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和α2a亚型抗病毒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盛伟华 杨吉成 张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采用鸡胚接种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了不同亚型α干扰素(α2aIFN和α2bIFN)抗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麻疹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亚型α干扰素均显示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其中(1)α2bIFN抗... 本文采用鸡胚接种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了不同亚型α干扰素(α2aIFN和α2bIFN)抗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麻疹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亚型α干扰素均显示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其中(1)α2bIFN抗流感病毒作用略强于α2aIFN,(2)两亚型α干扰素抗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病毒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B α2a 抗病毒效应 干扰素
下载PDF
RNA干扰的抗病毒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宁 范学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769-1772,共4页
双链 PNA 介导的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序列特异性的诱发转录后基因沉默,被认为是机体阻止外来病毒感染、保护细胞免受病毒入侵的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以病毒基因和宿主细胞受体分子为靶点.引入外源的小... 双链 PNA 介导的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序列特异性的诱发转录后基因沉默,被认为是机体阻止外来病毒感染、保护细胞免受病毒入侵的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以病毒基因和宿主细胞受体分子为靶点.引入外源的小分子干扰 RNA(siRNA)能显著性抑制病毒的复制与感染.RNAi 作为一种抗病毒的有力武器,将给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抗病毒效应 病毒性疾病 病毒基因 宿主细胞受体 病毒复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胞溶性与非胞溶性抗病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石祥 耿国钰 +6 位作者 郭明芳 李树娟 宋海燕 蔡莉芬 陈勇良 陈秀丽 王瑞敏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和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应。方法应用中药对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3-6个月连续治疗,并随访观察6-9个月;与34例同期应用拉米呋啶治疗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M... 目的研究中药和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应。方法应用中药对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3-6个月连续治疗,并随访观察6-9个月;与34例同期应用拉米呋啶治疗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M、TNF-α、IFN-γ、IL-12。结果中药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为29.73%,拉米呋啶治疗组为79.41%;中药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为24.32%、21.62%,拉米呋啶治疗组的分别为2.90%、0%。两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后的IFN-γ、IL-12水平较拉米呋啶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在HBeAg阴转、HBeAg/HBeAb转阴方面优于拉米呋啶,能够有效激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非胞溶性抗病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非胞溶性抗病毒效应 胞溶性炎症坏死
下载PDF
rhIFNα_(2a)、IFNα_(2b)和IFNα_(1b)、IFNα_(1b)突变体的抗病毒效应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妹英 杨吉成 +2 位作者 盛伟华 李丽娥 谢宇锋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不同亚型不同品牌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方法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 (CPE)抑制法进行抗病毒试验。结果 不同品牌IFNα2a或IFNα2b5 0 0、5 0、5IU/ml在Vero细胞上分别可抗 10 0 0、10 0、10TCID50 的Ⅰ型和Ⅱ型单...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不同亚型不同品牌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方法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 (CPE)抑制法进行抗病毒试验。结果 不同品牌IFNα2a或IFNα2b5 0 0、5 0、5IU/ml在Vero细胞上分别可抗 10 0 0、10 0、10TCID50 的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胞 ;5 0 0、5 0、5IU/mlIFNα1b或IFNα1b突变体 ,在Vero细胞上分别也可抗8、4、2TCID50 的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胞。结论 进口和国产不同品牌的IFNα2a或IFNα2b对上述 2种病毒具有同等抗病毒作用。IFNα1b突变体抗病毒效果和IFNα1b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单纯疱疹病毒 细胞病毒 抗病毒效应
下载PDF
抗病毒新药17997抗病毒效应的细胞微量量热的研究
5
作者 鲁建华 谭安民 陶佩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 ,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 ,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 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 ,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 ,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7997能够抑制病毒复制 ,对宿主细胞的热代谢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新药17997 抗病毒效应 细胞 微量量热法 单纯疱疹病毒I型
下载PDF
