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抗疫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以《中国战疫纪》为例
1
作者 戴恋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2期6265-6272,共8页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主流媒体推出一系列抗疫纪录片,为传播中国抗疫故事、铸就中国抗疫精神和塑造中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帮助国际受众了解这段伟大的抗疫历程,纪录片字幕翻译成为国际化叙事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本文...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主流媒体推出一系列抗疫纪录片,为传播中国抗疫故事、铸就中国抗疫精神和塑造中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帮助国际受众了解这段伟大的抗疫历程,纪录片字幕翻译成为国际化叙事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本文试基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背景,以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推出的英文纪录片《中国战疫纪》为语料,探讨抗疫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策略选择,让外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抗疫故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走出去 抗疫纪录片 字幕翻译 《中国战纪》
下载PDF
内容众包、温情叙事与媒介功能彰显--抗疫纪录片《温暖的一餐》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家东 《新闻论坛》 2021年第5期105-106,共2页
抗疫纪录片《温暖的一餐》以疫情期间的民众饮食为切口,以小见大的反映了武汉民众疫在情下的坚毅品格以及与城市共进退的精神。作品的制作积极拥抱新媒体,其传播特性明显:在制作方式上以全民合拍的形式进行内容众包,在媒介文本上则形成... 抗疫纪录片《温暖的一餐》以疫情期间的民众饮食为切口,以小见大的反映了武汉民众疫在情下的坚毅品格以及与城市共进退的精神。作品的制作积极拥抱新媒体,其传播特性明显:在制作方式上以全民合拍的形式进行内容众包,在媒介文本上则形成温情真实的叙事表达,而在媒介功能上除了监视、协调、传承三大传统功能外,更将行动延伸到纪录片作品之外,以媒介行动主义团结国人,同舟共济,共同抗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温暖的一餐》 内容众包 媒介行动主义
下载PDF
竹内亮抗疫纪录片的中国形象叙事
3
作者 杨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00-105,共6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日本导演竹内亮制作了五部真实反映中国抗疫精神的纪录片,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多维建构。这五部纪录片表现出独特的叙事美学,体现为真实性与共通感的合力,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共同呈现,限知视角对参与式建构的配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日本导演竹内亮制作了五部真实反映中国抗疫精神的纪录片,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多维建构。这五部纪录片表现出独特的叙事美学,体现为真实性与共通感的合力,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共同呈现,限知视角对参与式建构的配合,个人话语相加形成复调化的表达。未来我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需要强化理性观照,树立国际营销的思维;坚持正确意识形态,采用精彩的中国故事表达;保持微观宏观结合,展现大国形象;以产业化带动国际化,打造品牌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亮 抗疫纪录片 中国形象 叙述
下载PDF
中国抗疫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与影像力量
4
作者 王利丽 杨韵莟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中国抗疫纪录片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呈现出了鲜明的影像风格与崭新的创作特征。叙事视角的平民化虽然呈现了人间的不完美,但在不完美间也更为真实和动人。叙事策略的多元化应用更是对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民抗疫进行了全景式展现。从武... 中国抗疫纪录片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呈现出了鲜明的影像风格与崭新的创作特征。叙事视角的平民化虽然呈现了人间的不完美,但在不完美间也更为真实和动人。叙事策略的多元化应用更是对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民抗疫进行了全景式展现。从武汉"封城"之日起,纪录片人迅速行动,迎难而上,创作出了一批优质详实的纪实影像,为社会和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一级史料,彰显其独特且厚重的影像力量,对社会记忆的重构和国家形象的自塑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平民化 全民记录 国家形象
下载PDF
《英雄之城》:抗疫纪录片的群像塑造与国家形象展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家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98-100,共3页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纪录片人制作了一大批反映国人抗疫行动的作品,体现了纪录片人的责任担当。在这些作品中,由新华社推出的《英雄之城》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社深入一线的优势,以时间为主线全景面呈现了武汉封城2个月以来的抗疫...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纪录片人制作了一大批反映国人抗疫行动的作品,体现了纪录片人的责任担当。在这些作品中,由新华社推出的《英雄之城》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社深入一线的优势,以时间为主线全景面呈现了武汉封城2个月以来的抗疫进程。在立意上,这部纪录片作品为武汉立传,以纪录片的形式授予武汉民众以地位,塑造了平民英雄的人物群像。这一独特的切入点在同题材的纪录片中非常难得,也较好地展现了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之城》 抗疫纪录片 群像塑造 国家形象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抗疫纪录片字幕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6
