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肾小球基底膜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建敏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49-1452,共4页
随着放射免疫显像应用技术的进展,放射免疫显像除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外,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大量生产的任何一种相应半抗原和抗原的抗体片段,与RII技术联合,已应用于临床免疫诊断和科学研究。它不仅能确定... 随着放射免疫显像应用技术的进展,放射免疫显像除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外,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大量生产的任何一种相应半抗原和抗原的抗体片段,与RII技术联合,已应用于临床免疫诊断和科学研究。它不仅能确定病灶的大小、范围、位置,还有助于早期发现原发病灶,提示病变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单克隆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肾小基底膜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 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下载PDF
单剂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正 张善斌 +5 位作者 廖德怀 方佳丽 李光辉 杜杨春 徐璐 潘光辉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移植(电子版)》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剂CD25单克隆抗体(舒莱/赛呢哌)联合小剂量兔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所完成的741例肾移植病例,分为两组。诱导组,448例,应用"CD25单... 目的探讨单剂CD25单克隆抗体(舒莱/赛呢哌)联合小剂量兔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所完成的741例肾移植病例,分为两组。诱导组,448例,应用"CD25单克隆抗体+ATG"免疫诱导方案,其中141例属高危人群。CD25单克隆抗体(舒莱/赛呢哌)为单剂,术前2h内静脉滴注;ATG共500mg,手术当天及术后2d,100mg/d,静脉滴注,术后第3~6天,50mg/d,静脉滴注;术后免疫抑制剂减量;对照组,293例,未应用"CD25单克隆抗体+ATG"免疫诱导。两组术后常规应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比较诱导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诱导组,①普通人群(非高危人群)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8.1﹪(25/307),逆转率为100﹪(25/25);感染发生率7.2﹪(22/307),无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99.7﹪/99.7﹪;②高危人群AR发生率14.9﹪(21/141),逆转率为90.5﹪(19/21);感染发生率13.5﹪(19/141),其中确诊CMV感染1例;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96.5﹪/95.0﹪。对照组,AR发生率14.7﹪(43/293),逆转率88.4﹪(38/43);感染发生率15.4﹪(45/293),其中CMV感染2例;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97.6﹪/95.9﹪。普通人群中,诱导组的AR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人/肾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剂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ATG方案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降低术后1年内AR发生率、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1年人/肾存活率,尤其适于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免疫耐受 CD25单克隆抗体 胸腺淋巴细胞蛋白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1-22-3诱导大鼠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志银 钱桐荪 +1 位作者 蒋季杰 H.Kawachi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68-470,共3页
应用单克隆抗体1-22-3(简称单抗),单次静脉注射Wistar大鼠,观察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动力学变化,进行肾脏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SP染色)、直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分析以及常规HE、PAS染色。结果发现:单次静脉注射... 应用单克隆抗体1-22-3(简称单抗),单次静脉注射Wistar大鼠,观察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动力学变化,进行肾脏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SP染色)、直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分析以及常规HE、PAS染色。结果发现:单次静脉注射单抗后30分钟和3小时,肾脏有小鼠的IgG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但在24、48小时时检查未再发现;出现一过性大量蛋白尿,高峰在注射后第6天,最高值为184.5mg/24h。肾脏病理检查发现注射单抗后2~4天有系膜细胞的溶解,肾小球内细胞总数较正常减少(P<0.05),但仍有系膜细胞增殖,PCNA染色有阳性细胞存在。4~6天,肾小球内细胞总数与正常比较明显增加(P<0.05),而且系膜细胞大量增殖,PCNA(+)染色阳性细胞增加,与系膜细胞溶解期比较P<0.05。电镜和HEPAS染色结果与上述一致。提示:用特异性单抗单次静脉注射,可选择性损害系膜细胞,建立稳定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殖性肾小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大鼠
下载PDF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小茜 谢静远 牟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是我国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病因。PGN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PGN致病机制与肾脏局部免疫复合物沉积、...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是我国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病因。PGN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PGN致病机制与肾脏局部免疫复合物沉积、足细胞损伤、感染、补体系统调控异常等相关。目前,PGN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激素、细胞毒药物治疗,降脂,抗凝及抗血小板黏附等;如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不敏感或不耐受其不良反应,则预后较差。