IFNα_(1b)与IFNα_(1b)突变体的抗病毒效应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施美华 吴妹英 杨吉成 《抗感染药学》 2003年第4期11-12,共2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IFNα1b、IFNα1b突变体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方法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CPE)抑制法进行抗病毒试验。结果 500、50、5 IU.ml-1 IFNα1b或IFNα1b突变体,在Vero细胞上分别也可抗8、4、2 TCID50的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目的 进一步研究IFNα1b、IFNα1b突变体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方法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CPE)抑制法进行抗病毒试验。结果 500、50、5 IU.ml-1 IFNα1b或IFNα1b突变体,在Vero细胞上分别也可抗8、4、2 TCID50的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胞。结论 IFNα1b突变体抗病毒效果较IFNα1b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 Α1B IFN α1b突变体 单纯疱疹病毒 细胞病变法(CPE) 抗病毒效应
下载PDF
Viperin介导细胞抗病毒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影影 钟自富 +1 位作者 朱启运 徐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3,共6页
先天性免疫是宿主抵抗外来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Viperin是受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多种因素诱导的抗病毒蛋白。Viperin可以通过介导信号转导、控制细胞代谢、调控IFN水平等多种途径来抑制DNA病毒、RNA病... 先天性免疫是宿主抵抗外来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Viperin是受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多种因素诱导的抗病毒蛋白。Viperin可以通过介导信号转导、控制细胞代谢、调控IFN水平等多种途径来抑制DNA病毒、RNA病毒以及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同时参与调节温度并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等。由于Viper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信号蛋白,其具体的抗病毒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该蛋白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仅就Viperin的结构功能、抗病毒机制、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Viperin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erin 先天性免疫 抗病毒效应 信号转导
下载PDF
NO抗病毒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学功 高伟良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7年第3期79-81,共3页
一些病毒或病毒的特异性抗原可诱导巨噬细胞、肝细胞等宿主细胞合成NOS,而产生NO,所产生的NO可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向体外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NO供体化合物,或细胞因子诱导细胞产生NO,以及小鼠iNOS基因重组... 一些病毒或病毒的特异性抗原可诱导巨噬细胞、肝细胞等宿主细胞合成NOS,而产生NO,所产生的NO可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向体外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NO供体化合物,或细胞因子诱导细胞产生NO,以及小鼠iNOS基因重组入VV的DNA再感染细胞,均可抑制病毒的复制,这些结果证明NO抑制病毒复制的特异性。本文综述了NO抗病毒效应的特点、意义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病毒 抗病毒效应
下载PDF
RNAi的作用机制与抗病毒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永林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3年第5期135-138,共4页
RNAi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 ,是参与细胞防御与分化调控的机制之一。 RNAi的作用由 ds RNA启动 ,通过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等多个水平上 ,对同源基因表达的特异阻断和抑制来实现的。 RNAi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易构等特点 ,... RNAi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 ,是参与细胞防御与分化调控的机制之一。 RNAi的作用由 ds RNA启动 ,通过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等多个水平上 ,对同源基因表达的特异阻断和抑制来实现的。 RNAi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易构等特点 ,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经。本文就 RNAi的作用机制及其抗病毒效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作用机制 抗病毒效应 研究进展 细胞分化 病毒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抗病毒效应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冠玉 周蓓佳 +1 位作者 陆怡霏 孙桂菊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第2期120-122,136,共4页
随着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抗炎、抗微生物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发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搜集了近年来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抗病毒活性的研究,从其对于病毒包膜的溶解... 随着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抗炎、抗微生物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发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搜集了近年来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抗病毒活性的研究,从其对于病毒包膜的溶解破坏、对于细胞膜表面脂筏结构的影响和其衍生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角度,探讨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增加人体对于病毒抵抗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抗病毒效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韩发现海洋微型藻类的硫酸化外切多糖有抗病毒效应
11
