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技术建立银花抗病毒口服液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
1
作者 谭金桃 周思倩 +5 位作者 方艳 潘吕婷 梁诗瑶 王雅静 吴娟 龙红萍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760-766,共7页
目的建立银花抗病毒口服液的UPLC-Q-TOF-MS指纹图谱,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测定6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正、负离子模式,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3.0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水相(A,... 目的建立银花抗病毒口服液的UPLC-Q-TOF-MS指纹图谱,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测定6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正、负离子模式,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3.0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水相(A,含0.1%甲酸)和有机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进样量为1μL。建立12批银花抗病毒口服液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通过一级、二级质谱及对照品比对鉴别共有峰的化学成分。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了12批银花抗病毒口服液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32个,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78,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品各分为4类、3类,与主成分分析一致,筛选出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连翘酯苷I、异绿原酸B等8个成分是导致不同批次样品差异的标志性化合物。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稳定、重复性好、特征性强,可为银花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花病毒口服液 UPLC-Q-TOF-MS 指纹图谱 成分鉴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孟庆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手足口病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接受干扰素治疗,研究组接受干扰素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手足口病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接受干扰素治疗,研究组接受干扰素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病原体阳性率、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2.59±0.84)d、疱疹消失时间(3.27±1.08)d、皮疹消失时间(4.87±0.59)d、总治疗时间(5.08±1.38)d均短于对照组的(3.12±0.94)、(4.51±1.27)、(5.29±0.69)、(5.91±1.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萨奇病毒A16型阳性2例(8%)、肠道病毒阳性3例(12%)、肠道病毒71型阳性1例(4%),对照组患儿萨奇病毒A16型阳性8例(32%)、肠道病毒阳性9例(36%)、肠道病毒71型阳性6例(24%)。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科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中,治愈12例(48%),有效9例(36%),无效4例(16%);研究组患儿中,治愈18例(72%),有效7例(28%),无效0例。研究组治总有效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起效时间快,可降低病原体阳性率,安全性较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病毒口服液 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玲玲 李泽平 +2 位作者 彭晨 苏华 贾佳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 优化射干抗病毒口服液中7种药材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法。方法 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改进制剂中射干、茵陈的TLC鉴别法,增加柴胡、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的TLC鉴别法。结果 TLC图主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 目的 优化射干抗病毒口服液中7种药材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法。方法 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改进制剂中射干、茵陈的TLC鉴别法,增加柴胡、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的TLC鉴别法。结果 TLC图主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TLC法具有点样量少、重复性好、检测效率高等优点,可用于射干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病毒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
4
作者 徐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对治疗效果以及各生化指...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对治疗效果以及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着,且临床症状改善更加快速,P<0.05,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并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能够使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更加快速的缓解,并且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加速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奥司他韦 病毒口服液 甲型H1N1流感 安全性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谭家风 黄薇薇 +3 位作者 李三红 徐进 黄小青 朱宝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方法 :细菌内毒素致家兔产生发热模型后不同时间体温波动情况、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和病毒增殖的影响、测定小鼠最大耐受量。结果 :以 0 .1 93g/kg抗病毒口服液 ig后 ,家兔体温变化与...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方法 :细菌内毒素致家兔产生发热模型后不同时间体温波动情况、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和病毒增殖的影响、测定小鼠最大耐受量。结果 :以 0 .1 93g/kg抗病毒口服液 ig后 ,家兔体温变化与 0 .6 1 0 5 g/kg双黄连口服液组比较在 0 .5 h即有差异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高、中、低剂量组均有明显差异 ,且能维持 4 h降低体温。小鼠感染病毒后口服本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能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 ( P<0 .0 5 ) ,平均生活日数延长。但死亡保护率低于病毒唑。本品及病毒唑组 ,肺病变程度和肺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 P<0 .0 5 ) ,但其治疗效果不及病毒唑。小鼠最大耐受量倍数为人用量的 1 2 5倍。结论 :抗病毒口服液能明显降低由细菌内毒素所致的发热 ,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能有效抑制病毒性肺部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 流感病毒 急性毒性 药效学 中药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庆伟 王润岭 +1 位作者 李惠芬 李军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04-805,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病毒口服液 连翘苷 含量 HPLC