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RTX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结合后可通过清除循环中B淋巴细胞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RTX最早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RTX亦对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等,因此该药是否可用于治疗PGN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陆续有RTX治疗PGN的临床试验结果发表。该文主要就RTX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A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肾小 治疗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及相关炎性指标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会芬 刘丽 +5 位作者 杨宏秀 高靖 王冬梅 张菲菲 刘鑫 袁宝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单纯糖尿病32例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收集DKD患者142例,依据...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单纯糖尿病32例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收集DKD患者142例,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微量清蛋白尿组(B组)42例,临床蛋白尿组(C组)45例,慢性肾衰期(DKD3-5期)组(D组)5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A-Ig G、ACA-Ig A、ACA-Ig M、抗GBM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NGAL水平,胶体金增强免疫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行组间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ACA-Ig M、NGAL升高,C组ACA-Ig A、ACA-Ig M、抗GBM抗体、CRP、NGAL升高,D组ACA-Ig G、ACA-Ig A升高(P<0.05);与B组比较,D组ACA-Ig A升高(P<0.05);D组抗GBM抗体、CRP、NGAL均高于A、B、C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抗GBM抗体与Cys C、NGAL、ACR、CRP均呈正相关(r=0.344、0.478、0.320、0.301,P<0.01);ACA-Ig A与Cys C、NGAL、CRP呈正相关(r=0.318、0.346、0.402,P<0.01)。NGAL与Cys C、ACR呈正相关(r=0.776、0.501,P<0.01);CRP与Cys C、ACR呈正相关(r=0.439、0.325,P<0.01);NGAL、CRP与e GFR呈负相关(r=-0.575、-0.339,P<0.01)。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GBM抗体、ACA-Ig A、ACA-Ig M是与DKD密切相关的风险预测因子。结论 ACA-Ig M是预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有价值的指标。ACA-Ig A、ACA-Ig M和抗GBM抗体是DKD的风险预测因子。CRP、NGAL是DKD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其水平持续性升高加速肾小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磷脂抗体 肾小基底膜抗体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抗人乳腺癌单克隆抗体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志荣 龚艳 +1 位作者 黄园 何勤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AIM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anti tumor drug mitoxantrone, the conjugation of mitoxantrone loaded nanospheres and anti C erbB 2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prepared. METHODS Mitoxantrone loaded nanospheres ... AIM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anti tumor drug mitoxantrone, the conjugation of mitoxantrone loaded nanospheres and anti C erbB 2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prepared. METHODS Mitoxantrone loaded nanospheres were prepared with emulsion heating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 A heterobifunctional reagent, N succinimidyl 3 (2 pyridyldithio) propionate (SPDP), was used as the crosslinker of mitoxantrone loaded nanospheres and anti C erbB 2 monoclonal antibodies; pharmaceutical properties of immunonanocapsuls were studied; the conjugates of nanosphere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was confirmed with immunological methods such as slide agglutination test, fluorescent immunossay and rosset formation test, fluorescent stain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Mitoxantrone loaded nanospheres were spherical, with smooth surface and median diameter of 0 665 micron. When stored at 3-5, 20-25 and 37℃, RH 75% for three months, the appearance, morphology, size distribution, drug loading and in vitro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and the stability was satisfactory. The siz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particle size of nanoparticles after conjugation. Immunological tests indicate highly selective binding of antibody targeted nanospheres to C erbB 2 overexpressing cells SK BR 3. CONCLUSION The conjugation of mitoxantrone loaded nanospheres and anti C erbB 2 monoclonal antibodies can keep the activity of anti C erbB 2 and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nti mammary cancer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 乳腺癌单克隆抗体 免疫纳米 交联剂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畅 曲贞 +6 位作者 杨瑞 赵娟 贾晓玉 郑欣 刘章锁 崔昭 赵明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自身抗体 抗体 中性白细胞胞质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程叙扬 金其庄 +3 位作者 毛微波 鲍云飞 于重燕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部患者,共8例。