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绒毛灯笼花化学成分与抗疟活性研究
1
作者 李靖 凌浩威 +3 位作者 史凯旋 刘蓉 肖朝江 姜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2-1687,共6页
目的:研究绒毛灯笼花Agapetes lacei var.tomentella Airy-Shaw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疟原虫活性。方法:采用硅胶、MCI、RP18以及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绒毛灯笼花干燥块根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 目的:研究绒毛灯笼花Agapetes lacei var.tomentella Airy-Shaw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疟原虫活性。方法:采用硅胶、MCI、RP18以及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绒毛灯笼花干燥块根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鼠疟模型探讨绒毛灯笼花及部分单体成分的抗疟原虫活性。结果:从绒毛灯笼花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2R,3R)-3,5,6,7,3′,4′-hexahydroxyflavane(2)、(6aR,12aR)-5,5-dimethyl-7,12a-dihydro-6aH-isochromeno[4,3-b]chromene-2,3,8,10-tetrol(3)、epicatechin-(4β→1″,2→O→2″)-phloroglucinol(4)、epicatechin-(6′→6)-epicatechin(5)、epicatechin-(6′→8)-epicatechin(6)、epicatechin-(2β→O→7,4β→8)-ent-epicatechin(7)、dehydrodiepicatechin A(8)、桂皮鞣质B1(9)、3-(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0)、香草酸(11)、丁香酸(12)。抗疟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绒毛灯笼花块根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活性较好,疟原虫抑制率达32.24%;化合物1、7、8显示一定的抗疟原虫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16.58%、32.79%、30.59%。结论: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树萝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绒毛灯笼花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其抗疟活性应与酚性成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灯笼花 化学成分 原花青素类化合物 抗疟活性
下载PDF
2,6-双烷氨基甲基-4-取代芳杂环氧基苯酚的合成及其抗疟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宣伟东 卞俊 钟景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81-283,295,共4页
目的合成新型杂环氨酚类抗疟药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4,7-二氯喹啉和2-甲氧基-7,10-二氯苯并[b]-1,5-萘啶为原料分别与对苯二酚单钾盐缩合得到4-取代芳氧基苯酚,再与多聚甲醛、仲胺在乙醇中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双曼尼希碱侧链取代... 目的合成新型杂环氨酚类抗疟药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4,7-二氯喹啉和2-甲氧基-7,10-二氯苯并[b]-1,5-萘啶为原料分别与对苯二酚单钾盐缩合得到4-取代芳氧基苯酚,再与多聚甲醛、仲胺在乙醇中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双曼尼希碱侧链取代的目标化合物。采用Peter′s四天抑制实验法进行两类化合物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K173株小鼠体内抗疟活性实验。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杂环氨酚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光谱分析确证。初步抗疟实验表明,化合物Ⅰb,Ⅰd具有良好的抗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化合物制备 化学合成 杂环氨酚类化合物 MANNICH反应 抗疟活性
下载PDF
滇西地区10种植物抗疟活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子琦 肖朝江 +3 位作者 张小东 徐伟 彭俊霖 姜北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10种采自滇西地区植物的抗疟活性,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抗疟成分或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将植物样品粉碎,依次用75%乙醇、水回流提取,提取物经冷冻干燥后,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试验进行筛选,以IC50值评价其活性... 目的:研究10种采自滇西地区植物的抗疟活性,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抗疟成分或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将植物样品粉碎,依次用75%乙醇、水回流提取,提取物经冷冻干燥后,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试验进行筛选,以IC50值评价其活性。结果:在供试的10种植物样品中,梁王茶地下部分、球花报春花、糙毛杜鹃、西域蜡瓣花等4种植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相关提取物的IC50值均大于1 388.9μg/m L。结论:梁王茶、球花报春花、糙毛杜鹃、西域蜡瓣花4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活性 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试验 植物 滇西地区 粗提物
下载PDF
