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苄西林的体外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平 江善祥 +2 位作者 史晓丽 郭永刚 陈绍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80,共6页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氨苄西林对4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以及对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在0.5,1,2,4×MIC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的PAE值分别为1.14±3.05,1.62±2.11...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氨苄西林对4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以及对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在0.5,1,2,4×MIC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的PAE值分别为1.14±3.05,1.62±2.11,1.87±1.70和2.45±1.31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PAE值分别为1.05±1.84,1.38±1.25,1.56±1.35和2.29±2.04h;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临床分离株的PAE很小甚至没有;在1/8,1/4,1/2×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及临床分离株的PASME值分别为3.61±1.38,4.75±2.18,6.8±1.51h和3.01±2.5,4.2±1.21,5.9±1.23h;氨苄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0.5~4×MIC)及PASME(1/8~1/2MIC)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并且在亚抑菌浓度下也具有PAE,当药物浓度达4×MIC时,PAE明显延长(P<0.05),且所测得的PASME较PAE长。所有结果提示: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引起的临床感染,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应考虑PAE和PASM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而对PAE无意义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引起的临床感染,宜持续给药或缩短给药间隔,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计数法 菌后效应 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氨苄西林 给药方案
下载PDF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的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涤洁 陈杖榴 冯淇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8,共3页
报告了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postantibiotic sub- MIC effect,PASME)、亚抑菌浓度效应 (sub- MIC effect,SME)研究的方法学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对金葡菌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报告了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postantibiotic sub- MIC effect,PASME)、亚抑菌浓度效应 (sub- MIC effect,SME)研究的方法学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对金葡菌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 :2、4MIC的恩诺沙星对金葡菌的 PAE为 1.0 3、1.5 0 h,1/2、1、2、4MIC的环丙沙星的 PAE为 0 .5 1、0 .88、1.47、1.92 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对经 4MIC药物诱导 1h的金葡菌可产生0 .38、1.15、>12 .31h的 PASME,1/8、1/4、1/2 MIC的环丙沙星的 PASME为 2 .6 9、>10 .17、>13.17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产生的 SME分别为 0 .40、0 .91、>9.44 h和 0 .42、1.14、>9.0 2 h。上述结果说明 ,PAE、PASME和 SME的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金黄色 葡萄球 效应 浓度 浓度效应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晓润 宋爽 +2 位作者 朱丽莹 王文静 陶臻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基因调控,不同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下对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效控制及治疗SA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 生物膜形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罗艳 宋沧桑 +4 位作者 王波 任宝军 李兴德 张思敏 方甜甜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生物膜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某三甲医院从临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生物膜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某三甲医院从临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A组实验用96孔聚苯乙烯板体外构建MDR-AB生物膜的模型,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作用于成熟生物膜;B组实验用96孔聚苯乙烯板将MDR-AB浮游菌液与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共培养。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对生物膜进行染色,再用多功能酶标仪测生物膜在560 nm波长处的OD值。结果:A组a、b、c中所形成生物膜OD值与对照组d组比较,48 h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96h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X、Y、Z的生物膜形成过程中,48 h和96 h后OD值与对照组W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Ab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具有破坏成熟生物膜的能力,且其破坏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1/2 MIC、MIC浓度的美罗培南可能抑制MDR-Ab生物膜形成,而1/4 MIC浓度的美罗培南则可能诱导MDR-Ab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MDR-Ab) 生物膜 浓度 美罗培南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促进作用