所有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同时进行每日或隔日一次DFPP,收集每次治疗前后的血样。用ELISA法检测DFPP前后的抗GBM抗体浓度,同时检测血IgG、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共进行53例次DFPP,每人最少治疗4次,最多9次。每次使用白蛋白或血浆量为(1.26±0.14)倍的人体血浆体积,使用OP-08W血浆分离器和EC-20W或30W血浆成分分离器。患者治疗前平均抗GBM浓度为(159.94±67.02)RU/ml,DFPP治疗后抗体呈线性下降(r=0.88-0.995),不同患者抗GBM抗体浓度下降斜率相似(-16.3RU/ml/次至-29.9RU/ml/次),平均斜率(-20.27±1.10)RU/ml/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治疗后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用8%白蛋白溶液置换对白蛋白没有影响。每次DFPP治疗后IgG水平和FIB水平均显著下降。IgG呈指数下降,而每次治疗后FIB下降(49.5±8.9)%。结论DFPP可以有效地清除抗GBM抗体和IgG。抗GBM浓度呈线性下降,有助于医生在治疗前估计清除抗体需要的DFPP次数。用高浓度白蛋白作为置换液可以避免血白蛋白下降。DFPP对纤维蛋白原也有很大清除,应该注意出血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 肾小基底膜抗体 肾小基底膜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肾小球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丽 杨宏秀 +2 位作者 张会芬 袁宝军 夏彦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Anti-GBM)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的3种亚型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 目的探讨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Anti-GBM)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的3种亚型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小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101例),糖尿病肾病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为A组[eGFR≥90ml/(min·1.73m^2),38例],B组[60ml/(min·1.73m^2)≤eGFR<90ml/(min·1.73m^2),30例],C组[.eGFR<60ml/(min·1.73m^2),33例],酶免法检测GMB、ACA-IgA、ACA-IgG、ACA-IgM浓度,改良的肾脏病饮食改善(MDRD)公式计算eGFR,胶体金增强免疫法检测胱抑素C(Cys C),分析4种自身抗体与eGFR、Cys C的关系。结果与DM组相比较,DN组的Anti-GBM、ACA-IgA、ACA-IgG、ACA-IgM、Cys C水平升高,eGFR水平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在DN亚组中,Cys C、ACA-IgA水平在A组、B组、C组间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 05);Anti-GBM水平在A组、B组、C组间逐渐升高,但其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A组与C组间、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CA-IgM水平在A组、B组、C组间逐渐降低,但仅在A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在其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CA-IgG水平在A组B组C组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Anti-GBM、ACA-IgA、ACA-IgM与eGFR均相关(r=-0. 358、-0. 337、0.240,P<0.05);Anti-GBM、ACA-IgA、ACA-IgM与Cys C均相关(r=0.543、0.447、-0.217,P<0.05);Cys C与eGFR呈负相关(r=0.747,P<0.05)。结论 Anti-GBM、ACA-IgA、ACA-IgG、ACA-IgM与DKD发病有关;AntiGBM、ACA-IgA、ACA-IgM参与了肾小球损伤,其水平变化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程度;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是DKD发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基底膜抗体 心磷脂抗体 肾小滤过率 胱抑素C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昭 赵明辉 +1 位作者 刘玉春 王海燕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77-680,共4页
目的 探讨决定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 )抗体相关疾病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确诊的 10 5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中 ,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完全缓解 ( 5例 )、部分缓解 ( 10... 目的 探讨决定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 )抗体相关疾病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确诊的 10 5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中 ,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完全缓解 ( 5例 )、部分缓解 ( 10例 )和治疗无效 ( 5 4例 )的患者进行比较 ,确定决定预后的因素。结果 决定肾脏预后的因素为 :1.确诊时Scr >60 0 μmol/L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2 .出现少尿或无尿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3 .肾小球中新月体所占比例 >85 %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4.以肺出血为首发表现者 ,预后较好 ,以肾脏受累为首发表现者 ,预后差(P <0 .0 5 ) ;5 .对于确诊时Scr <60 0 μmol/L或以肺脏受累为首发表现的患者 ,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P <0 .0 5 )。结论 及时检测血清抗GBM抗体 ,早诊断 ,早治疗 ,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预后 肾小基底膜抗体
下载PDF
移植肾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合并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雪峰 文吉秋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99,共5页
