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真菌PenicilliumoxalicumSCSGAF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污损和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玉林 陈茵 +5 位作者 徐新亚 张晓勇 郑智慧 农旭华 鲍洁 漆淑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9,共7页
利用pTLC、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为n-butyl isobutyl terephthalate(1),dibutyl terephthalate(2),1,3,7... 利用pTLC、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为n-butyl isobutyl terephthalate(1),dibutyl terephthalate(2),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3),1,6,7-trihydroxy-3-methoxy-anthraquinone(4),isorhodoptilometrin(5),citreorosein(6),emodin(7),methyl-3,8-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8),pinselin(9),secalonic acid D(10),quinolactacin C1(11),quinolactacin C2(12),quinolactacin A1(13),quinolactacin A2(14),quinolactacin B1(15),3-methyl-1H-indole-2-carboxyl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和7表现出强的抗草苔虫幼虫附着活性,EC50值分别为3.8和6.0μg/mL;化合物10和15分别对PTPIB和cathepsin B显示中等的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4.0和16.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 次生代谢产物 抗污损 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中抗污损活性皂苷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樊成奇 翟尚华 +4 位作者 陆亚男 杨桥 邵盛男 史航 何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海洋污损生物危害水产养殖,为发现抗污损的天然资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进行了抗污损活性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 海洋污损生物危害水产养殖,为发现抗污损的天然资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进行了抗污损活性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2)、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30-去甲基-12,20(29)-二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3),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初步的抗污损结果表明,皂苷3具有明显的杀灭污损生物藤壶的作用,活性与阳性对照CuSO4相近,但是对卤虫的毒性则远低于相同剂量的CuSO4;部分皂苷混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杀灭藤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皂苷 抗污损活性 藤壶
下载PDF
几种海洋抗污损化合物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靳翠丽 许明景 +3 位作者 胡波 朱鸿辰 张立奎 周晓见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8,共7页
本文研究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防污涂料毒性添加剂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Diuron)、2-methylthio-4-t-butylamino-6-cyclopropylamino-s-triazine(Irgarol 1051)、triphenylborane pyridine(TPBP)、Zinc pyrithione(Zn-Pt... 本文研究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防污涂料毒性添加剂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Diuron)、2-methylthio-4-t-butylamino-6-cyclopropylamino-s-triazine(Irgarol 1051)、triphenylborane pyridine(TPBP)、Zinc pyrithione(Zn-Pt)、Zinc bis(dimethyl thiocarbamate,Ziram)、Cu^(2+)的单一毒性和二元混合毒性.结果表明:对卤虫而言,6种化合物单一毒性按强弱排序为TPBP>Diuron>Ziram>CuSO_4>Irgarol 1051>Zn-Pt,它们对卤虫48 h的LC50分别为CuSO_49.1μg/cm^3、Diuron 8.0μg/cm^3、Irgarol 1051 12.0μg/cm^3、TPBP 0.07μg/cm^3、Zn-Pt 30.9μg/cm^3、Ziram 8.2μg/cm^3.对卤虫的二元联合毒性实验采用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结果显示:共有8个组合具有协同效应,包括Irgarol 1051/Diuron、Irgarol 1051/TPBP、Irgarol 1051/Ziram、Irgarol 1051/Zn-Pt、Irgarol 1051/CuSO4、Diuron/TPBP、Ziram/CuSO_4以及Zn-Pt/CuSO_4.其中Irgarol 1051/Ziram组合的MTI值高达2.740,Zn-Pt/CuSO_4组合更高达5.621.发现8个协同效应组合中有5个和Irgarol 1051有关,表明Irgarol 1051在基于毒性的防污涂料配方中有其良好的适应性,但进入海洋环境的Irgarol 1051具有引起较强生物毒性的环境风险.另有5个组合Diuron/Zn-Pt、Diuron/CuSO_4、TPBP/Ziram、TPBP/ZnPt、Ziram/Zn-Pt表现为一定程度拮抗作用,应在防污涂料配制中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抗污损化合物 卤虫 毒性联合效应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大连海区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对养殖网笼污损细菌的拮抗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悦欣 于书渤 +2 位作者 李俊 刘侃 曹善茂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从养殖网笼上分离的6株污损细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从藻类表面分离出的192株和从无脊椎动物表面分离出的127株附生细菌进行筛选,从中获得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为60株和49株,占其测试菌株的31.3%和38.6%。从不同海藻和无脊... 以从养殖网笼上分离的6株污损细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从藻类表面分离出的192株和从无脊椎动物表面分离出的127株附生细菌进行筛选,从中获得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为60株和49株,占其测试菌株的31.3%和38.6%。从不同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中可以筛选出不同得率的活性菌株,其抗菌谱和活性强度各不相同,将抗菌谱和活性强度两个参数结合,设置活性指数Index(I),经计算可知,P31、HE426和AU4111的活性最高,其I值(≥2.00)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可能帮助宿主阻止污损细菌等污损生物的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无脊椎动物 附生细菌 抗污损
