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忍冬藤抗菌活性组分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5 位作者 张丽先 李飞飞 魏悦 于立芹 任峰 朱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活性配伍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和忍冬藤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分离工艺为:先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用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70%或5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它们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这些组分对9种供试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蒲公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15.63 mg/mL,忍冬藤的MIC和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31.25 mg/mL。且含量分析显示,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组分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配伍研究发现,当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部位与少量忍冬藤水洗脱部位(16∶1~4∶1)或其高效抗菌部位(16∶1~1∶1)配伍使用时,对部分供试菌的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加作用。说明所得的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提取分离工艺简单、易得,广谱抗菌作用强,合适的配伍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忍冬藤 抗菌活性 活性组分 配伍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菌株WA5-1-7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2
作者 汪洁 余田甜 +4 位作者 陈雪琴 赵嘉怡 刘文彬 马艳 金小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9,共9页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过其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发酵后经乙酸乙酯溶剂萃取获得粗提物,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HPLC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数据与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菌株WA5-1-7初步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从粗提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SF2738F(1)、SF2738D(2)、环(脯氨酸-亮氨酸)二肽(3)、SF2738A(collismycin A,4)、环(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5)、SF2738C(6)、1H-吲哚甲醛(7)、大豆黄酮(8)、放线菌素X2(9)、放线菌素D(10),其中化合物4、9和10有较强抗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从美洲大蠊肠道来源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深入探索美洲大蠊肠道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链霉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程璞 贾亚君 +2 位作者 张桂枝 许娟娟 靳双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6-90,共5页
为探讨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试验以天然植物精油香芹酚为研究对象,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测定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情况以评价香芹酚的抗菌活性;研究不... 为探讨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试验以天然植物精油香芹酚为研究对象,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测定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情况以评价香芹酚的抗菌活性;研究不同浓度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菌液电导率、胞外蛋白质和核酸浓度、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细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MIC、MBC分别为(22.5±2.6)mm、0.125μg/mL、0.25μg/mL,肠炎沙门氏菌在1 MIC和2 MIC香芹酚作用下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随着香芹酚浓度增大,菌液电导率呈现增长的趋势;培养至第3,6小时时,胞外蛋白质和核酸浓度随香芹酚浓度升高显著升高(P<0.05);培养至第6小时时,AKP活性随香芹酚浓度升高显著升高(P<0.05);0.5MIC~2MIC香芹酚能够破坏菌体结构,使菌体出现形态改变、皱缩、溶解等结构变化。说明香芹酚可以通过破坏肠炎沙门氏菌菌体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致使菌体内容物泄露,对肠炎沙门氏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肠炎沙门氏 抗菌活性 机制 植物精油
下载PDF
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4
作者 吴璐璐 杨国玉 +2 位作者 江圣飞 樊小改 徐翠莲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乙内酰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锌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一锅法得到氮杂吡咯西里啶衍生物,尝试不同取代的醛,得到17种目标化合物,产率为40%~94%。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80℃,锌催化剂用量为10%为最优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 在乙内酰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锌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一锅法得到氮杂吡咯西里啶衍生物,尝试不同取代的醛,得到17种目标化合物,产率为40%~94%。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80℃,锌催化剂用量为10%为最优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溶剂无毒、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等优点。采用菌丝生长法测试了其对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反-7,7a)-5-氨基-7-(2-氯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溴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氯-6-氟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6-二氯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较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反应 锌-脯氨酸复合物 一锅法 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董国伟 唐新宁 +3 位作者 钟英成 郭洁 韩志城 杨琦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ASN与LEV、CAZ、IMP协同抗菌活性;用细菌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处理组CRECO临床菌株(E5)生长的情况;用RT-PCR检测外排泵基因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 抗菌物质ASN、LEV、CAZ、IMP的MIC50分别为>8 192、64、2 048、32μg/mL。协同抗菌试验显示:ASN (1 024μg/mL)与LEV联用时,LEV的MIC50由64μg/mL降至16μg/mL (即1/4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协同为主;与CAZ联用时,CAZ的MIC50由2 048μg/mL降至1 024μg/mL (即1/2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相加为主。生长曲线显示,ASN联合LEV能有效抑制CRECO生长,曲线走向平缓。20株菌株全部携带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基因。RT-PCR结果显示ASN联合LEV可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结论 ASN对CRECO无抗菌活性,但ASN联合LEV能有效增强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机制与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 左氧氟沙星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合成及抗菌活性
