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GCLM、GCLC 和GSTP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赟 鲍靖 《肝脏》 201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分析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与催化亚基(GCL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ADLI)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未出现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86例... 目的分析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与催化亚基(GCL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ADLI)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未出现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86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GCLM基因T-588C位点、GCLC基因C-129T位点、GSTP1基因Ile105Val位点多态性。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验证各基因型频率是否具有代表性,采用Logistic法对影响AADLI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GCLM基因T-588C、GCLC基因C-129T、GSTP1基因Ile105Val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稳定且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间GCLM T-588C位点TT、GCLC C-129T位点CC与GSTP1 Ile105Val位点G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GCLM T-588C位点TT、GCLC C-129T位点CC、GSTP1 Ile105Val位点GG基因型均为AADL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GCLM T-588C、GCLC C-129T、GSTP1 Ile105Val基因多态性与AADLI发病有关,各基因位点TT、CC、GG基因型可增加IPAH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护肝片预防性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岗 张丹 陈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预防作用。方法:对6个主要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年12月,不限制语言和发表偏倚。两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预防作用。方法:对6个主要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年12月,不限制语言和发表偏倚。两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合格的研究,然后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项研究的42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护肝片与anti-TB DILI发生率降低相关[RR=0.29,95%CI(0.24,0.36),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健。预防性服用护肝片在4周内[RR=0.27,95%CI(0.16,0.48),P<0.001]和4周后[RR=0.34,95%CI(0.17,0.66),P=0.001]均可显著降低anti-TB DILI的发生率,且异质性较低。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患者中的anti-TB DILI发生率也显著降低[R=0.25,95%CI(0.15,0.39),P<0.001]。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可降低anti-TB DILI发生,尤其在HBsAg+的患者中有更多获益。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片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预防性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昭君 刘跃 《肝脏》 2024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确定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47例,根据是否存在ALF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确定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47例,根据是否存在ALF将患者分为ALF组和非ALF组,比较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ALF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比较人口学特征可知,ALF组(n=52)既往肝炎病史的比例、治疗持续时间以及Hy’s定律阳性的比例分别为44.2%、51(7~328)d和51.9%,显著高于非ALF组(n=95)的18.9%、24(2~219)d和14.7%(P<0.05);比较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知,ALF组黄疸比例、恶心比例、腹水比例、腹胀比例、瘙痒比例、ALT水平、AST水平、ALP水平、TBil水平、DBLC水平、PT、WBC水平以及甲胎蛋白水平分别为90.4%、53.8%、42.3%、36.5%、23.1%、243(25,2024)U/L、134(75,1542)U/L、141(79,530)U/L、265(27,528)μmol/L、151(10,289)μmol/L、18.5(3.1,56.7)秒、6.1(2.8,49.6)×109/L和25.7(2.4,1870)ng/mL,显著高于非ALF组的20.0%、20.0%、13.7%、14.7%、10.5%、116(12,724)U/L、88(27,479)U/L、86(61,646)U/L、14(6,138)μmol/L、7(3,102)μmol/L、12.2(9.8,16.3)秒、5.2(2.1,25.6)×109/L和2.3(0.7,3021.1)ng/mL(P<0.05);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水平、TBil水平、WBC水平、PLA水平、既往肝炎病史、PT、DBil水平、AFP水平、Alb水平、ALT水平、ALP水平、治疗持续时间、黄疸、腹胀、恶心、呕吐、瘙痒以及Hy’s定律阳性是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发生ALF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水平、TBL水平、WBC水平、PLA水平以及既往肝炎病史是ALF的强预测因子。结论高血清胆红素、WBC、既往肝炎病史、AST水平和低血小板计数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ALF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肝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4
作者 任浩 刘力伟 +3 位作者 施维 刘波 吴于青 吕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抗痨中断治疗。方法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2HREZ/4HR抗...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抗痨中断治疗。方法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2HREZ/4HR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红素加氧酶(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在治疗4周末,试验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8.5%(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和17.0%(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28.4±23.4)U/L、(30.8±18.7)U/L和(12.9±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1±33.1)U/L、(52.5±37.7)U/L和(20.1±10.9)μmol/L,P<0.05】;试验组血清HO-1和SOD水平分别为(200.3±14.0)U/L和(418.0±18.7)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8.8±21.4)U/L和(318.0±15.1)U/L,P<0.05】,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1.4±1.9)ng/L和(9.3±1.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4.0)ng/L和(14.5±3.0)ng/L,P<0.05】。结论在抗痨开始时应用苦黄能够显著降低DILI的发生,尽可能地维持标准化抗结核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适应现象 苦黄 预防