作者 杜璇 蒋慧琳 蒋小榕 《现代语言学》 2022年第8期1784-1790,共7页
庚子年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扩散,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在此背景下,许多抗疫纪录片佳作涌现。但这些纪录片的英文字幕翻译尚未有与之相适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指导。字幕中的文... 庚子年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扩散,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在此背景下,许多抗疫纪录片佳作涌现。但这些纪录片的英文字幕翻译尚未有与之相适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指导。字幕中的文化负载词能够有效反映中国文化,体现抗疫精神。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描述抗疫纪录片字幕翻译生态环境,分类别研究抗疫纪录片字幕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旨在探索出系统有效的抗疫纪录片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与方法,即对于习语文化、委婉语、数字的文化负载词,选择依归于译语生态的策略,采取意译的方法,对于传统文化、专名文化负载词,选择依归于原语文化的策略,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以提升字幕质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文化负载词 抗疫纪录片 新冠 字幕翻译
下载PDF
抗疫纪录片中的集体记忆建构——以《英雄之城》为例
7
作者 田子鑫 焦若薇 《视听》 2021年第6期137-138,共2页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具有天然的"记忆"功能,不仅可以记录当下,也可以反映历史。本文以新华社制作的微纪录片《英雄之城》为研究对象,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抗疫纪录片的内容生产进行分析,探究抗疫纪录片对集体记忆...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具有天然的"记忆"功能,不仅可以记录当下,也可以反映历史。本文以新华社制作的微纪录片《英雄之城》为研究对象,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抗疫纪录片的内容生产进行分析,探究抗疫纪录片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研究发现,《英雄之城》从个体视角出发,呈现出鲜活生动的个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并通过专业的纪录片生产方式以及抗疫符号的塑造,将个体记忆的内容置于家国一体、国家认同的框架之下,建构起关于武汉抗击疫情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英雄之城》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抗疫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分析——以《金银潭实拍80天》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玮霖 《新闻世界》 2021年第6期93-96,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其中广播电视工作者深入抗疫工作前线,真实地记录了抗疫故事,所拍摄的纪录片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金银潭实拍80天》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结构、手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其中广播电视工作者深入抗疫工作前线,真实地记录了抗疫故事,所拍摄的纪录片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金银潭实拍80天》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结构、手法和对声音画面的灵活运用,再现了金银潭医院在抗疫期间发生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解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潭实拍80天 抗疫纪录片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众包式抗疫纪录片的创作特色探析
9
作者 赵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63,共3页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不少以众包模式生产的抗疫纪录片佳作,如《武汉日夜》《温暖的一餐》等。众包式抗疫纪录片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模式于疫情期间反映出局限性的回应,也是对激烈变化的媒介生态与社会语境的反映,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纪录美学...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不少以众包模式生产的抗疫纪录片佳作,如《武汉日夜》《温暖的一餐》等。众包式抗疫纪录片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模式于疫情期间反映出局限性的回应,也是对激烈变化的媒介生态与社会语境的反映,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纪录美学的生成。众包式抗疫纪录片的创作特色首先体现为由多元拍摄者与叙述方式新变所带来的美学新变。另外,鲜明的共同体意识也是众包纪录片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式抗疫纪录片 拍摄者 叙述者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内容众筹式纪录片的艺术探索——以抗疫纪录片为例
10
作者 朱鑫怡 《时代人物》 2022年第11期4-6,共3页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以抗击疫情为题材的纪实类影像作品呈井喷式大量涌现出来,纪录片制作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联合各大互联网平台,采用内容众筹等创作方式,全民参与拍摄制作,以平民化的视角讲述此次全民抗疫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使抗疫...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以抗击疫情为题材的纪实类影像作品呈井喷式大量涌现出来,纪录片制作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联合各大互联网平台,采用内容众筹等创作方式,全民参与拍摄制作,以平民化的视角讲述此次全民抗疫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使抗疫纪录片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媒介传播中建构了共同的社会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内容众筹 创新 艺术探索