下载PDF
抗污损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钱培元 《生命科学》 CSCD 2012年第9期1026-1034,共9页
首先对近年发表在学术期刊Biofouling上的一篇关于抗污损化合物的综述做一简短总结。其次,突出介绍了对无脊椎污损生物附着和变态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近来的进展。旨在给那些从事生物污损和抗污损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生物 海洋天然产物 抗污损 幼虫附着与变态 分子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淡水入侵生物沼蛤的污损机制与防污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佳兰 李世国 +1 位作者 张颖 战爱斌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13,共11页
沼蛤是一种典型的淡水入侵贝类,能够利用其分泌的足丝牢固黏附在多种水下基质表面,引起严重的生物污损问题。沼蛤污损不但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也给水利工程、交通运输、水产养殖等行业带来经济损失,已成为全球水生态系统安全和国民经济... 沼蛤是一种典型的淡水入侵贝类,能够利用其分泌的足丝牢固黏附在多种水下基质表面,引起严重的生物污损问题。沼蛤污损不但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也给水利工程、交通运输、水产养殖等行业带来经济损失,已成为全球水生态系统安全和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潜在威胁,相关防污工作亟待开展。欲从根本上解决沼蛤污损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和污损机制的深入解析,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研发更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防污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沼蛤污损生物学特性、污损机制和防污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沼蛤生物污损发生的主要机制如足探测识别、足丝黏附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也从物理、化学、生物和防污材料等角度阐述了现有的沼蛤污损控制措施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沼蛤生物污损现象,为揭示其作用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污措施、维护水生态系统安全提供数据支撑,综述内容对于水下仿生材料研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贻贝 沼蛤 生物 抗污损 足丝黏附 生物入侵
下载PDF
紫海胆肠道真菌Aspergillus sp.HDf2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物污损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蓉 何华 +3 位作者 詹夏菲 何晓娜 周文佳 郭志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492-8493,共2页
[目的]对紫海胆肠道曲霉菌Aspergillus sp.HDf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海洋生物污损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摇瓶液体发酵,运用柱层析等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4个γ-丁烯酸内酯类单体化合物(-)-spiculisporic acid、spiculisporic ac... [目的]对紫海胆肠道曲霉菌Aspergillus sp.HDf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海洋生物污损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摇瓶液体发酵,运用柱层析等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4个γ-丁烯酸内酯类单体化合物(-)-spiculisporic acid、spiculisporic acids B–D和1个secospiculisporic acid B,并且对其进行了抗藤壶幼虫附着活性测试。[结果]化合物spiculisporic acid B和secospiculisporic acid B在浓度为25 mg/L时均具有抗藤壶幼虫附着活性,其中化合物secospiculisporic acid B活性最强,其他化合物无活性。[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它具有抗生物污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 海洋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污损 藤壶
下载PDF
海洋真菌抗污损活性天然产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成 黄帅义 +3 位作者 王顺康 姜北 李海峰 王开玲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1258,共18页
黏附于海洋船舶或人工设施表面的污损生物给人类海洋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具有抗污损活性的化合物开发成防污涂料是目前防治海洋生物污损的最常用手段之一。而大量传统有机金属防污剂因其严重毒副作用被禁用,亟须开... 黏附于海洋船舶或人工设施表面的污损生物给人类海洋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具有抗污损活性的化合物开发成防污涂料是目前防治海洋生物污损的最常用手段之一。而大量传统有机金属防污剂因其严重毒副作用被禁用,亟须开发高效、环境友好型抗污损涂料。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高效、低毒/无毒抗污损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颇具环境友好型防污剂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2006年底至2020年6月报道的海洋真菌来源的69个抗污损活性天然产物及其5个合成衍生物,并将其按照化学结构分为脂肪酸、萜类、苯类、芳香醚、聚酮、生物碱和肽类7类,还包括部分抗生物膜活性天然产物。同时,对海洋真菌抗污损天然产物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天然产物 生物 抗污损 幼虫附着与变态
原文传递
