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对中国对虾抗氧化活性和蛋白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晨宇 王肖园 +5 位作者 邓云 陶宁萍 李立 邱伟强 李峰 金银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7,共9页
该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对中国对虾抗氧化活性和蛋白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脉冲电场处理(10~20 kV/cm,5~15 min)样品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虾青素含量的综合测定,衡... 该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对中国对虾抗氧化活性和蛋白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脉冲电场处理(10~20 kV/cm,5~15 min)样品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虾青素含量的综合测定,衡量样品的抗氧化性强弱;对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介电特性(1~10 GHz)的分析来探讨其对中国对虾蛋白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能够提高虾肉的抗氧化能力,20 kV/cm条件下处理15 min时虾肉的总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分别提升了15.88%、36.51%、62.14%和43.52%。在15 kV/cm和20 kV/cm电场强度下,虾青素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P<0.05),且虾青素含量最高增加了1.61倍,其含量变化与虾肉抗氧化活性变化显著相关(P<0.05)。此外,与未处理组相比,脉冲电场处理后虾肉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且介电常数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逐渐增加(P<0.05)。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能够增强虾肉的抗氧化活性,提高蛋白质品质和氨基酸利用率,为中国对虾的加工方式和生物活性增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中国对虾 抗氧化活性 蛋白质特性 虾青素 氨基酸
下载PDF
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于凡 郭莹莹 +5 位作者 李娜 代心悦 朱文嘉 姚琳 江艳华 王联珠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6,共7页
以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氧化降解法及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制备纯化得到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F-1和F-2。通过分子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F-1和F-2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解析,探究... 以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氧化降解法及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制备纯化得到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F-1和F-2。通过分子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F-1和F-2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解析,探究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构效关系。结果表明:F-1和F-2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2790 Da和23510 Da,硫酸基质量分数分别为(27.05±0.95)%和(34.73±0.08)%,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5.39±0.33)%和(6.76±0.38)%。F-1和F-2的糖苷键构型均为α型,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乙酰化和硫酸化。综合比较不同质量浓度F-1和F-2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二者均可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对铁氰化钾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分子质量较小的F-1糖链上的糖醛酸、半乳糖含量相对较高,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其抗氧化活性优于F-2。该研究结果可为将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 化学组成 结构特征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银杏叶总黄酮绿色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付佳乐 耿直 +1 位作者 郭亚敏 阳京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温度、n(氯化胆碱)∶n(尿素)、低共熔溶剂含水量、提取时间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了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温度、n(氯化胆碱)∶n(尿素)、低共熔溶剂含水量、提取时间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了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O_(2)^(-)的清除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及总还原能力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57℃、n(氯化胆碱)∶n(尿素)为1∶1.6、低共熔溶剂含水量40%、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为1.062%,且其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传统乙醇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总黄酮 低共熔溶剂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齿苋总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祝媛媛 任晓聪 +3 位作者 刘元松 刘绮玲 曾令菲 鲁新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以马齿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马齿苋总多酚。以总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马齿苋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45℃、乙醇体积分数60%、提... 以马齿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马齿苋总多酚。以总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马齿苋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45℃、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马齿苋总多酚提取量为6.89mg/g。抗氧化试验表明,马齿苋总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总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乳酸菌协同发酵玉米蛋白水解物工艺条件优化及其对抗氧化活性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丛珊滋 曹雨佳 +3 位作者 张欣欣 李冠龙 刘晓兰 胡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52-162,共11页