作者 汪开治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100,共1页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4年6卷1期17-25页报道:近年来,由于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生物高聚物或生物高分子的抗病毒效应优于一般的多糖,因此引起人们对可产生这种高分子量多糖的微生物的注意(Sutherland,1996)。已知海洋藻类是可抑制...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4年6卷1期17-25页报道:近年来,由于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生物高聚物或生物高分子的抗病毒效应优于一般的多糖,因此引起人们对可产生这种高分子量多糖的微生物的注意(Sutherland,1996)。已知海洋藻类是可抑制病毒感染的天然药物的来源。早在1957年,Gerbert等就曾经首次描述了藻类多糖的抗病毒活性。Gerbert观察到,从石花菜(Gelidium cartigenium)中提取的多糖,可使胚卵免于遭受乙型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感染。已发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糖是高度硫酸化的多糖(例如Witvrouw等,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效应 藻类多糖 海洋藻类 硫酸化 微型藻类 病毒活性 外切 Marine 病毒感染 生物高分子
下载PDF
高致病性AIV能规避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效应
12
作者 俞燕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67-67,共1页
体外细胞培养试验和哺乳动物试验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利用非结构蛋白1(NS1)来抑制干扰素(IFN)合成,但人们对NS1在鸡体内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德国弗莱堡大学和瑞士病毒与免疫预防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缺少NS1基因... 体外细胞培养试验和哺乳动物试验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利用非结构蛋白1(NS1)来抑制干扰素(IFN)合成,但人们对NS1在鸡体内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德国弗莱堡大学和瑞士病毒与免疫预防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缺少NS1基因的H5N1亚型和H7N7亚型高致病性AIV对5周龄鸡的致病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效应 高致病性 干扰素 AIV H5N1亚型 NS1基因 诱导 非结构蛋白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中ISG分析确定蛇毒素为一种潜在的抗病毒效应物质
13
作者 Helbig K.J. Lau D.T.-Y. +2 位作者 Semendric L. M.R. Beard 郑世成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期41-42,共2页
Interferon (IFN) α inhibits hepatitis C virus (HCV) replication both clinically and in vitro; however, the complete spectrum of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 expressed in the HCV infected liver or the genes resp... Interferon (IFN) α inhibits hepatitis C virus (HCV) replication both clinically and in vitro; however, the complete spectrum of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 expressed in the HCV infected liver or the genes responsible for control of HCV replication have not been defined. To better define ISG expression in the chronically infected HCV liver, DNA microarra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9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CHC). A total of 232 messenger RNAs we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in CHC compared with nondiseased liver controls.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se were potential ISGs that were transcriptionally elevated, suggesting an ongoing response to endogenous IFN and/or double-stranded RNA. One ISG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all patients was viperin, an evolutionary conserved ISG that has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human cytomegalovirus. Stimulation of Huh-7 and HepG2 cells with IFN-α or -γ revealed viperin is predominantly a type I ISG. Furthermore, viperin expression could also be induced following transfection of Huh-7 cells with either poly(I:C) or HCV RNA.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viperin in cells harboring the HCV genomic replic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HCV replication, suggesting that viperin has anti-HCV activity. In conclusion, even in the face of a persistent HCV infection, there is an active ISG antiviral cellular response, highlight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st viral relationship. Furthermore, ISG viperin has anti-HCV activity in vitro; we postulate that viperin, along with other ISGs, acts to limit HCV re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ISG 抗病毒效应 体外试验 细胞反应 持续性感染 人巨细胞病毒 短暂表达 转染 保守
下载PDF
亚氨基糖衍生物对黄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效应
14
作者 晏辉钧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登革病毒(DEN)、乙型脑炎病毒(JEV)、黄热病病毒及西尼罗病毒在分类上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病毒基因为单正链RNA。在病毒复制过程中,RNA基因组先转译成一条长多肽链。
关键词 亚氨基糖衍生物 病毒感染 抗病毒效应
下载PDF
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ILN 2061对基因型1型丙型肝炎患者的短期抗病毒效应
15
作者 Hinrichsen H. Benhamou Y. +1 位作者 Wedemeyer H. 雒向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4期30-31,共2页