抗生物污损型海水提铀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璐琰 文君 +1 位作者 胡胜 汪小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9-312,I0006,共15页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两大发展目标的提出,核能作为成熟的清洁能源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铀作为最重要的核燃料资源,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陆地铀矿资源的日益匮乏,为保证核燃料的长期充足供应,高效利...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两大发展目标的提出,核能作为成熟的清洁能源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铀作为最重要的核燃料资源,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陆地铀矿资源的日益匮乏,为保证核燃料的长期充足供应,高效利用海洋铀资源是解决铀供应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海洋中大量的微生物会对提铀材料的结构造成破坏并严重影响材料的吸附性能,海洋生物污损对海水提铀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开发抗生物污损型提铀材料对真实海水提铀的实施至关重要。本文综合总结了近年来各类抗生物污损型提铀材料的研制和发展,以及不同类别的抗生物污损材料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发展现状对抗生物污损提铀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生物 吸附材料
下载PDF
结合吸油和拒油成分的增强抗污损性涂料
10
《乙醛醋酸化工》 2019年第6期37-40,共4页
本发明提供涂层,以消除沉积在透明涂层上的持久油或油脂污渍的问题。一些变化提供了一种耐油抗污材料,其包括分散在连续基质内的离散夹杂物,其中离散夹杂物和连续基质中的一种是疏油材料,另一种是亲油性材料。具体的实施方案将分段聚氨... 本发明提供涂层,以消除沉积在透明涂层上的持久油或油脂污渍的问题。一些变化提供了一种耐油抗污材料,其包括分散在连续基质内的离散夹杂物,其中离散夹杂物和连续基质中的一种是疏油材料,另一种是亲油性材料。具体的实施方案将分段聚氨酯与疏油含氟聚合物和亲油性烃结合。一些实施方案利用疏油基质中的无机亲油性颗粒。一些实施方案将氨基甲酸乙酯硅烷交联剂与其他硅烷稠合,以形成亲油或疏油聚合物的连续基质中的疏油或亲油硅烷的离散结构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涂料,其中,由包含带电基团的线性交联聚氨酯的水分散体衍生出离散夹杂物和连续基质中的一种,另一种来源于含有带电基团的交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涂料 权利要求 涂层表面 亲油基 夹杂物 亲油性 抗污损
原文传递
结合吸油和拒油成分的增强抗污损性涂料(续)
11
《乙醛醋酸化工》 2019年第7期36-41,共6页
(上接第6期第40页)[0051]本发明的几个因素解决了当前的缺点(透明性、可扩展性和涂层寿命的有效性)。首先,涂层包括疏油和亲油区域,以有效地消除两个共生机制在宏观和微观尺度/纳米尺度上的指纹污迹。这将使涂层不仅能溢出多余的油,还... (上接第6期第40页)[0051]本发明的几个因素解决了当前的缺点(透明性、可扩展性和涂层寿命的有效性)。首先,涂层包括疏油和亲油区域,以有效地消除两个共生机制在宏观和微观尺度/纳米尺度上的指纹污迹。这将使涂层不仅能溢出多余的油,还能在擦拭后留下的涂层中吸收或运输剩余的油。第二,涂层可以保持许多商业应用所需的透明度和持续愉快的美学。第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聚氨酯涂层 异氰酸酯 油粒子 预聚物 亲油性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全氟聚醚 硅烷基 含氟聚合物 耐沾 抗污损
原文传递
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相关可培养细菌抗污活性筛选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方燕 潘丽霞 +3 位作者 易湘茜 林琳 王一兵 高程海 《广西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的相关可培养细菌。对获得的90株细菌,先用4株海洋污损指示菌进行活性初筛,获得11株具有抑制海洋污损指示菌生长的细菌后,再用2种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进行活性复筛,复筛得到5株对海... 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的相关可培养细菌。对获得的90株细菌,先用4株海洋污损指示菌进行活性初筛,获得11株具有抑制海洋污损指示菌生长的细菌后,再用2种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进行活性复筛,复筛得到5株对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有抑制活性的细菌。这5株细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Anthogorgia caerulea 海洋细菌 抗污损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研究
13
作者 苏志维 易湘茜 +4 位作者 邓家刚 郝二伟 侯小涛 米顺利 高程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38-2142,2192,共6页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 89,8. 72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代谢产物 海洋 藤壶幼虫
下载PDF
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YZ-7的次级代谢产物
14
作者 王鲁敏 肖翠平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为寻找抗污损活性先导化合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YZ-7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借助现代波谱学技术(NMR、MS、IR等)及文献数据确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并以海洋污损细菌为... 为寻找抗污损活性先导化合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YZ-7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借助现代波谱学技术(NMR、MS、IR等)及文献数据确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并以海洋污损细菌为抗污损活性筛选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污损活性初步评价。从真菌Penicillium sp. YZ-7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 (2)、(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22-dien-3β,7α-diol (3)、醌茜素(4)、环(脯氨酸-甘氨酸)(5)、N-乙酰基酪胺(6)、N-乙酰基色胺(7)、己六醇(8)、木糖醇(9)。化合物3和4对三种污损细菌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Penicillium 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污损活性
下载PDF