该文以玉米蛋白水解物为原料,以鼠李糖乳杆菌YY⁃15和发酵乳杆菌YY⁃16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发酵后玉米蛋白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两株乳杆菌协同发酵玉米蛋白水... 该文以玉米蛋白水解物为原料,以鼠李糖乳杆菌YY⁃15和发酵乳杆菌YY⁃16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发酵后玉米蛋白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两株乳杆菌协同发酵玉米蛋白水解物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体积比3∶1,玉米蛋白水解物浓度20.50%,接种量4%,果葡糖浆添加量5%,发酵温度39.5℃,发酵时间24 h。在该条件下,发酵后玉米蛋白水解物的体外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三者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227、0.200、12.851 mg/mL,Fe^(2+)螯合能力的IC_(50)为1.856 mg/mL,与发酵前相比分别提高了50.65%、34.64%、6.41%、4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水解物 鼠李糖乳杆菌 发酵乳杆菌 协同发酵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小芳 郭向融 +4 位作者 李爽 辛云 蒋永毅 冷凯良 姜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为研究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制备南极磷虾磷脂,对其磷脂组成和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系统评价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纯化获得的南极磷虾磷脂的磷脂含... 为研究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制备南极磷虾磷脂,对其磷脂组成和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系统评价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纯化获得的南极磷虾磷脂的磷脂含量为(93.78±3.18)g/100 g;南极磷虾磷脂主要为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分别占比(90.60±1.03)%和(5.08±1.10)%;南极磷虾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主要为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1.75±0.24)%和(19.35±0.10)%。南极磷虾磷脂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5.78 mg/mL和14.87 mg/mL,且其还原能力呈浓度依赖效应。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大豆磷脂和卵黄磷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磷脂 纯化 组成特征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鲍鱼脏器碱提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志超 潘晓明 +3 位作者 吴启赐 薛钰 黄家福 潘裕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鲍鱼脏器碱提多糖(alkali-extracted abalone vscera polysaccharides,Aavp),并研究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鲍鱼脏器碱提多糖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热碱提醇沉获得鲍鱼脏器碱提粗多糖,经DEAE Sepharose Fast ... 目的:分离纯化鲍鱼脏器碱提多糖(alkali-extracted abalone vscera polysaccharides,Aavp),并研究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鲍鱼脏器碱提多糖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热碱提醇沉获得鲍鱼脏器碱提粗多糖,经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400 HR纯化得到高纯度多糖,并利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等工具分析其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结果:粗多糖纯化后得到四个组分,包括Aavp Ia、Aavp Ib、Aavp IIa和Aavp IIb,其中Aavp IIa得率较高,选择其进一步进行结构分析。分析发现,Aavp IIa由木糖和半乳糖组成,分子量为166513 Da;糖苷键构型为α型,组成如下:半乳糖1→4糖苷键摩尔百分比为11.81%,半乳糖1→3糖苷键为34.14%,半乳糖1→2糖苷键为10.14%;木糖1→3糖苷键摩尔百分比为33.85%,1→2和1→4糖苷键共占10.06%。热重分析显示,Aavp IIa在226.4-332.6℃下断裂分解,热失重率为43.65%。抗氧化实验显示Aavp IIa对O2-·的清除率为85.89%,对DPPH·的清除率为62.17%,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提取的鲍鱼脏器碱提多糖是一类杂多糖,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脏器 碱提多糖 单糖组成 热重分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菊青 李伟斌 +2 位作者 王琦 官雪芳 林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9,共9页
为开发具有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米粉制品,研究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法测定米粉丝的质构和感官品质,采用GC-MS法检测风味成分,采用FRAP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 为开发具有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米粉制品,研究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法测定米粉丝的质构和感官品质,采用GC-MS法检测风味成分,采用FRAP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检测米粉丝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武夷岩茶的米粉丝(对照组)相比,添加2.9%~7.0%武夷岩茶的米粉丝断条率无明显变化(P>0.05),添加8.3%武夷岩茶的米粉丝断条率显著增加(P<0.05);添加2.9%~8.3%武夷岩茶的米粉丝硬度、粘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气味和食味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7%武夷岩茶的米粉丝保留了岩茶的主要香气物质(香叶醇、2-苯乙醇、苯乙醛、(E)-2-己烯醛),且其米粉丝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岩茶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7%武夷岩茶的米粉丝中快消化淀粉(RDS)比例下降8.69%,抗性淀粉(RS)比例增加14.34%,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增强(P<0.05),总抗氧化能力是对照组的7.48倍。在米粉丝中添加武夷岩茶能够赋予米粉丝独特风味,显著增强米粉丝的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提高了米粉丝的营养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米粉丝 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组成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晓云 陶雨婷 +4 位作者 战佳莹 李俊宏 杜宝昌 陈婧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8,共9页