青年女性,肾脏原发病不明,肾移植术后10个月,尿检异常4个月。术后血清肌酐(SCr)降至正常范围;术后曾因血白细胞计数低,将免疫抑制剂减量。术后6个月出现尿检异常,PRA抗体阳性,SCr轻度升高,外院移植肾活检示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甲强... 青年女性,肾脏原发病不明,肾移植术后10个月,尿检异常4个月。术后血清肌酐(SCr)降至正常范围;术后曾因血白细胞计数低,将免疫抑制剂减量。术后6个月出现尿检异常,PRA抗体阳性,SCr轻度升高,外院移植肾活检示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甲强龙冲击治疗,SCr降至正常范围,尿检未改善,我院移植肾重复活检示移植肾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IgG3,λ型),予甲强龙冲击、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静滴、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SCr稳定,尿蛋白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 增生性肾小炎伴单克隆IgG沉积 移植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效率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贾晓玉 刘丽萍 +4 位作者 崔昭 程叙扬 于重燕 金其庄 赵明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0期672-676,共5页
目的血浆置换治疗是清除循环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血浆置换治疗清除循环中抗体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9~2015年确诊抗... 目的血浆置换治疗是清除循环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血浆置换治疗清除循环中抗体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9~2015年确诊抗GBM病且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血浆置换采用单重或双重置换,置换液采取5%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计算血浆置换前后抗体下降的百分比,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 (1)血浆置换疗程结束后,有33/60例(55%)患者循环中的抗GBM抗体转阴,27/60例(45%)患者抗体未转阴、但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抗体未转阴的患者,治疗前的抗体水平更高(123.00比200.00 RU/ml,Z=-3.976,P<0.001)、联合激素冲击治疗的比例更低(30.80%比61.70%,χ~2=3.937,P=0.047)。抗体水平是决定血浆置换治疗后抗体能否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727,95%CI 1.911~31.240,P=0.004)。(2)本研究的60例患者均存活,有38例(63.3%)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些患者诊断时的血肌酐(Z=-2.454,P<0.001)和抗GBM抗体的水平(Z=-2.089,P=0.037),少尿/无尿的比例(χ~2=6.334,P=0.012),均显著高于非ESRD患者,且血浆置换后抗体转阴的比例更低(χ~2=6.962,P=0.008)。2组患者接受血浆置换的次数(Z=-1.534,P=0.125)没有显著差异。诊断时的血肌酐水平(>600μmol/L)是患者最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24,95%CI 2.332~81.939,P=0.004)。结论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循环中的抗GBM抗体,抗体能否转阴主要取决于诊断时的抗体水平。血浆置换的次数与肾脏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诊断时血肌酐的水平是患者最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抗体 血浆置换 脏预后
下载PDF
114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丽娟 李晓梅 曾彩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1期3186-3190,共5页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检测在抗GBM疾病及其他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GBM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114例,比较抗GBM抗体在抗GBM疾病及其他疾病中的分布和抗体滴...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检测在抗GBM疾病及其他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GBM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114例,比较抗GBM抗体在抗GBM疾病及其他疾病中的分布和抗体滴度差异,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病理间的联系。结果 114例抗GBM抗体阳性患者,包括抗GBM疾病99例(86.84%),其中抗GBM肾炎65例(57.02%)、Goodpasture综合征26例(22.81%)、抗GBM肾炎合并其他肾病8例(7.02%);非抗GBM相关疾病15例(13.16%)。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的男性、有机溶剂/工业粉尘暴露、咯血、合并少尿或无尿比例高于其他疾病组(P=0.022、0.014、0.001、0.001),抗GBM肾炎的吸烟比例小于其他组(P=0.006),抗GBM肾炎和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合并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ANCA)的比例小于抗GBM肾炎合并其他肾病和非抗GBM相关疾病组(P=0.014)。抗GBM疾病患者血肌酐、抗GBM抗体水平、合并新月体病例及新月体比例均高于非抗GBM相关疾病组(均P=0.001)。99例抗GBM疾病患者,抗GBM抗体水平与性别、年龄、合并咯血无关,与少尿或无尿、确诊时患者肌酐水平、肾小球中新月体比例呈正相关,与合并ANCA呈负相关。结论抗GBM抗体阳性主要见于抗GBM疾病中,特别是抗GBM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临床医生需及早诊断及鉴别诊断抗GBM疾病,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抗体 肾小基底膜疾病 GOODPASTURE综合征
下载PDF
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临床表型相关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昭 贾晓玉 +6 位作者 刘畅 赵娟 杨瑞 曲贞 郑欣 刘章锁 赵明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重组人a1、a2、a3、a4和a5(IV)NC1为固相抗原,测定97例抗GBM... 目的研究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重组人a1、a2、a3、a4和a5(IV)NC1为固相抗原,测定97例抗GBM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靶抗原,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69例患者血清进一步应用以正常人肾组织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位置。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M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暴露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结果所有患者血清均识别a3(IV)NC1,56.7%患者同时识别a1(IV)NC1,43.3%患者识别a2(IV)NC1,53.6%患者识别a4(IV)NC1,85.6%患者识别a5(IV)NC1。抗a3(IV)NC1抗体的水平是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水平(r=0.308,P=0.003)以及肾脏病理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r=0.492,P<0.05)的独立决定因素。识别a5(IV)NC1的患者血清对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的识别率较高(67.3%比30.0%,P=0.026),且抗a5(IV)NC1抗体的水平与细胞性新月体的比例呈正相关(P=0.013)。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的患者,对a1(IV)NC1(7.3%比26.2%,P=0.011)和a4(IV)NC1(7.7%比24.4%,P=0.023)的识别率较低。结论抗GBM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位于a3(IV)NC1,其抗体的水平是肾脏损害程度的决定因素。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可能与a5(IV)NC1相关,其抗体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ANCA阳性的患者,其抗体识别的靶抗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Goodpasture病 自身抗体 临床表型