5
作者 游祖姣 曾福鑫 +1 位作者 王志强 肖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5,共8页
为了分析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本试验建立了以大肠杆菌(E.coli)J53作为受体菌,携带RP4-7质粒的E.coli DH5α和携带mcr-1阳性IncI2质粒的临床菌株E.coli LD67-1为供体菌的接合转移模型,测定亚抑菌浓度的万古霉素对接... 为了分析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本试验建立了以大肠杆菌(E.coli)J53作为受体菌,携带RP4-7质粒的E.coli DH5α和携带mcr-1阳性IncI2质粒的临床菌株E.coli LD67-1为供体菌的接合转移模型,测定亚抑菌浓度的万古霉素对接合转移的影响,并通过细胞膜通透性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探究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可显著提高RP4-7质粒和mcr-1阳性IncI2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P<0.05);N-苯基-1-萘胺(NPN)和碘化丙啶(PI)探针检测显示,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可使受体菌细胞内、外膜通透性增加,供体菌细胞外膜通透性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1/4最小抑菌浓度(MIC)万古霉素处理后接合细菌细胞膜发生损伤;ROS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虽然经1/4 MIC万古霉素处理的受体菌的ROS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但1/8 MIC万古霉素处理后,供体菌和受体菌的ROS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显著上调了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孔蛋白基因ompF和ompC的mRNA表达水平(P<0.05),极显著上调了trbBp基因(调控细菌间形成“连接桥”)的mRNA表达水平(P<0.01),显著上调了细菌SOS响应(SOS response)相关基因recA、recN、ruvA和lexA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的万古霉素可能通过提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触发SOS响应,促进接合转移“连接桥”形成等方式促进RP4-7质粒和mcr-1阳性IncI2质粒的接合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万古霉素 质粒接合转移 mcr-1
下载PDF
小样本量下浙江省猪鸡源肠球菌对停、限用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布变迁的追踪分析
6
作者 周炜 沈红霞 +6 位作者 陈洁 周芷锦 应永飞 吕伟军 王彬 唐标 胡理明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6期7-16,共10页
为追踪了解浙江省猪鸡源肠球菌对停、限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趋势,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9-2023年间浙江省40家猪鸡养殖场的肠球菌耐药性进行了持续跟踪监测。在小样本量条件下,基于MIC分布曲线、MIC50和耐药系数方法,评估了这些肠球... 为追踪了解浙江省猪鸡源肠球菌对停、限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趋势,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9-2023年间浙江省40家猪鸡养殖场的肠球菌耐药性进行了持续跟踪监测。在小样本量条件下,基于MIC分布曲线、MIC50和耐药系数方法,评估了这些肠球菌对吉他霉素、黄霉素、恩拉霉素、那西肽、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和氧氟沙星7种停、限用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鸡源和猪源肠球菌对杆菌肽的耐受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对吉他霉素、黄霉素和恩拉霉素的耐受水平总体呈下行趋势,其中吉他霉素和黄霉素表现为先升后降,恩拉霉素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对那西肽、维吉尼亚霉素均相对较为敏感,但低浓度MIC值的菌株略有增多;对氧氟沙星呈现出物种差异,鸡源肠球菌相对较为敏感,且耐受水平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猪源肠球菌对氧氟沙星耐受水平相对较高,且中等浓度MIC值菌株数于2022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量 追踪分析 肠球 最小浓度 分布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的洋葱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陈沐雨 祝司霞 《内江科技》 2024年第10期43-45,77,共4页
目的:为研究洋葱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调控性状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测定洋葱提取液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然后将不同亚抑菌浓度(SUB-MIC... 目的:为研究洋葱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调控性状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测定洋葱提取液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然后将不同亚抑菌浓度(SUB-MIC)的洋葱提取液与PA共培养,通过分析其对PA的生长、生物膜的形成、胞外蛋白酶和绿脓菌素的产生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洋葱提取液对PA菌QS系统的抑制作用。结果:SUB-MIC浓度的洋葱提取液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情况下,能抑制PA生物膜的形成,抑制蛋白酶和绿脓菌素的产生,限制细菌的运动,除绿脓菌素外,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洋葱提取液对PA菌QS系统调控的细菌生物学性状有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型的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浓度 绿脓 铜绿假单胞 群体感应 生物学性状 胞外蛋白酶 浓度 生物膜
下载PDF
微生物源溶菌酶的抑菌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司奇 胡雨 +3 位作者 戴静 王珍珍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68-73,88,共7页
