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秀荣
程勇
+7 位作者
刘胜毅
冯祥运
靳利民
靳巧玲
黄翠英
王自安
徐新福
孙梅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7,共5页
1997~ 1998年 ,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 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 8个新品系 ,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 (病圃 )进行了鉴定评价 ,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 ,评价出抗性稳定、...
1997~ 1998年 ,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 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 8个新品系 ,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 (病圃 )进行了鉴定评价 ,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 ,评价出抗性稳定、相对病情指数 <15 %的抗茎点枯病种质 34份、抗枯萎病种质 38份 ,其中兼抗两种病害的 2 7份 ,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抗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抗性表现及利用价值 ,对抗、感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在A区检测出感病品种的相似性和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抗
病
种质
抗茎点枯病
枯
萎
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indicatum)杂种F_1的获得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敏敏
刘红艳
+5 位作者
周婷
瞿洪浩
杨远霄
魏鑫
左阳
赵应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63-1771,共9页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的HS142引物在亲本中芝14中能清晰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约460和500 bp),在野芝3号则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约380 bp)。然后对12个后代进行鉴定,其中有10个杂种F1植株同时具有3条父、母本特异条带,另2株仅出现母本或父本带为假杂种。以高抗种质野芝3号为母本的种间杂交P_3×P_1、P_3×P_2后代染病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35和6.65 cm,反交组合后代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90和8.90 cm;所有杂交组合的后代对茎点枯病抗性均高于其栽培种亲本(P_1 14.30 cm和P_2 11.46 cm),但低于野生种亲本(P_3 4.80 cm)。【结论】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幼胚培养可以筛选出茎点枯病抗性明显高于芝麻栽培亲本的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野生种
种间杂交
分子标记
茎
点
枯
病
抗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秀荣
程勇
刘胜毅
冯祥运
靳利民
靳巧玲
黄翠英
王自安
徐新福
孙梅英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漯河市农科所
驻马店农科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7,共5页
基金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 (96- 0 14- 0 1- 0 4- 0 3 )
文摘
1997~ 1998年 ,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 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 8个新品系 ,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 (病圃 )进行了鉴定评价 ,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 ,评价出抗性稳定、相对病情指数 <15 %的抗茎点枯病种质 34份、抗枯萎病种质 38份 ,其中兼抗两种病害的 2 7份 ,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抗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抗性表现及利用价值 ,对抗、感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在A区检测出感病品种的相似性和抗。
关键词
芝麻
抗
病
种质
抗茎点枯病
枯
萎
病
Keywords
Sesame
Germplasm resistant to disease
Evaluation
分类号
S565.3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indicatum)杂种F_1的获得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敏敏
刘红艳
周婷
瞿洪浩
杨远霄
魏鑫
左阳
赵应忠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63-1771,共9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5)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3-OCRI)
文摘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的HS142引物在亲本中芝14中能清晰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约460和500 bp),在野芝3号则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约380 bp)。然后对12个后代进行鉴定,其中有10个杂种F1植株同时具有3条父、母本特异条带,另2株仅出现母本或父本带为假杂种。以高抗种质野芝3号为母本的种间杂交P_3×P_1、P_3×P_2后代染病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35和6.65 cm,反交组合后代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90和8.90 cm;所有杂交组合的后代对茎点枯病抗性均高于其栽培种亲本(P_1 14.30 cm和P_2 11.46 cm),但低于野生种亲本(P_3 4.80 cm)。【结论】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幼胚培养可以筛选出茎点枯病抗性明显高于芝麻栽培亲本的新种质。
关键词
芝麻
野生种
种间杂交
分子标记
茎
点
枯
病
抗
性
Keywords
sesame
wild species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molecular marker
charcoal rot resistance
分类号
S56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张秀荣
程勇
刘胜毅
冯祥运
靳利民
靳巧玲
黄翠英
王自安
徐新福
孙梅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indicatum)杂种F_1的获得及特性鉴定
杨敏敏
刘红艳
周婷
瞿洪浩
杨远霄
魏鑫
左阳
赵应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