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洞门抗滑模型试验及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忠盛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对隧道洞门进行大量的抗滑模型试验 ,得到了洞门基底的摩擦系数的样本值 ,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了基底的摩擦系数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及其概率分布类型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洞门抗滑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
关键词 隧道 洞门 基底 摩擦系数 模型试验 可靠度 抗滑模型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端宜 李彦标 潘艳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最后借助激光纹理扫描仪对一定轮载次数作用后的试件分别进行扫描。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S型函数的沥青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衰变模型,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对抗滑性能的独立和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结合S型函数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沥青超薄磨耗层性能的演变过程;空隙率影响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空隙率越大,则超薄磨耗层的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越大;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受沥青胶结料等级影响更大,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越高,则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越慢;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等级对超薄磨耗层微观构造深度中后期衰减速率的影响相当。因此,在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设计时,选择大空隙率的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耐久性是有益的,而沥青胶结料的性能等级则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加速加载试验 性能衰变模型 3D激光纹理扫描 宏观纹理 微观纹理
下载PDF
基于GBDT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感知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战友 邓强胜 +3 位作者 罗志伟 刘成 张傲南 邱延峻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为了克服接触式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适用范围局限、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较差的缺陷,文章通过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感知模型。研究选取巴通万高速公路上的12个测试站点,收集了216组原始数据,... 为了克服接触式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适用范围局限、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较差的缺陷,文章通过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感知模型。研究选取巴通万高速公路上的12个测试站点,收集了216组原始数据,对路面三维纹理数据进行面积分层,并提取宏微观纹理指标。然后将不同面积占比下的宏微观纹理特征指标、测试温度及摩擦系数BPN分别代入模型中,并与决策树、随机森林、线性回归三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以40%为最佳切割面,GBDT路面抗滑性能感知模型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测试集R2达到0.8732,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估沥青路面抗滑性能。GBDT感知模型参数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具有显著性影响,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其宏微观纹理特性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差异性较大。研究验证通过非接触式路面纹理测试替代现有的接触式路面摩擦测试的可能性,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以期推动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性能感知模型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宏微观纹理
下载PDF
基于表面构造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抗滑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方冉 巩金海 常媛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4,共8页
利用T10型测试车测试了某机场水泥混凝土跑道不同区段摩擦因数,利用照相法和特征描述法对道面不同尺度的构造进行了特征分析,基于测试结果,探讨了道面构造对其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构造特征参数的道面抗滑能力表达模型。根据... 利用T10型测试车测试了某机场水泥混凝土跑道不同区段摩擦因数,利用照相法和特征描述法对道面不同尺度的构造进行了特征分析,基于测试结果,探讨了道面构造对其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构造特征参数的道面抗滑能力表达模型。根据对道面宏观、粗观和细观构造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构建了基于构造特征的道面抗滑摩擦因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特征相近的道面,其构造深度为0.6~0.7cm时,摩擦因数为0.40~0.42;构造特征差异较大时,构造深度分别为0.70、0.78cm的区域,摩擦因数分别为0.43、0.75,构造特征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道面构造特征的参数化分析,采用道面抗滑摩擦因数模型可定量分析旧道面抗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道面 表面构造 抗滑模型 构造参数 摩擦因数
原文传递
轮胎-沥青路面摩擦测试及抗滑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苗 童铈尧 +1 位作者 孔令云 石林林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4,共13页
基于近年国内外沥青路面的抗滑研究现状,对摩擦测试方法与抗滑理论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定点及连续测试两方面对比了路面摩擦测试装置,发现不同设备所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充分;接下来,总结了路表纹理特性,相应检... 基于近年国内外沥青路面的抗滑研究现状,对摩擦测试方法与抗滑理论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定点及连续测试两方面对比了路面摩擦测试装置,发现不同设备所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充分;接下来,总结了路表纹理特性,相应检测方法及纹理参数的应用;随后,从路面材料角度讨论了集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质与路面摩擦性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温度、污染物及水等环境对路面抗滑能力的影响;最后,从轮胎、橡胶材料摩擦作用、轮胎-路面摩擦3个方面总结了轮胎-路面摩擦模型的研究进展。发现集料的类型与质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导致沥青路面路表纹理复杂多样的重要因素。