6
作者 刘莹 徐勇 田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1,共11页
以溴代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运用活性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的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Ⅳ_(a)~Ⅳ_(q))。通过~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并以叶枯唑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50μg·mL... 以溴代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运用活性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的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Ⅳ_(a)~Ⅳ_(q))。通过~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并以叶枯唑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50μg·mL^(-1)、100μg·mL^(-1)浓度下,测试了所有产物对3种常见植物细菌(水稻白叶枯细菌(Xoo)、猕猴桃溃疡病菌(Psa)、柑橘溃疡病菌(Xac))的体外抗菌活性。由于化合物Ⅳ_(d)在两个浓度时对3种细菌抑菌率普遍高于其他16个化合物,且对水稻白叶枯细菌(Xoo)的抑菌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化合物Ⅳ_(d)对另外2种细菌的抑菌率,因此对化合物Ⅳ_(d)进行了抗水稻白叶枯细菌(Xoo)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三种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Ⅳ_(d)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在菌体浓度为10~8CFU/mL,化合物Ⅳ_(d)对Xoo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μg·mL^(-1),化合物Ⅳ_(d)可通过改变Xoo细胞膜的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菌体的细胞膜,使病原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泄露,并且化合物Ⅳ_(d)浓度越高,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越大;当目标化合物Ⅳ_(d)浓度达到2MIC时,可显著降低3种关键菌体胞内酶活性,从而影响Xoo菌体正常的能量代谢,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 苯甲酰胺类衍生物 合成 抗菌活性 机制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7
作者 杨建安 杨小军 金桂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汉果、五倍子、乌梅、黄连、连翘6种中药对PDR-AB的抑菌活性,并比较单用中药、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中药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用前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结果:PDR-AB对乌梅、罗汉果、醋五味子、黄连、五倍子、连翘等6种中药均无耐药性,所选中药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6种中药中五倍子单独用药的MIC50为5.29 mg/ml,抑菌活性高于其他中药。6种中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后各中药的MIC50均降低,抑菌活性高于联用前,联用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为0.12~33.26μg/ml,MIC50为0.91μg/ml,MIC90为9.95μg/ml。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M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后各中药的MIC值均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比较(P<0.05),联用后各中药达到完全抑菌所需浓度均降低(P<0.05),且五倍子联用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低于其他中药。结论:五倍子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PDR-AB抑菌作用明显,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中药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 抗菌活性 浓度指数 药敏实验
下载PDF
三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国志 韩凌云 +2 位作者 李珊珊 郑火青 胡福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该文研究了3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菌活性,并与麦卢卡蜜进行对比分析。用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蜂... 该文研究了3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菌活性,并与麦卢卡蜜进行对比分析。用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蜂蜜的抗氧化能力。琼脂扩散法(抑菌圈)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用于表征蜂蜜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抗微生物能力。结果表明,麦卢卡蜜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3种蜂蜜。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电导率、色值、总酚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r≥0.727,P<0.01)。茴香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最强。茴香蜜和枸杞蜜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能力高于麦卢卡蜜。麦卢卡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采集的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3种药用植物来源蜂蜜的抗菌活性与pH、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含量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氧化能力 抗菌活性 麦卢卡蜜
下载PDF
双黄连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研究
9
作者 韩愈杰 林翠 +5 位作者 杨鹤云 张云 郭莉 王禹智 李定刚 赵兴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6-2349,共4页
