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高血压脑出血史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标准双抗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余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心脏支架置入术后要求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而脑出血后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者,对使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 目的:心脏支架置入术后要求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而脑出血后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者,对使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有高血压但无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53例作为对照者。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治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疗效结局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安全性结局为再发脑出血和主要出血。结果:共随访到22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26例。既往脑出血病史(HR:1.998,95%CI:1.164~3.415,P=0.012)和冠心病病史(HR:2.664,95%CI:1.388~5.111,P=0.003)是导致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既往脑出血病史并未增加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再发脑出血(HR:2.292,95%CI:0.368~14.254,P=0.199)和主要出血的风险(HR:1.467,95%CI:0.475~4.536,P=0.506)。结论:脑出血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是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脑出血病史的高血压患者,PCI术后,在标准双抗治疗下,再发脑出血和主要出血的风险未增加,但明显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需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高血压脑出血 双重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董长鸿 封岩 +2 位作者 江艳婷 高洁 蒋晓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使用Kapl...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PFS和OS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8+比值高于无反应组(P=0.038),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无反应组(P=0.036);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CD4+/CD8+比值越高,患者PFS和OS越长(P=0.001,P=0.023)。多变量Cox分析显示,治疗前CD4+/CD8+比值是预测PFS和OS的因素。此外,治疗后CD4+/CD8+比值、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越高,患者PFS越长(P=0.005,0.01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患者PFS和OS越长(P=0.001,P=0.016)。结论外周血CD4+/CD8+比值能够预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CD8+比值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PD-1治疗 卡瑞利珠单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杨 罗娟 +3 位作者 李敏丽 崔蓉 刘文斌 缪应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研究认为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遗传因素、...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研究认为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基于微信技术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金日霞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按病号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按病号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并在出院时口头教育其按指导执行,家属要实时监督。微信品管圈组的43例患者进行品管圈QCC护理,圈内成员其成立品管圈微信群进行信息沟通及交流;患者出院后便加入该微信群,通过采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以及公众号、朋友圈等多方位的立体化教育模式,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给予患者进行指导教育,并在半年以及一年后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微信品管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冠心病PCI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其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技术 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 冠心病 PCI术后 血小板双抗治疗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型疾病输注流程及护理体会
5
作者 余瑶 赵静 赵淑清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B12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型疾病的输注流程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于医院治疗关节病型疾病患者15例,对15例患者采取静脉注射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注射次数3~5次。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控制输注时间.并且...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型疾病的输注流程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于医院治疗关节病型疾病患者15例,对15例患者采取静脉注射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注射次数3~5次。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控制输注时间.并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向患者或者患者家人咨询治疗效果。结果关节病型疾病患者治疗2个月后,心理及生理都有较大改善,社会功能及健康自我意识等生命总体质量与治疗前相比都有很大提高。15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于一些轻微不良反应给予减缓输液速度的措施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型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3护理能有效预防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型 输注流程 护理体会
下载PDF
老年病人全麻术后拮抗治疗及恢复期管理的探讨
6
作者 刘红 耿茁 史金红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1-22,共2页
为探讨老年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拮抗药的应用原则及恢复期管理方法 ,以提高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安全性。对2 2例老年病人术后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2 2例病人中有 17人术毕通气量恢复不够 ,给予新斯的明 0 5~ 1mg静注 ;11人虽... 为探讨老年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拮抗药的应用原则及恢复期管理方法 ,以提高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安全性。对2 2例老年病人术后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2 2例病人中有 17人术毕通气量恢复不够 ,给予新斯的明 0 5~ 1mg静注 ;11人虽呼唤能睁眼但定向力欠佳 ,给予多沙普仑 30~ 10 0mg静注 ,其中 6人在恢复室留观 30~ 6 0min ,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拔管时收缩压和心率均升高。拔管后steward苏醒评分达 5~ 6分者 16人 ,送回病房后全部病人均达 5分以上。认为对老年病人的术后拮抗应谨慎 ,应有针对性的选择拮抗用药 ,而术中适当的麻醉用药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全身麻醉 恢复期 抗治疗
下载PDF
全麻下药物拮抗治疗海洛因依赖30例分析
7
作者 王彦昌 王妮荣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7期515-516,共2页
盐酸纳曲酮是目前防止阿片类药物依赖复吸的唯一一种药物,而一般戒毒方法在自愿戒毒机构很难成功接受纳曲酮治疗,结果其复吸率高达90%~99%,而使用纳曲酮治疗后,半年保守率可达20%~30%,如何尽快使用纳曲酮防止复吸,是目前药... 盐酸纳曲酮是目前防止阿片类药物依赖复吸的唯一一种药物,而一般戒毒方法在自愿戒毒机构很难成功接受纳曲酮治疗,结果其复吸率高达90%~99%,而使用纳曲酮治疗后,半年保守率可达20%~30%,如何尽快使用纳曲酮防止复吸,是目前药物依赖治疗专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使用全麻下药物拮抗脱毒(UROD)的方法治疗海洛因依赖30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依赖 海洛因依赖 抗治疗 全麻 盐酸纳曲酮 自愿戒毒机构 戒毒方法 防止复吸 药物拮 复吸率
下载PDF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伴EGFR T790M突变肺腺癌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熊志成 刘洋 +6 位作者 孙鑫 马洁韬 张树玲 孙丽 孙婧 张晓诺 韩琤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44-749,共6页