而在温度、水的耦合作用下,轮胎与具有路表纹理的路面之间的摩擦行为将更加复杂,现有模型在表征胎路摩擦机理上仍有欠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对各摩擦测试方法归一化,并对纹理参数与摩擦系数的显著性分析进行量化,提高各数据的利用效率;同时结合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分析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胎路摩擦行为,进一步深入路面抗滑机理和抗滑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性能 综述 摩擦测试 抗滑模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胎-梁耦合的湿滑跨座式单轨梁面抗滑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阳 雷振国 陈柏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了确保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安全,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在雨天、冰雪、潮湿环境下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算法(CEL)和有限元方法构建耦合关联的轮胎-梁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积水深度、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 为了确保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安全,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在雨天、冰雪、潮湿环境下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算法(CEL)和有限元方法构建耦合关联的轮胎-梁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积水深度、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轮轨垂向力和轮轨应力等参数的变化情况,解析水膜厚度与轮轨垂向力以及轮胎应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参数数值变化受到梁面抗滑性能影响,这是引发行车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车辆轮胎接触垂向力随着梁面积水厚度的增加快速降低,从而引起车轮漂移、瞬间打滑现象。研究成果可为跨座式单轨制定行车安全的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 抗滑模型 性能 轮轨垂向力 轮轨应力
下载PDF
基于模型分析法多指标评价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厉业锋 《北方交通》 2014年第10期49-52,共4页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抗滑指标单一,难以真实评价路面抗滑特性的问题,基于国内外路面抗滑模型分析,对不同行车环境下路面的抗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多指标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滑模型能够较好模拟路...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抗滑指标单一,难以真实评价路面抗滑特性的问题,基于国内外路面抗滑模型分析,对不同行车环境下路面的抗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多指标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滑模型能够较好模拟路面的抗滑行为,综合考虑路面因素和行车因素影响,能够全面反映沥青路面的抗滑特性,采用多指标方法评价路面抗滑性能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标 沥青路面 抗滑模型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高温潮湿地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忠财 易强 +1 位作者 谢远耀 刘宇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第2期42-44,88,共4页
为了研究广西雨热同期气候特点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文章以广西区内典型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自然衰减数据为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广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通过数据拟合验证了可表征广... 为了研究广西雨热同期气候特点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文章以广西区内典型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自然衰减数据为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广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通过数据拟合验证了可表征广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模型。研究发现:广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在通车一年左右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第二、第三年路面抗滑性能快速衰减;广西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较大,这种气候特点越显著,对抗滑性能的影响越大,具体体现在同一路段沿线不同的行政区划内抗滑衰减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各路段的拟合结果表明模型参数中的抗滑衰减速度b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衰减规律 衰减模型 衰减速度
下载PDF
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技术与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郑木莲 朱洪涛 +1 位作者 陈拴发 王秉纲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313-318,共6页
公路路面良好的抗滑性能是行车安全的保障,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路面的抗滑能力不足,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评述了国内外路面抗滑机理研究发展状况,并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路面常用抗滑测试技术及评价模... 公路路面良好的抗滑性能是行车安全的保障,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路面的抗滑能力不足,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评述了国内外路面抗滑机理研究发展状况,并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路面常用抗滑测试技术及评价模型,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路面抗滑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 机理 测试技术 性能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沥青路面薄层环氧铺装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
10
作者 谭祺琦 朱洪洲 +2 位作者 代思 马涛 葛琦 《公路交通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6,共9页
为研究薄层环氧铺装材料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采用4种粒径在1~4 mm范围内的骨料颗粒并结合双组份环氧树脂材料组成了抗滑磨耗层。经过10 h的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后,分析了不同粒径耐磨颗粒、不同岩性抗滑骨料及不同施工工艺条件下薄层... 为研究薄层环氧铺装材料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采用4种粒径在1~4 mm范围内的骨料颗粒并结合双组份环氧树脂材料组成了抗滑磨耗层。经过10 h的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后,分析了不同粒径耐磨颗粒、不同岩性抗滑骨料及不同施工工艺条件下薄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利用数学模型对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值进行了拟合与回归分析,通过分析数学模型中参数a的绝对值得到了对环氧树脂薄层抗滑耐久性能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基于荷载作用次数和抗滑指标的稳态方程及抗滑衰变通用模型。结果表明:抗滑骨料粒径越大,薄层的抗滑性能越好;选择玄武岩或辉绿岩作为骨料的薄层,其抗滑能力的综合表现好于金刚砂和陶瓷颗粒;在单层砂浆涂抹工艺下制作成型的薄层试件其抗滑性能衰减幅度虽然不大,但由于抗滑骨料与黏结剂混合搅拌后导致薄层表面的抗滑性能下降,综合来看,在双层铺洒工艺下制作成型的薄层试件其抗滑性能最好;不同岩性的骨料对薄层抗滑耐久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不同施工工艺,而粒径大小的影响程度最小;该稳态方程能够缩短40%左右的测试时间,显著提高了试验效率。所提出的抗滑衰变通用模型能够为相关实际工程案例中抗滑耐久性能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衰变通用模型 试验研究 小型加速加载 薄层环氧铺装材料 性能 稳态方程
原文传递
考虑黏结特性的水电地下洞室块体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文倩 佟大威 +3 位作者 王振 鲁文妍 朱晓斌 钟登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9-375,共7页