下载PDF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思敏 马康 贾斌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构建ADLI发生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的300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 目的探讨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构建ADLI发生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的300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肝损伤分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组(n=41)和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组(n=259);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LI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41例患者发生ADLI(13.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治(OR=3.141,95%CI:1.362~7.793,P=0.009)、低蛋白血症(OR=3.454,95%CI:1.345~8.856,P=0.012)、病毒性肝炎(OR=6.681,95%CI:2.520~17.955,P<0.001)、谷丙转氨酶(ALT)水平(OR=1.058,95%CI:1.014~1.105,P=0.009)是ADLI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53),预测效能最佳。采用Bootstrap重采样(β=1000)进行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指数为0.837(95%CI:0.779~0.895),说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通过绘制Calibration曲线,观察到模拟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度高,该列线图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复治、低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ALT水平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ADLI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ADLI的早期发现及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保肝药物预防及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6
作者 高悦 江锋 +3 位作者 鹿振辉 王冬梅 苏新 薛婧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1-347,350,共8页
目的:对保肝药物预防及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进行评价,为临床用药及今后临床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对保肝药物预防及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进行评价,为临床用药及今后临床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系统评价类文献,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1月30日。采用AMSTAR 2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系统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运用GRADE工具对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纳入中英文系统评价共12篇,其中6篇比较了抗结核标准治疗中预防性应用保肝药物组与对照组(有或无安慰剂)肝损伤发生的情况。另6篇系统评价比较了ATB-DILI患者治疗性应用某种保肝药物组与对照组(空白对照或其他保肝药物等)的临床疗效。AMSTAR 2质量评级显示11篇为极低质量、1篇为低质量,其中存在较大缺陷的关键条目为2和7,非关键条目为3、15和16。GRADE证据评价显示12篇系统评价所包含的41项结局指标中,中级质量证据8项,低级质量证据16项,极低级质量证据17项,无高级质量证据。结论:现有证据提示,抗结核治疗中预防性应用保肝药物可降低肝损伤的发生,治疗性应用部分西医保肝药物及中药复方可改善ATB-DILI患者的肝功能,疗效明显,短期安全性可。但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与结论的证据等级均较低,需加强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保肝药物 系统评价 再评价 AMSTAR 2量表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7
作者 谢琴琴 季欢欢 +1 位作者 龚美玲 贾运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52-305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后发生ATB-DILI及其危... 目的系统评价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后发生ATB-DILI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7.0软件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涉及38971例患者,其中ATB-DILI患者为41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TB-DILI发生率为12.94%[95%CI(10.82%,15.06%),P<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队列研究、中国研究、儿童患者中ATB-DILI发生率更高(P<0.001)。年龄≥60岁、体重指数异常、嗜酒、吸烟、肝病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外结核、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未预防性使用保肝药、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水平高对发生ATB-DILI均有显著影响(P<0.05)。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可靠。结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的ATB-DILI发生率为12.94%;年龄≥60岁、体重指数异常、嗜酒、吸烟、肝病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外结核、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未预防性使用保肝药、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水平高均是发生ATB-DIL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伤 发生率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31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吴雪娇 彭江丽 +3 位作者 樊浩 王璐 陈洁 刘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57-165,共9页
目的分析31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患者临床特点,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符合ATB-DILI诊... 目的分析31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患者临床特点,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符合ATB-DILI诊断的初治结核患者,按性别、年龄、既往史、结核类型、合并疾病、导致肝损伤的抗结核方案频次、保肝药使用情况、处理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纳入310例患者,男,148例(47.74%),女,162例(52.26%)。平均年龄(44.33±17.47)岁。34例患者有过敏史。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用药(244例,78.71%)是导致肝损伤例数最多的抗结核方案。ATB-DILI患者开始使用结核方案至出现肝损伤的中位时间为30 d,住院时间平均为(16.39±7.01)d。使用最多的保肝药物为还原型谷胱甘肽(154例,49.68%),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2种保肝药(128例,41.29%)。肝损伤好转257例(82.90%),53例未愈(17.10%)。好转与未愈相比,饮酒、严重程度、临床分型、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和ALP偏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抗结核药物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基础肝病史和酗酒史,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抗结核药比单一药物的应用造成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要大,应谨慎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并探索改良的抗结核方案,同时抗结核治疗期间尤其是用药后30 d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细胞角蛋白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水平