新型二茂铁基喹喔啉哌嗪的合成及其抗疟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平 吴超 向建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二茂铁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的二茂铁吡咯并[1,2-α]喹喔啉哌嗪类衍生物1a-h.产物针对恶性疟原虫FcB1,K1,F32等菌株进行了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其中芳环上4-位硝基取... 以二茂铁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的二茂铁吡咯并[1,2-α]喹喔啉哌嗪类衍生物1a-h.产物针对恶性疟原虫FcB1,K1,F32等菌株进行了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其中芳环上4-位硝基取代的化合物1h体外抗疟活性最优.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具有更好活性的抗疟药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基 喹喔啉 抗疟活性 恶性疟原虫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疟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靖丽 郭勇 《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活性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以6-31G*为基组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进行了优化计算.从分子的几何构型、NBO电荷及前线轨道能等方面分析了青蒿素... 为了深入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活性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以6-31G*为基组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进行了优化计算.从分子的几何构型、NBO电荷及前线轨道能等方面分析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结构中的过氧桥键是其抗疟作用的活性位,O17和O_20带负电荷越多、ΔE_(LUMO-HOMO)越低、E_(HOMO)能级越高,分子的抗疟活性越强.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的抗疟活性顺序为:青蒿素<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与临床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抗疟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脱羰青蒿素的抗疟活性
6
作者 叶斌 吴毓林 +1 位作者 李国福 焦岫卿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8-230,共3页
青蒿素(1)是从青蒿(Artemisia annua)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抗疟化合物。青蒿素的发现改变了以往抗疟药物均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格式,开创了一类以过氧化合物为特征的、对抗氯喹虫株有效的新型抗疟药物。七十年代青蒿素结构发表以来,国内外在... 青蒿素(1)是从青蒿(Artemisia annua)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抗疟化合物。青蒿素的发现改变了以往抗疟药物均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格式,开创了一类以过氧化合物为特征的、对抗氯喹虫株有效的新型抗疟药物。七十年代青蒿素结构发表以来,国内外在化学、药理以及临床方面均进行了大量工作,成为当今抗疟药方面最活跃的一个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羰青蒿素 抗疟活性
下载PDF
戊喹及其异构体环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疟活性
7
作者 姜玲敏 许德余 《医药工业》 CAS 1987年第5期210-215,共6页
合成了戊喹及其异构体 Win-5037以及它们的环取代衍生物14个。初步药理试验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感染伯氏疟原虫的鼠的抑制性治疗显示中等活性,但除4-甲基衍生物(10a,b)外均低于伯氨喹。对鼠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病因性预防作用除4-甲基戊喹(... 合成了戊喹及其异构体 Win-5037以及它们的环取代衍生物14个。初步药理试验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感染伯氏疟原虫的鼠的抑制性治疗显示中等活性,但除4-甲基衍生物(10a,b)外均低于伯氨喹。对鼠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病因性预防作用除4-甲基戊喹(10b),5-间氟苯氧基-2-苯氧基-Win-5037(9)外均不及伯氨喹。在猴疟根治试验中仅2-苯氧基-Win-5037(5a)的作用与伯氨喹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喹 Win-5037 衍生物 合成 抗疟活性
下载PDF
新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的抗疟活性
8
作者 李颖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8-38,共1页
替加环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时氨酰环素类约物。本研究用补充组氨酸蛋白2的培养基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盂加拉国66株镰状疟原虫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替加环素的50%和90%抑虫浓度分别是699nmol/L(95%可信区间为... 替加环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时氨酰环素类约物。本研究用补充组氨酸蛋白2的培养基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盂加拉国66株镰状疟原虫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替加环素的50%和90%抑虫浓度分别是699nmol/L(95%可信区间为496~986)和5905nmol/L(95%可信区间为4344~8028)。结果表明替加环素自身具有高度抗疟活性,且其抗疟活性与传统抗疟药物无明显关系,提示替加环素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抗疟药不存在交叉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甘氨酰环素 抗疟活性 抗菌药物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广谱抗菌活性 可信区间 抗疟药物