下载PDF
符号学视野下抗疫纪录片的人民性文艺符码研究
11
作者 金珊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7-82,共6页
互联网时代的话语体系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符码的创作面临能指的泛化和所指的窄化等困境。以“抗疫”为主题,选取富有影响力的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人民性文艺符码的重塑策略。解读抗疫纪录片对主流意... 互联网时代的话语体系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符码的创作面临能指的泛化和所指的窄化等困境。以“抗疫”为主题,选取富有影响力的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人民性文艺符码的重塑策略。解读抗疫纪录片对主流意识形态召唤的正项表达以及“刺点”设计,融入异项风格的对抗和翻转,探寻艺术作品与人民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利于厘清后疫情时代抗疫纪录片创作的价值引导趋势,众筹式抗疫纪录片、微抗疫纪录片或将成为书写人民性文艺符码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抗疫纪录片 符号学
下载PDF
论中国抗疫题材UGC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与影像价值
12
作者 张慧心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UGC纪录片是指内容以记录个人生活为主,由用户自主拍摄并上传到网络平台的纪录片形式。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现,催生出以《手机里的武汉新年》《一日冬春》为代表的中国抗疫题材UGC纪录片。在创作特征上,国内抗疫题材UGC纪录片不同于传统电... UGC纪录片是指内容以记录个人生活为主,由用户自主拍摄并上传到网络平台的纪录片形式。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现,催生出以《手机里的武汉新年》《一日冬春》为代表的中国抗疫题材UGC纪录片。在创作特征上,国内抗疫题材UGC纪录片不同于传统电视纪录片和其他新媒体纪录片,呈现出创作手段简单、素材内容众筹、参与主体多元的特征,进而敞开了纪录片的制作场域,突破了疫情“隔离”政策的时空限制,观照到了多层次的人群向度。在影像价值上,国内抗疫题材UGC纪录片主要以自我主导,关注现实议题,弥合参与鸿沟,联结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表现出抗疫时期的后历史主义人本价值,推动了我国纪实影像的大众参与进程,为国产纪录片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现实资源和精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C纪录片 题材纪录片 创作特征 影像价值
下载PDF
认同、叙事与国家形象:抗疫纪录片的媒介仪式建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擎 揭其涛 《新闻春秋》 CSSCI 2021年第1期53-58,共6页
纪录片具有跨文化、跨种族交流的功能和使命。全球抗疫背景下,我国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也制作了一批扣人心弦的抗疫主题纪录片,全面、立体刻画了国家在"抗疫"过程中的诸多形象。本文试图以这类纪录片对媒介仪式的构建为切入点... 纪录片具有跨文化、跨种族交流的功能和使命。全球抗疫背景下,我国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也制作了一批扣人心弦的抗疫主题纪录片,全面、立体刻画了国家在"抗疫"过程中的诸多形象。本文试图以这类纪录片对媒介仪式的构建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家国共同体的建构与对身份认同的强化,以及在国际传播语境下的叙事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这类纪录片对内、对外多维度塑造国家形象的创新尝试,探索我国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抗疫纪录片 国家形象
原文传递
抗疫纪录片中“友善”价值观的中国表达和国家形象建构--以《武汉战疫纪》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清果 刘苏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88-195,共8页
“友善”作为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维度。抗疫纪录片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既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同各国人民分享中国人战胜疫情的经验,也承载中国抗疫精神,向世界展现中国人面对灾... “友善”作为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维度。抗疫纪录片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既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同各国人民分享中国人战胜疫情的经验,也承载中国抗疫精神,向世界展现中国人面对灾难时将心比心、守望相助的友善,传递友善信号。本文以《武汉战疫纪》为例,分析“友善”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这部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求回答如何更好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形象 抗疫纪录片
原文传递
抗疫纪录片:传播中国形象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建华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2期40-46,共7页
2020年,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各级媒体以及各视频网站,密集推出了巨量的、类型各异的纪录片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是中国形象最全面、最真实、最深刻的一次井喷式呈现。纪录片人充分利用新技术、融媒体平台,以... 2020年,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各级媒体以及各视频网站,密集推出了巨量的、类型各异的纪录片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是中国形象最全面、最真实、最深刻的一次井喷式呈现。纪录片人充分利用新技术、融媒体平台,以众筹、云制作的方式,开启了纪录片创作的新模式,催生出纪录片创作的新特点。非常时期的非常态创作,独特的抗疫题材内容,使抗疫纪录片形成了质朴、真情、力量等独特的纪实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中国形象 传播 创新