目的: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 目的: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替尼组、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每组各5只小鼠,给药方法:奥希替尼2.5 mg/kg/d或5 mg/kg/d,采用每天灌胃处理;贝伐珠单抗5 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接种后和给药期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周后处死裸鼠,活检整个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HIF-1α、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2周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较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HIF-1α、VEGF表达率和MVD显著降低(P<0.05),p-EGFR、p-AKT和p-ERK表达减少(P<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P<0.05),上述因子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比较,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p-EGFR、p-AKT、p-ER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个联合组之间,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上述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能够显著增加奥希替尼对伴EGFR T790M突变的肺腺癌移植瘤的杀伤能力。贝伐珠单抗与奥希替尼协同作用是通过降低肿瘤中VEGF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双抗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临床指南到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任静 王永乐 +1 位作者 刘亭亭 牛小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96-2700,2706,共6页
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较高的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在过去几年,关于卒中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使人们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早期运用抗血小板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9年BMJ指南已推荐... 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较高的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在过去几年,关于卒中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使人们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早期运用抗血小板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9年BMJ指南已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期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但双抗的使用指征仍存在争议,尚未在真实世界中更广泛的人群中获得验证。本文结合相关临床指南,分析了近几年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并借助真实世界证据,探讨目前推荐的双抗治疗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的依从性和获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重血小板治疗 真实世界证据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慢性CSC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曦 刘庆淮 刘肖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2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安全性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我们给予6例6眼慢性CSC患者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IVB治疗。5例患者在第一次注射后...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安全性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我们给予6例6眼慢性CSC患者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IVB治疗。5例患者在第一次注射后3mo接受了第二次相同剂量的注射。注射后1,3,6,12,24mo时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OCT、眼底荧光素造影(FFA)。结果:第一次玻璃体腔注射IVB后,2例患者视网膜下液(SRF)完全吸收,但其中1例在随访至3mo复发;3例患者SRF有小幅度上升或下降;1例患者的SRF先上升后明显下降;再次进行IVB后,3例患者SRF完全吸收,其他的3例患者SRF无明显变化。但是SRF的吸收与视力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治疗前后1,2a患者的视力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无一例出现眼内炎。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VB对于治疗慢性CSC患者是安全的,对促进SRF的吸收有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结果来看,IVB对于慢性CSC患者的远期视力预后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贝伐单 VEGF治疗
下载PDF
PD-1单抗治疗晚期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宁洁 焦洋 +3 位作者 彭万仁 杜瀛灜 马泰 顾康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997-1003,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单药及联合化疗和/或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晚期HER-2阴性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单药及联合化疗和/或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晚期HER-2阴性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9例仅接受PD-1单抗治疗,20例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23例接受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28例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和治疗线数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0例患者中无CR病例,获PR 15例、SD 34例、PD 31例,有效率(RR)为18.8%,疾病控制率(DCR)为61.2%。中位随访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95%CI:2.8~3.2)个月,其中二线治疗(n=40)的DCR为77.5%,中位PFS为4.0(95%CI:2.9~5.1)个月,优于三线治疗(n=26)的46.2%和3.0(95%CI:2.3~3.7)个月,以及四线及多线治疗(n=14)的42.8%和2.2(95%CI:1.3~3.1)个月(P=0.005)。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组(n=28)的中位PFS为4.0(95%CI:1.7~6.3)个月,仅接受单药PD-1单抗治疗组的中位PFS为3.0(95%CI:0.9~5.1)个月,联合化疗组为3.0(95%CI:2.6~3.4)个月,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组为3.0(95%CI:2.1~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全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乏力、转氨酶升高、纳差、中性粒细胞减少,以1~2级为主,3例患者因3~4级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PD-1单抗联合治疗用于晚期HER-2阴性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且越早线使用患者获益越明显。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学治疗 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血管扩张剂和钙离子拮抗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荔宾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8期851-851,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血管扩张剂 临床分析 抗治疗 钙离子 糖尿病(DM) 多脏器损害 B族维生素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VEGF雷珠单抗治疗后OCTA的变化
13
作者 杨主敏 黄星 +2 位作者 刘圣慧 李娟娟 王鲜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VEGF雷珠单抗治疗后OCTA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VEGF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给予患者常规检查及OCTA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VEGF雷珠单抗治疗后OCTA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VEGF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给予患者常规检查及OCTA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为(15.18±0.64)%,治疗后1周为(13.98±0.68)%,治疗后1个月为(14.09±0.75)%及治疗后3个月为(12.85±0.81)%,治疗前,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流灌注为(33.02±1.54)%,治疗后1周为(31.35±1.67)%,治疗后1个月为(31.25±1.79)%及治疗后3个月为(28.27±1.85)%,治疗前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面积为(0.29±1.76)mm^(2),治疗后1个月面积(0.08±0.08)mm^(2)。治疗后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流灌注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面积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A因具有多种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OCTA可了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抗VEGF雷珠单抗治疗后病变位置的变化,了解病情的发展,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VEGF雷珠单抗治疗 OCTA 常规检查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BRVO-ME的临床疗效及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静 张月玲 +3 位作者 杨娜 顾朝辉 王丽英 王冬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3-679,共7页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06/2019-05于我院眼科确诊的BRVO-ME患者25例25眼,均接受每月1次...