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栓肽(Decorsin)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焦建伟 张磊亮 +1 位作者 俞梅敏 茹炳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2-605,共4页
将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进行体外连接 ,得到编码抗栓肽 (decorsin)的cDNA .将此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 p2x中 ,经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正确 .在大肠杆菌TB1中通过IPTG进行诱导表达 ,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为 8%左右 .融合蛋白通过亲和柱一... 将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进行体外连接 ,得到编码抗栓肽 (decorsin)的cDNA .将此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 p2x中 ,经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正确 .在大肠杆菌TB1中通过IPTG进行诱导表达 ,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为 8%左右 .融合蛋白通过亲和柱一步纯化 ,SDS PAGE显示为一条主要蛋白质电泳条带 .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 ,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抑制常数IC50为 3 70nmol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肽 抑制 血小板聚集 表达 CDNA 基因克隆
下载PDF
抗栓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劳兴珍 汤慧 +1 位作者 吴国球 郑珩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4-177,共4页
抗栓肽(Decorsin)是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强拮抗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通过设计两对引物,经PCR获得抗栓肽的结构基因,并将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硫氧还蛋白(TrxA)的下游。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 抗栓肽(Decorsin)是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强拮抗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通过设计两对引物,经PCR获得抗栓肽的结构基因,并将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硫氧还蛋白(TrxA)的下游。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胞内,占菌体总蛋白的35%。利用表达载体自身所带的His×6纯化标签,可将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纯化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达到电泳纯。体外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抑制常数IC50为500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肽 融合表达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
下载PDF
从水蛭到抗栓肽蛋白质工程——发展我国中药生物工程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劲春 王于杰 李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前已利用 DNA重组技术克隆水蛭素编码基因 ,并通过工程菌发酵生产 ,仍有若干实验室通过蛋白质工程对它进行改造 。
关键词 水蛭 水蛭素 抗栓肽 蛋白质工程 生物工程 中药
下载PDF
抗栓肽和尿激酶原(B链)嵌合体的构建与表达
4
作者 张磊亮 管胜昔 +2 位作者 姜靓靓 俞梅敏 茹炳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8-593,共6页
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 ,将抗栓肽 (decorsin)基因与尿激酶的B链即scu PA(B)基因用柔性Linker((Gly4Ser) 3 )融合在一起 ,构建新的嵌合体基因dscuPA(B) ,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plysS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 ,并考察了重组质粒在Rosetta(DE3)... 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 ,将抗栓肽 (decorsin)基因与尿激酶的B链即scu PA(B)基因用柔性Linker((Gly4Ser) 3 )融合在一起 ,构建新的嵌合体基因dscuPA(B) ,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plysS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 ,并考察了重组质粒在Rosetta(DE3)plysS在传代中的分离稳定性。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对包涵体进行变性及复性后 ,并通过Zn2 + 螯合柱和SP阳离子交换柱进行纯化。质谱分析表明分子量为 33 735kD ,与理论值相符。目的蛋白质的纯度可达90 %。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得嵌合分子的比活为 90 0 0 0IU mg ,与scuPA 32k的比活相近。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融合蛋白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抑制常数IC5 0为 0 31 μmol L。以上这些结果表明 ,该融合蛋白不但具有较强的溶栓功能 ,而且具有抗栓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抗栓肽 质粒稳定性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抗栓肽Ala^(34)→Trp突变体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5
作者 汤慧 劳兴珍 郑珩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将抗栓肽34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色氨酸,构建活性较高的突变体。方法:通过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经PCR获得抗栓肽突变体基因,利用质粒pET32a(+)作为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4)内表达。利用融合蛋白本身的组氨酸标签,以金属亲和色谱进行纯化,... 目的:将抗栓肽34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色氨酸,构建活性较高的突变体。方法:通过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经PCR获得抗栓肽突变体基因,利用质粒pET32a(+)作为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4)内表达。利用融合蛋白本身的组氨酸标签,以金属亲和色谱进行纯化,然后用肠激酶切除融合部分,所得蛋白用体外抗血小板凝集实验检测其活性。结果与结论:抗栓肽突变体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活性检测显示其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150 nmol/L。与原型蛋白相比,突变体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肽突变体 色氨酸 表达 抗血小板
下载PDF
降糖抗栓肽的构建及其功能活性研究
6
作者 孟钰杰 杨星楷 +5 位作者 杨佳明 张芷萱 Muhanmud Umar 刘奇奇 李晓丹 李明刚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 构建一种具有降糖和抗栓活性的双功能降糖抗栓肽(HAP),并研究其功能活性。方法 通过重组聚合酶链反应克隆5rolGLP-1-NK融合肽基因,构建其高表达工程菌株并制备HAP样品,采用链唑霉素诱导法构建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和K型角叉菜胶腹腔注... 目的 构建一种具有降糖和抗栓活性的双功能降糖抗栓肽(HAP),并研究其功能活性。方法 通过重组聚合酶链反应克隆5rolGLP-1-NK融合肽基因,构建其高表达工程菌株并制备HAP样品,采用链唑霉素诱导法构建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和K型角叉菜胶腹腔注射法构建的小鼠尾部血栓模型,研究其降糖和抗栓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HAP融合肽基因及其高效表达大肠杆菌工程菌株,通过对小鼠尾部血栓模型灌服HAP多肽,实验证明HAP能显著延缓模型小鼠的血栓形成;用构建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对HAP降血糖活性的实验表明,经15 d HAP灌胃治疗的小鼠空腹血糖几乎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HAP具有显著的降糖和抗栓双重功能,为研发降糖抗栓肽双功能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栓 纳豆激酶 降糖抗栓肽