下载PDF
白花酸藤果及主成分信筒子醌抗疟活性研究
9
作者 崔淑君 陈浩 +3 位作者 刘健 肖朝江 沈磊 姜北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白花酸藤果及其主成分信筒子醌抗疟活性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与约氏疟原虫(BY265RFP究。结果:白花酸藤果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均显示出较好的鼠疟抗疟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25.25%、32.17%;... 目的:探索白花酸藤果及其主成分信筒子醌抗疟活性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与约氏疟原虫(BY265RFP究。结果:白花酸藤果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均显示出较好的鼠疟抗疟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25.25%、32.17%;信筒子醌100 mg/(kg·d)时其抑制率为41.59%。同时白花酸藤果提取物具有一定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IC_(50)=500.61μg/mL),但信筒子醌几乎无此活性(IC50> 1 388.89μg/mL)。结论:白花酸藤果提取物及主成分信筒子醌确实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白花酸藤果抗疟活性应该主要源自信筒子醌,但应该不是通过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途径而产生抗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活性 白花酸藤果 信筒子醌 鼠疟 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
下载PDF
头状四照花抗疟活性成分研究
10
作者 张盼盼 肖朝江 +4 位作者 刘健 邱琳 沈怡 董相 姜北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头状四照花的抗疟活性成分,为寻找新型抗疟药物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利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进行体外抗疟活性筛选,采用柱色谱和波谱技术进行活性成分追踪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头状四照花枝叶中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头状四照花的抗疟活性成分,为寻找新型抗疟药物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利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进行体外抗疟活性筛选,采用柱色谱和波谱技术进行活性成分追踪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头状四照花枝叶中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槲皮素(2)、异槲皮苷(3)和2α-羟基乌索酸(4);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3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化合物2的IC50值为(155.7±6.5)μg/m L,化合物1和3在最高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32.2%和28.4%。结论:头状四照花提取物具有一定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活性物质基础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四照花 抗疟活性 β-羟高铁血红素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阿齐霉素、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原虫泰国新分离株的抗疟活性
11
作者 杨彬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4期175-176,共2页
作者用自泰国西部边境地区疟疾患者新分离的39株恶性疟原虫(P.f.)测试了阿齐霉素和双氢青蒿素(DHA)的体外抗疟活性,并同时测试了对氯喹、甲氟喹、奎宁和青蒿素的敏感性以便作相关性分析。体外药敏试验采用WHO评价裂殖体成熟抑制作用的... 作者用自泰国西部边境地区疟疾患者新分离的39株恶性疟原虫(P.f.)测试了阿齐霉素和双氢青蒿素(DHA)的体外抗疟活性,并同时测试了对氯喹、甲氟喹、奎宁和青蒿素的敏感性以便作相关性分析。体外药敏试验采用WHO评价裂殖体成熟抑制作用的标准方法,阿齐霉素测试的浓度范围为0.1-100μmol/L血,培养液混合物(BMM)DHA浓度范围为0.3-300 nmol/L BMM,青蒿素浓度为3-3 000 nmol/L BMM。自每个病人静脉采血后以RPMI1640培养基稀释至5%浓度,计数培养前虫血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疟原虫泰国分离株 阿齐霉素 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 抗疟活性
下载PDF
长鞭红景天中脂肪族类化合物及抗疟活性研究
12
作者 苟亮 卯锦 +5 位作者 刘博超 雷丹 孙河 刘蓉 肖朝江 姜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1459,共9页
目的研究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干燥全株的脂肪族类化学成分和抗疟活性。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以及RP-18、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SYBR Green ... 目的研究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干燥全株的脂肪族类化学成分和抗疟活性。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以及RP-18、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SYBR Green I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疟活性筛选。结果从长鞭红景天干燥全株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α-葫芦-7,24二烯醇(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豆甾烷-3-酮(3)、豆甾-4-烯-3-酮(4)、β-谷甾醇(5)、schleicheol 1(6)、豆甾-4,6,8(14),22-四烯-3-酮(7)、(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8)、豆甾-4-烯-6β-醇-3-酮(9)、3β-羟基豆甾-5-烯-7-酮(10)、6α-羟基豆甾-4-烯-3-酮(11)、豆甾烷-3,6-二醇(12)、正二十二烷醇(13)、二十四烷醇(14)、去氢木香内酯(1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表葫芦二烯醇;化合物2、13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12和15为首次从红景天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对恶性疟原虫3D7株具有一定抗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鞭红景天 脂肪族类化合物 抗疟活性 表葫芦二烯醇 β-香树脂醇乙酸酯 豆甾烷-3 6-二醇 去氢木香内酯