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06/2019-05于我院眼科确诊的BRVO-ME患者25例25眼,均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第3次玻璃体腔注射1mo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CT和OCTA)技术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估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的血管长度密度(VLD)、血管灌注密度(VPD)、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通过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分析一环和二环(中央凹)的N1、P1波潜伏期及P1波振幅密度。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BCVA(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0.323±0.086 vs 0.773±0.304,P<0.05);CMT显著降低(239.385±33.175μm vs 489.346±137.453μm,P<0.05),而VLD、VPD、FAZ均无明显变化(P>0.05);一环和二环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显著降低,且P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BCVA、VLD、VPD、FAZ与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ME可显著降低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及黄斑区结构和功能,年龄、基线BCVA、黄斑区微结构参数可作为评估视力改善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VEGF治疗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384,共1页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制剂。为了扩大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适应证,大量研究继续探索贝伐单抗...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制剂。为了扩大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适应证,大量研究继续探索贝伐单抗在一线治疗的联合形式外,还致力于探索其在后线及跨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肿瘤临床》 抗治疗 安全性 临床研究 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
1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81-1081,共1页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制剂。为了扩大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适应证,大量研究继续探索贝伐单抗...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制剂。为了扩大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适应证,大量研究继续探索贝伐单抗在一线治疗的联合形式外,还致力于探索其在后线及跨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肿瘤临床》 抗治疗 安全性 临床研究 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草酸铂与5-FU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结肠癌术后肠梗阻1例报道
17
作者 耿一婷 李薇 殷咏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9-689,共1页
关键词 结肠肿瘤/药物疗法 肠梗阻/病因学 单克隆/治疗应用 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应用
下载PDF
既往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HBV再激活和肝损伤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18
作者 游小芳 刘卫平 +3 位作者 任颖佳 王悦 王国洪 徐国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调查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在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淋巴瘤住院患... 目的调查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在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淋巴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收集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BNHL合并既往HBV感染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年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 DNA、肝功能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等资料以分析相应患者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结果共纳入基线HBV DNA阴性、连续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2、每周期治疗前定期检测血清ALT水平的BNHL合并HBV既往感染者98例,其中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65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33例。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6.2%(17/65)和18.2%(6/33)(χ^(2)=0.774,P=0.379);2组中定期检测HBV DNA水平且监测间隔≤3个月的患者分别为35例和9例,对应HBV再激活率分别为0%(0/35)和11.1%(1/9)(P=0.205),1例HBV再激活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8例患者均未发生HBV相关肝炎。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后1年,2组中分别有41例和24例患者可在医生工作站查询到包含肝功能在内的就诊记录等资料,对应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3%(3/41)和12.5%(3/24)(χ^(2)=0.064,P=0.800);2个亚组中定期检测HBV DNA水平且监测间隔≤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24例和5例,对应HBV再激活例数均为0;65例患者均未发生HBV相关肝炎。结论合并HBV既往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NH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定期监测HBV DNA和肝功能水平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利妥昔单 预防性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下载PDF
抗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抗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对肿瘤浸润T细胞密度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维清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肿瘤浸润T细胞密度、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4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70例进展...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肿瘤浸润T细胞密度、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4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70例进展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按原有二线与三线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多西他赛治疗,给予实验组应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经3个月的治疗效果、肿瘤T细胞及分布、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68.57%显著高于对照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5,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提高,CD3^(+)/CD8^(+)较治疗前降低,而实验组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2.73,4.496,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9,P<0.05)。结论:应用抗PD-1/PD-L1单抗治疗进展期NSCLC的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单抗治疗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浸润T细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疏四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9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5—2014-05于我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对症处理,纠治原发病,维持营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第1天予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5—2014-05于我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对症处理,纠治原发病,维持营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第1天予阿司匹林片300mg,第2天后予阿司匹林片100m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第1天予阿司匹林片300mg,氯吡格雷片300mg顿服,第2天后予阿司匹林片100mg/d,氯吡格雷片75mg/d,2组疗程均14d;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增高,而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