目的优化双黄连挥发油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化学成分、抗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GC-MS法分析化学成分,微量肉汤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1h,料液比1∶6,提取时间4h,挥发油提取率为(0.662&#... 目的优化双黄连挥发油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化学成分、抗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GC-MS法分析化学成分,微量肉汤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1h,料液比1∶6,提取时间4h,挥发油提取率为(0.662±0.010)%。共鉴定出23个化合物,主要为烯、烯醇、烯醚、烯酮,匹配因子大于85.0的有21个,占87.5%,其中水芹烯相对含量最高,为30.02%。挥发油对大肠杆埃希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25、3.13μL/mL。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稳定可行,可为具有抗菌活性的双黄连挥发油制剂工艺升级和临床效果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 挥发油 提取工艺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正交试验 GC-MS 微量肉汤法
下载PDF
一株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抗菌活性探究
10
作者 陈利 黄升 +4 位作者 苏国旗 杨飞云 黄金秀 齐仁立 刘作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9-1511,共13页
为了筛选产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微生物,本研究利用共培养的方法筛选目的菌株;通过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菌株种属;利用抗菌物质稳定性、菌株基因组次级代谢产物预测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抗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从土壤中... 为了筛选产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微生物,本研究利用共培养的方法筛选目的菌株;通过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菌株种属;利用抗菌物质稳定性、菌株基因组次级代谢产物预测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抗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 CL-1,该菌所产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性能,且耐受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酸碱,高温不稳定;利用antiSMASH分析发现Paenibacillus elgii CL-1含有penisin和octapeptin C4等17种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的抗菌物质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好,最小抑菌浓度值可达1μg/mL。通过质谱分析发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 CL-1能够产生抗菌谱广、稳定性好和抗菌活性强的抗菌物质pelgipeptin B。本研究为挖掘天然抗菌药物pelgipeptin B提供底盘菌株,为其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 天然物质 抗菌活性 最小抑浓度
下载PDF
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研究
11
作者 唐伟 刘颖 +6 位作者 唐震海 唐颖 李昕 姚杰 李维祖 徐元宏 周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0-1765,共6页
目的探索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所分泌的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PTLB)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琼脂平板拮抗试验和肉汤微量发酵... 目的探索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所分泌的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PTLB)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琼脂平板拮抗试验和肉汤微量发酵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对MRSA的拮抗活性。超高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发酵上清液粗提物。使用透射电镜检测粗提物中有无新型R型PTLB。琼脂平板点种法,验证粗提物对MRSA的抗菌活性。采用SDS-PAGE电泳检测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结果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分泌新型R型PTLB,对MRSA具有强拮抗效应。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约35 ku,能够高效杀伤MRSA;尾鞘未收缩的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142.7±4.3)×(13.8±0.6)nm,尾鞘收缩的非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57.7±1.2)×(20.8±1.5)nm。结论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产生的新型R型PTLB能够高效杀伤MRSA,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临床应用前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 体尾样细 金黄色葡萄球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康替唑胺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12
作者 王宇津 荆玮 +3 位作者 李强 王庆枫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分析康替唑胺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体内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选取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ATCC19977进行康替唑胺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选取AB型野生斑马鱼构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模型,评估康替唑胺对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的... 目的分析康替唑胺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体内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选取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ATCC19977进行康替唑胺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选取AB型野生斑马鱼构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模型,评估康替唑胺对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的治疗效果。结果康替唑胺在体外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MIC为16μg/ml。康替唑胺浓度分别为0.488、0.977、1.95、3.91、7.81、15.6μg/ml时,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全身荧光强度分别为524203±31487、505230±16923、470785±14787、487036±11374、472309±22530、439040±3647,死亡率分别为95.0%(57/60)、90.0%(54/60)、85.0%(51/60)、80.0%(48/60)、75.0%(45/60)、78.3%(47/60),即随着康替唑胺浓度升高,斑马鱼体内脓肿分枝杆菌数量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康替唑胺可有效抑制脓肿分枝杆菌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延长感染脓肿分枝杆菌斑马鱼的存活时间,有望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分枝杆 康替唑胺 斑马鱼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乙酰唑胺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体内外抗菌活性作用和机制
13
