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小分子诱生机体抗病毒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小鹏 金哲 贺震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7-1500,共14页
天然小分子是中药、药用植物和天然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是重要的药物资源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数抗病毒药用植物,如夏枯草、黄芪和黄芩等,其活性成分均为天然小分子。抗病毒细胞因子为一类生物体中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天然小分子是中药、药用植物和天然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是重要的药物资源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数抗病毒药用植物,如夏枯草、黄芪和黄芩等,其活性成分均为天然小分子。抗病毒细胞因子为一类生物体中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捕杀或抑制体内病毒的小分子功能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多酚类、苷类以及寡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可调控机体内源抗病毒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继而作用于各类DNA或RNA病毒: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直接捕杀病毒;另一方面联动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感染,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药用植物天然小分子诱生机体细胞因子抗病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并由此提出这类活性天然小分子将可能成为新一类的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中药 抗病毒细胞因子 天然小分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如何增强DNA免疫诱导的抗病毒细胞免疫效应
2
作者 焦志勇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CAS 2001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为进一步增强DNA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抗病毒细胞免疫,近年,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策略来增强DNA免疫的效果。这些策略包括:DNA疫苗的载体优化、基因的转入、体内所表达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协同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应用、多种疫苗的协同作用... 为进一步增强DNA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抗病毒细胞免疫,近年,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策略来增强DNA免疫的效果。这些策略包括:DNA疫苗的载体优化、基因的转入、体内所表达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协同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应用、多种疫苗的协同作用等,本文对几种较有效的增强策略作了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细胞免疫 免疫效应 抗病毒细胞免疫
下载PDF
皮下基因免疫可诱导机体抗病毒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全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9-89,共1页
以往的实验表明,横纹肌可通过直接注射DNA表选质粒后转基因并有效表达产物。但横纹肌内不含有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而不能提呈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由于皮肤及牯膜的特殊解剖位置是许多抗原免括一些病毒首先接... 以往的实验表明,横纹肌可通过直接注射DNA表选质粒后转基因并有效表达产物。但横纹肌内不含有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而不能提呈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由于皮肤及牯膜的特殊解剖位置是许多抗原免括一些病毒首先接触的部位,表皮及真皮下突含的淋巴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将抗原捕捉后,处理井提呈给T细胞,激括免疫系统。皮下注射DNA后,转染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基因免疫 诱导 抗病毒细胞 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
全文增补中
大量培养抗病毒细胞新方法问世
4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4年第4期8-8,共1页
关键词 细胞培养 抗病毒细胞 T细胞 免疫细胞
下载PDF
科学家发明大量培养抗病毒细胞的新方法
5
《医药世界》 2004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科学家 细胞培养 抗病毒细胞 T细胞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类抗病毒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祝小红 胡小鹏 +7 位作者 于甜 宋勋 李晨阳 苏庆宁 曾勇 李燕 李世和 贺震旦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负责信号传递,调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并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负责信号传递,调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并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许多关于白细胞介素与抗病毒免疫相关方面研究的报道,本文主要对具抗病毒作用的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的来源、效应细胞、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 抗病毒细胞因子 病毒免疫
原文传递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被引量:26
7
作者 傅绍军 朱利民 洪枫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4年第6期282-286,共5页
第二代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GCV)比阿昔洛韦 (ACV )具有更强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是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病毒抑制剂 ,对人体 6种疱疹病毒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已作为抗艾滋病并发致盲性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的一线药物 ;... 第二代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GCV)比阿昔洛韦 (ACV )具有更强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是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病毒抑制剂 ,对人体 6种疱疹病毒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已作为抗艾滋病并发致盲性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的一线药物 ;本文综述了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文献合成方法以及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 更昔洛韦 药物 毒药 临床应用 GCV 细胞病毒(CMV) 病毒抑制剂 并发 广谱