目的:旨在分析桑葚饮料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抗氧化功能差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和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二次发酵桑葚制备桑葚饮料,比较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对DPPH、OH、ABTS+自由... 目的:旨在分析桑葚饮料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抗氧化功能差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和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二次发酵桑葚制备桑葚饮料,比较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对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组别样品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进而探究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组成变化与抗氧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酵后桑葚酚类物质(1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45.97%±2.23%提高到59.01%±3.59%(P<0.05);对O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68.68%±1.23%提高到78.55%±0.57%(P<0.05);发酵后的桑葚饮料中酚类物质的还原力显著提高(P<0.05);发酵前后的酚类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从发酵前后桑葚酚类物质中共筛选出46种差异代谢物,包括3种花色苷类、10种酚酸类、18种类黄酮及15种其它酚类物质,其中发酵后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分别为26种和20种,共涉及4个相关代谢通路,包括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色苷生物合成。58.70%的酚类物质与DPPH和OH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结论:桑葚经发酵后酚类物质组成变化及含量的增加使得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饮料 发酵 酚类 抗氧化活性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甜高粱中10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婷 王斐 +3 位作者 何振富 陈平 谢建鹏 王琪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试验旨在建立同时测定甜高粱不同部位中10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对总黄酮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试验以甜高粱陇甜粱2号成熟期籽粒、茎秆及全株为研究对象制备总黄酮提取物,利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部位... 试验旨在建立同时测定甜高粱不同部位中10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对总黄酮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试验以甜高粱陇甜粱2号成熟期籽粒、茎秆及全株为研究对象制备总黄酮提取物,利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物中的儿茶素、氯化芹菜定、花旗松素、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高北美圣草素、芹菜素及麦黄酮含量。结果显示,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在各自线性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84~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105.8%,RSD为1.03%~2.86%。抗氧化性测定结果表明,甜高粱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不同浓度下清除率均表现为籽粒>全株>茎秆;籽粒总黄酮提取物浓度为1.00 g/L时,籽粒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物含量与不同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FRAP)均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该试验方法简便,结果准确性较高,可用于甜高粱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甜高粱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黄酮类化合物 HPLC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水解时间对玉米谷蛋白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原 刘晓兰 +3 位作者 郑喜群 孟杰 姜彩霞 李冠龙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探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不同水解时间获得的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表面疏水性、二硫键含量、热性能、分子质量分布、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的性... 为探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不同水解时间获得的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表面疏水性、二硫键含量、热性能、分子质量分布、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分子质量和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玉米谷蛋白相比其水解物具有较高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和热稳定性。此外,玉米谷蛋白水解产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当水解时间为150 min时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为(54.46±1.43)%,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74.06±1.49)%,Fe^(2+)螯合力为(86.69±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谷蛋白 水解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花生粕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艳红 李振 +2 位作者 汪文博 贺永惠 刘长忠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2,共8页
