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氏疟原虫抗氯喹株与氯喹敏感株在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和蛋白谱上的差异
1
作者 赵灿熙 《海南医学》 CAS 1991年第2期1-3,共3页
本研究观察了抗氯喹株及氯喹敏感株伯氏疟原虫在代谢方面的差异。纯分离的疟原虫经Disk-电泳分离后,用乳酸脱氢酶活力染色,氯喹敏感株疟原虫可见两个主带,抗氯喹株疟原虫只呈现一个主带。经SDS一电泳分离的标本以硝酸银染色后,氯喹敏感... 本研究观察了抗氯喹株及氯喹敏感株伯氏疟原虫在代谢方面的差异。纯分离的疟原虫经Disk-电泳分离后,用乳酸脱氢酶活力染色,氯喹敏感株疟原虫可见两个主带,抗氯喹株疟原虫只呈现一个主带。经SDS一电泳分离的标本以硝酸银染色后,氯喹敏感株疟原虫的蛋白分带显著多于抗氯喹株疟原虫,提示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后,在代谢方面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疟原虫代谢 抗氯喹株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和敏感株基因组DNA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克强 宋关鸿 +1 位作者 朱淮民 苏新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比较伯氏疟原虫敏感株 (N株 )和抗性株 (RC株 )基因组DNA差异。 方法 应用基因组DNA随机多态性扩增 (RAPD)和锚定引物扩增DNA(APAD) ,分别对抽提的伯氏疟原虫N株和RC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并对扩增的产物进行电泳 ,对结果进... 目的 比较伯氏疟原虫敏感株 (N株 )和抗性株 (RC株 )基因组DNA差异。 方法 应用基因组DNA随机多态性扩增 (RAPD)和锚定引物扩增DNA(APAD) ,分别对抽提的伯氏疟原虫N株和RC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并对扩增的产物进行电泳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 7条随机引物RAPD方法扩增出 44 0条DNA条带 ,其中RC株和N株的共有条带是 196条 ,差异带 43条。 84条锚定多聚A引物APAD方法扩增出 95 2条DNA条带 ,其中RC株和N株的共有条带是 43 6条 ,差异带 5 3条。两种方法得到N株和RC株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分别为 0 .89和0 .91;距离系数分别为 0 .197和 0 .15 5。 结论 伯氏疟原虫N株和RC株基因组DNA具有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氯喹 RAPD APAD 基因组DNA 药性 致病力
下载PDF
酮替芬、赛庚啶及苯噻啶抗疟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星清 周铭贤 +2 位作者 严自助 郭菁 任道性 《医药工业》 CAS 1988年第1期22-24,共3页
首次发现抗过敏药物酮替芬及其同类药物赛庚啶、苯噻啶对约氏疟原虫及伯氏疟原虫高度抗氯喹株均具有杀灭作用。酮替芬0.8mg/d×4及赛庚啶0.6 mg/d×4在抑制及治疗试验中均可使小鼠治愈,并不再复燃,但苯噻啶8mg/d×4则只能... 首次发现抗过敏药物酮替芬及其同类药物赛庚啶、苯噻啶对约氏疟原虫及伯氏疟原虫高度抗氯喹株均具有杀灭作用。酮替芬0.8mg/d×4及赛庚啶0.6 mg/d×4在抑制及治疗试验中均可使小鼠治愈,并不再复燃,但苯噻啶8mg/d×4则只能在抑制试验中使小鼠痊愈。初步讨论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抗疟效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替芬 赛庚啶 苯噻啶 约氏疟原虫 伯氏疟原虫高度抗氯喹株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基本消灭疟疾后输入性疟疾暴发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全勇 庄建安 郝家禄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127-127,129,共2页
目的 :探索基本消灭疟疾地区输入性疟疾的防治方法 ,控制疟疾传播。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 ,用体外法检测所感染虫株对氯喹的抗药性 ,分组观察治疗。结果 :采用磷酸咯萘啶治愈了抗氯喹疟疾患者 ,控制了疟疾传播 ;为治管输入性疟... 目的 :探索基本消灭疟疾地区输入性疟疾的防治方法 ,控制疟疾传播。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 ,用体外法检测所感染虫株对氯喹的抗药性 ,分组观察治疗。结果 :采用磷酸咯萘啶治愈了抗氯喹疟疾患者 ,控制了疟疾传播 ;为治管输入性疟疾暴发取得了新经验。结论 :及时查清输入性疟疾的感染虫株及药敏 ,采取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输入性 抗氯喹株 流行病学 防治
下载PDF
青嵩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产业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学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 2006年第2期31-33,共3页
近年来,中、南美洲、非洲及东南亚地区频频出现具有抗疟性的疟原虫株,其中恶性疟原虫抗氯喹株的增多使问题更加严重。疟原虫对氯喹、乙胺嘧啶以及奎宁和伯喹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据知1998年WHO开始实行“击退疟疾”计划,计划在12年... 近年来,中、南美洲、非洲及东南亚地区频频出现具有抗疟性的疟原虫株,其中恶性疟原虫抗氯喹株的增多使问题更加严重。疟原虫对氯喹、乙胺嘧啶以及奎宁和伯喹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据知1998年WHO开始实行“击退疟疾”计划,计划在12年间把疟疾致死人数降低一半。然而到2004年,疟疾致死人数反而由每年60—80万升至100多万。主要原因是疟原虫已经对传统一线药物氯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产生了抗药性,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制剂却保持非常好的疗效。目前有51个国家将其列为抗疟首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 衍生物 恶性疟原虫 抗氯喹株 乙胺嘧啶 东南亚地区 磺胺多辛 一线药物 生物制剂 南美洲
下载PDF
Apoptosis of erythrocytic stage parasites of Plasmodium berghei chloro-quine-resistant strain
6
作者 陈克强 宋关鸿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isis state at erythrocytic stage of Plasmodium berghei chloroquine-resistant (RC) strain. Methods: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optical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isis state at erythrocytic stage of Plasmodium berghei chloroquine-resistant (RC) strain. Methods: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optical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 were used. Patterns of genomic DNA structures and ultra-structures of the erythrocytic parasites were observed in ICA mice (infected with the RC strain) during rising and declining of parasitemia. Results: During the declining parasitemia, the erythrocytic stage parasites of the RC strain showed round or oval appearance with intact plasma membrane and shrank nuclei with no metabolic window, mitochondria or other membranaceous structures. Their DNA electrophoretogram revealed a ladder pattern which evidently differed from the parasites of the RC strain in the rising parasitemia and the chloroquine-sensitive (N) strain.Conclusion: The crisis state of the erythrocytic stage parasites of the P. berghei chloroquine-resistant (RC)strain is characterized by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Plasmodium berghei chloroquine-resistant stra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