作者 庞茜茜 刘云宁 +3 位作者 张艺 姜爱雯 刘斐 汤建华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体内外抗菌活性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菌株为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菌株,经鉴定为VRE菌株,分别进行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研究。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乙酰唑胺对VR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体内外抗菌活性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菌株为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菌株,经鉴定为VRE菌株,分别进行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研究。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乙酰唑胺对VR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杀菌曲线实验测定待测菌株的时间杀菌变化曲线,检测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评估对细胞壁的破坏作用,计算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估细胞膜渗透性。使用临床分离的VRE菌株建立腹膜炎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正常小鼠),模型组(腹膜炎小鼠)和乙酰唑胺组(30 mg/kg/5 h干预),每组10只。干预30 h后统计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进行腹膜液、脾脏、肝脏菌落计数,HE染色观察脾脏、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乙酰唑胺对VRE的抑菌活性检测显示,MIC和MBC分别为1.45 mg/L和4.62 mg/L。Time-Kill曲线分析乙酰唑胺杀菌动力学显示,乙酰唑胺杀菌活性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乙酰唑胺浓度越大,细菌死亡率越高,时间越长,杀死的细菌越多。当乙酰唑胺浓度达到16×MIC,作用时间达到12 h时,VRE细菌生长被完全抑制。干预30 h后,对照组小鼠均存活,存活率100%;模型组小鼠7只陆续死亡,存活率30%;乙酰唑胺组小鼠2只出现死亡,存活率80%,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膜液、肝脏、脾脏菌载量均明显提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乙酰唑胺组小鼠腹膜液、肝脏、脾脏菌载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MIC组和4×MIC组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1×MIC组比较,4×MIC组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酰唑胺对VRE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呈现剂量依赖。与对照组比较,1×MIC组和4×MIC组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与1×MIC组比较,4×MIC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乙酰唑胺对VRE细胞渗透性的提高作用呈剂量依赖。结论乙酰唑胺对VRE具有较好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胞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唑胺 万古霉素耐药 肠球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采用SDS研究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
14
作者 濮丽丽 王诗怡 +2 位作者 林志华 王素芳 包永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研究结果显示,SDS的疏水烷基长链可嵌入到Tg-HbⅡ血红素口袋内部,与近端His104形成氢键,断裂血红素铁与His104的配位键,使Tg-HbⅡ的Soret带吸收峰降低并发生位移;此外,SDS还可与血红素口袋中的氨基酸形成疏水相互作用,改变血红素口袋原有结构,使得部分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外源荧光强度增强,最大发射波长红移。SDS可以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当SDS浓度为2 mmol·L^(-1)时,Tg-HbⅡ的酶活性仅为原来的20%,在琼脂扩散实验中失去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以上结果表明,SDS通过破坏血红素口袋的内部结构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血红素疏水口袋是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关键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g-HbⅡ的抗菌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血红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 过氧化物酶活性 抗菌活性 血红素口袋
下载PDF
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15
作者 张子萱 王本伟 +5 位作者 贺兆源 孙大猛 陈龙智 郑自华 马震 陈海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经配合物作用后的细菌生... 试验旨在研究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经配合物作用后的细菌生长情况、菌体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及胞内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经配合物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延迟、菌体发生干瘪破裂、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及胞内蛋白表达量减少。研究表明,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可能通过破坏菌体或抑制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 金属配合物 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 机制
下载PDF
蓝莓多糖的结构解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
16
作者 乔艳艳 蒋洪洲 +1 位作者 李冬男 李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4-103,共10页
采用柠檬酸辅助提取、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从蓝莓中纯化得到中性多糖BPN1。通过高效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分析BPN1的重均分子质量mw为2.991×10^(4) Da,多分散系数为1.163,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窄。采... 采用柠檬酸辅助提取、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从蓝莓中纯化得到中性多糖BPN1。通过高效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分析BPN1的重均分子质量mw为2.991×10^(4) Da,多分散系数为1.163,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窄。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BPN1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及阿拉伯糖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甲基化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BPN1的糖苷键构型和连接方式,结合二维核磁谱图解析,推断BPN1结构为由1→4连接的葡聚糖构成主链,部分葡萄糖6位取代有阿拉伯聚糖、木糖、半乳寡聚糖等侧链。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BPN1有较好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强于热水提取法所得蓝莓多糖。抑菌实验表明BPN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介于2.5~5 mg/mL之间,且能够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发挥抗菌活性。本研究将为蓝莓多糖的结构解析及进一步活性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多糖 结构解析 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17
