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琥酯抗菌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思琦 宋琳琳 付益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534-1536,共3页
抗生素的发现、生产以及大规模应用是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巨大进步。但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治疗和畜牧养殖业中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并使之逐渐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重耐... 抗生素的发现、生产以及大规模应用是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巨大进步。但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治疗和畜牧养殖业中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并使之逐渐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重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t,MDR)细菌和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凸显了对制定新策略来对抗细菌感染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抗菌增敏作用 耐药致病
原文传递
儿茶素类化合物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肖康康 覃容欣 +3 位作者 李斌 李小丽 彭伟 周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7-400,I0001-I0004,共8页
目的确定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联合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生抗菌增敏作用的最佳配伍比并对其可能的抗菌增敏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 目的确定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联合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生抗菌增敏作用的最佳配伍比并对其可能的抗菌增敏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微量稀释法测定C、ECG、EGC和几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独对MRSA WHO-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棋盘法测定C、ECG和EGC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对MRSA WHO-2菌株和25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观察C、ECG、EGC单独、两两联合、三者联合后对柔红霉素在MRSA WHO-2菌株菌体聚集的影响。结果 C、ECG、EGC三者联用时可以增强苯唑西林抗MRSA WHO-2菌株的能力,其中C、ECG、EGC按照1:1:1的比例配伍后可以取得最佳的抗菌增敏效果,后续实验选用此药物配伍。药物总浓度为16μg/mL的C2E(C+ECG+EGC)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联合时对于MRSA WHO-2菌株可产生抗菌增敏作用,对应的FIC指数均为0.38,同样浓度的C2E联合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泰能后对25株MRSA临床分离株中可产生抗菌增敏作用的菌株数所占比例分别为80%、76%、88%、80%、92%,说明C2E在MRSA临床分离株中同样存在广泛的抗菌增敏作用。经过均为16μg/mL的C、ECG、EGC三者联合处理后,MRSA WHO-2菌株菌体内的柔红霉素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下测得的A值为9.26±0.16,大于单独或两两联合处理时的A值(P<0.05),提示三者联合处理后增强了柔红霉素在MRSA WHO-2菌体内的聚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也显示出相同的结果。结论 C、ECG、EGC三者联合后可显著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的作用,其最佳配伍比为1:1:1。抗菌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药物在菌体内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抗菌增敏作用 Β-内酰胺类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