9
作者 陆霓虹 刘洪璐 +5 位作者 陈杨君 杨永锐 孙娅萍 杨艳 杜映荣 李红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模型小鼠组织及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8(CK18)与基质细胞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探讨CK18与MMP-7在肝损伤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周龄SPF级雄性KM小鼠20只,体重18~24 g,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4组,每组...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模型小鼠组织及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8(CK18)与基质细胞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探讨CK18与MMP-7在肝损伤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周龄SPF级雄性KM小鼠20只,体重18~24 g,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4组,每组5只。选择3组进行卡介苗(BCG)滴鼻使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两组分别灌胃异烟肼(INH)45 mg/(kg·d)、利福平(RIF)90 mg/(kg·d),持续3周,记为INH 3周组及RIF3周组,剩余一组为BCG感染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PCR检测小鼠肺组织BCG含量,病理观察小鼠肝损伤证实动物模型建立成功。比较各组肝脏指数、病变范围;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CK18、MMP-7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组织CK18、MMP-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CG感染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ALT、AST、ALP、GGT、TBil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和RIF 3周组小鼠ALT、AST、GGT、TBil表达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BCG感染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CK18、MMP-7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RIF 3周组小鼠肝脏组织CK18、MMP-7蛋白表达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BCG感染对照组小鼠血清CK18、MMP-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RIF 3周组小鼠血清CK18、MMP-7表达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BCG感染对照组小鼠肝脏指数、病变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RIF 3周组小鼠肝脏指数、病变范围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结论 CK18与MMP-7可能影响ATB-DILI,明确CK18与MMP-7表达水平,提前干预,可以降低ATB-DIL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细胞角蛋白18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小鼠模型
下载PDF
ESAT-6联合多项检测指标评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10
作者 陆霓虹 刘洪璐 +4 位作者 陈杨君 孙娅萍 杨艳 杨永锐 李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52-57,共6页
目的 检测ESAT-6联合IL-6、IL-10、IFN-γ、CK-18、MMP-7和MMP-9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7种因子对ATB-DILI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 目的 检测ESAT-6联合IL-6、IL-10、IFN-γ、CK-18、MMP-7和MMP-9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7种因子对ATB-DILI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肺结核患者,使用ELISA方法检测210例ATB-DILI的肺结核患者(A组)、120例抗结核治疗未发生肝损伤的肺结核患者(B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中的ESAT-6、IL-6、IL-10、IFN-γ、CK-18、MMP-7、MMP-9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评估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准确性。结果 3组人群一般检查结果比较,A组患者年龄高于B、C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血清ESAT-6、IL-10、CK-18、MMP-7和MMP-9表达上调,B组ESAT-6和MMP-7表达上调(P <0.05)。其中,A组CK-18、IL-10和MMP-9的表达量高于B组(P <0.05)。A组的年龄、ESAT-6、CK-18和MMP-9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组患者年龄>65岁、ESAT-6>31.3 pg/m L、CK-18>45.5 ng/m L是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患者更易发生ATB-DILI,ESAT-6、CK-18和MMP-9升高与ATB-DILI严重程度有关。年龄>65岁、ESAT-6>31.3 pg/m L、CK-18>45.5 ng/m L是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高龄患者ESAT-6和CK-18表达水平,对预判及评估ATB-DILI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 细胞角蛋白18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白介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七种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
11
