉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
- 4
-
-
作者
樊蕴珍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17-122,共6页
-
文摘
自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为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的1937年底上海、南京失守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通常称之为武汉时期。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使全国文化界突破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在一切为了抗战这一共同目标下促成了文化界大团结的新局面。这种大团结的气氛在武汉时期表现最为突出,使沉寂多年的武汉出现了一个抗战文化蓬勃发展的高潮。
-
关键词
文化界
周恩来
董必武
历史功绩
文化工作
主要表现
文艺工作者
抗日文化宣传
知识分子
政治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澎湃激昂的武汉抗日文化
- 5
-
-
作者
陈乃宣
-
出处
《党史天地》
1995年第7期4-8,共5页
-
文摘
一、群英荟萃江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于是,武汉成为南京到重庆重要.决定迁都的第二天,
-
关键词
抗日文化宣传
武汉文化
宣传周
国民政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敌剧团
文化团体
抗敌协会
中国共产
宣传活动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