下载PDF
FDP相关肽类似物的合成与抗栓活性研究Ⅱ
7
作者 杨国玲 李克勤 胡晓愚 《甘肃科学学报》 1995年第4期26-28,共3页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了FDP相关肽类似物RGES,经HPLC检测,其纯度达90.8%,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质谱法测定分子量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合。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在体外,该肽能有效地抑制ADP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并...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了FDP相关肽类似物RGES,经HPLC检测,其纯度达90.8%,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质谱法测定分子量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合。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在体外,该肽能有效地抑制ADP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使家兔血浆纤溶酶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ES 血小板 血栓形成 纤溶酶 抗栓肽类药物
下载PDF
关于(A6,A11)-双位点突变胰岛素原作为外源肽呈递骨架可行性的研究
8
作者 井健 唐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2,共4页
通过重组DNA技术,以(A6,A11)-双突变胰岛素原分子为支架构建了含有外源抗栓肽功能区的嵌合分子,并在大肠杆菌进行了表达和纯化.对嵌合分子进行胰岛素受体结合活性、放射免疫活性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嵌合分子具有较强的血... 通过重组DNA技术,以(A6,A11)-双突变胰岛素原分子为支架构建了含有外源抗栓肽功能区的嵌合分子,并在大肠杆菌进行了表达和纯化.对嵌合分子进行胰岛素受体结合活性、放射免疫活性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嵌合分子具有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而无胰岛素生物活性,证明以(A6,A11)-双突变胰岛素原作为外源肽序列呈递骨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6 A11)-双位点突变人胰岛素原 外源抗栓肽 呈递骨架
下载PDF
溶栓与抗栓双功能尿激酶原突变体的模拟、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磊亮 焦建伟 +2 位作者 邵开峰 俞梅敏 茹炳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将抗栓肽 ( Decorsin)嫁接到低分子量尿激酶原 ( scu PA-3 2 k)上 ,可以期望获得既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又具有溶栓活性的新型基因工程蛋白质分子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手段模拟了该融合蛋白的分子结构 ,证明其活性区可以正常发挥... 将抗栓肽 ( Decorsin)嫁接到低分子量尿激酶原 ( scu PA-3 2 k)上 ,可以期望获得既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又具有溶栓活性的新型基因工程蛋白质分子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手段模拟了该融合蛋白的分子结构 ,证明其活性区可以正常发挥功能 .根据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合成 Decorsin的基因 ,与 scu PA-3 2 k基因融合在一起 ,构建新的嵌合体基因 dscu PA,并在大肠杆菌中通过 IPTG进行诱导表达 ,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对包涵体进行变性和复性并通过层析纯化得到目的蛋白质 .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得重组蛋白的比活为 92 0 0 0 IU/mg.激活纤溶酶原的酶促动力学性质与天然低分子量尿激酶相似 ,且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重组蛋白 dscu PA不但具有较强的溶栓功能 ,而且具有抗栓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尿激酶原 抗栓肽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生物活性肽在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晓飞 林炜铁 冯杰龙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3年第2期66-69,共4页
综述了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种新型潜在药物的研究进展 ,它可以在临床应用中代替传统的药物 ,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生物活性 药物 抗菌多 抗栓
下载PDF
rAcAP5: high-yield strain screening,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thrombolytic effect evaluation in rat embol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
11
作者 朱亚楠 朱元军 +2 位作者 卜琦鑫 刘晓岩 王银叶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2-27,共6页
Recombinant ancylostoma caninum anticoagulant peptide-5 (rAcAP5) has been reported to inhibit 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TAFIa) activity and have thrombolytic effe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cr... Recombinant ancylostoma caninum anticoagulant peptide-5 (rAcAP5) has been reported to inhibit 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TAFIa) activity and have thrombolytic effe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creen a strain expressing high-yield of rAcAP5 and to assess its thrombolytic effect on embol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model in rats. Codons encoding for AcAP5 were optimized. Six expression plasmids and eleven E. coli strain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used, a total of 66 recombinant expression strains were generated and the one with the highest yield was selected to express rAcAP5, which was purified through anion- and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 purity of rAcAP5 and its molecular weight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and mass spectrometry, respectively. The thrombolytic effect of rAcAP5 was evaluated on embolic MCAO model in rats;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 was monitored with a Laser-Doppler flowmetry to test the occlus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MCA. The highest yield recombinant strain was C2566H/pTYB 1-rAcAP5. AcAP5 (28 mg) with 90% of purity was obtained from 1 L of cell culture. In rat embolic MCAO model, vehicle (normal saline) treatment did not change the rCBF, while treatment with rAcAP5 (50-200 μg/kg, i.v.) increased the rCBF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conclusion, w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rAcAP5 peptide and revealed its thrombolytic effect in embolic MCAO model and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s peptide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 thrombolytic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AP5 OVER-EXPRESSION PURIFICATION THROMBO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