Background &Aims: Novel, potent, and well-tolerated hepatitis C virus (HCV) drugs are needed. BILN 2061 is a potent and specific inhibitor of HCV serine pro tease in vitro. Preclinical toxicology data and studies ... Background &Aims: Novel, potent, and well-tolerated hepatitis C virus (HCV) drugs are needed. BILN 2061 is a potent and specific inhibitor of HCV serine pro tease in vitro. Preclinical toxicology data and studies in healthy volunteers supported the administration of BILN 2061 to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 Methods: The antiviral efficacy, pharmacokinetics, and tolerability of 25, 200, and 500 mg BILN 2061 twice daily given as monotherapy for 2 days in 31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hronic genotype 1 HCV infection and with minimal liver fibrosis (Ishak score of 0-2) were assessed in 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pilot study. In 2 subsequent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of similar design, 200 mg BILN 2061 twice daily was administered for 2 days to 1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fibrosis (Ishak score of 3 or 4) and to 10 patients with compensated cirrhosis (Ishak score of 5 or 6). Results: Viral RNA reductions of 2-3 log10 copies/mL were achi eved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 a higher number of patients receiving 500 mg BILN 2061 achieving a viral RNA reduction ≥3 log10 copies/mL a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receiving 25 mg BILN 2061. Advanced fibrosis or comp ensated cirrhosis did not affect the antiviral efficacy of BILN 2061. BILN 2061 was well tolerated in all studies. Conclusions: BILN 2061 is a well-tolerated a nd very active compound that reduced serum viral RNA concentrations after 2 day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genotype 1 HCV independent of the degree of fibrosis. Nevertheless, further clinical trials are on hold pending resolution of animal toxicity is 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患者 BILN 2061 抗病毒效应 肝纤维化 丙型肝炎病毒 安慰剂对照 病毒载量 特异性拮 代偿期肝硬化 单一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评估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健 吴东洋 +2 位作者 郑建兴 张金凤 王利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效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唐山中心医院确诊的90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恩替卡韦口服,持续治疗4周后,根据抗病毒效应分为完全应答组62例和...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效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唐山中心医院确诊的90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恩替卡韦口服,持续治疗4周后,根据抗病毒效应分为完全应答组62例和未完全应答组2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后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21与IL-6]与Toll样受体4(TLR4)/IL-6信号通路表达。结果治疗后,完全应答组HBeAg、HBV-DNA水平降低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治疗后完全应答组血清IL-17、IL-10、IL-21和IL-6下降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外周血TLR4 mRNA、TLR4蛋白、NF-κB蛋白和p-NF-κB蛋白表达下降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结论HBeAg阳性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HBV-DNA水平显著降低,其抗病毒效应机制可能与下调了TLR4/IL-6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DNA Toll样受体4/白细胞介素-6 抗病毒效应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RNA干扰技术与利巴韦林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效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玉霞 王予川 +1 位作者 王莉佳 杨锡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比较RNA干扰(RNAi)技术与利巴韦林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效应,探讨RNAi技术体外抑制RSV的有效性。方法用成功构建的表达载体pshRNA7816及利巴韦林处理HEp-2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实验检测pshRNA7816、利巴韦林的细胞毒性和对... 目的比较RNA干扰(RNAi)技术与利巴韦林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效应,探讨RNAi技术体外抑制RSV的有效性。方法用成功构建的表达载体pshRNA7816及利巴韦林处理HEp-2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实验检测pshRNA7816、利巴韦林的细胞毒性和对RSV感染后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pshRNA7816及利巴韦林对RSV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效率。结果pshRNA7816对HEp-2细胞的正常生长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而利巴韦林在1.0mmol/L以上作用浓度即会对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pshRNA7816和利巴韦林均能抑制RSV所致的细胞病变,但pshRNA7816对细胞病变抑制作用较利巴韦林强,经过pshRNA7816处理过的RSV感染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对RSV的最大抑制率(P<0.05)。结论根据RNAi技术所设计的重组质粒pshRNA7816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较利巴韦林抗RSV活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RNA干扰 利巴韦林 抗病毒效应
下载PDF