作者 向进 罗新宇 +2 位作者 张文轩 潘卫东 吴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和HRMS确证。大多数化合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均优于lefamulin,并且其细胞毒活性低(IC50>10μmol/L),理化性质预测良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侧链连接的氨基苯醚与氨基酸能够与结合空腔的核苷酸形成更多的氢键相互作用。结论氨基苯酚以及氨基酸的修饰有助于提高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和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短侧耳素 天然产物结构修饰 抗菌活性 分子对接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胃肠道解痉药匹维溴铵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18
作者 彭程 彭聪 侯正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研究匹维溴铵(PVB)对表皮葡萄球菌(表葡)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收集长沙市某医院2022年1-12月住院患者血液分离的表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试验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表葡对PVB的敏感性,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PVB抗菌效果的时间和浓... 目的研究匹维溴铵(PVB)对表皮葡萄球菌(表葡)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收集长沙市某医院2022年1-12月住院患者血液分离的表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试验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表葡对PVB的敏感性,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PVB抗菌效果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PVB处理后细菌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晶紫染色试验检测PVB对表葡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效果,采用棋盘稀释法研究PVB与抗菌药物的联合抗菌效果。构建皮肤脓肿感染模型,检测PVB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VB对表葡标准菌株RP62A、ATCC 12228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均分别为8、16μg/mL;对表葡临床菌株的MIC、MBC分别为4~8μg/mL、8~16μg/mL。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与未加药的对照组(0.60±0)cm相比,0.2 mg PVB出现明显抑菌圈[(2.26±0.09)cm;t=45.34,P<0.001],且抑菌圈直径随着PVB药量增加而增大。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提示,PVB具有杀菌活性,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VB可明显破坏表葡的正常结构,导致细菌水肿和裂解。此外,1×MIC的PVB还可显著抑制表葡生物膜的形成,使其生物膜的形成量(A 570 nm)从(2.30±0.18)减少到(0.47±0.11;t=14.85,P<0.001)。同时,1×MIC的PVB还可有效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膜,使生物膜的量从(2.64±0.10)减少到(1.77±0.30;t=4.76,P=0.009)。PVB与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抗菌活性,其协同抑菌指数分别为0.50、0.31。动物模型发现10 mg/kg体重的PVB可使脓肿面积从(68.83±10.68)mm 2减少到(35.50±10.58)mm 2(t=6.52,P<0.001),且使脓肿中的活菌量从(6.11±0.55)lg(CFU/脓肿)减少到(3.60±0.34)lg(CFU/脓肿)(t=3.08,P=0.014)。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PVB用药组皮肤脓肿中的炎性细胞浸润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趋于正常。结论PVB对表葡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表葡相关感染的替代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维溴铵 药物重利用 表皮葡萄球 生物膜 脓肿感染模型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奥马环素的抗菌活性、耐药性、药动学特性和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乐莹 王义俊 张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71-2576,共6页
由于病原体耐药形势日益严峻,经典抗菌药物疗效下降,使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难度逐渐增加。奥马环素于2021年12月在我国获批上市,批准用于成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的治疗。本文在介绍CAP致病源... 由于病原体耐药形势日益严峻,经典抗菌药物疗效下降,使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难度逐渐增加。奥马环素于2021年12月在我国获批上市,批准用于成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的治疗。本文在介绍CAP致病源耐药情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奥马环素的抗菌活性、耐药性、药动学特性以及临床疗效,发现其抗菌谱广、生物利用率高、安全性好,且药动学参数不受患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多种耐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氏阴性菌、非典型病原体等均有效,可作为治疗CAP的治疗选择之一。但由于该药临床研究数据有限、临床实际应用时间较短,仍需更多临床研究综合评估奥马环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环素 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菌活性 药动学特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黄瓜籽多肽的酶法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
20
作者 陈壹刘 高云 +3 位作者 徐艺 朱立民 李杰 全艳玲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5,共5页
以黄瓜籽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黄瓜籽多肽。以多肽得率为指标,先筛选出最适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并对黄瓜籽多肽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酶解黄瓜籽蛋白的最适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 以黄瓜籽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黄瓜籽多肽。以多肽得率为指标,先筛选出最适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并对黄瓜籽多肽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酶解黄瓜籽蛋白的最适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最佳工艺参数为以黄瓜籽蛋白质量为基准,酶用量5%、底物添加量6%、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5℃、pH 9。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22.58%±0.5%;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4.33%±3.5%,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1.70%±2.4%,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黄瓜籽多肽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籽多肽 碱性蛋白酶 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