海鞘生物黏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佳威 李世国 +1 位作者 李茜 战爱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海鞘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在幼虫期可以通过头部前端的乳突结构快速并暂时性的附着于水下基质表面,之后相继发育出壶腹、黏附突起、匍匐枝等特异性黏附器官,实现成体的永久性黏附。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些特化的器官及其涉及的复杂... 海鞘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在幼虫期可以通过头部前端的乳突结构快速并暂时性的附着于水下基质表面,之后相继发育出壶腹、黏附突起、匍匐枝等特异性黏附器官,实现成体的永久性黏附。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些特化的器官及其涉及的复杂黏附与调控机制给海洋生物污损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从材料学角度上看,海鞘黏附机制为水凝胶或高效防污表面等新型仿生材料的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全面综述了海鞘幼体和成体两个阶段的黏附特征和机制,以及海鞘生物污损防控与仿生材料应用研究进展,并针对海鞘生物黏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从黏附组织器官的研究拓展、黏附蛋白质的鉴定与分析、特异性抗海鞘黏附材料设计、基于分子层面的海鞘黏附仿生研究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抗污损及仿生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生物 生物黏附 抗污损 仿生
下载PDF
海洋来源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成分和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程海 易湘茜 +3 位作者 林琳 谢文佩 龙彬 王一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0-1324,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枯草芽孢杆菌和真菌Cladosporium sp.发酵液中分离了8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2-O-...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枯草芽孢杆菌和真菌Cladosporium sp.发酵液中分离了8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2-O-butyl-1-O-(2’-ethylhexyl) benzene-1,8-dicarboxylate(2)、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戊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邻苯二甲酸二异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丁酯(6)、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壬酯(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癸酯(8).除化合物6以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以上三种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8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最强活性EC50为1.93±0.93 μg/mL(化合物8).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脂类结构单元、脂肪侧链、脂肪支链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海洋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的化学生态学效应及其机制
17
作者 高海春 蒋耀明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9期176-176,共1页
我们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筛选具有各种生态学效应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性状和生态学效应分门别类,从重要门类中挑选典型代表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系统地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在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8株抗... 我们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筛选具有各种生态学效应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性状和生态学效应分门别类,从重要门类中挑选典型代表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系统地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在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8株抗海洋生物病原细菌和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的活性菌株中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共分离鉴定了100余个次生代谢产物,发现39个新化合物和20多个具有抗污损、抗菌、海虾幼虫致死活性的化合物;初步阐明了一个具有强抗藤壶幼虫附着的生物碱抗附着的作用机制;对16个活性菌株的发酵液粗提物和活性化合物进行了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野外海上挂板实验,发现2个具有显著海上抗污损能力的活性物质。以S.oneidensis为模型菌株,深入研究微生物生态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调控。找到了细菌组装鞭毛丝的2个亚基的主要差异,并发现糖基化对鞭毛丝亚基的功能至关重要;明确了细菌对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适应性来自呼吸调控系统的转换,并进一步研究了硝酸/亚硝酸呼吸途径的调控机制;深入研究了细菌响应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表明青霉素通过一条全新的信号通路调控β-内酰胺酶基因的表达。我们还对S.oneidensis MR-1是如何应答由H2O2引起的氧胁迫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种细菌中,氧化应答机制和E.coli等一些研究过的菌株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代谢产物 抗污损活性物 硝酸/亚硝酸呼吸 鞭毛 氨苄 氧胁迫
下载PDF
微生物膜研究方法和潜在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曦 张洪勋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9,共6页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生物膜模式对其生命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前有关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其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的兴趣。然而,由于缺乏针对微生物膜结构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活性的高效的方法...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生物膜模式对其生命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前有关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其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的兴趣。然而,由于缺乏针对微生物膜结构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活性的高效的方法使研究工作受到限制。本文结合微生物膜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几种研究微生物膜的发生装置以及检测技术,并概述了几种潜在的控制和去除微生物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板法 共聚焦显微镜 荧光染色 自然抗污损物质
