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眩颗粒对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希东 郝少君 +1 位作者 李文俊 张正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灌服抗眩颗粒、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于第10天后开始测定。记录小鼠平静后2 min内的血流灌注量。取结扎前110~120 ...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灌服抗眩颗粒、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于第10天后开始测定。记录小鼠平静后2 min内的血流灌注量。取结扎前110~120 s的血流灌注量平均值作为结扎前的平均灌注量,取230~240 s的血流灌注量平均值作为结扎后的平均灌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P〈0.01)。抗眩颗粒和养血清脑颗粒均可显著改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小鼠脑血流量减少(P〈0.01)。结论抗眩颗粒对小鼠脑膜微循环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眩颗粒 小鼠 脑膜微循环 养血清脑颗粒
下载PDF
抗眩颗粒对小鼠耳廓细静脉及细动脉血管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耿秀丽 赵京生 +3 位作者 王希东 郝少君 李文俊 张正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904-906,共3页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耳廓细静脉及细动脉血管径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随机均匀分为5组,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15.2、7.6、3.8 g/kg)的抗眩颗粒混悬液(K1、K2、K3组)、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3 g/kg,Y组)及等体积生理盐水(C组),1次/...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耳廓细静脉及细动脉血管径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随机均匀分为5组,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15.2、7.6、3.8 g/kg)的抗眩颗粒混悬液(K1、K2、K3组)、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3 g/kg,Y组)及等体积生理盐水(C组),1次/d给药,连续给药10 d。于最后一次给药后1 h用水合氯醛将小鼠麻醉后固定于观察台上,将耳廓置于透射台上,用BZ-2000型微循环显微镜和微循环测量分析系统观察给药前小鼠耳廓细静脉、细动脉血管径的变化。尾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观察小鼠耳廓细静脉、细动脉血管径的变化。结果用肾上腺素后2 min,各组小鼠耳廓细静脉血管径减小(C组、K2、K3组:P<0.01;Y组、K1组:P<0.05),Y组、K1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抗眩颗粒组小鼠耳廓细动脉血管径显著减小(K1组:P<0.05;其他4组:P<0.01),C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眩颗粒可改善小鼠耳廓细静脉及细动脉血管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眩颗粒 小鼠耳廓 养血清脑颗粒
下载PDF
抗眩颗粒对内分泌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希东 郝少君 +1 位作者 王灵 张正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内分泌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造高血压模型成功大鼠72只,按血压高低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抗眩颗粒混悬液、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卡托普利混悬液和同体积的蒸馏水;空白对照组灌同体...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内分泌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造高血压模型成功大鼠72只,按血压高低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抗眩颗粒混悬液、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卡托普利混悬液和同体积的蒸馏水;空白对照组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于第7天造模,给药后2 h测各组大鼠血压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中、小剂量抗眩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及卡托普利组大鼠血压(SBP、DBP)均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ANG-2、ET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中、小剂量抗眩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及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浆ANG-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大、中剂量抗眩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及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浆E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眩颗粒对内分泌型高血压大鼠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眩颗粒 大鼠 内分泌型高血压模型 养血清脑颗粒 卡托普利片
下载PDF
抗眩颗粒的制备及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希东 郝少君 +2 位作者 李文俊 耿秀丽 张正臣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8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抗眩颗粒的制备和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浓缩制粒制备抗眩颗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葛根的有效成分葛根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葛根素在12~60 μg&#183;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平均加样... 目的:探讨抗眩颗粒的制备和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浓缩制粒制备抗眩颗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葛根的有效成分葛根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葛根素在12~60 μg&#183;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0%,RSD为1.20%(n=6).结论:该法简单方便,精密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眩颗粒 葛根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抗眩颗粒对小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郝少君 王希东 +1 位作者 李文俊 张正臣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组(3 g·kg-1),养血清脑颗粒组(3 g·kg-1),抗眩晕颗粒大剂量组(15.2 g·kg-1)、中剂量组(7.6 g·kg-1)、小剂量...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组(3 g·kg-1),养血清脑颗粒组(3 g·kg-1),抗眩晕颗粒大剂量组(15.2 g·kg-1)、中剂量组(7.6 g·kg-1)、小剂量组(3.8 g·kg-1)5组,分别灌服抗眩颗粒混悬液、生理盐水、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和同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小鼠放入箱后2 min内在旷野箱内活动的格数;记录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结果:抗眩颗粒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可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P<0.05);抗眩颗粒组可明显增加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P<0.05)。结论:抗眩颗粒可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提高小鼠运动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眩颗粒 自主活动 运动协调能力 养血清脑颗粒 小鼠
下载PDF
抗眩颗粒对阈下和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协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希东 郝少君 张正臣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探讨抗眩颗粒对小鼠阈下、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方法:取体质量18~21 g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匀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的抗眩颗粒混悬液(15.2 g.kg-1、7.6 g.kg-1、3.8 g.kg-1,0.02 mL.g-1)、养... 目的:探讨抗眩颗粒对小鼠阈下、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方法:取体质量18~21 g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匀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的抗眩颗粒混悬液(15.2 g.kg-1、7.6 g.kg-1、3.8 g.kg-1,0.02 mL.g-1)、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3 g.kg-1,0.02 mL.g-1)和同体积生理盐水(0.02 mL.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于最后一次给药后1 h(禁食不禁水12 h),每鼠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液,记录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腹腔注射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记录小鼠入睡只数,计算入睡率。结果:抗眩颗粒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均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0.05),可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潜伏期(P<0.01)、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1)。结论:抗眩颗粒对小鼠阈下剂量及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镇静、睡眠均有明显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眩颗粒 戊巴比妥钠 养血清脑颗粒 药效学 小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
7
作者 吕宏迪 范莉莉 +1 位作者 李文俊 张正臣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建立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 000。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2~120 mg·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 目的:建立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 000。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2~120 mg·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抗眩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眩颗粒 葛根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