为研究微生物源溶菌酶对14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该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微生物源溶菌酶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为研究微生物源溶菌酶对14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该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微生物源溶菌酶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评价其体外抑菌活性,通过构建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以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量为指标,评价微生物源溶菌酶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微生物源溶菌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耐热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酪丁酸梭菌、产黄青霉、黑曲霉和根霉11种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亚种3种益生菌无抑制效果,反而具有生长促进效果。微生物源溶菌酶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NO及TNF-α的分泌,且与微生物源溶菌酶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与模型组相比NO分泌量最高可降低57.92%,TNF-α分泌量最高可降低36.75%。微生物源溶菌酶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炎活性,为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抑制腐败菌生长、促进益生菌增殖等方面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源溶 最小浓度 活性 小鼠巨噬细胞 炎活性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荣 王乃群 +3 位作者 谭为 胡小雄 吴雯 袁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1809-1811,共3页
目的比较在1/2最低抑菌浓度(MIC)即亚抑菌浓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氨曲南(ATM)、亚胺培南(IPM)、左氧氟沙星(LVX)和庆大霉素(GEN)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的抑制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该... 目的比较在1/2最低抑菌浓度(MIC)即亚抑菌浓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氨曲南(ATM)、亚胺培南(IPM)、左氧氟沙星(LVX)和庆大霉素(GEN)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的抑制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该院临床分离的黏液型多重耐药PA 6株,确定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测定TZP、CAZ、ATM、IPM、LVX和GEN 6种抗菌药物的MIC。在聚苯乙烯96孔板上构建生物膜,在1/2 MIC抗菌药物作用48 h后,采用结晶紫染色洗脱法定量检测残留生物膜,计算生物膜抑制指数。结果6株黏液型多重耐药PA的MLST均为ST 235型。在1/2 MIC,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生物膜抑制指数均值都大于50.0%。其中LVX+IPM和LVX+ATM对菌株的生物膜抑制指数均值大于70.0%,与其他药物联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ZP、CAZ、ATM、IPM、LVX和GEN 6种抗菌药物单独作用的抑制指数都小于50.0%,且都显著低于6种抗菌药物中任意2种联用的组合(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PA生物膜相关感染时,应尽量选择联合用药。在相同的耐药水平下,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或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于生物膜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 生物膜 药物 浓度
下载PDF
兽用氟喹诺酮类的抗菌后效应、抗菌后亚抑制浓度效应、亚抑制浓度效应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志强 陈杖榴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5期13-17,共5页
5种兽医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体外对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 PAE,最长者可达 3.2 3h。其中对猪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 PAE略长于对猪链球菌的 PAE。各抗菌药对 3种细菌同时也具有较 PAE更长的抗菌... 5种兽医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体外对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 PAE,最长者可达 3.2 3h。其中对猪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 PAE略长于对猪链球菌的 PAE。各抗菌药对 3种细菌同时也具有较 PAE更长的抗菌后亚抑制浓度效应 ( PA- SME) ,并受诱导 PAE的药物浓度、亚抑菌药物浓度 ( Sub- MIC)及细菌种类的影响。一定接种量细菌暴露于各 Sub- MIC的药物中也表现出一定的亚抑制浓度效应 ( SME) ,且随 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氟喹诺酮 效应 菌后 浓度效应
下载PDF
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VS浓度依赖性
11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10期48-49,共2页
服用抗菌药物时,有的说明书要求一天服用1次即可,有的一天要服用多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主要与半衰期,有无抗菌后效应(PAE)以及是否时间依赖性或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关系。
关键词 给药间隔 药物 说明书要求 时间依赖性 菌后效应 浓度依赖性 半衰期
下载PDF
基于蜡螟感染模型研究亚抑菌浓度氟康唑对光滑念珠菌毒力的影响
12
作者 程鹏 阿祥仁 +3 位作者 周健武 牟晓明 田丽娟 马小亚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基于蜡螟感染模型探究亚抑菌浓度(sub-MIC)氟康唑(fluconazole,FLU)对光滑念珠菌毒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的光滑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ATB法测定FLU对光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目的基于蜡螟感染模型探究亚抑菌浓度(sub-MIC)氟康唑(fluconazole,FLU)对光滑念珠菌毒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的光滑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ATB法测定FLU对光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蜡螟感染模型检测光滑念珠菌的毒力,并采用病理学和病原学方法评估建模是否成功。穿刺及不同sub-MIC FLU对健康蜡螟的影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为三组,即PBS组(注射10μL PBS)、FLU亚组(分别注射10μL FLU药液,使感染蜡螟体内FLU浓度为0.5 mg/kg、1 mg/kg、2 mg/kg、4 mg/kg、8 mg/kg、16 mg/kg)和穿刺组(微量注射器穿刺但不注射)。不同sub-MIC的FLU对光滑念珠菌感染蜡螟的影响:采用2.50×10^(6)酵母/只剂量感染蜡螟,2 h后,对照组再注射10μL PBS,实验组再注射不同浓度FLU工作液,观测对光滑念珠菌感染的蜡螟的治疗效果。结果FLU对9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MIC为8~32 mg/L,光滑念珠菌ATCC2001的MIC为32 mg/L。实验组蜡螟肠组织病理切片中检测到酵母样孢子,肠组织培养出光滑念珠菌,对照组中肠组织病理切片和真菌培养均未发现真菌。穿刺可造成蜡螟损伤,但所致死亡率低于10%。1/2MIC FLU可提高光滑念珠菌感染蜡螟生存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MIC、1/8MIC、1/16MIC FLU对光滑念珠菌感染蜡螟生存率较PBS无明显的干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MIC FLU对光滑念珠菌感染的蜡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浓度低于1/2MIC对感染蜡螟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 蜡螟 浓度 氟康唑