下载PDF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宗潮 简少文 +4 位作者 李华忠 欧景才 谢冰芬 李端 冯公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 观察抗 EB(Epstein- Barr)病毒口服液对 EB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对鼻咽癌 CNE2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抗 EB病毒口服液对 Raji细胞早期抗原 (early antigen,EA)表达及 B95- 8细胞病毒壳抗原 (virus capsid ant... 目的 观察抗 EB(Epstein- Barr)病毒口服液对 EB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对鼻咽癌 CNE2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抗 EB病毒口服液对 Raji细胞早期抗原 (early antigen,EA)表达及 B95- 8细胞病毒壳抗原 (virus capsid antigen,VCA)表达的影响 ;用 MTT法测定其对鼻咽癌 CNE2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抗EB病毒口服液在无毒的浓度下 ,对 Raji细胞 EB病毒 E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 IC50 值为 0 .6 6 7m g/m L;对 B95- 8细胞 EB病毒 VC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 IC50 值为 0 .89mg/m L;对正丁酸钠激发的 B95- 8细胞 EB病毒 VCA抗原表达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 IC50 为 1.4 mg/m L。抗 EB病毒口服液对人鼻咽癌细胞 CNE2的 IC50 为 7.5 7mg/m L。结论 抗 EB病毒口服液能抑制 EB病毒抗原的表达 ,在较高的浓度下对鼻咽癌细胞CNE2 具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口服液 EB病毒 原表达 鼻咽癌
下载PDF
抗EB病毒口服液对Beagle犬的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壮民 王爱平 +3 位作者 梅清华 兰树敏 李华忠 欧景才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评价抗EB病毒口服液的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实验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将Beagle犬分为抗EB病毒口服液76.41、25.47、8.49g生药/kg3个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各半,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周连续给药6d,共26wk,检查各指标并进行恢... 目的评价抗EB病毒口服液的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实验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将Beagle犬分为抗EB病毒口服液76.41、25.47、8.49g生药/kg3个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各半,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周连续给药6d,共26wk,检查各指标并进行恢复性观察。结果给药期间高剂量组犬出现明显呕吐症状,中剂量组犬也出现相同胃肠道刺激症状,但反应较轻。恢复期高剂量组1只犬出现尿蛋白强阳性,中剂量组1只犬出现尿潜血强阳性。各剂量组犬的体重、体温、食量和心电图、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眼科、骨髓、尿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与药物有关的明显毒性反应。结论抗EB病毒口服液对Beagle犬的无毒反应剂量为8.49g生药/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口服液 BEAGLE犬 长期毒性 试验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4种防腐剂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晶 施法 +2 位作者 陈晓辉 侯峰 冯影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抗病毒口服液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等4种防腐剂的限量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mL.L-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抗病毒口服液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等4种防腐剂的限量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mL.L-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8和278nm。结果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苯甲酸和山梨酸进样量分别在0.206~4.12(r=0.999 8),0.199~3.98(r=0.999 7),0.053~1.06(r=0.999 7)和0.060~1.21μg(r=0.999 7)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96.9%,97.3%和97.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抗病毒口服液中防腐剂限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继英 何林 +2 位作者 胡远 孙世明 吴正中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建立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抗病毒口服液中的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和射干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抗病毒口服液的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射干薄层色谱中,... 目的:建立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抗病毒口服液中的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和射干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抗病毒口服液的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射干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检测浓度在3.66~73.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52%)。结论: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绿原酸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菝葜皂甙元的含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国刚 徐绥绪 +2 位作者 周密 王喆星 董淑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9-69,90,共2页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市售各厂家生产的抗病毒口服液中莪葜皂甙元进行了含量测定。加样回收率为102.8%,相关系数r=0.9997,CV=3.7%。本法可控制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菝葜皂甙元 测定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药效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毛鑫 姚荣妹 +6 位作者 高英杰 孙静 包蕾 曲天歌 时宇静 郭姗姗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9期518-522,共5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体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ICR小鼠,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经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经治疗给药后,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体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ICR小鼠,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经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经治疗给药后,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体外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感染MDCK细胞,经治疗给药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神经氨酸酶(NA)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内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降低肺组织中的流感病毒载量,降低TNF-α的含量并升高IFN-γ的含量;在体外可明显抑制NA活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内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炎性反应并抑制病毒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甲型流感 病毒载量 TNF-α IFN-Γ 神经氨酸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腺苷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丽明 邓红 +2 位作者 林华庆 张蜀 陈航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ramonsidTM-C18为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腺苷同其他成分达到了最佳的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ramonsidTM-C18为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腺苷同其他成分达到了最佳的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为97.44%,RSD=0.87%;运用该法测定了不同厂家的抗病毒口服液中腺苷的含量。