木犀草素的抗病毒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芳 程美华 +1 位作者 冯秀丽 白浪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37-540,共4页
木犀草素是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以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最近研究发现木犀草素不仅对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对HBV也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可能... 木犀草素是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以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最近研究发现木犀草素不仅对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对HBV也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可能能够影响宿主细胞中的激酶和转录因子,或者通过其结构特异性直接作用于病毒等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目前,关于木犀草素在动物体内抗病毒的研究仍较缺乏,其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文就其抗病毒效应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木犀草素 抗病毒效应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体外分次给药对人巨细胞病毒的抗病毒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爱红 欧阳颖 +3 位作者 郭明明 戴瑄 邹德志 方建培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703-1707,共5页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ART)体外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实验室标准株及耐药株的抗病毒作用,了解分次给药法是否能增强ART抗病毒效应。方法 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ART的细胞毒性,计算ART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的最大无...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ART)体外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实验室标准株及耐药株的抗病毒作用,了解分次给药法是否能增强ART抗病毒效应。方法 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ART的细胞毒性,计算ART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的最大无毒浓度(TC0)与半数中毒浓度(TC50)。2.ART抗 HCMV 作用检测:以HCMV标准株及耐药株感染HEL后,再加入含有不同浓度 ART的新鲜培养基,设更昔洛韦(GCV)对照、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培养7~10 d,待病毒对照组病变达+ + + ~ + + + +时,采用 MTT比色法测定OD490值,计算受试药物病毒抑制率,Probit回归法计算药物对HCMV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3.测定ART分次给药对HCMV AD169株的抗病毒效应:实验分3组,1组:药物总量一次性给予;2组:药物总量分3次,每天给药1次;3组:药物总量分6次,每天给药3次。以GCV组作为对照,MTT法测定各组OD490值,并计算各药物浓度组的病毒抑制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各组OD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1.ART在62.5 μmol/L以内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TC0和 TC50分别为 62.5 μmol/L和 171.7 μmol/L。2.在5 μmol/L、15 μmol/L及30 μmol/L时,ART与GCV对 HCMV AD169株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GCV IC50为3.49 μmol/L,而ART IC50为2.17 μmol/L,ART治疗指数为28.8,GCV 治疗指数为716.3。另外,ART对 HCMV耐药株生长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GCV抑制作用明显下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GCV IC50为44.4 μmol/L,ART IC50为2.5 μmol/L。3.在15 μmol/L 及30 μmol/L 浓度下,ART每天 2次给药较每天 1次给药及单次给药,对病毒的抑制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GCV同样按上述方法给药,则对病毒抑制率影响不大(P 〉0.05)。结论 1.ART浓度在 62.5μmol/L以下时,对HEL无明显毒性。2.ART对HCMV标准株及耐药株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3.ART每天分次给药比单次给药及一次给药更能发挥其抗病毒作用。4.ART不良反应轻微,加上其与现有抗HCMV 药物可能不同的独特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非常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 HCMV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青蒿琥酯 抗病毒效应
原文传递
人白细胞干扰素两种不同制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的对比观察
20
作者 黄华芳 熊开钧 +7 位作者 王心禾 曾令兰 李嫒 贺永文 杨泽川 凌美霞 范家珍 吴章琦 《病毒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83-389,共7页
本文报道了人白细胞干扰素两种不同制剂对44例慢性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的对比观察结果,其中Ⅰ组23例,Ⅱ组21例,Ⅰ组剂量为1×10~6u/次,im每周3次,共四周后改为1×10~6u/次,每周2次,共6周,总计10周为一疗程,Ⅱ组6×10~4u/... 本文报道了人白细胞干扰素两种不同制剂对44例慢性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的对比观察结果,其中Ⅰ组23例,Ⅱ组21例,Ⅰ组剂量为1×10~6u/次,im每周3次,共四周后改为1×10~6u/次,每周2次,共6周,总计10周为一疗程,Ⅱ组6×10~4u/次im,每周3次,6个月一个疗程,治毕近期效应在HBeAg,HBcAg,DNA-P及HBV-DNA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方面,Ⅰ组分别为52.1%,30%,0%,7.1%及52.1%;Ⅱ组分别为72.2%,50%,60%,28.5%及68.3%。治后进行半年以上追踪观察,Ⅰ组20例,Ⅱ组21例,远期效应,在HBeAg,HBcAg,DNAP,HBV-DNA,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方面,Ⅰ组分别为40%,33.3%,66.6%,33.3%及40%;Ⅱ组分别为70%,66.6%,80%,60%及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近、远期HBV复制指标阴转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HBeAg除外),Ⅰ组抗病毒效应并不优于Ⅱ组。扼要讨论两组疗效相近的因素,认为Ⅰ组适当调整剂量及疗程有可能提高疗效,并讨论了治程中肝功能改变的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是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乙型肝炎 抗病毒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