试验以花生粕为原料,利用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复合发酵技术进行固态发酵,探究不同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发酵花生粕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花生粕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花生粕水溶性提取物对... 试验以花生粕为原料,利用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复合发酵技术进行固态发酵,探究不同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发酵花生粕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花生粕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花生粕水溶性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适发酵条件。同时考察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能力的影响,来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响应面优化结果为含水量52%、接种量5%、发酵时间85 h,在此条件下发酵的花生粕,其水溶性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到60.58%,比未发酵花生粕的52.96%提高了14.39%(P<0.05)。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当提取物质量浓度大于0.2 mg/mL时,发酵组对ABTS^(+)·、·OH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提取物质量浓度大于0.8 mg/mL时,发酵组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显著低于L-抗坏血酸(VC)组(P<0.05)。研究表明,发酵显著提高了花生粕的抗氧化活性,可为花生粕功能性物质的研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 发酵条件 水溶性提取物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紫苏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丽 孟学林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试验以紫苏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探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紫苏叶总黄酮得率... 试验以紫苏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探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紫苏叶总黄酮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紫苏叶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0 mL/g、提取温度70℃和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4.05%。紫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与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60 mg/L和196 mg/L。研究表明,紫苏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总黄酮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超声辅助提取
下载PDF
四种不同品种番茄果实不同组织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4
作者 胡婷婷 陈笛 +2 位作者 朱鸿亮 傅达奇 曲桂芹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09,共8页
为探究番茄果实中不同组织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活性及二者的相关性,高效利用番茄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系统比较了2种大果番茄(‘丰收128’‘DRK0568’)、1种小果番茄(‘千禧’)、1种实验室模式番茄(‘AC’)不同组织(果皮、果肉和... 为探究番茄果实中不同组织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活性及二者的相关性,高效利用番茄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系统比较了2种大果番茄(‘丰收128’‘DRK0568’)、1种小果番茄(‘千禧’)、1种实验室模式番茄(‘AC’)不同组织(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是番茄红素含量最多的组织,多酚类及类黄酮类物质在果皮和种子中含量较高,抗坏血酸在果皮和果肉中的含量较高。4个番茄品种中,‘千禧’小番茄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果皮组织中亲水提取物的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均极显著相关,亲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和番茄红素含量均极显著相关;种子中的亲水提取物和亲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番茄红素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果肉中的亲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抗坏血酸含量的相关性较高,亲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番茄红素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综上可知,番茄的果皮和种子含有较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相对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利用番茄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健康饮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品种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汝兰 吕重宁 +2 位作者 王丹萍 关颖丽 张立秋 《人参研究》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剪去、火燎去须根两种方法对大三叶升麻进行初加工,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其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体外抗氧化法,研究不同的初... 目的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剪去、火燎去须根两种方法对大三叶升麻进行初加工,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其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体外抗氧化法,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除咖啡酸甲酯、羧甲基异阿魏酸酯外,火燎去须根的大三叶升麻中其余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较剪去须根的含量高。三种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均表明,大三叶升麻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火燎去须根的大三叶升麻抗氧化能力更强。结论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叶升麻 酚酸类化学成分 初加工 抗氧化活性 HPLC
下载PDF
柑橘茶酒酿造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6
作者 周书来 吴丽 +7 位作者 王琪 刘琨毅 黄燕兰 蒋宾 焦文文 杨丽冉 卢琳 吴冬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254,共6页
为提高柑橘茶酒的感官品质,该试验以柑橘汁与速溶茶粉为原料制备柑橘茶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柑橘茶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速溶茶粉添加量1.7%、初始糖度22%、酿酒酵母(1.3×10^(9)CFU... 为提高柑橘茶酒的感官品质,该试验以柑橘汁与速溶茶粉为原料制备柑橘茶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柑橘茶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速溶茶粉添加量1.7%、初始糖度22%、酿酒酵母(1.3×10^(9)CFU/mL)接种量0.04%、发酵温度20℃的条件下,可获得色泽浅褐透明、酒香与茶香浓郁、滋味醇和的柑橘茶酒,其感官评分与酒精度分别为94.2分、10.6%vol;柑橘茶酒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0.82 mg/mL与18.73 mg/mL。综上,以柑橘汁与速溶茶粉为原料酿造得到一种风味良好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柑橘茶酒,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茶酒 感官评分 酒精度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黑苹果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17