下载PDF
冬虫夏草水提物体外抗巨细胞病毒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智平 蔡豪斌 +4 位作者 伍惠玲 王茂水 何雨 李山 秦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2期264-267,共4页
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具有极高的感染率,血清阳性率40%-100%不等,美国FDA批准用于抗巨细胞病毒的药物较少,且这些药物存在有较多的副作用:造血抑制、低生物吸收度、肾毒性、生殖毒性等。所以有必要筛选新型低毒的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具有极高的感染率,血清阳性率40%-100%不等,美国FDA批准用于抗巨细胞病毒的药物较少,且这些药物存在有较多的副作用:造血抑制、低生物吸收度、肾毒性、生殖毒性等。所以有必要筛选新型低毒的抗巨细胞病毒药物。特别是从中草药中筛选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 冬虫夏草 水提物 病毒药物 体外 血清阳性率 FDA批准 造血抑制
下载PDF
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患者外周血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闻颖 周莹 +2 位作者 孙翠明 王彦丽 刘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抗巨细胞病毒(CMV)治疗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合并CMV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住院的外周血CMVIgG阳性的男性艾滋病患者(CD4+T<20... 目的探讨抗巨细胞病毒(CMV)治疗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合并CMV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住院的外周血CMVIgG阳性的男性艾滋病患者(CD4+T<200个/μl)共34例(排除合并CMV视网膜炎者)。非随机对照分为3组,阴性CMV血症组(n=11)、阳性CMV血症非抗CMV组(n=11)、阳性CMV血症抗CMV组(n=12)。同时设立性别、年龄匹配的12例健康人做对照。同时全部入组患者于第3周末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随访12月末时,评价各组CD4^+T细胞计数、CMV视网膜炎的发生率;评价外周血凋亡相关因子浓度的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艾滋病患者Fas、FasL、TRAIL、TNF-α水平升高(t=-3.369、-2.683、-4.321和-5.321,P=0.012、0.033、0.009和0.003),而Bcl-2水平降低(t=-4.321,P=0.001)。基线时3组年龄、HIVRNA载量、CD4^+T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抗CMV组与抗CMV组CM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抗CMV组比较,抗CMV组与阴性CMV血症组12个月时CD4^+T细胞计数升高(F=4.260,P=0.013和0.020);外周血Bcl-2(F=3.621,P=0.009和0.006)、FasL(F=2.891,P=0.024和0.002)、TNF-α浓度降低(F=4.912,P=0.003和0.001);而抗CMV组与阴性CMV血症组组间未见差异。与基线水平比较,艾滋病患者随访12个月时Fas、FasL和TRAIL水平下降(t=2.579、2.194和2.274,P=0.015、0.035和0.030)。观察期内无CMV视网膜炎发生,无死亡病例,无HIV病毒学反弹发生。结论抗CMV治疗促进艾滋病合并CMV血症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增长,这可能与外周血Bcl-2、FasL和TNF-α浓度降低有关。此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本身也可以降低Fas、FasL和TRAI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细胞病毒血症 细胞病毒治疗 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抗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凌燕 吴金义 +1 位作者 张蕾 姜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 ELISA方法检测了 5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A组 )及48例未合并冠心病组的 (B组 )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 Ig G、 Ig M抗体。结果  A组患者 HCMV Ig G、 Ig M阳性率... 目的 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 ELISA方法检测了 5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A组 )及48例未合并冠心病组的 (B组 )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 Ig G、 Ig M抗体。结果  A组患者 HCMV Ig G、 Ig 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B组 ,而且 A组女性患者 HCMV感染率明显高于 B组女性患者。结论  HCMV可能在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女性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 人巨细胞病毒 检测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杨 闻良珍 陈敦金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2-65,54,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拮抗HCMV感染的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建立HCMV感染细胞膜型,给予金叶败毒制剂干预后,FQ-PCR法检测细胞内、维持液HCMV DNA拷贝数,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IL-6蛋白含量,同时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CPE)的... 目的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拮抗HCMV感染的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建立HCMV感染细胞膜型,给予金叶败毒制剂干预后,FQ-PCR法检测细胞内、维持液HCMV DNA拷贝数,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IL-6蛋白含量,同时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CPE)的产生及传播,设立病毒对照组和更昔洛韦(GCV)药物对照组。