在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的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震作用下块体可能出现滑移失稳甚至破坏,将会给工程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地下洞室块体的抗滑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工程中块体与周边岩体界面上存在黏结作用,而ABAQUS的接... 在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的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震作用下块体可能出现滑移失稳甚至破坏,将会给工程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地下洞室块体的抗滑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工程中块体与周边岩体界面上存在黏结作用,而ABAQUS的接触属性中自带的抗滑模型未考虑该特点,为此建立了考虑黏结强度影响效应的地下洞室块体修正抗滑模型,完善了块体与基岩间的静态作用与动态相对滑动的影响机理.通过验证模型与工程算例,研究了块体在静态及动态荷载激励下的响应特征与稳定性,实现了抗滑模型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验证.对比经典抗滑模型与修正抗滑模型的分析结果,在重力阶段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1.04,cm和0.05,cm,在地震过程中的平均竖向位移与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2.24,cm、3.91,cm和2.07,cm、3.38,cm.上述结果反映了块体在黏结特性的作用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依次改变抗滑接触属性中的关键参数,讨论了摩擦系数及黏聚力对块体响应与接触面动态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块体 地下洞室 抗滑模型 动力响应分析 ABAQUS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群相邻块体地震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文倩 佟大威 +2 位作者 王振 朱晓斌 鲁文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6-202,共7页
为了更好地模拟地下洞室中存在的相邻块体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运动与动态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考虑块体间黏结强度影响的地下洞室相邻块体动力抗滑模型,并通过数值模型分析了该抗滑模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在工程实例分析中,采用经典... 为了更好地模拟地下洞室中存在的相邻块体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运动与动态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考虑块体间黏结强度影响的地下洞室相邻块体动力抗滑模型,并通过数值模型分析了该抗滑模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在工程实例分析中,采用经典抗滑模型时Ⅰ类相邻块体中两块体水平X向位移在整个地震阶段的均方根值分别为2.16 cm和2.02 cm,采用修正抗滑模型时两块体对应响应值分别为2.00 cm和1.94 cm;Ⅱ类相邻块体中两块体在经典抗滑模型与修正抗滑模型条件下的对应响应值分别为3.68cm和3.65cm与3.55cm和3.54cm,上述结果反映了相邻块体在黏结特性的作用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相邻块体 黏结特性 抗滑模型 地震响应
下载PDF
Limit analysis method for active earth pressure on laggings between stabilizing piles 被引量:2
13
作者 WANG Ming-min WU Shu-guang WANG Gui-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196-204,共9页
Stabilizing pile is a kind of earth shoring structure frequently used in slope engineering. When the piles have cantilever segments above the ground,laggings are usually installed to avoid collapse of soil between pil... Stabilizing pile is a kind of earth shoring structure frequently used in slope engineering. When the piles have cantilever segments above the ground,laggings are usually installed to avoid collapse of soil between piles. Evaluating the earth pressure acting on lagging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design process.Since laggings are usually less stiff than piles,the lateral pressure on lagging is much closer to active earth pressure.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on lagging more accurately,first,a model test of cantilever stabilizing pile and lagging systems was carried out. Then,bas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three-dimensional sliding wedge model was established. Last,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the total active force on lagging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approach of limit analysis.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total active force on lagging calculated by the formula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force on a same-size rigid retaining wall obtained from Rankine's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fit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Parametric studies show that the total active force on lagging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lagging height and the lagging clear span; while decreases asthe soil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soil cohesion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zing pile Lagging Active earth pressure Limit analysis method Sliding surface
下载PDF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e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multitrace seismic impedance invers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Zhong Fei-Yan Zhou Lu +3 位作者 Dai Rong-Huo Yin Cheng Zhao Hu Xu Liang-Ju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54-62,129,共10页
The conventional poststack inversion uses standard recursion formulas to obtain impedance in a single trace.It cannot allow for lateral regularization.In this paper,ID edge-preserving smoothing(EPS)fi lter is extended... The conventional poststack inversion uses standard recursion formulas to obtain impedance in a single trace.It cannot allow for lateral regularization.In this paper,ID edge-preserving smoothing(EPS)fi lter is extended to 2D/3D for setting precondition of impedance model in impedance inversion.The EPS filter incorporates a priori knowledge into the seismic inversion.The a priori knowledge incorporated from EPS filter preconditioning relates to the blocky features of the impedance model,which makes the formation interfaces and geological edges precise and keeps the inversion procedure robust.Then,the proposed method is performed on two 2D models to show its feasibility and stability.Last,the proposed method is performed on a real 3D seismic work area from Southwest China to predict reef reservoirs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trace impedance inversion edge-preserving smoothing preprocessing of inversion reef reservoi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