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焦虑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80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芳 柳玉强 高庆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观察抗焦虑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在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黛力新10.5mg(早、中餐后)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抗焦虑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在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黛力新10.5mg(早、中餐后)治疗,对照组仅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每周随访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胃灼热、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症状评分及疗效判断。结果:在症状缓解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焦虑药联合PPI治疗GERD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PPI,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物疗法 抗焦虑药/治疗应用 氟呱噻吨/治疗应用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合并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抗焦虑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董会奕 衣为民 +1 位作者 张斌 杨海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01/2004-09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知情,并能... 目的:观察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01/2004-09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知情,并能积极配合检查。②焦虑障碍程度评估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犤包括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躯体性焦虑(肌肉系统)症状、躯体性焦虑(感觉系统)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以及会谈时行为表现等14项症状。根据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其界定为0~4分5个等级,0分为无焦虑症状,4分为症状极重。总分<7分为无焦虑症状,≥14分为肯定有焦虑症状,≥7分,<14分为可能有焦虑症状犦。评分在入院后3d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进行。③经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确定有焦虑症状存在的冠心病患者160例。设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7分的198例冠心病患者为单纯冠心病组,在对其实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后给常规药物治疗4周。④随机将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14分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2组:焦虑治疗组和焦虑对照组各80例。焦虑对照组与单纯冠心病组的治疗方法相同。焦虑治疗组在前两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20mg/d,治疗4周。⑤所有患者于治疗4周末时接受第2次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由相同的评定员以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介入治疗及4周常规药物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治疗4周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的减分幅度,并观察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⑥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258例均完成量表评估并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临床症状发生率:单纯冠心病组的典型冠心病症状发生率高于合并焦虑组,但其差异不明显(P>0.05),而不典型性冠心病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焦虑组(P<0.05)。②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发生率:单纯冠心病组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焦虑对照组患者典型冠心病症状缓解率同样达到100%,但不典型性冠心病症状的缓解率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焦虑治疗组典型冠心病症状缓解率与焦虑对照组相近(P>0.05),非典型性冠心病症状及焦虑和抑郁心境缓解率明显高于焦虑对照组(P<0.05)。③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情况:经过4周干预治疗后,焦虑治疗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中躯体焦虑、精神焦虑因子评分及总分减分幅度明显高于焦虑对照组(12.4±2.6,11.8±2.8,23.1±3.0;2.7±1.5,3.0±1.7,6.2±3.2,P<0.05)。④氟西汀治疗4周,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①合并焦虑的冠心病患者不典型冠心病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焦虑的冠心病患者。②冠状动脉介入血运重建治疗及术后药物治疗对无焦虑症状的单纯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合并焦虑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依然存在的不典型冠心病症状是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卫生问题躯体化的表现,对合并焦虑冠心病患者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冠心病患者不典型冠心病症状发生率及焦虑障碍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 焦虑/物疗法 抗焦虑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坦度螺酮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欢 李海杰 王晔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4481-4482,共2页
关键词 焦虑/物疗法 劳拉西泮/治疗应用 抗焦虑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熟地黄干预小鼠焦虑行为实验 被引量:29
4
作者 崔瑛 冯静 +4 位作者 王辉 申秀丽 孙曙光 靖慧军 翟立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3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熟地黄的抗焦虑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9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中药研究室进行。6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地西泮组,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 目的:观察熟地黄的抗焦虑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9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中药研究室进行。6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地西泮组,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地西泮组前4d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后3d灌胃地西泮2.5mg/(kg·d);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熟地黄分别为12,8,4g/(kg·d),连续7d。7d后开始进行小鼠明暗穿箱实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记录10min内小鼠穿箱次数,分别记录实验期5min内小鼠进入开放臂和封闭臂的次数、停留时间及在两臂滞留的总时间。计算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和在开臂滞留时间分别占总入臂次数和总入臂时间的百分率,以此作为评价药物抗焦虑作用的指标。取对照组、地西泮组及熟地黄中剂量组小鼠行为学观察后立即处死,剥离大脑,用薄层扫描法测定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GABAAR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6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地西泮、熟地黄中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的穿箱次数[(17.1±4.6),(32.5±13.7),(26.7±4.1)次,P<0.01],地西泮与熟地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②与对照组比较,地西泮组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显著增加[(4.51±2.31),(10.83±6.92)%;(14.46±10.71),(25.80±3.61)%,P<0.05,P<0.01],熟地黄中剂量组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率显著增加[(14.46±10.71),(25.42±6.86)%,P<0.01]。地西泮组与熟地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③与对照组比较,熟地黄中剂量组、地西泮组小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571.70±52.27),(477.41±41.10),(454.64±32.60)μg/g,P<0.01],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提高[(182.52±8.65),(239.56±18.00),(295.10±14.83)μg/g,P<0.01]。熟地黄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④与对照组比较,熟地黄组GABAAR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增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表达减少。结论:熟地黄在小鼠明暗箱模型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模型上均表现出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地西泮类似。作用机制与提高中枢γ-氨基丁酸含量,增强GABAAR1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减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抗焦虑药/治疗应用 谷氢酸/代谢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海学 杜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903-904,共2页
脑卒中后抑郁(PSD)可增加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延长住院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康复,使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上升。本文对在我院确诊的100例PS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黛力新治疗,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PSD)可增加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延长住院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康复,使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上升。本文对在我院确诊的100例PS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黛力新治疗,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5月~2010年8月确诊的PSD患者100例,其中脑梗死患者62例,脑出血患者3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的纳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抑郁症/物疗法 抗焦虑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邓素敏 彭争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其抗抑郁的作用,探索如何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IBS患者,均符合罗马Ⅲ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适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黛力新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其抗抑郁的作用,探索如何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IBS患者,均符合罗马Ⅲ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适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单项症状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进行比较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显著性(P〈0.05);黛力新治疗组治疗腹痛、腹胀、腹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HAM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黛力新更能明显改善IBS患者抑郁症状,增加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 功能性/物疗法 抗焦虑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丁螺环酮和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性焦虑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2081-2082,共2页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焦虑症患者,分别应用丁螺环酮和阿普唑仑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Hamih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与阿普唑仑对焦虑...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焦虑症患者,分别应用丁螺环酮和阿普唑仑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Hamih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与阿普唑仑对焦虑症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丁螺环酮不良反应少。结论: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有效,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螺环酮/治疗应用 阿普唑仑/治疗应用 抗焦虑药/治疗应用 焦虑症/物疗法 人类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