结果分别于感染后24h、48h,实验组细胞内及维持液HCMV DNA拷贝数(5.35±0.581gGE/106HEL,2.78±0.32lgGE/106HEL)明显低于病毒组(6.12±0.65lgGE/106HEL,3.31±0.381gGE/106 HEL,P<0.05),持续至感染晚期,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感染晚期实验组细胞内病毒负荷量(7.97±0.81lgGE/106HEL)高于药物对照组(7.05±0.71lgGE/106HEL,P<0.05),但两者维持液内病毒量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于感染后12h、24h,实验组维持液TNF-α、IL-6蛋白含量(0.63±0.06pg/ml,38.26±4.19pg/ml)明显高于病毒组(0.55±0.04pg/ml,31.12±4.53pg/ml,P<0.05)和药物对照组(0.56±0.05pg/ml,32.40±4.97pg/ml,P<0.05),在感染后24~36h达高峰(P<0.01)。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CPE出现(感染后96h)均晚于病毒组(感染后48h),且发展缓慢,感染后168h仅为++,而病毒组则达到++++。结论金叶败毒制剂可有效抑制感染细胞内HCMV DNA复制及病毒自受染细胞内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金叶败毒制剂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shRNA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XA1-R株在Marc-145细胞中复制及抗PRRSV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红梅 贺聪 +4 位作者 张茂 孟轩 张建峰 张健騑 郭鹏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0,共9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世界上主要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本研究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世界上主要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本研究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JXA1-R株ORF1a、ORF3、ORF4、ORF5、ORF6、ORF7的保守区域为靶序列,利用pSilencer2.1-U6neo构建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Marc-145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病变及病毒滴度分析,结果显示,ORF1a-4-shRNA、ORF3-1-shRNA、ORF6-2-shRNA干扰质粒能明显抑制病毒基因的转录,并有效抑制PRRSV在Marc-145上的增殖,显著降低病毒滴度。最后筛选ORF6-2-shRNA表达质粒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构建稳定转染细胞株,为抗PRRSV转基因猪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RNA干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胞
下载PDF
两种ELISA试剂检测献血者抗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抗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晓真 林洪铿 涂东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抗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Ⅰ/Ⅱ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临床实验室试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试剂A对35144份献血者标... 目的分析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抗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Ⅰ/Ⅱ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临床实验室试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试剂A对35144份献血者标本和试剂B对69538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TLV-Ⅰ/Ⅱ抗体检测,对筛查出的反应性标本采用对应的试剂进行符合性的检测;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对ELISA初筛为反应性抗HTLV-Ⅰ/Ⅱ抗体血浆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试剂A检测抗HTLV-Ⅰ/Ⅱ抗体初筛反应性率1.707‰,确证阳性率28.33%,假阳性率为71.67%;试剂B检测抗HTLV-Ⅰ/Ⅱ抗体的初筛反应性率0.676‰,确证阳性率63.83%,假阳性率为26.17%;两种试剂阳性符合率为50.47%。两种ELISA试剂的初筛反应性率、确证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ELISA试剂的敏感度均为100%,试剂A、试剂B的特异度为分别为99.88%、 99.98%,敏感度、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试剂A和试剂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试剂A的假阳性率高于试剂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献血者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下载PDF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抗巨细胞病毒IgM
14
作者 韩善桥 关淑珍 +1 位作者 陈菡 余秀齐 《海军总医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患者血清115份,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56份,正常人血清170份,血清中抗-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7.4%、19.6%和8.2%.对单项ALT升高而临床诊断不明的病人有必要进行抗-CMV...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患者血清115份,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56份,正常人血清170份,血清中抗-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7.4%、19.6%和8.2%.对单项ALT升高而临床诊断不明的病人有必要进行抗-CMV-IgM检测;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CMV 感染在特定情况下可加重病情,故检测病人血清抗-CMV-IgM有一定临床意义;由于献血员中存在着CMV较高带毒率,在免疫缺陷病人、器官移植者及婴儿等特殊易感人群输血时,应加强对献血者CMV检测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 细胞病毒 IGM ELISA
下载PDF
抗CMV-IgM阳性在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彭向欣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67-169,共3页
本文通过检测抗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的患者。结合儿童及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提出应注意检测Anti CMV-IgM。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并给予及时正确治疗,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
关键词 细胞病毒 细胞病毒—IgM
下载PDF
非溶细胞性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严伟明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综述了非溶细胞性作用控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指出了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即直接激活抗病毒作用以及通过调节免疫反应上调病毒抗原决定簇在感染细胞表面的呈递和表达,从而间接控制病毒感染。