原文传递
绵马贯众抗疟活性筛选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增平 陆蕴如 李国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6,共2页
以Peters 4d抑制试验法 ,对绵马贯众的甲醇总提物及其 4个不同极性的部位进行了抗疟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位A和B具有较强抗疟活性。
关键词 绵马贯众 抗疟活性 筛选
原文传递
一株具有抗疟活性的金鸡纳树内生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松林 陈双林 +2 位作者 黄风迎 王华 赵焕阁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9-313,共5页
为筛选具抗疟疾活性的的内生真菌,采用平板分离法对海南金鸡那树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利用"4日抑制疟疾"测试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疟活性,采用TLC、HPLC等分析技术对内生菌发酵液等成分进行分析。从金鸡那树叶片分离到31种内... 为筛选具抗疟疾活性的的内生真菌,采用平板分离法对海南金鸡那树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利用"4日抑制疟疾"测试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疟活性,采用TLC、HPLC等分析技术对内生菌发酵液等成分进行分析。从金鸡那树叶片分离到31种内生真菌,通过筛选找到了1株具有抗疟疾活性的产奎宁或奎宁类似物的内生真菌。从金鸡那树叶片中分离得到1株产奎宁的结实串孢霉属内生真菌,为奎宁的资源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金鸡那树 抗疟活性
原文传递
抗疟活性化合物─3-[4-(7-氯喹啉-4-基)哌嗪-1-基]丙酸的合成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涛 吴爱芝 +3 位作者 陈传兵 石一鸣 王宁生 宓穗卿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328-2330,共3页
目的:合成哌喹的一种活性代谢物3-[4-(7-氯喹啉-4-基)哌嗪-1-基]丙酸。方法:以哌嗪、4,7-二氯喹啉为原料,采用氨基保护、取代、脱保护、水解等反应合成3-[4-(7-氯喹啉-4-基)哌嗪-1-基]丙酸,并结合硅胶柱层析洗脱分离纯化样品。结果:成... 目的:合成哌喹的一种活性代谢物3-[4-(7-氯喹啉-4-基)哌嗪-1-基]丙酸。方法:以哌嗪、4,7-二氯喹啉为原料,采用氨基保护、取代、脱保护、水解等反应合成3-[4-(7-氯喹啉-4-基)哌嗪-1-基]丙酸,并结合硅胶柱层析洗脱分离纯化样品。结果:成功制备了3-[4-(7-氯喹啉-4-基)哌嗪-1-基]丙酸,产率为62.1%,其结构并通过IR,1H-NMR,13C-NMR,HRMS图谱加以确证。结论:本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适用于以4-哌嗪基喹啉为母核的一系列衍生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7-氯喹啉-4-基)哌嗪-1-基]丙酸 抗疟活性 全合成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类青蒿素抗疟活性3D-QSAR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芳 冯霞 +2 位作者 吝保瑞 张倩 拜秀玲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640,共5页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法,将40个类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作了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所得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为0.601,非交叉验证系数r2为0.982,标准偏差SE=0.140,F=302.246,其中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33.0%和67.0%。CoMFA...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法,将40个类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作了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所得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为0.601,非交叉验证系数r2为0.982,标准偏差SE=0.140,F=302.246,其中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33.0%和67.0%。CoMFA离散图表明,增大C13上取代基的体积以及增强O15上取代基的电负性等,都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抗疟活性。该模型的离散图为改造此类化合物的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抗疟活性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QSAR) 比较分子立场分析(CoMFA)
原文传递
萘酚喹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内抗疟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玲 徐力昆 +4 位作者 宋亚彬 王红 贝祝春 赵彩亮 王洪权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8-371,375,共5页