作者 陆霓虹 杜映荣 +2 位作者 刘洪璐 陈杨君 杨永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7种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6周龄,体重18~24 g,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每组20只。一组设为对照组,五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分别灌胃异烟肼(INH)... 目的 探讨7种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6周龄,体重18~24 g,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每组20只。一组设为对照组,五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分别灌胃异烟肼(INH)45 mg/(kg·d)(INH组)、利福平(RIF)90 mg/(kg·d)(RIF组)、乙胺丁醇(EB)135 mg/(kg·d)(EB组)、吡嗪酰胺(PZA)180 mg/(kg·d)(PZA组)、四联抗结核药(INH+RIF+EB+PZA)剂量同上(四联药组),建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药物灌胃后12 h及1、2、3周小鼠模型血清中MMP-1、2、3、7、9、13、1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脏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不同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 给药12 h,与对照组比较,RIF组MMP-7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P-1、2、3、9、13、14,肝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胃1周,与对照组比较,INH组、RIF组和四联药组小鼠MMP-2和MMP-7表达上调,肝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P-1、3、9、13、14,肝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胃药物2、3周后,与对照组比较,RIF组、INH组、四联药组小鼠血清MMP-2、7、9表达上调,肝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其他MMPs表达水平和肝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组MMP-2、7、9与肝脏指数无相关性(P>0.05),四联药组MMP-2、7、9与肝脏指数无相关性(P>0.05)。RIF组MMP-7与肝脏指数呈正相关(r=0.981,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血清MMP-2、MMP-7和MMP-9明显升高,提示MMP-2、MMP-7和MMP-9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密切相关,其中MMP-7可用于预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小鼠模型
下载PDF
联苯双酯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菁 文振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6期2435-2436,2439,共3页
目的 探讨联苯双酯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会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ATB-DIL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行常规保肝药... 目的 探讨联苯双酯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会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ATB-DIL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行常规保肝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联苯双酯治疗,观察组加用联苯双酯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苯双酯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ATB-DILI,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异甘草酸镁 联苯双酯
下载PDF
探讨益肝灵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13
作者 李淑洁 孙振华 完颜福亮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益肝灵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肝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鹿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80例ATB-DIL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40... 目的 探讨益肝灵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肝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鹿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80例ATB-DIL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40例、联合组40例。单一组予以甘草酸二铵治疗,联合组予以益肝灵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ALT、AST、TBIL、γ-GT、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高于单一组,CD8^(+)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益肝灵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ATB-DILI的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免疫功能、肝功能恢复,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益肝灵 甘草酸二铵 疗效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芳 臧珊珊 +5 位作者 刘永梅 田贞贞 马金彤 张桂珍 吕侯强 王英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513例。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疾病史以及治疗情况,包括糖尿病史、肝脏病...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513例。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疾病史以及治疗情况,包括糖尿病史、肝脏病史、治疗方案(初治、复治、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保肝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共发生DILD 82例,发生率为15.9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肝脏病史、酗酒、营养不良以及未使用保肝药物是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的危险因素复杂,应对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早发现、早预防,准确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DILD的发生或减轻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抗结核药
下载PDF
水飞蓟制剂预防性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陶娌娜 曲晓宇 +2 位作者 张越 宋燕青 张四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75-1781,共7页
目的 评估水飞蓟制剂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截至2018年11月30日,水飞蓟制剂与安慰剂相比预防ATB-DILI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有统计分... 目的 评估水飞蓟制剂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截至2018年11月30日,水飞蓟制剂与安慰剂相比预防ATB-DILI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使用具有95%可信区间(95%CI)的标准化均值差(SMD)和相对危险度(RR)来评估水飞蓟制剂的作用。纳入研究的质量根据Cochrane手册进行评估。使用漏斗图和Egger’s测试评估发生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以评估每项研究对整体效应大小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的1198例患者(585例使用水飞蓟制剂,613例使用安慰剂)。水飞蓟制剂在第4周显著降低了ATB-DILI的发生风险(RR=0.33,95%CI:0.15~0.75, P =0.008)。此外,水飞蓟制剂对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有保护作用(ALT: SMD=-0.15,95%CI:-0.24^-0.07, P <0.001;AST:SMD=-0.14,95%CI:-0.23^-0.06, P = 0.001;ALP:SMD=-0.12,95%CI:-0.20^-0.03, P =0.008)。水飞蓟制剂和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当(RR=1.09,95%CI:0.86~1.39, P =0.47)。结论 水飞蓟制剂的预防性治疗有助于结核病患者开始治疗后4周显著降低ATB-DILI的发生风险。此外,水飞蓟制剂还能显著改善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水飞蓟素 Meta分析(主题)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3
16
作者 肖和平 顾瑾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85-487,共3页