下载PDF
3种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鲁曦 金发光 +3 位作者 徐冬旸 吴少云 闫鹤 石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9-384,共6页
目的揭示在不同种类的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作用下,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一般规律。方法选择四种不同抑菌机制的抗生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和链霉素),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将供体菌和受体菌共培养,通过PCR法和整合效率的测定,研究... 目的揭示在不同种类的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作用下,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一般规律。方法选择四种不同抑菌机制的抗生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和链霉素),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将供体菌和受体菌共培养,通过PCR法和整合效率的测定,研究了整合酶对耐药基因整合效率的变化规律,并使用了不同耐药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除红霉素外,在低于50%MIC浓度抗生素的作用下,随着抗生素作用剂量的提高,整合酶整合效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下,提高了整合酶的整合效率,能够促进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生素 耐药基因 水平传播 整合子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枉前 孙凤军 夏培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细菌生物膜是临床持续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下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已受到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关注。事实上,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生物膜的调控作用仍不清楚,常因... 细菌生物膜是临床持续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下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已受到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关注。事实上,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生物膜的调控作用仍不清楚,常因抗生素和菌株的不同表现各异,有时甚至诱导生物膜生成,因此亚抑菌浓度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尚需大量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素 浓度 生物膜 大环内酯 阿齐霉素
下载PDF
不同种类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顺宾 吴伯瑜 黄逢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研究不同种类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与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关系。实验选择临床常用的六种抗生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 ) ,以 0 .5×MIC药物浓度分别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PA10 3和... 研究不同种类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与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关系。实验选择临床常用的六种抗生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 ) ,以 0 .5×MIC药物浓度分别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PA10 3和大肠埃希氏菌 V5 17。检验抗生素作用后细菌菌量、形态学变化及培养液中游离内毒素水平。结果不同种类抗生素作用后能使细菌形态发生改变 ,同时能不同程度引发细菌释放内毒素。其中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引发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最多 ,其次为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引发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最少。结论 :不同种类抗生素可以引发细菌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应用抗生素 ,除考虑药敏外 ,还应考虑抗生素引发细菌释放内毒素的能力 ,抗生素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尤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生素 浓度 败血症
下载PDF
抗菌药物亚抑菌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方舟 倪文涛 崔俊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7-601,共5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益严重,而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却在明显下降,这使得细菌耐药,尤其是多重耐药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抑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制定临床合理的抗生素应用策略,了解细菌耐药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益严重,而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却在明显下降,这使得细菌耐药,尤其是多重耐药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抑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制定临床合理的抗生素应用策略,了解细菌耐药产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最小选择浓度 耐药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17