目的通过对萘酚喹进行改造,以发现活性更高的抗疟药。方法用3-羟基丙胺、4-羟基丁胺、N-(2-氨基乙基)吗啉、3,5-二甲基哌啶、3,5-二甲基哌嗪替代萘酚喹特丁氨基,采用曼尼希反应与关键中间体7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ESI-MS... 目的通过对萘酚喹进行改造,以发现活性更高的抗疟药。方法用3-羟基丙胺、4-羟基丁胺、N-(2-氨基乙基)吗啉、3,5-二甲基哌啶、3,5-二甲基哌嗪替代萘酚喹特丁氨基,采用曼尼希反应与关键中间体7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ESI-MS验证。采用4日抑制法对衍生物进行体内抗疟活性评价,计算ED50。结果合成的5个萘酚喹衍生物为新化合物,均未见报道。体内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8、9、11具有抗疟活性,其中化合物9的抗疟活性较好。结论萘酚喹的特丁氨基被不同的含氮六元环取代会影响化合物的体内抗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酚喹衍生物 4-氨基喹啉 体内抗疟活性 伯氏疟原虫K173株 合成
原文传递
植物中抗疟 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永福 邵峰 《军队医药》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介绍云南山竹子(Garcinia cowa),甜味山竹子(Garcinia dulcis)和托雷猪笼草(Nepenthes thorelii)中抗闰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分离与鉴定,并对酮类,萘醌类化合物抗疟活性进行评价,对从植物中寻找新抗疟活性成分研究... 本文介绍云南山竹子(Garcinia cowa),甜味山竹子(Garcinia dulcis)和托雷猪笼草(Nepenthes thorelii)中抗闰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分离与鉴定,并对酮类,萘醌类化合物抗疟活性进行评价,对从植物中寻找新抗疟活性成分研究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竹子 甜味山竹子 托雷猪笼草 萘醌 抗疟活性 植物药 中药
下载PDF
十八胺修饰的双氢青蒿素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疟活性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蓉蓉 任国莲 +2 位作者 王锐利 张丽锋 张淑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1-1207,共7页
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1种以二硫代二丙酸为连接臂、十八胺为载体的双氢青蒿素(DHA)前药自组装纳米粒(C18-SS-DHANPs),并考察其体外的还原敏感释药行为及在约氏疟鼠体内的抗疟活性。结果显示,制备得到的C18-SS-DHA NPs呈类球形,粒度分布均... 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1种以二硫代二丙酸为连接臂、十八胺为载体的双氢青蒿素(DHA)前药自组装纳米粒(C18-SS-DHANPs),并考察其体外的还原敏感释药行为及在约氏疟鼠体内的抗疟活性。结果显示,制备得到的C18-SS-DHA NPs呈类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ζ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117.4±1.8)nm、0.20±0.02、(-23.9±1.1)mV、(97.37±0.09)%和(81.14±0.08)%。C18-SS-DHANPs在4℃贮存35d,粒径及PDI无明显变化。采用Peters 4天抑制试验考察制品的抗疟活性。结果显示,疟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C18-SS-DHANPs的ED50值为(0.03±0.01)μmol/kg,明显低于DHA溶液[(1.05±0.30)μmol/kg]和实验室前期制备的以二硫代甘醇酸为连接臂、十二醇为载体的DHA前药自组装纳米粒[(0.37±0.08)μmol/kg](P<0.05),可为新型青蒿素类衍生物的抗疟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前药 自组装纳米粒 抗疟活性
原文传递
匙萼金丝桃化学成分及镇痛与抗疟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健 肖朝江 +3 位作者 崔淑君 李阳 董相 姜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4-619,共6页
目的对匙萼金丝桃(Hypericum uralum)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部分成分的镇痛与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材料柱色谱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匙萼金丝桃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 目的对匙萼金丝桃(Hypericum uralum)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部分成分的镇痛与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材料柱色谱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匙萼金丝桃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小鼠乙酸扭体法、热水甩尾法和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从匙萼金丝桃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圣草素(1),3,4,5-三羟基(口山)酮(2),1,7-二羟基(口山)酮(3),4-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4),toxyloxanthone B(5),1,3,6,7-四羟基酮(6),2,3-二甲氧基(口山)酮(7),1,5,6-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8),hyperielliptone HD(9),3,3',4,4'-四羟基联苯(10),莽草酸(11),槲皮素-3-O-(4″-甲氧基)-α-L-鼠李糖(12)和原花青素A-2(13)。镇痛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12具有一定的外周镇痛活性;同时,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匙萼金丝桃镇痛与抗疟活性具有相应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萼金丝桃 (-)-圣草素 1 7-二羟基酮 镇痛活性 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 抗疟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