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为DILI的最常见因素[1-2]。不同国家报告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从2.0%~30.0%不等。西方国家较低,美国〈... 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为DILI的最常见因素[1-2]。不同国家报告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从2.0%~30.0%不等。西方国家较低,美国〈1%,英国4%,巴塞罗那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物 临床特点 LIVER 抗肿瘤药物 损伤发生率 不良反应 常见因素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建辉 郭红丹 +1 位作者 孔晶晶 武希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的558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DILI 69例,未发生489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结果在55...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的558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DILI 69例,未发生489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结果在558例结核病患者抗痨过程中,发生DILI患者69例(12.4%);在442例初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24例(5.4%),在103例复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37例(35.9%),在13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8例(61.5%,P<0.05);69例DILI患者血清ALT、AST、TBIL、GGT和AKP峰值水平分别为152.1±9.6 U/L、174.8±15.4 U/L、94.8±8.6μmol/L、131.3±10.2 U/L和152.0±14.3 U/L;不同年龄、肝病史、酗酒史和抗结核治疗时机患者DILI发生率显著不同,而既往有肝病史、复治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是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治或耐多药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DILI,了解这类人群发生DILI的诱发因素,及时控制和做好保护工作,对完成抗结核方案,取得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治疗 耐多药 复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勇 刘心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3060-3068,共9页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 I L I)是抗结核药物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 I L I)是抗结核药物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LI)会使患者依从性降低,甚至导致抗结核治疗的中断,容易使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深入了解ATLI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将有助于AT L 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处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本文将就ATLI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处理原则等展开讨论,并对如何合理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提出建议,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江卫 张笑丹 +2 位作者 张辉 梁倞 郭燕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同期按照1:1的比例选择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使用抗结核药物但无肝损伤的患者纳入调查,采用非条件... 目的 探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同期按照1:1的比例选择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使用抗结核药物但无肝损伤的患者纳入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后停止抗结核治疗,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辅助治疗,口服150 mg,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饮酒、营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年龄是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74(1.348 ~3.455) 、0.450(0.298 ~0.762)、2.187(1.340 ~3.543)、2.209(1.348 ~ 4.082),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68/70)比84.3% (59/70),x2=6.333,P <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ALT与AS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100±12) U/L比(103±15) U/L,AST:(109-22) U/L比(111 ±23) U/L,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0) U/L比(50±14) U/L,(30±11) U/L比(56±13) U/L,均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腹痛、嗜睡、食欲不振,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结论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多与饮酒、营养不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高龄有关,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能有效发挥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预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二氯乙酸二异丙胺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一线抗结核药物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陶磊 陈庆 祝建峰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1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2例,将44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3 copies/m L的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2例,将44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3 copies/m L的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作为A组,56例HBV-DNA <103copies/m L的HBsAg阳性患者作为B组,42例HBsAg阴性患者作为C组。3组患者均执行2HRZS(E)/4HR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用药期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5.45%和33.93%,明显高于C组的9.52%(P <0.05),A组和B组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组和B组均明显高于C组(P <0.05),而A组A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 <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患者临床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较高,临床需密切监测其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保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肝功能监测 药学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