下载PDF
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东伟 刘龙山 +6 位作者 李军 傅茜 张桓熙 熊韫袆 黄慧婷 费继光 王长希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74-278,298,共6页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健尼哌(每剂75 mg,术中1剂、术后14 d 1剂);对照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巴利昔单抗(每剂20 mg,术中1剂、术后4 d 1剂)。密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别。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DGF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Treg%的变化基本相似,均在术后1个月内维持较低水平,术后3个月逐渐回升,至术后6个月接近或回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前、术后3 d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r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术后1 d、7 d、14 d及1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健尼哌具有和国外同类产品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5单克隆抗体 移植 免疫诱导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及病理探讨——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洪泉 黄湖辉 +3 位作者 李劲高 宛霞 肖龙 黄辉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6例有血尿及蛋白尿,3例少尿或无尿,5例血清肌酐升高[(683~1251)μmol/L],1...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6例有血尿及蛋白尿,3例少尿或无尿,5例血清肌酐升高[(683~1251)μmol/L],1例肺出血,4例贫血;6例抗GBM抗体阳性,其中2例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antibody,ANCA)阳性;6例行肾活组织检查(肾活检),5例有细胞新月体形成,另1例无新月体仅为系膜增生;5例免疫荧光表现为IgG或IgA和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颗粒沉积;治疗后4例临床缓解。结论:并非所有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病理表现为典型的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线形沉积,一些患者表现为颗粒沉积,这类患者预后较好,并不排除存在地区分布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抗体 相关疾病 肾小毛细血管基底膜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GBM抗体 活组织检查 回顾性分析 新月体形成 病理特点 病理资料 血清肌酐 抗体阳性 系膜增生 免疫荧光 临床缓解 病理表现 疾病患者 患者表现
下载PDF
双硫仑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雁宇 吕欣 +3 位作者 黄晓光 任小军 王雪 于为民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活性,促进与核蛋白定位蛋白4(nuclear protein localization protein 4,NPL4)的结合、抑制FROUNT蛋白等,并在多种癌症模型中证明了双硫仑的抗癌活性。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一种类型,该病一旦被确诊,就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治疗,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研究表明,双硫仑可通过抑制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趋化因子受体5型(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2/CCR-5)和FROUNT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聚集、活化来缓解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这表明双硫仑对该类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简要回顾了双硫仑最新研究中阐明的相关作用分子机制,展望了未来双硫仑作为新的药物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 肾小基底膜肾小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谷欣权 曹霞 +1 位作者 傅耀文 孔祥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2-793,810,共3页
目的 :研究抗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方法 :7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抗CD2 5单克隆抗体治疗组 2 6例与对照组 4 5例 ,治疗组于肾移植手术前后应用抗CD2 5单克隆抗体 2次 ,对术后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移植肾... 目的 :研究抗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方法 :7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抗CD2 5单克隆抗体治疗组 2 6例与对照组 4 5例 ,治疗组于肾移植手术前后应用抗CD2 5单克隆抗体 2次 ,对术后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术后 1、3、6、12个月时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为 7.7%、19 .2 %、2 3.1%、30 .8% ,对照组为 15 .6 %、2 8.9%、35 .6 %、4 6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1、6及 12个月时治疗组移植肾功能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两组CD3+ 与CD4 + 的表达均下降 ,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抗CD2 5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 ,而对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5单克隆抗体 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 术后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