作者 杨建安 杨小军 金桂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汉果、五倍子、乌梅、黄连、连翘6种中药对PDR-AB的抑菌活性,并比较单用中药、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中药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用前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结果:PDR-AB对乌梅、罗汉果、醋五味子、黄连、五倍子、连翘等6种中药均无耐药性,所选中药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6种中药中五倍子单独用药的MIC50为5.29 mg/ml,抑菌活性高于其他中药。6种中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后各中药的MIC50均降低,抑菌活性高于联用前,联用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为0.12~33.26μg/ml,MIC50为0.91μg/ml,MIC90为9.95μg/ml。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M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后各中药的MIC值均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比较(P<0.05),联用后各中药达到完全抑菌所需浓度均降低(P<0.05),且五倍子联用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低于其他中药。结论:五倍子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PDR-AB抑菌作用明显,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中药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 活性 浓度指数 药敏实验
下载PDF
上海地区促生长抗菌药物对猪、鸡源粪肠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布变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芹 张妤 +3 位作者 孙冰清 顾欣 吴雨珊 张文刚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促生长抗菌药物(AGPs)禁用前后的分布变迁情况。方法收集2018-2021年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39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杆菌肽、黄霉素、吉他霉素、恩拉霉素等4种促生长药物...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促生长抗菌药物(AGPs)禁用前后的分布变迁情况。方法收集2018-2021年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39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杆菌肽、黄霉素、吉他霉素、恩拉霉素等4种促生长药物的MIC,结合动物种类、药物使用状况等信息综合分析MIC的分布变迁情况。结果粪肠球菌对黄霉素敏感,MIC集中在1~4μg/mL,对吉他霉素最为耐受,超50%菌株MIC大于512μg/mL;2018-2021年间,黄霉素、吉他霉素和杆菌肽的MIC有降低趋势,恩拉霉素MIC呈上升趋势;吉他霉素等3种抗菌药物对鸡源粪肠球菌的MIC显著高于猪源菌株。结论禁止兽用促生长抗菌药物的大背景下,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趋于敏感,但也存在如黄霉素MIC上升的情况,因此仍需对促生长抗菌药物的MIC进行监测以获得全面持续的数据,为后续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药物 最小浓度 动物源粪肠球 分布变迁 上海 生素
下载PDF
超最小抑菌浓度抗菌药物作用后的多重效应
19
作者 张铭穷 黄纯 郭文勇 《药学实践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本文综述超MIC抗菌药物作用后在体内产生多重效应以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超MIC抗菌药物作用后,细菌的形态结构、表面抗原性等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其对上皮细胞的吸附力和毒力下降、而在细菌由非致死性... 本文综述超MIC抗菌药物作用后在体内产生多重效应以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超MIC抗菌药物作用后,细菌的形态结构、表面抗原性等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其对上皮细胞的吸附力和毒力下降、而在细菌由非致死性损伤恢复至正常机能状态的过程中,亚最小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虽然不升高杀菌率,但显著延长细菌的生长抑制时间。细菌形态学的变化不仅减少其对机体的损害,而且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抗感染的能力;亚最小抑菌浓度效应符合机体对药物消除的特点,在治疗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体内抗菌药物作用后多重效应受到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和病灶的病理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此项研究已成为临床药学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效应 最小浓度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表达及释放的影响
20
作者 王璐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观察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杀白细胞素(PVL)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 PCR筛选出8株 PVL 阳性金葡菌。常量稀释法测定克林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荧光定量 PCR 测定前3种... 目的:观察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杀白细胞素(PVL)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 PCR筛选出8株 PVL 阳性金葡菌。常量稀释法测定克林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荧光定量 PCR 测定前3种抗生素对 PVL 阳性金葡菌在1/8、1/4、1/2 MIC 作用下 PVL mRNA 相对变化。 ELISA 法测定4种抗生素1/4、1/2 MIC 时 PVL 蛋白含量。结果克林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在1/8、1/4、1/2 MIC 时均可降低 PVL表达。 PVL mRNA 在3种抗生素作用下分别降低17%~82%、8%~85%和11%~78%;PVL 蛋白水平在1/4、1/2 MIC 克林霉素和利奈唑胺作用下,分别下降了65%和83%、40%和61%,替加环素仅1/2 MIC 时降低较明显,达64%。万古霉素不影响 PVL 表达。结论不同抗生素亚抑菌浓度时对 PVL 表达影响不同。克林霉素和利奈唑胺可明显降低PVL 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替加环素只在较高浓度时抑制PVL 表达,万古霉素对 PVL 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 杀白细胞素 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