结论首次建立了抗病毒口服液中腺苷的HPLC分析方法,该法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好,为抗病毒口服液中腺苷的测量提供了一个可检测的质控依据;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厂家的抗病毒口服液中腺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腺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在鸡胚内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晓帆 张艳 王宇翎 《安徽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 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在鸡胚内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鸡胚法 (体内及体外 )研究了抗病毒口服液对三种病毒(甲3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FV株、亚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鼠适应的FM1 株及新城疫鸡瘟病毒NDVⅡ系病毒株 )的作用。结果 抗病毒... 目的 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在鸡胚内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鸡胚法 (体内及体外 )研究了抗病毒口服液对三种病毒(甲3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FV株、亚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鼠适应的FM1 株及新城疫鸡瘟病毒NDVⅡ系病毒株 )的作用。结果 抗病毒口服液对三种病毒株在鸡胚体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或杀灭作用 ,在鸡胚内对鸡胚尿囊液HA效价有明显抑制趋势 ,但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 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外对甲3 型流感病毒株、亚甲型FM1 株和NDVⅡ系病毒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甲3 型流感病毒和亚甲型FM1 株的作用比抗NDVⅡ系病毒株的作用略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病毒作用 体外 鸡胚 甲型 病毒 流感病毒 NDV 鸡瘟病 新城疫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中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丽明 林华庆 +1 位作者 邓红 陈航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HP-β-CD比例、包...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HP-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2,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为3h,挥发油的包合率为66.71%,包合物的收得率为90.07%。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挥发油与HP-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秋玲 严鹏科 李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255-3256,共2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片和单用利巴韦林片治疗,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总...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片和单用利巴韦林片治疗,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和24h退热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h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体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利巴韦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建民 庹玉玲 关晶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445-446,共2页
抗病毒口服液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痄腮红肿等症收到良好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其治疗作用,我们于2007年6-7月对该制剂的抗病毒作用进行研究。现采用细胞培养法,在细胞水平上进行试验。根据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 抗病毒口服液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痄腮红肿等症收到良好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其治疗作用,我们于2007年6-7月对该制剂的抗病毒作用进行研究。现采用细胞培养法,在细胞水平上进行试验。根据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在细胞中生长的特点、分别采用血球吸附试验、细胞病变抑制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病毒作用 实验研究 血球吸附试验 细胞培养法 副流感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治疗作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甙的含量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国刚 徐绥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2-163,共2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甙的含量,回收率为100.6%±2.24%,相关系数为0.9999,RSD%=1.05%。本法可控制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连翘甙 高效液相色谱 中成药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莲抗病毒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朝峰 胡志军 +1 位作者 吴青萍 谢红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建立中成药金莲抗病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 (250 mm×4.6 mm,5 μm)柱,以水-乙腈-冰醋酸(94∶5∶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流速l.0 mL·min-1.结果:绿原酸在0.03~0.42 g·L-... 目的:建立中成药金莲抗病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 (250 mm×4.6 mm,5 μm)柱,以水-乙腈-冰醋酸(94∶5∶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流速l.0 mL·min-1.结果:绿原酸在0.03~0.42 g·L-1之间,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 为0.51%(n = 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口服液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抗炎作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佳 张平 +1 位作者 王银娟 苏华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463-465,共3页
目的比较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结果口服液的高剂量组与注射液的中、高剂量组都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与... 目的比较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结果口服液的高剂量组与注射液的中、高剂量组都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组比较,P<0.05,其中口服液高剂量组P=0.006、注射液中剂量组P=0.004、注射液高剂量组P=0.010)。但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口服液与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病毒注射液 射干病毒口服液 药效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