关键词 非溶细胞病毒作用 病毒感染 天然免疫系统 获得性免疫反应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和抗巨细胞病毒的免疫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达兵 杨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4052-4057,共6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遗传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方法,但移植后早期常因免疫重建延迟,显著增加巨细胞病毒感染/再激活的风险。只有促进早期免疫重建,才能激发机体产生巨细胞病毒特异性...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遗传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方法,但移植后早期常因免疫重建延迟,显著增加巨细胞病毒感染/再激活的风险。只有促进早期免疫重建,才能激发机体产生巨细胞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真正有效的长期控制病毒复制。目的:总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和抗巨细胞病毒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细胞病毒免疫 基因 综述
下载PDF
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甜 胡小鹏 +7 位作者 祝小红 宋勋 李晨阳 曾勇 李燕 苏庆宁 李世和 贺震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α、IFN-β、IFN-γ、IFN-λ(IL-28/29)、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抗病毒细胞因子 干扰素 特异性免疫应答 小分子蛋白 病毒感染 病毒蛋白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和Th细胞因子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余杨 邹晶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比较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所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分析T辅助细胞(Th)在此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抗HPV感染免疫应答和抗病毒细胞因子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调节机制。方法对86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患者依所致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 目的比较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所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分析T辅助细胞(Th)在此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抗HPV感染免疫应答和抗病毒细胞因子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调节机制。方法对86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患者依所致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组、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CINⅡ)组、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级(CINⅢ)组,宫颈癌组和宫颈炎组,检测其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病变患者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差异,及其每个细胞因子对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在宫颈炎、CINⅠ、CINⅡ表现为Th1优势,CINⅢ和宫颈癌表现为Th2优势;宫颈炎、CINI病变组,IL-2、INF-γ、TNF-α均有升高,CINⅡ仅有IL-2的升高。比较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对宫颈病变影响程度依次为INF-γ>TNF-α>IL-2>IL-10。结论在抗HPV持续感染免疫应答中,Th1优势更利于机体清除病毒,Th1向Th2的偏移,可加重宫颈病变。细胞因子对该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上调或下调免疫反应,增强或抑制免疫应答,另一方面直接作为抗病毒的效应分子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TH细胞 抗病毒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和Th细胞因子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杨 邹晶晶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所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分析T辅助细胞(Th)在此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抗HPV感染免疫应答和抗病毒细胞因子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调节机制。方法对86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患者依所致宫颈病...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所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分析T辅助细胞(Th)在此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抗HPV感染免疫应答和抗病毒细胞因子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调节机制。方法对86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患者依所致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CIN I、CIN II、CIN III,宫颈癌和宫颈炎,检测其INF-γ、TNF-α、IL-10、IL-5、IL-4、IL-2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病变患者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差异,及其每个细胞因子对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在宫颈炎、CIN I、CIN II表现为Th 1优势,CIN III和宫颈癌表现为Th 2优势;宫颈炎、CIN I病变组,IL-2、INF-γ、TNF-α均有升高,CIN II仅有IL-2升高。比较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对宫颈病变影响程度依次为INF-γ>TNF-α>IL-2>IL-10。结论在抗HPV持续感染免疫应答中,Th 1优势更利于机体清除病毒,Th1向Th2的偏移,可加重宫颈病变。细胞因子对该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上调或下调免疫反应,增强或抑制免疫应答,另一方面直接作为抗病毒的效应分子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TH细胞 抗病毒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