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粗骨料品质对混凝土抗溶蚀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惠 王震 +3 位作者 郝亚利 朱平华 王新杰 陈春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基于硝酸加速溶蚀试验方法,分别对100%取代率下不同品质(Ⅰ类、Ⅱ类和Ⅲ类)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天然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溶蚀耐久性进行对比研究,并从宏观力学性能退化及内部微观结构损伤方面进一步揭示混凝土抗溶蚀性能经时劣化规律和损伤... 基于硝酸加速溶蚀试验方法,分别对100%取代率下不同品质(Ⅰ类、Ⅱ类和Ⅲ类)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天然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溶蚀耐久性进行对比研究,并从宏观力学性能退化及内部微观结构损伤方面进一步揭示混凝土抗溶蚀性能经时劣化规律和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品质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与骨料物理性能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溶蚀环境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质量损失率、溶蚀深度随溶蚀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但随着粗骨料品质的降低,却并不一定严格增大,会出现阶段性差异。由SEM图像可知,溶蚀前后,低品质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差异明显。由溶蚀深度与溶蚀时间的拟合公式可知,3类品质骨料制备的混凝土均满足软水环境中的水工结构使用要求,低品质(Ⅲ类)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可用于一代服役50 a的水利工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抗溶蚀性能 耐久性
下载PDF
黏土水泥浆材抗溶蚀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思佳 张贵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研究黏土水泥浆材结石抗溶蚀性能,采用自制的压滤装置进行了注浆模拟试验,采用浸析法测得不同压力下注浆结石的CaO累计溶出量,并结合扫描电镜照片和吸水动力学法研究不同黏土掺量下结石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黏土水泥浆材水灰比越大,... 为研究黏土水泥浆材结石抗溶蚀性能,采用自制的压滤装置进行了注浆模拟试验,采用浸析法测得不同压力下注浆结石的CaO累计溶出量,并结合扫描电镜照片和吸水动力学法研究不同黏土掺量下结石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黏土水泥浆材水灰比越大,结石的CaO累计溶出量越小;速凝剂掺量越高,CaO累计溶出量越大;黏土掺入水泥浆液能改善结石的孔隙均匀性,减小速凝剂的不利影响;考虑压滤效应时,黏土水泥、纯水泥结石的CaO累计溶出率分别减小5%、1.4%左右,黏土水泥比纯水泥浆材结石的抗溶蚀性能提高更明显。为获得良好的抗溶蚀性能,工程实践使用黏土水泥浆材灌浆防渗,黏土的掺量不宜超过45%,速凝剂掺量不宜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水泥浆材 压滤效应 浸析试验 抗溶蚀性能
下载PDF
隧道衬砌混凝土抗溶蚀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钊 周莹 +3 位作者 伍洲 穆松 张建喜 刘凯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2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广东某隧道工程为例,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和砂率对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溶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溶蚀性能均提高;掺入适... 以广东某隧道工程为例,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和砂率对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溶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溶蚀性能均提高;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降低了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但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溶蚀性能;随着砂率的增加,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先降低后提高,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溶蚀性能提高,最佳砂率为45%;综合对比得到了各因素对混凝土抗溶蚀性能的提高效果为: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衬砌混凝土 抗溶蚀性能 水胶比 矿物掺合料 砂率
下载PDF
粘土水泥注浆材料抗水溶蚀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小梅 张贵金 《湖南水利水电》 2013年第2期44-47,共4页
文章通过大样本浸泡试验,选用粘土水泥膏浆、粘土水泥稳定浆液及相同水灰比、水固比的纯水泥试件,分别在纯水和某工程地下水中浸泡,测量各浸泡溶液的CaO溶出量情况,研究粘土水泥浆材的抗水溶蚀性能,评价粘土水泥浆材的耐久性能。试验结... 文章通过大样本浸泡试验,选用粘土水泥膏浆、粘土水泥稳定浆液及相同水灰比、水固比的纯水泥试件,分别在纯水和某工程地下水中浸泡,测量各浸泡溶液的CaO溶出量情况,研究粘土水泥浆材的抗水溶蚀性能,评价粘土水泥浆材的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粘土水泥膏浆抗溶蚀性能优于粘土水泥稳定浆液,稳定浆液抗溶蚀性能优于同水固比的纯水泥试件,即粘土水泥浆材的耐久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水泥灌浆材料 耐久性 抗溶蚀性能
下载PDF
Study the Effect of Boron and Titanium to Resist Corrosion in the Salt Solution for the Alloy (Al-Cu-Mg)
5
作者 Jassim M. Salman Qaiss M. Shyaa +1 位作者 Abdulazeez O. Mousa Saadon A. Aow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The alloy (AI-Cu-Mg) alloy important one dating back to the series (2xxx) where copper foundries basic elem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number (2), the study relied on foundries add elements boron (B) and titanium... The alloy (AI-Cu-Mg) alloy important one dating back to the series (2xxx) where copper foundries basic elem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number (2), the study relied on foundries add elements boron (B) and titanium (Ti) and then use a heat treatment (homogeniz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saline (NaC1 3.5%) of the base alloy (A1-Cu-Mg), was prepared four types of alloys (A, B, C, D) depending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saline solution was the best resistance in the alloy (D) (A1-2% Cu-2% Mg-0.1% B-1.0% Ti)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bullion when an examination of corrosion of the alloy prepared after homogenizing. But by examin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alloy ingot turned out that (D) is softer than the rest of the surface alloys and this is due to the addition of boron and titanium together increases surface smoothness in alloys because it works to reduce the gra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y (AI-Cu-Mg) the surface roughness Titanium (Ti) Boron (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