原文传递
皮秒激光制备超疏水聚合物微纳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世运 季凌飞 刚肖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135,共7页
为提高海洋设施聚合物涂层表面的抗生物污损性能,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皮秒激光直接刻蚀方法,在PDMS聚合物膜表面制备了单向微沟槽、网格微沟槽、微凹坑等不同微纳结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试样表面粗... 为提高海洋设施聚合物涂层表面的抗生物污损性能,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皮秒激光直接刻蚀方法,在PDMS聚合物膜表面制备了单向微沟槽、网格微沟槽、微凹坑等不同微纳结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试样表面粗糙度和微纳结构特征,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去离子水在不同试样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研究分析了皮秒激光加工参数对三类微纳结构PDMS膜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的影响,获得了具有超疏水性和强脱附性的微纳结构PDMS膜表面的皮秒激光加工方法,即:在PDMS膜表面制备网格微沟槽或微凹坑类微纳结构,微单元间距为50μm,皮秒激光加工工艺参数为激光能量密度1.536×10^14 W/m^2,激光扫描速率200 mm/s,激光重复加工5次。研究表明,利用皮秒激光刻蚀技术在PDMS膜表面加工制备优化设计的微纳结构,可以改善表面的超疏水性和脱附性能。聚合物膜层表面微纳结构的皮秒激光刻蚀技术在预防海洋生物污损方面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皮秒激光 表面微纳结构 聚合物 超疏水性 生物
原文传递
Phyto-Toxicity of Chromium in Maize: Oxidative Damage, Osmolyte Accumulation, Anti-Oxidative Defense and Chromium Uptake 被引量:3
20
作者 Shakeel Ahmad ANJUM Umair ASHRAF +4 位作者 Imran KHAN Mohsin TANVEER Muhammad SHAHID Abdul SHAKOOR WANG Longch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62-273,共12页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re immensely expose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stresses in which heavy metal stress receives serious concer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differ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re immensely expose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stresses in which heavy metal stress receives serious concer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different chromium (Cr) stress levels, i.e., O, 30, 60, 90, 120, and 150 μmol L^-1, on two maize genotypes, Wandan 13 and Runnong 35. Both genotypes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ir growth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Cr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plant tissues, alterations in osmolyte accumulation,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 activity to scavenge RO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 stress decreased the leaf area, cob formation, 100-grain weight, shoot fresh biomass, and yield formation, while Cr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maize tissues was found in the order of roots 〉 leaves 〉 stem ~ seeds in both genotypes. The increased Cr toxicity resulted in higher free proline, soluble sugars and total phenolic contents, and lower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However, enhanced lipid peroxidation was noticed in the forms of malondialdehyde,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 accumulation, and electrolyte leakage. The hyper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peroxidase, catalase, ascorbate peroxidase, especially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indicated that these anti-oxidative enzymes had a central role in protecting maize from Cr toxicity, especially for Wandan 13. Moreover, higher uptake and less translocation of Cr contents into the grains of Wandan 13 implied its importance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against soil Cr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ti-oxidative enzyme activity Cr accumulation Cr translocation heavy metal stress reactiveoxygen spec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