原文传递
“抗疫精神”的多模态话语建构:以纪录片《中国战疫纪》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欣 邢靖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9-95,141,共18页
近两年,我国主流媒体推出多部“抗疫”纪录片,为传播中国抗疫“好故事”、构筑抗疫精神、构建国家话语体系、塑造国家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疫纪录片的相关研究备受学界重视,然而,现有的研究仍然集中在传播学领域,对抗疫精神的构建和... 近两年,我国主流媒体推出多部“抗疫”纪录片,为传播中国抗疫“好故事”、构筑抗疫精神、构建国家话语体系、塑造国家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疫纪录片的相关研究备受学界重视,然而,现有的研究仍然集中在传播学领域,对抗疫精神的构建和传播还缺乏内部话语机制的跨学科实证研究。本文以中国环球电视网推出的英文纪录片《中国战疫纪》为研究语料,依托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情感、判断、鉴赏)和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实现框架,对片中的文字和多模态符号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再现了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美学抗疫精神,文字模态主要建构了“判断”态度意义,多模态资源主要表征了“情感”态度意义,体现了抗疫纪录片实现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的双重功能。在融媒体时代,其传播策略表现为“情感性”共情传播和“全媒体”精准传播两大突出特点,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和国家形象塑造的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精神 评价理论 态度意义 多模态建构 融媒体
下载PDF
全球化视阈下抗疫纪录片的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均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2,共4页
近两年来,抗疫纪录片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生动形象的模范人物群像,生动勾勒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人民的抗疫图景,形成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但是,抗疫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人才队伍匮乏、作品类型单调、叙事能力不足、... 近两年来,抗疫纪录片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生动形象的模范人物群像,生动勾勒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人民的抗疫图景,形成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但是,抗疫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人才队伍匮乏、作品类型单调、叙事能力不足、传播平台缺乏等因素,制约了中国抗疫纪录片的发展水平和国际传播广度,亟待从政策保障、运营机制、制作模式、内容呈现、传播载体等方面进行全链条优化。本文通过问题分析、路径研究,提出提升我国抗疫纪录片国际传播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抗疫纪录片 国际传播 微观叙事 Vlog
原文传递
“远处的苦难”与风险的影像化:抗“疫”纪录片的生命故事及其叙事认同建构
18
作者 郭小平 李蔚真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第6期148-162,共15页
抗"疫"纪录片将"他人的痛苦"或"远处的苦难"具象化,在共情传播中提高了重症患者、居家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媒体可见性,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国家相册"。抗"疫&... 抗"疫"纪录片将"他人的痛苦"或"远处的苦难"具象化,在共情传播中提高了重症患者、居家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媒体可见性,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国家相册"。抗"疫"纪录片通过真实影像讲述疫情爆发期间的生命故事,多维度建构故事世界与观众世界的叙事认同,弥合个体与社会的断裂,重建连续性和同一感,具有疗愈创伤、反思生命、重塑信任与建构认同的传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处的苦难 纪录片 生命故事 叙事认同 风险社会
下载PDF
抗疫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特色分析——以纪录片《金银潭实拍80天》为例
19
作者 尚明川 《视听》 2021年第9期155-156,共2页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疫情题材纪录片层出不穷且备受关注。抗疫题材纪录片《金银潭实拍80天》记录了发生在抗疫最前线的感人故事,镜头直面生死、直面现实,透过真实的影像,向全国、全世界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强大的中国力量...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疫情题材纪录片层出不穷且备受关注。抗疫题材纪录片《金银潭实拍80天》记录了发生在抗疫最前线的感人故事,镜头直面生死、直面现实,透过真实的影像,向全国、全世界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强大的中国力量。该片在叙事、影像及情感表达三个层面始终坚持以真感人,以情动人,其创作特色为同类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金银潭实拍80天》 叙事 影像 情感表达
下载PDF
浅析抗疫纪录片《Ⅰ级响应》的架构与表达特征
20
作者 帅长华 王慧 +3 位作者 陈丹 黄叶新 周建平 王桃芳 《中国广播影视》 2021年第8期90-92,共3页
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地市台,荆州广电人扛起了地方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筹划拍摄全国首部、地市首创、全网首播的抗疫纪录片《Ⅰ级响应》。该片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叙事策略,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关键词 抗疫纪录片 《Ⅰ级响应》 视角独特 叙事新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