作者 宋娟 康三江 +4 位作者 张海燕 曾朝珍 袁晶 慕钰文 苟丽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66,共8页
该研究以苹果为原料,采用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混合发酵制备黑苹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黑苹果最佳发酵工艺,系统探究了接种量、混菌比例、发酵温度和相... 该研究以苹果为原料,采用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混合发酵制备黑苹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黑苹果最佳发酵工艺,系统探究了接种量、混菌比例、发酵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黑苹果的颜色参数、褐变程度(A420 nm值)、类黑精含量、总酚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苹果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粘液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1.5∶1.0,混菌接种量7.5%,相对湿度54%,发酵温度56℃。在此优化条件下,黑苹果的类黑精含量为189.64 g/k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34.24μmol Trolox/g,FRAP值为31.09μmol Trolox/g,分别比未发酵的新鲜苹果提高了8.87倍、4.15倍和6.41倍。综上,黑苹果的类黑精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苹果 发酵工艺 类黑精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富含番茄红素的复合果蔬酒酿造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8
作者 周书来 吴丽 +3 位作者 王琪 刘琨毅 吴冬梅 何翠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2-248,共7页
为提高复合果蔬酒的番茄红素含量,以番茄、芒果、南瓜、枇杷为主要原料,采用果肉与果汁共同酿造技术制备复合果蔬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果蔬酒酿造的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糖度21.7%、酿... 为提高复合果蔬酒的番茄红素含量,以番茄、芒果、南瓜、枇杷为主要原料,采用果肉与果汁共同酿造技术制备复合果蔬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果蔬酒酿造的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糖度21.7%、酿酒酵母(1.3×10~7 CFU/m L)接种量5.5%、发酵温度20℃和发酵时间5.0 d的条件下,可获得色泽橙红透明、香气浓郁、滋味醇和的复合果蔬酒,其感官评分与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89.6分与40.63μg/m L;复合果蔬酒对ABTS+·、DPPH·、O_(2)-·、·OH清除率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54.76 mg/100 m L、39.71 mg/100 m L、20.08 mg/100 m L、30.18 mg/100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复合果蔬酒 感官评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红托竹荪菌托多酚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9
作者 柴林山 李剑梅 +3 位作者 张疏雨 陈飞 朱万芹 谢存一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为评价红托竹荪菌托中多酚类化合物水平,实现菌托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首先对4个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利用响应面法对筛选的4个因素进行提取条件优化,并分析菌托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获得红... 为评价红托竹荪菌托中多酚类化合物水平,实现菌托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首先对4个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利用响应面法对筛选的4个因素进行提取条件优化,并分析菌托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获得红托竹荪菌托多酚提取量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时间16 min,提取温度54℃,料液比1:15(g/mL)。最佳条件下,多酚的实际提取量为9.15 mg/g。菌托多酚呈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菌托多酚质量浓度为0.80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达到0.643 Troloxμmol/m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1.45%、79.02%和60.38%。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托富含多酚物质,且多酚具较好抗氧化活性,对菌托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可为菌托资源化利用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菌托 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黑曲霉转化橙皮苷制备橙皮素的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20
作者 陈玉婷 刘昊澄 +4 位作者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傅曼琴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3,共9页
该研究采用微生物转化法,以橙皮苷为底物,利用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CP-2)进行定向生物转化制备橙皮素,通过对黑曲霉菌种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恒温摇床转速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选择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三个重... 该研究采用微生物转化法,以橙皮苷为底物,利用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CP-2)进行定向生物转化制备橙皮素,通过对黑曲霉菌种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恒温摇床转速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选择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以探究出最适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Aspergillus niger CP-2生物转化的产物鉴定,确定为橙皮素,最终确定的最佳工艺为:黑曲霉接种量为10%、pH值为7.5、橙皮苷底物浓度为1.0 mmol/L、反应温度为37℃、恒温摇床转速为200 r/min。在此反应体系下反应24 h后,得到的橙皮素产率为63.90%;此外,转化产物橙皮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H_(2)O_(2)损伤HCK-8细胞的保护能力均高于转化底物橙皮苷,因此,黑曲霉的生物转化技术可为柑橘属副产物活性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橙皮素 橙皮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