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育种技术的开发——一次接种测定结果及其成果的早期利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蔡卫兵 徐六一 +2 位作者 席启俊 高景斌 户田忠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49,共2页
为选拔出抗性候选木 ,对“选拔母群体”进行了第 1次接种测定。接种 160d后 ,马尾松的接种存活率为 2 0 .8% ,仅次于对照树种火炬松 (3 0 .9% ) ,而湿地松 (1.6% )、黄山松 (1.2 % )、黑松 (4 .4% )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下。从马尾松的产地... 为选拔出抗性候选木 ,对“选拔母群体”进行了第 1次接种测定。接种 160d后 ,马尾松的接种存活率为 2 0 .8% ,仅次于对照树种火炬松 (3 0 .9% ) ,而湿地松 (1.6% )、黄山松 (1.2 % )、黑松 (4 .4% )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下。从马尾松的产地来看 ,和县的存活率最高 ,其次为广德 ,滁州最低 ,苗木的抗性存在着产地间的差异。抗性评价结果表明 :抗性程度最高的区组 (指数为 5 )有 8个家系 ,抗性较高的区组 (指数为 4)有 17个家系。如果从这 2 5个家系的母树上进行采种育苗 ,可以将所育成苗木作为暂定有抗性的苗木进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育种 一次接种测定 马尾松 黄山松 松材线性候选木 线虫种群
下载PDF
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补木的选拔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六一 户田忠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03-4304,共2页
为了选拔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补木,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于2003~2005年间开展了1次及2次接种检定。2003、2004年对抗性候补木选拔母群体中培育的324个家系、约44000株苗木进行了1次检定,平均生存率分别为20.8%、18.6%;200... 为了选拔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补木,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于2003~2005年间开展了1次及2次接种检定。2003、2004年对抗性候补木选拔母群体中培育的324个家系、约44000株苗木进行了1次检定,平均生存率分别为20.8%、18.6%;2004、2005年对1次检定合格的298个家系、8035株苗木进行了2次检定,平均生存率分剐为57,0%、92.6%。说明不同环境对检定结果有影响。应用2次检定合格的家系生存率来评价抗性强弱,区别出23个抗性强的家系,在抗性苗木生产之前,可以使用23个家系的原母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育种 1次接种检定 2次接种检定 松材线性候补木
下载PDF
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候选木选择技术的开发Ⅲ——从2次测定合格苗中选择抗性候选木 被引量:2
3
作者 席启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675-3676,共2页
为选择出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选木,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从2003-2005年进行了1次接种测定和2次接种测定。2次测定共对298个家系、8035株苗木进行了接种,接种后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57.0%、92.6%,不同的接种环境差异明显反... 为选择出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选木,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从2003-2005年进行了1次接种测定和2次接种测定。2次测定共对298个家系、8035株苗木进行了接种,接种后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57.0%、92.6%,不同的接种环境差异明显反映到接种的结果上。从2次测定的合格苗中,2004年选择出84个家系、394株,2005年选择出157个家系、785株,合计241个家系、1178株苗木作为抗性候选木。此外,该中心利用从广西、广东等地引进的种子进行接种测定,独自选择出10个家系、31株抗性候选木。共选择出251个家系、1209株抗性候选木。尝试利用2次测定的家系存活率对各抗性候选木的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13个家系的候选木具有强抗性。利用同工酶分析,2004年将选择出来的3个地域的抗性候选木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试图找出地域间的变异。结果表明,作为遗传多样性指数的杂合体率(He),虽然比湖北省的8个群体的平均值(0.262)低,但是比现在报道的松属的平均值(0.157)高,因此不能得出遗传多样性很低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育种 1次接种测定 2次接种测定 松材线性候选木
下载PDF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文辉 邱丽娟 +3 位作者 常汝镇 马凤鸣 谢华 林凡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50,共5页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1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 9分析 6 34份中国大豆种质 ,以 2 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 ,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 ,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 14 9份免疫...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1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 9分析 6 34份中国大豆种质 ,以 2 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 ,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 ,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 14 9份免疫或高抗种质和 4 95份感病种质共鉴定出 6个等位变异 ,其中介于 134bp和 14 9bp之间的Satt30 9- 5为新等位变异 ,具有该等位变异的陕西三股条黑豆和山西忻县小黑豆分别免疫和中抗 1号生理小种。对不同等位变异、不同抗性等级和抗不同生理小种种质的分析表明 :92 .13%的感病种质具有 12 5bp、131bp或 14 9bp等位变异 ,抗病种质在各等位变异都有分布 ,但以 12 8bp和 134bp为主 ,在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的种质中 ,有 72 .4 6 %表现为抗病 ,且 77.2 7%的免疫种质、87.6 9%的双抗种质和 10 0 %的三抗种质都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16份具有 12 8bp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 14份来自山西省 ,另有 2份是黑龙江省和河北省的育成品种 ,推测山西省可能是Satt30 9位点 12 8bp等位变异种质的起源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的抗源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 SCN基因 胞囊线虫病 等位变异特点 SSR标记 抗线育种 源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